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模块及分腔式涂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08842发布日期:2022-12-10 06:5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上料模块及分腔式涂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涂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料模块及分腔式涂固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涂固装置作为一种涂层成型器具,用于将涂液涂覆在待涂固件上,并进行涂液固化操作,以方便快捷地获取精确的涂层结构,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电力器械、化学器械等领域中。
3.目前,涂固装置主要包括机架、上料模块、涂覆模块以及固化模块。涂覆模块和固化模块设置在机架内部,并且为了确保涂固产品的品质需要将涂覆模块和固化模块分区设置。上料模块设置在涂覆模块的正上方并且位于固化模块的正前方,但是分区设置涂覆模块和固化模块导致工作时涂覆操作以及固化操作需要先后依次进行,一个操作过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操作过程,使得涂固装置完成一个涂固产品的工作时间长,涂固效率低下,造成涂固装置的产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涂固装置产能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上料模块及分腔式涂固装置。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料模块,包括:
6.第一框架,包括顶板、底板及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端部的多个立柱;
7.旋转驱动器,固定端设于所述底板中间位置,输出端以竖直方向为旋转轴;
8.上料单元,包括第二框架、转轴及两个治具,所述转轴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一端安装于所述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二框架设于所述第一框架内,且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两个所述治具设于所述第二框架靠近所述顶板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所述第二框架的两端,所述治具包括多个载轴,所述载轴用于承载待涂固件。
9.在上述上料模块中,通过将两个治具沿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在第二框架上,并且每一治具上均能够承载待涂固件,以使得上料模块具有两个上料工位,在同一时刻这两个上料工位中的一个用于涂覆操作,另一个用于固化操作,以能够同时实现涂覆和固化操作,在涂覆操作完成后旋转驱动器动作,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带动转轴以竖直方向为轴线转动,以使得第二框架以及治具随之转动,将两个上料工位的位置实现切换,完成固化操作的待涂固件可以进行再次涂覆或是涂固完成直接取下,涂覆后的待涂固件可以进行固化操作,两治具同时进行涂覆操作和固化操作,大大提高了产能和生产效率,并且涂覆和固化分区进行,各自的环境要求符合了各自的所需,确保了涂固质量。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架包括:
11.第一板体,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竖直方向延伸;
12.支撑座,套设在所述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及所述转轴上,插入到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
13.两个第二板体,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侧;
14.支撑板,用于承载所述治具,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端部,且开设有用于所述转轴穿过并嵌设的第二通孔。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具通过滑动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板上。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直线驱动器、推杆、滑轨及滑块,其中:
17.所述直线驱动器的固定端安装于所述顶板上,输出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18.所述推杆安装在所述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且位于两个所述治具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推杆在所述治具上的投影伸入到所述治具上;
19.所述滑轨安装于所述治具和所述支撑板中的一个,所述滑块安装于二者中的另一个,所述滑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滑块滑动连接。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具通过复位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直线驱动器收缩时复位至初始位置。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组件包括:
22.固定销,固定于所述支撑板靠近中间的区域内;
23.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治具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销上,且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向着所述固定销运动的趋势。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检测开关及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设置在所述上料单元上,所述检测开关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用于获取与所述检测件之间的距离。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治具还包括第三板体、齿轮传动机构及伺服电机,其中:
26.所述第三板体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且与所述支撑板配合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第三板体及所述支撑板的第三通孔;
27.所述伺服电机的固定端安装于所述第三板体上;
28.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板体上,且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包括多个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的轴端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三通孔的所述载轴。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轴为中空结构,且靠近所述顶板的端部设置有导电滑环,用于线缆的通过。
30.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分腔式涂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上料模块。
31.在上述分腔式涂固装置中,由于上料模块通过将两个治具沿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在第二框架上,并且每一治具上均能够承载待涂固件,以使得上料模块具有两个上料工位,在同一时刻这两个上料工位中的一个用于涂覆操作,另一个用于固化操作,以能够同时实现涂覆和固化操作,在涂覆操作完成后旋转驱动器动作,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带动转轴以竖直方向为轴线转动,以使得第二框架以及治具随之转动,将两个上料工位的位置实现切换,完成固化操作的待涂固件可以进行再次涂覆或是涂固完成直接取下,涂覆后的待涂固件可以进行固化操作,两治具同时进行涂覆操作和固化操作,大大提高了产能和生产效率,
并且涂覆和固化分区进行,各自的环境要求符合了各自的所需,确保了涂固质量。因此,具有该上料模块的分腔式涂固装置的产能和生产效率较高、涂固质量较好。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分腔式涂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图1所示分腔式涂固装置在去除机架后的剖视图;
34.图3为图1所示分腔式涂固装置中上料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图3所示上料模块去除支架、气缸、推杆后的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10、分腔式涂固装置;a、涂覆区;b、固化区;z、竖直方向;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38.100、机架;
39.200、固化模块;210、箱体;220、光源;230、遮挡门;240、第一电机; 250、温度采集件;260、散热组件;
40.300、涂覆模块;310、试管架;320、涂料管;330、第二电机;340、丝杠; 350、支撑件;360、第一罩体;
41.400、上料模块;410、第一框架;411、顶板;412、底板;413、立柱;420、旋转驱动器;430、上料单元;431、第二框架;4311、第一板体;4312、支撑座;4313、第二板体;4314、支撑板;4315、遮光板;432、转轴;433、治具; 4331、载轴;4332、第三板体;4333、齿轮传动机构;4334、伺服电机;434、滑动组件;4341、直线驱动器;4342、推杆;4343、滑轨;4344、滑块;435、复位组件;4351、固定销;4352、弹性件;4353、检测开关;4354、检测件; 436、导电滑环;
42.500、触控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9.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50.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腔式涂固装置 10,包括机架100、固化模块200、涂覆模块300、上料模块400以及控制模块,机架100为l型结构,外侧形成涂覆区a,控制模块可以为安装在机架100上的触控面板500,机架100内通过上料模块400、固化模块200配合形成固化区 b,涂覆区a和固化区b相隔离,并且涂覆区a位于固化区b的斜下方。固化模块200包括朝向上料模块400开口的箱体210及设置在箱体210内的光源220、遮挡门230、第一电机240、温度采集件250以及散热组件260,第一电机240 提供遮挡门230露出-覆盖光源220的往复运动的驱动力,温度采集件250采集固化区b的温度数据,散热组件260连通固化区b内外。涂覆模块300设置于涂覆区a,包括试管架310、多个涂料管320、第二电机330、丝杠340、支撑件350以及第一罩体360,试管架310上设置有涂料管320并且设置在支撑件 350上,第二电机330通过丝杠340提供驱动支撑件350沿竖直方向z往复移动的驱动力,第一罩体360可拆卸地设置在机架100上,用于将丝杠340与外界隔离开。为了便于说明,限定机架100具有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第一方向x为固化模块200和上料模块400的排布方向,第二方向y分别与竖直方向 z以及第一方向x相垂直。
51.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料模块400,包括第一框架410、旋转驱动器420以及上料单元430,其中:
52.第一框架410包括顶板411、底板412以及多个立柱413,立柱413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卡扣连接、焊接、粘接等方式连接在顶板411和底板412 之间,并且立柱413位于顶板411和底板412的端部,在具体设置时,立柱413 的数目为四个,四个立柱413呈四边形地设置在顶板411、底板412的四个脚部。在具体设置时,第一框架410固定在机架100上。
53.旋转驱动器420的固定端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卡扣连接、焊接等方式安装于底板412中间位置,旋转驱动器420的输出端以竖直方向z为旋转轴 432;在具体设置时,旋转驱动器420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旋转驱动器420为电机,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构形式。控制模块分别与旋转驱动器420、第一电机240、第二电机330以及温度采集件250通信连接,控制模块可以为控制面板。
54.上料单元430包括第二框架431、转轴432及两个治具433,转轴432沿竖直方向z延伸,并且转轴432的一端与旋转驱动器420的输出端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卡扣连接、焊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体,转轴43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轴套等方式可转动地安装于顶板411,第二框架431设置在第一框架410的内部,并且第二框架431套设在转轴432上,两个治具433设置在第二框架431靠近顶板411的一侧,并且这两个治具433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于第二框架431的两端,每一治具433包括多个载轴4331,载轴4331用于承载待涂固件。在具体设置时,一治具433伸入固化区b,另一治具433伸入涂覆区a并且这一治具 433位于涂料管320的正上方。
55.在上述上料模块400中,通过将两个治具433沿第一方向x间隔地设置在第二框架431上,并且每一治具433上均能够承载待涂固件,以使得上料模块 400具有两个上料工位,在同一时刻这两个上料工位中的一个用于涂覆操作,另一个用于固化操作,以能够同时实现涂覆和固化操作,在涂覆操作完成后旋转驱动器420动作,旋转驱动器420的输出端带动转轴432以竖直方向z为轴线转动,以使得第二框架431以及治具433随之转动,将两个上料工位的位置实现切换,完成固化操作的待涂固件可以进行再次涂覆或是涂固完成直接取下,涂覆后的待涂固件可以进行固化操作,两治具433同时进行涂覆操作和固化操作,大大提高了产能和生产效率,并且涂覆和固化分区进行,各自的环境要求符合了各自的所需,确保了涂固质量。
56.第二框架431的结构具有多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二框架431包括第一板体4311、支撑座4312、两个第二板体4313以及支撑板4314这几部分,其中:
57.第一板体431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开口于第一板体4311 的上表面,并且第一通孔沿竖直方向z贯穿第一板体4311。
58.支撑座4312套设在旋转驱动器420的输出端及转轴432上,支撑座4312 插入到第一通孔内部,并且支撑座4312与第一板体431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粘接等方式固定为一体。
59.两个第二板体4313间隔设置在第一板体4311的两侧,并且第二板体4313 和第一板体431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卡扣连接、焊接、粘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体。
60.支撑板4314用于承载治具433,支撑板4314设置在两个第二板体4313远离第一板体4311的端部,并且支撑板4314和第二板体431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卡扣连接、焊接、粘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体,支撑板4314上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开口于支撑板4314的顶面,并且沿着竖直方向z贯穿第二板体4313,转轴432穿过第二通孔与顶板411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并且转轴432嵌设在第二通孔内部。
61.在上述上料模块400中,在两个上料工位需要进行位置切换时,旋转驱动器420动作,旋转驱动器420的输出端带动支撑座4312随之转动,支撑座4312 带动转轴432、第一板体4311随之转动,第一板体4311带动第二板体4313转动,转轴432和第二板体4313带动支撑板4314转动,以使得两个治具433随之转动,进而能够实现两个上料工位的位置切换。在具体设置时,为了确保上料模块400隔离箱体210开口和外界,第一板体4311和支撑板4314之间还设置有遮光板4315,当然,第二框架431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形式。
62.为了便于进行两次涂固操作,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以及图4所示,治具433通过滑动组件434沿第一方向x安装在支撑板4314上,并且治具433 相对于支撑板4314能够
滑动。在上述上料模块400中,在一次固化并且切换到涂覆区a时,治具433在支撑板4314上滑动,以使得治具433移动到装载有另一涂料的试管正上方,以便于进行二次涂覆操作。
63.滑动组件434的结构形式具有多种,具体地,滑动组件434包括直线驱动器4341、推杆4342、滑轨4343及滑块4344这四部分,其中:
64.直线驱动器4341的固定端与顶板411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卡扣连接、焊接等方式连接为一体,直线驱动器4341的输出端沿第一方向x延伸;在具体设置时,直线驱动器4341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直线驱动器4341可以为气缸,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提供直线运动的结构形式。
65.推杆4342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卡扣连接、焊接等方式安装在直线驱动器4341的输出端上,推杆4342位于两个治具433之间,并且沿第一方向x 推杆4342在治具433上的投影伸入到治具433上。
66.滑轨4343与滑块4344滑动连接,滑轨4343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卡扣连接、焊接等方式安装于治具433和支撑板4314中的一个,当然,二者还可以一体成型。滑块4344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卡扣连接、焊接等方式安装于治具433和支撑板4314中的另一个,滑轨4343沿第一方向x延伸,当然,二者还可以一体成型。
67.在上述上料模块400中,在一次固化并且切换到涂覆区a时,直线驱动器 4341动作,直线驱动器4341的输出端沿第一方向x伸出,以带动推杆4342随之伸出,推杆4342推动治具433在滑轨4343和滑块4344的配合下滑动,以使得治具433移动到装载有另一涂料的试管正上方,以便于进行二次涂覆操作。因此,通过上述滑动组件434能够精准地实现治具433的位置移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当然滑动组件434的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形式,例如,齿轮齿条传动结构。
68.为了便于治具433伸出后复位,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以及图4所示,治具433通过复位组件435沿第一方向x在直线驱动器4341收缩时复位至初始位置。在上述上料模块400中,在完成第二次涂覆,并且直线驱动器4341 收缩后,复位组件435带动治具433支撑板4314上滑动,以使得治具433复位至初始位置,便于进行二次涂覆操作。
69.复位组件435的结构形式具有多种,具体地,复位组件435包括固定销4351 以及弹性件4352,其中:
70.固定销4351固定于支撑板4314靠近中间的区域内;在具体设置时,固定销4351可以被支撑板4314上的凸起、固定柱所替代。
71.弹性件4352的一端与治具433通过卡扣连接、凹凸配合等方式连接为一体,弹性件4352的另一端通过卡扣连接、套接等方式固定在固定销4351上,并且弹性件4352具有沿第一方向x向着固定销4351运动的趋势。在具体设置时,弹性件4352可以为弹簧,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结构形式。
72.在上述上料模块400中,在二次涂覆操作完成后,直线驱动器4341收缩,弹性件4352回弹,拉动治具433在滑轨4343和滑块4344的配合下沿第一方向x向着固定销4351滑动,以使得治具433复位至初始位置。因此,通过上述滑动组件434能够精准地实现治具433的位置移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当然滑复位组件435的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能够满足要求的形式。
73.为了便于检测复位状况,更具体地,如图3以及图4所示,复位组件435 还包括检测
开关4353及检测件4354,检测件4354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设置在上料单元430上,检测开关4353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设置在顶板411上,检测开关4353用于获取与检测件4354之间的距离。在具体设置时,检测开关4353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在上述上料模块400中,弹性件 4352拉动治具433沿第一方向x向着固定销4351滑动,检测件4354随之向着检测开关4353移动,检测开关4353实时获取与检测件4354之间的距离,并在这一距离与预设值相等时能够判定出治具433复位完成。
74.为了便于实现固化,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以及图4所示,治具433 还包括第三板体4332、齿轮传动机构4333及伺服电机4334,其中:
75.第三板体4332设置于支撑板4314上,并且第三板体4332与支撑板4314 配合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沿竖直方向z贯穿第三板体4332及支撑板4314。
76.伺服电机4334的固定端通过螺纹连接、凹凸配合、卡扣连接、焊接等方式安装于第三板体4332上;在具体设置时,伺服电机4334与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77.齿轮传动机构4333设置于第三板体4332上,并且齿轮传动机构4333与伺服电机433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齿轮传动机构4333包括多个相啮合的齿轮,齿轮的轴端安装有贯穿第三通孔的载轴4331。
78.在上述上料模块400中,固化时,伺服电机4334动作,伺服电机4334的输出轴带动出齿轮传动机构4333动作,齿轮传动机构4333的齿轮转动,以带动载轴4331以竖直方向z为轴线转动,使得载轴4331上待涂固件随之转动,进而能够使得待涂固件上的所有区域均被光源220照射,确保固化质量,提高产品良率。
79.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转轴432为中空结构,并且转轴432 靠近顶板411的端部设置有导电滑环436,转轴432用于线缆的通过,以使得上述上料模块400的线缆能够集中到转轴432内,并经过转轴432聚集后通过导电滑环436连接到外部电源上,能够有效解决上述上料模块400的过线问题。
80.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分腔式涂固装置10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81.s1:向涂料管320内加上需要涂覆的涂液,打开第一罩体360,将装好涂液的试管架310卡设在支撑件350上,关上第一罩体360,然后将待涂固件依次安装在载轴4331上。
82.s2:控制模块控制第二电机330动作,第二电机330驱动支撑件350沿竖直方向z向上运动,支撑件350带动试管架310及涂料管320移动至套设在待涂固件上,控制模块控制第二电机330停止,待涂固件开始进行第一涂液的涂覆操作,在经过设定时间后控制模块控制第二电机330反向动作,第二电机330 驱动支撑件350沿竖直方向z向下运动,支撑件350带动试管架310及涂料管 320离开待涂固件并下降到设定位置,已经涂覆第一涂液的待涂固件进行晾干。
83.s3:晾干完成,控制模块控制旋转驱动器420、伺服电机4334以及第一电机240动作,旋转驱动器420驱动转轴432带动第二框架431以及两个治具433 旋转,将已经涂覆第一涂液的待涂固件旋转至固化区b,而另一边的待涂固件旋转至涂覆区a,转至固化区b内的待涂固件在伺服电机4334的驱动下实现自转,同时第一电机240驱动遮光板4315沿第二方向y打开进行固化,与此同时另一边的上料工位重复之前涂覆的动作,两个上料工位处的操作同时进行。当固化完成后,第一电机240驱动遮光板4315沿第二方向y闭合,伺服电机4334电机停止动作。此时涂覆区a内的待涂固件已涂覆和晾干完成。
84.s4:控制模块控制旋转驱动器420、伺服电机4334、直线驱动器4341以及第一电机240动作,旋转驱动器420驱动转轴432带动第二框架431以及两个治具433旋转,将已经涂覆第一涂液的待涂固件旋转至固化区b,而另一边完成第一次固化的待涂固件旋转至涂覆区a,转至固化区b内的待涂固件在伺服电机4334的驱动下实现自转,同时第一电机240驱动遮光板4315沿第二方向y 沿第二方向y打开进行固化,与此同时另一边上料工位处,直线驱动器4341带着推杆4342伸出将治具433推至具有第二涂液的涂料管320上方,对完成第一次固化的待涂固件进行第二涂液的涂覆,两个上料工位处的操作同时进行。当固化完成后,第一电机240驱动遮光板4315沿第二方向y闭合,伺服电机4334 停止动作。此时涂覆区a内的待涂固件也已涂覆和晾干完成,此时直线驱动器 4341带着推杆4342收缩复位,已涂覆且晾干完成的待涂固件和弹性件4352在失去了推力后,弹性件4352带动治具433复位,接近开关检测并提示复位完成。
85.s5:控制模块控制旋转驱动器420动作,旋转驱动器420驱动转轴432带动第二框架431以及两个治具433旋转,将涂覆第一涂液的待涂固件旋转至固化区b,而另一边已完成第二次固化的待涂固件旋转至涂覆区a,人工将完成二次涂覆和固化的待涂固件取下即可。如此往复重复上述的步骤直到所有待涂固件涂固完成。
86.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7.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