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暖锅炉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4167发布日期:2023-03-07 18:22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暖锅炉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暖锅炉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2.经研究发现,氮氧化物、硫化物、粉尘的排放主要与各行业燃煤锅炉有关,湿法烟气脱硫技术、scr脱硝的应用是行业上控制硫化物、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手段,是控制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排放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多采用湿法脱硫,减少so2的排放。而我国对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3.在烟气湿法脱硫过程中,通常需要排出一部分滤液水作为脱硫废水,以维持浆液循环系统的氯离子、氟离子浓度和物料的平衡,避免了脱硫系统吸收浆液中的盐分和悬浮杂质浓度随运行时间的积累越来越高,从而减轻对吸收塔系统和结构的腐蚀。但现今环保污水治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有必要实现燃煤锅炉废水的零排放,同时控制浆液中的盐分和悬浮杂质浓度。
4.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可有效吸附脱硫含盐废水中的离子,实现供暖锅炉脱硫废水零排放的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吸附脱硫含盐废水中的离子,实现供暖锅炉脱硫废水零排放的系统。
6.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供暖锅炉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脱硫石膏处理系统、脱硫废水存储系统、脱硫废水过滤系统及脱硫废水回用系统,所述脱硫石膏处理系统与脱硫塔的排出口相连并用于将脱硫塔底部的脱硫石膏进行固液分离,所述脱硫废水存储系统至少包括滤液池,所述脱硫石膏处理系统中的脱硫废水进入所述滤液池存储,所述脱硫废水过滤系统至少包括过滤机,所述滤液池通过滤液泵和管道与所述过滤机物料传输连接,所述过滤机的液体出口与所述脱硫废水回用系统相连,所述脱硫废水回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输送管道、第二输送管道和第三输送管道,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第二输送管道和第三输送管道分别用于与脱硫制浆罐、锅炉渣槽以及脱硫塔上部的脱硫除雾器相连。
7.本实用新型用于湿法脱硫工艺废水的处理,脱硫塔中排出的脱硫浆液通过脱硫石膏处理系统将脱硫副产物石膏形成固态废弃物,处理后的过滤水含固率较低,存储于脱硫废水存储系统的滤液池中用于废水处理,滤液池中的脱硫废水,通过滤液泵送入脱硫废水过滤系统的过滤机,进行废水过滤,排出澄清的含盐废水(主要为ca2+、so42-、so32-、cl-等离子)进入脱硫废水回用系统进行回用。过滤机内的杂质(主要是caso4
·
2h2o),定期排出,与脱硫石膏一并处理。经过滤机过滤的含盐废水,含固率很低,水质清澈,通过脱硫废水回用系统脱输送至硫制浆罐、锅炉渣槽以及脱硫塔上部的脱硫除雾器,可直接用于制浆、脱硫除雾器冲洗以及锅炉渣槽补水,从而实现废水的回用,实现零排放。
8.供暖企业的锅炉运行周期一般只有5个月,脱硫浆液中的氯离子浓度富集量较少,浓度较低(一般<1200mg/l),脱硫含盐废水腐蚀性很低,废水简单处理即可回用,因炉渣特殊的多孔结构,且呈碱性,可有效吸附脱硫含盐废水中的离子,中和净化水质,是脱硫废水处理回用的重要环节。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脱硫废水回用系统包括中水池,所述中水池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第二输送管道和第三输送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第二输送管道和第三输送管道均设有用于提供输送动力的中水泵。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脱硫石膏处理系统包括石膏旋流站和石膏脱水机,所述石膏旋流站的出口与所述石膏脱水机的进口相连,所述石膏脱水机的出液口与所述滤液池相连。如此处理的脱硫浆液过滤水含固率较低,后期易于处理。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脱硫废水存储系统还包括渣池,所述渣池与所述滤液池高位连通,所述渣池中的废水可高位溢流至所述滤液池,锅炉渣槽内水随炉渣排出,在渣场沥水渗滤回到所述渣池内存储。锅炉渣槽内补水可减少锅炉系统工艺水的消耗,槽内水随炉渣排出,在渣场沥水渗滤回到渣池内存储,渣池与脱硫滤液池高位连通,可高位溢流至滤液池,从而实现回用水的一个闭路循环。炉渣特殊的多孔结构,且呈碱性,可有效吸附脱硫含盐废水中的离子,中和净化水质,是脱硫废水处理回用的重要环节。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脱硫制浆罐通过浆液输送泵和管道与所述脱硫塔物料传输连接。
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中水泵、滤液泵和浆液输送泵与控制器电连,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中水泵、滤液泵和浆液输送泵的启停。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排出的脱硫浆液依次经过脱硫石膏处理系统、脱硫废水存储系统、脱硫废水过滤系统及脱硫废水回用系统进行处理后返回至硫制浆罐、锅炉渣槽以及脱硫塔上部的脱硫除雾器,直接用于制浆、脱硫除雾器冲洗以及锅炉渣槽补水,从而实现废水的回用,实现零排放。同时锅炉渣槽内水随炉渣排出,在渣场沥水渗滤回到渣池内存储,渣池与脱硫滤液池高位连通,可高位溢流至滤液池,从而实现回用水的一个闭路循环。炉渣特殊的多孔结构,且呈碱性,可有效吸附脱硫含盐废水中的离子,中和净化水。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供暖锅炉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应用状态示意图。
17.图中:
18.1脱硫塔
ꢀꢀꢀꢀꢀꢀ
2石膏旋流站
ꢀꢀꢀꢀꢀꢀ
3石膏脱水机
ꢀꢀꢀꢀꢀꢀ
4渣池
19.5滤液池
ꢀꢀꢀꢀꢀꢀ
6滤液泵
ꢀꢀꢀꢀꢀꢀꢀꢀꢀꢀ
7中水池
ꢀꢀꢀꢀꢀꢀꢀꢀꢀꢀ
8中水泵
20.9过滤机
ꢀꢀꢀꢀꢀꢀ
10脱硫制浆罐
ꢀꢀꢀꢀꢀ
11浆液输送泵
ꢀꢀꢀꢀꢀ
12锅炉渣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
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参照图1,一种供暖锅炉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脱硫石膏处理系统、脱硫废水存储系统、脱硫废水过滤系统及脱硫废水回用系统,所述脱硫石膏处理系统与脱硫塔1的排出口相连并用于将脱硫塔1底部的脱硫石膏进行固液分离,所述脱硫废水存储系统至少包括滤液池5,所述脱硫石膏处理系统中的脱硫废水进入所述滤液池5存储,所述脱硫废水过滤系统至少包括过滤机9,所述滤液池5通过滤液泵6和管道与所述过滤机9物料传输连接,所述过滤机9的液体出口与所述脱硫废水回用系统相连,所述脱硫废水回用系统至少包括第一输送管道、第二输送管道和第三输送管道,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第二输送管道和第三输送管道分别用于与脱硫制浆罐10、锅炉渣槽12以及脱硫塔1上部的脱硫除雾器相连。
23.本实用新型用于湿法脱硫工艺废水的处理,脱硫塔1中排出的脱硫浆液通过脱硫石膏处理系统将脱硫副产物石膏形成固态废弃物,处理后的过滤水含固率较低,存储于脱硫废水存储系统的滤液池5中用于废水处理,滤液池5中的脱硫废水,通过滤液泵6送入脱硫废水过滤系统的过滤机9,进行废水过滤,排出澄清的含盐废水(主要为ca2+、so42-、so32-、cl-等离子)进入脱硫废水回用系统进行回用。过滤机9内的杂质(主要是caso4
·
2h2o),定期排出,与脱硫石膏一并处理。经过滤机9过滤的含盐废水,含固率很低,水质清澈,通过脱硫废水回用系统脱输送至硫制浆罐、锅炉渣槽12以及脱硫塔1上部的脱硫除雾器,可直接用于制浆、脱硫除雾器冲洗以及锅炉渣槽12补水,从而实现废水的回用,实现零排放。
24.供暖企业的锅炉运行周期一般只有5个月,脱硫浆液中的氯离子浓度富集量较少,浓度较低(一般<1200mg/l),脱硫含盐废水腐蚀性很低,废水简单处理即可回用,因炉渣特殊的多孔结构,且呈碱性,可有效吸附脱硫含盐废水中的离子,中和净化水质,是脱硫废水处理回用的重要环节。
2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脱硫废水回用系统包括中水池7,所述中水池7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第二输送管道和第三输送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道、第二输送管道和第三输送管道均设有用于提供输送动力的中水泵8。
2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脱硫石膏处理系统包括石膏旋流站2和石膏脱水机3,所述石膏旋流站2的出口与所述石膏脱水机3的进口相连,所述石膏脱水机3的出液口与所述滤液池5相连。如此处理的脱硫浆液过滤水含固率较低,后期易于处理。
2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脱硫废水存储系统还包括渣池4,所述渣池4与所述滤液池5高位连通,所述渣池4 中的废水可高位溢流至所述滤液池5,锅炉渣槽12内水随炉渣排出,在渣场沥水渗滤回到所述渣池4内存储。锅炉渣槽12内补水可减少锅炉系统工艺水的消耗,槽内水随炉渣排出,在渣场沥水渗滤回到渣池4内存储,渣池4与脱硫滤液池5高位连通,可高位溢流至滤液池5,从而实现回用水的一个闭路循环。炉渣特殊的多孔结构,且呈碱性,可有效吸附脱硫含盐废水中的离子,中和净化水质,是脱硫废水处理回用的重要环节。
2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脱硫制浆罐10通
过浆液输送泵11和管道与所述脱硫塔1物料传输连接。
2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中水泵8、滤液泵6和浆液输送泵11与控制器电连,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中水泵8、滤液泵6和浆液输送泵11的启停。
3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排出的脱硫浆液依次经过脱硫石膏处理系统、脱硫废水存储系统、脱硫废水过滤系统及脱硫废水回用系统进行处理后返回至硫制浆罐、锅炉渣槽12以及脱硫塔1上部的脱硫除雾器,直接用于制浆、脱硫除雾器冲洗以及锅炉渣槽12补水,从而实现废水的回用,实现零排放。同时锅炉渣槽12内水随炉渣排出,在渣场沥水渗滤回到渣池4内存储,渣池4 与脱硫滤液池5高位连通,可高位溢流至滤液池5,从而实现回用水的一个闭路循环。炉渣特殊的多孔结构,且呈碱性,可有效吸附脱硫含盐废水中的离子,中和净化水。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