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纶连续反应器高效除凝胶进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7468发布日期:2023-01-17 19:3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氨纶连续反应器高效除凝胶进料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材料聚合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纶连续反应器高效除凝胶进料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生产氨纶丝所用的聚氨基甲酸酯溶液是通过两步反应来实现的:第一步,两种主要原料二异氰酸酯(mdi)与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eg)先以一定摩尔比输送至预聚反应器内进行混合、预聚、冷却,生成异氰酸酯封端的低分子量的预聚物;第二步,将预聚物输送到扩链反应器中同时加入溶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扩链剂、链终止剂进行链增长反应,通过调整混合胺的化学计量,使聚合物分子的扩链反应及时中止,从而得到理想的聚氨基甲酸酯聚合物溶液,即氨纶纺丝原液。
3.现有技术中,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步反应的核心设备的第二反应器上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用于将第一步反应中的预聚物溶液(预聚物提前溶解在dmac中形成溶液)送入第二反应器中。但是传统的进料管一直存在着缺陷,主要表现在预聚物溶液(简称pps)与二胺混合物溶液(简称anmines)在从进料管出料端流出的瞬间即发生剧烈的反应,使得进料管的出料端经常出现凝胶(凝液)现象,结胶过程缓慢且始终不停顿,这样就使得凝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加重,堵塞进料通道,使物料在进入反应器的过程中出现流量波动,从而影响产品质量的均一性,而不断发生的凝胶使设备清洗周期大大缩短,导致在生产中经常不得不因为进料管堵塞的问题而停车清洗,由此会影响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同时清洗排废时会产生有害的固体废物。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司在先申请并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开号cn215963469u)公开了一种连续聚合反应器进料口的进料管防堵塞结构,实现了减少进料管因堵塞的作用。但是上述专利由于是采用手动间隙操作,还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低的弊端;另外如果间隙操作的时间如果过长,则仍然会产生进料管的堵塞现象,从而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氨纶连续反应器高效除凝胶进料混合装置,旨在实现反应器进料口的连续自动防堵,保证反应器产品的质量。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氨纶连续反应器高效除凝胶进料混合装置,包括带有轴向通孔的管座、设置在所述管座的轴向前端且与所述管座的轴向通孔相对接的进料内管、设置在所述管座的轴向前端且外套在所述进料内管外围的进料外管、穿越所述管座的轴向通孔和进料内管内孔的传动轴;在所述管座的后端依次向后设置有轴承座、电机安装座和减速电机,所述传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所述减速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传动轴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管座的后端部分的轴向通孔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进料外管的
内孔与所述进料内管的外圆之间设置有用于第一物料向前输送的第一物料通道,所述进料内管的内孔与所述传动轴的外圆之间设置有用于第二物料向前输送的第二物料通道;在所述进料外管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物料通道的第一物料进料口,在所述管座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物料通道的第二物料进料口;所述传动轴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物料通道前端输出的物料和第二物料通道前端输出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的物料搅拌桨叶。
7.优先的,所述物料搅拌桨叶的后端沿周向设置有凹槽,所述进料内管的前端管壁进入到所述凹槽中,所述进料外管的前端内孔与所述物料搅拌桨叶的外圆相适配。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密封组件为机械密封。
9.优先的,在所述管座的轴向通孔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数量间隔布置的o型密封圈,所述o型密封圈位于所述密封组件之前。
10.为了方便制造与装配,所述进料外管由连接在所述管座前端的一段大直径外管和连接在所述大直径外管前端的一段小直径外管所组成,所述第一物料进料口设置在所述大直径外管上。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大直径外管的前端外圆上还设置有设备连接法兰。
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联轴器位于所述电机安装座的内腔中。
13.优选的,所述轴承座内设置有一对滚动轴承,所述传动轴后端部分的外圆通过所述滚动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上。
1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物料进料口为胺入口,所述第二物料进料口为pps入口。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第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氨纶连续反应器高效除凝胶进料混合装置,设置有电机驱动的传动轴,传动轴的前端设置物料搅拌桨叶,从而能够实现反应器进料口的连续搅拌式防堵,保证了反应器内的产品质量。
17.第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氨纶连续反应器高效除凝胶进料混合装置,进料外管的前端内孔与物料搅拌桨叶的外圆相适配,且进料内管的前端管壁进入到物料搅拌桨叶后端的凹槽中,可以提高物料搅拌桨叶运转的稳定性,并提高防堵的效果。
18.第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氨纶连续反应器高效除凝胶进料混合装置,密封形式优化为机械密封,提高了装置使用寿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氨纶连续反应器高效除凝胶进料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管座,2、进料内管,3、进料外管,4、传动轴,5、轴承座,6、电机安装座,7、减速电机,8、联轴器,9、密封组件,10、第一物料通道,11、第二物料通道,12、第一物料进料口,13、第二物料进料口,14、物料搅拌桨叶,15、凹槽,16、o型密封圈,17、大直径外管,18、小直径外管,19、设备连接法兰,20、滚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
22.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氨纶连续反应器高效除凝胶进料混合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带有轴向通孔的管座1、设置在所述管座1的轴向前端且与所述管座1的轴向通孔相对接的进料内管2、设置在所述管座1的轴向前端且外套在所述进料内管2外围的进料外管3、穿越所述管座1的轴向通孔和进料内管2内孔的传动轴4;在所述管座1的后端依次向后设置有轴承座5、电机安装座6和减速电机7,所述传动轴4转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5上,所述减速电机7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8与所述传动轴4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管座1的后端部分的轴向通孔与所述传动轴4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9;所述进料外管3的内孔与所述进料内管2的外圆之间设置有用于第一物料向前输送的第一物料通道10,所述进料内管2的内孔与所述传动轴4的外圆之间设置有用于第二物料向前输送的第二物料通道11;在所述进料外管3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物料通道10的第一物料进料口12,在所述管座1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物料通道11的第二物料进料口13;所述传动轴4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物料通道10前端输出的物料和第二物料通道11前端输出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的物料搅拌桨叶14。
23.优先的,所述物料搅拌桨叶14的后端沿周向设置有凹槽15,所述进料内管2的前端管壁进入到所述凹槽15中,所述进料外管3的前端内孔与所述物料搅拌桨叶14的外圆相适配。
2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密封组件9为机械密封。
25.优先的,在所述管座1的轴向通孔与所述传动轴4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数量间隔布置的o型密封圈16,所述o型密封圈6位于所述密封组件9之前。
26.为了方便制造与装配,所述进料外管3由连接在所述管座1前端的一段大直径外管17和连接在所述大直径外管17前端的一段小直径外管18所组成,所述第一物料进料口12设置在所述大直径外管17上。
27.本实施例中,所述大直径外管17的前端外圆上还设置有设备连接法兰19。
28.本实施例中,所述联轴器8位于所述电机安装座6的内腔中。
29.优选的,所述轴承座5内设置有一对滚动轴承20,所述传动轴4后端部分的外圆通过所述滚动轴承20转动设置在所述轴承座5上。
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物料进料口12为胺入口,所述第二物料进料口13为pps入口。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