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交叉污染的用于液体释放的双阀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83613发布日期:2022-11-22 23: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交叉污染的用于液体释放的双阀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阀柱结构设在结构层(1)上的液体存储池(11)和液体缓冲池(13)之间,所述双阀柱结构包括设在液体存储池(11)和液体缓冲池(13)之间的隔离墙(16)、贯穿隔离墙(16)的至少两个阀柱(34)以及开设在隔离墙(16)顶面上的导流盲槽(15),所述导流盲槽(15)与所述阀柱(34)错开,所述导流盲槽(15)的一端与液体存储池(11)保持连通,另一端延伸至隔离墙(16)顶面的中部,并被隔离墙隔断,形成断开的盲管道;所述液体存储池(11)、隔离墙(16)、液体缓冲池(13)被弹性盖片层(2)覆盖,所述阀柱(34)在与隔离墙(16)相对运动时,向上伸出隔离墙(16)顶起弹性盖片层(2),或向下缩回隔离墙(16)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交叉污染的用于液体释放的双阀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存储池(11)和液体缓冲池(13)都开设在结构层(1)的顶面上,并且从内到外依次布置,在液体存储池(11)和液体缓冲池(13)之间形成隔离墙(16);所述结构层(1)上开设有与阀柱(34)逐个对应的阀孔(14),所述阀孔(14)贯穿隔离墙(16),并且所述阀柱(34)可滑动的容置于阀孔(14)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交叉污染的用于液体释放的双阀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柱(34)具有两个,所述导流盲槽(15)的中心线与两个阀柱连线的中垂线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交叉污染的用于液体释放的双阀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盲槽(15)靠近液体缓冲池(13)的一端为盲端,盲端与液体缓冲池(13)之间的距离小于盲端与最近一个阀孔之间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交叉污染的用于液体释放的双阀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墙(16)包括长条状的通道墙体以及柱状的阀孔墙体,所述导流盲槽(15)开设在通道墙体的顶面上,在通道墙体的两侧形成隔离墙收缩区(141);所述阀孔(14)开设在阀孔墙体中,所述阀孔墙体的一侧与通道墙体连为一体,并且阀孔墙体处在导流盲槽(15)的盲端旁,在阀孔墙体和通道墙体之间的连接处还开设有阀柱隔离墙缺槽(14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交叉污染的用于液体释放的双阀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墙体与液体缓冲池(13)的连接处还开设有处在两个阀孔墙体之间的隔离墙末端缺口(143),并且在隔离墙末端缺口(143)中开设有隔离墙末端台阶(14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交叉污染的用于液体释放的双阀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盲槽(15)的槽底所在的高度自液体存储池(11)所在的一侧起逐渐降低。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交叉污染的用于液体释放的双阀柱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阀柱(34)的顶端具有高度差。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无交叉污染的用于液体释放的双阀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有的阀柱(34)都固定连接在结构层(1)下方的芯片托盘(3)上;进行液体释放时,将结构层(1)、弹性盖片层(2)整体放置于重复使用的托盘上,使得阀柱(34)穿出阀孔(14)、并顶起弹性盖片层(2)覆盖于阀孔(14)其周围的部位,从而在弹性盖片层和隔离墙之间形成流通间隙,导通导流盲槽(15)的盲端,并且所述流通间隙与阀柱(34)保持分离;结束液体释放时,将结构层(1)、弹性盖片层(2)整体上抬,使得阀柱(34)缩回阀孔
(14),弹性盖片层(2)复位,液体在导流盲槽(15)的盲端处被截断。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无交叉污染的用于液体释放的双阀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层(1)的顶面上还开设有处在液体缓冲池(13)外侧的液体定量池(12)以及液体溢流池(18),所述液体定量池(12)和液体缓冲池(13)之间通过开设在结构层(1)上的多个联通槽(122)保持连通,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联通槽(122)与液体定量池(12)连通的槽口处开设有联通槽变径区(121),所述液体定量池(12)以及液体溢流池(18)之间通过开设在结构层(1)上的溢流通道(17)保持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交叉污染的用于液体释放的双阀柱结构,涉及在医学体外诊断及分析仪器领域。通过优化结构设计,采用一种结构更简单,在不增加更多的生产工序前提下,完成相同甚至更佳功能的方案,能保证液体储存的稳定性、释放的成功率,杜绝液体与阀柱接触、消除交叉污染,并且受弹性盖片层特性、阀柱高度影响较小。所述双阀柱结构包括设在液体存储池和液体缓冲池之间的隔离墙、贯穿隔离墙的至少两个阀柱以及开设在隔离墙顶面上的导流盲槽,所述导流盲槽与所述阀柱错开。极大降低了液体从阀柱和阀孔间隙泄露的风险,同时释放性能受弹性盖片层特性、阀柱高度影响较小,可提高液体转移的成功率。体转移的成功率。体转移的成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博奥玛雅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8
技术公布日:2022/11/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