一种带夹套加热保温的可换式物料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3147发布日期:2022-10-22 09:2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夹套加热保温的可换式物料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湿法制粒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夹套加热保温的可换式物料锅。


背景技术:

2.基于一些新型的制药工艺需要在湿法制粒时对物料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生产型大设备可以增加夹套循环加热系统,但是实验型设备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几种不同容积的物料锅需要安装到同一个机架上,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既可以对物料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同时又能够更换物料锅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夹套加热保温的可换式物料锅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既可以对物料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同时又能够更换物料锅的装置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夹套加热保温的可换式物料锅,包括:
5.机架、保温套、制粒锅、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保温套固定在所述制粒锅外壁,所述保温套内壁和所述制粒锅外壁之间设有间隙;
6.所述保温套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7.所述制粒锅内设置有一制粒刀,所述制粒刀的安装座凸出所述保温套外壁;
8.所述机座上固定有一驱动部,所述驱动部适于驱动所述制粒刀轴向转动;
9.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分别固定在所述保温套外壁,且所述出水口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进水口的水平高度。
10.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套包括:外保温层、内加热层和循环进水通道,所述外保温层和所述内加热层分别呈中空柱状,且所述内加热层与所述外保温层之间设有间隙;
11.所述循环进水通道固定在所述内加热层内底壁,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循环进水通道连通;
12.所述循环进水通道与所述制粒锅底壁相抵。
13.作为优选,所述循环进水通道呈螺旋转,且所述循环进水通道的溢水口设置在所述制粒锅的中心下部。
14.作为优选,所述外保温层内部固定有若干加强筋,若干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外保温层底部径向设置,所述内加热层固定在所述加强筋上。
15.作为优选,所述内加热层内底壁固定有若干支撑块,若干所述支撑块沿所述内加热层内底壁周向设置,且所述支撑块的水平高度不小于所述循环进水通道的水平高度。
16.作为优选,所述外保温层的外底壁固定有若干固定柱,每所述固定柱内开设有适于固定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朝向所述机架。
17.作为优选,所述制粒锅上还设置有一压缩空气管,所述压缩空气管一端与所述制
粒锅连通,所述压缩空气管另一端凸出所述外保温层外壁。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带夹套加热保温的可换式物料锅,通过保温套、制粒锅和机架的配合,保温套设置在制粒锅外壁,通过向保温套内注入冷水或热水来起到对制粒锅冷却或加热处理,同时所述制粒刀的安装座与机座的驱动部活动连接,能够实现将不同容积的物料锅与同一个机架传动连接,提高了机座的适应性,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0.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夹套加热保温的可换式物料锅的立体图;
21.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套的第一角度立体图;
22.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套的第二角度立体图;
23.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套内部立体图;
24.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套内部的俯视图;
25.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套底部的仰视图。
26.图中:
27.1、机架;10、驱动部;2、保温套;21、外保温层;22、内加热层;23、循环进水通道;24、加强筋;25、支撑块;26、固定柱;3、制粒锅;30、安装座;31、压缩空气管;4、进水口;5、出水口;6、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9.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提供了一种带夹套加热保温的可换式物料锅,包括:机架1、保温套2、制粒锅3、进水口4和出水口5,所述保温套2固定在所述制粒锅3外壁,所述保温套2内壁和所述制粒锅3外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保温套2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制粒锅3内设置有一制粒刀,所述制粒刀的安装座30凸出所述保温套2外壁;所述机座上固定有一驱动部10,所述驱动部10适于驱动所述制粒刀轴向转动;所述机座为底部设置有若干滚轮,滚轮的设置,使得所述机座在实验室的环境内便于移动;所述驱动部10包括一驱动电机和与所述安装座30相适配的卡接头,所述卡接头固定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轴端部,当保温套2和制粒锅3固定在所述机座上后,所述安装座30与所述卡接头插接固定,从而使得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所述制粒刀周向转动。所述进水口4和所述出水口5分别固定在所述保温套2外壁,且所述出水口5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进水口4的水平高度。所述进水口4与进水管道连通,进水管适于通过进水口4向保温套2内注入冷水或热水,以对制粒锅3进行冷却或加热处理,从而复合制粒锅3工作时的环境温度。出水口5的设置高度大于进水口4的设置高度,这样方便进入保温套2内的水保持足够的驻留时间,进一步提高对制粒锅3的加热或冷却效果。
30.为了提高保温套2的保温效果,所述保温套2包括:外保温层21、内加热层22和循环进水通道23,所述外保温层21和所述内加热层22分别呈中空柱状,且所述内加热层22与所
述外保温层21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为一真空层;所述外保温层21起到保温隔热效果,同时所述内加热层22与所述外保温层21之间的真空层可以进一步提高外保温层21的保温隔热效果。所述循环进水通道23固定在所述内加热层22内底壁,所述进水口4与所述循环进水通道23连通;所述循环进水通道23与所述制粒锅3底壁相抵。所述循环进水通道23呈螺旋转,且所述循环进水通道23的溢水口设置在所述制粒锅3的中心下部。循环进水通道23的设置,使得通过进水口4进入的液体介质能够从外螺旋状进入制粒锅3的中心底部,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液体介质能够完全循环到需要加热的制粒锅3底部,同时又不会影响原制粒锅3的安装结构。进入所述循环进水通道23内的液体介质,经溢水口沿所述制粒锅3的外壁向上蔓延,最后液体介质经出水口5排出所述内加热层22。从而使得液体介质能够优先对制粒锅3底部进行加热或冷却处理,同时在制粒锅3外壁保持恒定的稳定,提高了制粒锅3工作时温度的稳定性。
31.优选的,所述外保温层21内部固定有若干加强筋24,若干所述加强筋24沿所述外保温层21底部径向设置,所述内加热层22固定在所述加强筋24上。所述加强筋24适于支撑固定所述内加热层22和所述制粒锅3。
32.为了提高制粒锅3固定的稳定性,所述内加热层内底壁固定有若干支撑块25,若干所述支撑块25沿所述内加热层内底壁周向设置,且所述支撑块25的水平高度不小于所述循环进水通道23的水平高度。固定时,所述制粒锅3底部固定在所述支撑块25上。支撑块25与加强筋24的配合来达到支撑固定制粒锅3的效果,同时支撑块25的高度设置,可以使得所述制粒锅3不会挤压破坏所述循环进水通道23。
33.为了提高外保温层21的固定效果,所述外保温层21的外底壁固定有若干固定柱26,每所述固定柱26内开设有适于固定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朝向所述机架1。所述机架1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固定柱26相适配的通孔,螺栓适于穿过所述通孔将固定柱26螺纹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从而提高制粒锅3在机架1上的固定稳定性。
34.为了便于制粒锅3进料,所述制粒锅3上还设置有一压缩空气管31,所述压缩空气管31一端与所述制粒锅3连通,所述压缩空气管31另一端凸出所述外保温层21外壁。所述制粒锅3侧壁还设置有一出料口6,所述出料口6内底壁与所述制粒锅3的内壁共面,以方便制粒锅3内的物料通过该出料口6向外下料。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