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填沙仓落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10456发布日期:2022-11-09 05:1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填沙仓落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充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填沙仓落矿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井下充填技术的发展,地下矿山已经把地下充填作为生产工艺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采出地下有用矿物,经过矿物选别后的无用矿物经过处理后再充填到地下,达到采充平衡。
3.在充填工艺中:尾矿(无用矿物)要先输送至地面沙仓,沙仓直径8米、高30米,上沿周边有溢流水溢出,溢流水直接返回生产系统使用,经过沉淀到一定浓度后,加入胶结料充填于地下。
4.现有的井下充填由于结构上的缺陷,尾矿通过砂泵加压输送至沙仓顶部,从中心落入沙仓,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如下问题:1,尾矿浆进入沙仓后进行沉淀,虽有沉降剂加入,但沉积沙在仓底沉淀厚度14米时以下时,溢流水清澈,沉积沙厚度度高于14米则溢流水浑浊,沉积沙高度到21米时,溢流水浓度达到11%。2,沙仓容积不能充分利用,没有充分的测量沉积沙厚度和倒仓时间,浑浊的沙仓溢流水需要重新浓缩净化后才能使用增加浓缩净化费用,基于此,研究一种充填沙仓落矿装置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填沙仓落矿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充填沙仓落矿装置尾矿没有经过缓冲,输入沙浆在重力作用下冲击沉积沙,进一步造成溢流水浑浊,且矿浆内加入的沉降剂没有混合均匀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填沙仓落矿装置,包括一级缓冲体、中隔板和二级缓冲体,所述中隔板横置在仓体的上部,所述一级缓冲体包括一级中心体、一级锥形罩和一级引导槽,所述一级中心体为中空结构,其上部开口、下部封闭,在一级中心体的底部中心设置有中心漏孔,一级中心体的底部固定在中隔板的中部,所述一级锥形罩的上部固定在一级中心体的上部,其下部固定在中隔板上,所述一级引导槽沿一级锥形罩的斜面向下布置,并在中隔板上设置有与一级引导槽一一对应的均料孔;所述一级引导槽的上部与一级中心体的上部连通;所述二级缓冲体包括二级中心体、二级锥形罩和二级引导槽,所述二级中心体的上部固定有二级锥形罩,二级锥形罩一级沿其斜面方向布置有二级引导槽,所述二级中心体处于一级中心体的正下方,且所述二级锥形罩比一级锥形罩大。
7.进一步的,所述中隔板的外侧设置有增流孔,增流孔的底部设置有弯头,所述弯头朝向二级中心体的轴心。
8.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引导槽和二级引导槽为槽钢,槽钢固定在锥形罩的表面。
9.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引导槽和二级引导槽为多根肋板,肋板固定在锥形罩上,肋板之间形成引导槽。
10.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引导槽和二级引导槽均为上部窄、下部宽的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一级引导槽和二级引导槽的槽底设置有漏孔,一级中心体通过多根连接杆与中隔板和一级锥形罩连接。
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二级缓冲体对尾矿浆进行缓冲、均料和混合,其中一级缓冲体的中部具有一个筒体,该筒体的底部具有中心漏孔,浆液进入其中,并能持续从中心漏孔下落至二级缓冲体上;随着尾矿浆的注入,尾矿浆会充满该筒体,并从筒体的上沿进入各一级引导槽,并沿引导槽向下,同时沿一级锥形罩的表面滚动,最终落到中隔板上,从均料孔处下落至二级锥形罩的表面;而中心漏孔落在二级中心体的中部区域,从而实现均料、缓冲和混合的目的。
13.同时本实用新型在中隔板的边侧区域设置有增流孔,增流孔内套装有弯头,并将边缘的尾矿浆引导至二级引导槽内,从而尾矿浆在一级缓冲体进行缓冲后被消能,从而二级缓冲体上的尾矿浆动能不大,并经过均料引导后下落至仓内,大大的降低了尾矿浆下落时对仓内原有的浆液冲击,同时在缓冲过程中使尾矿浆沿斜面向下自由翻滚,实现进一步混合的目的。
14.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沙仓沉积沙厚度,加大了沙仓有效使用容积,由于沙仓有效容积增加,仓底堆积沙高度提高,溢流水浑浊前就有足够的时间调整,节约了溢流水再浓缩净化费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一级缓冲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3的正视图;
19.图5为图3的俯视图;
20.图6为漏孔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一级缓冲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为仓体,2为溢流口,3为中隔板,4为一级中心体,5为一级引导槽,6为一级锥形罩,7为中心漏孔,8为增流孔,9为弯头,10为二级中心体,11为二级锥形罩,12为二级引导槽,13为均料孔,14为漏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4.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充填沙仓落矿装置,其主要用于沙仓结构,针对现有的充填沙仓落矿装置尾矿没有经过缓冲,输入沙浆在重力作用下冲击沉积沙,进一步造成溢流水浑浊,且矿浆内加入的沉降剂没有混合均匀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下充填沙仓落矿装置。
25.如图1-7中展示,一种充填沙仓落矿装置,包括一级缓冲体、中隔板和二级缓冲体,仓体1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口,尾矿浆在仓体1内沉淀后,水从溢流口2处排出,本实施例为了降低尾矿浆下落对仓内尾矿浆的冲击,在仓体1的中部区域布置了缓冲结构,来对尾矿浆的
动能进行消减,本实施例将中隔板3横置在仓体1的入料口内,从而在中隔板3的上下形成了上部的一级缓冲区和下部的二级缓冲区。
26.在一级缓冲区内布置一级缓冲体,一级缓冲体包括一级中心体4、一级锥形罩6和一级引导槽5,一级中心体4为中空结构,其上部开口、下部封闭,在一级中心体的底部中心设置有中心漏孔7,一级中心体4的底部固定在中隔板3的中部,所述一级锥形罩6的上部固定在一级中心体4的上部,其下部固定在中隔板3上,所述一级引导槽5沿一级锥形罩6的斜面向下布置,并在中隔板3上设置有与一级引导槽一一对应的均料孔13;一级引导槽5的上部与一级中心体4的上部连通;本实施例中尾矿浆首先进入一级中心体4内,待一级中心体4充满后,从其上部溢流至各一级引导槽5内,且一级引导槽为倾斜向下的结构,尾矿浆会沿斜面向下流动,并在引动过程中将竖向的动能消减,同时使尾矿浆在斜面上混合。
27.在二级缓冲区内布置二级缓冲体,二级缓冲体包括二级中心体10、二级锥形罩11和二级引导槽12,所述二级中心体10的上部固定有二级锥形罩11,二级锥形罩11上沿其斜面方向向下布置有二级引导槽12,所述二级中心体10处于一级中心体4的正下方,且所述二级锥形罩11比一级锥形罩6大。
28.一级引导槽5和二级引导槽12的布置主要具有分流和引导作用,在具体结构上可以为槽钢(u形),槽钢固定在锥形罩的表面,或者一级引导槽5和二级引导槽12为多根肋板,肋板固定在锥形罩上,肋板之间形成引导槽,两种结构均能产生多个沿斜面布置,且具有一定阻隔均分的功能,根据锥形体的结构,一级引导槽5和二级引导槽12均为上部窄、下部宽的结构。
29.为了增加卸料能力,本实施例在中隔板的外侧设置有增流孔8,增流孔8的底部设置有弯头9,所述弯头9朝向二级中心体10的轴心,将边缘的尾矿浆引导至二级引导12内。
30.在进一步的可选实施方案中,如图6-7中展示,本实施例一级引导槽5和二级引导槽12的槽底设置有漏孔14,一级中心体通过多根连接杆与中隔板和一级锥形罩连接,引导槽内的尾矿浆可以直接通过漏孔14落到下部的二级锥形罩上。
31.本实施例在工作时,浆液首先进入一级中心体4内,并能持续从中心漏孔7下落至二级缓冲体10上(中部区域);随着尾矿浆的注入,尾矿浆会充满该筒体,并从筒体的上沿进入各一级引导槽5,并沿引导槽向下,同时沿一级锥形罩6的表面滚动,最终落到中隔板上,从均料孔处下落至二级锥形罩11的表面;而中心漏孔落在二级中心体10的中部区域,从而实现均料、缓冲和混合的目的。
32.增流孔将边缘的尾矿浆经弯头引导至二级引导槽12内,使尾矿浆在一级缓冲体进行缓冲后被消能,从而二级缓冲体上的尾矿浆动能不大,并经过均料引导后下落至仓内,大大的降低了尾矿浆下落时对仓内原有的浆液冲击,同时在缓冲过程中使尾矿浆沿斜面向下自由翻滚,实现进一步混合的目的。
33.本实施例以某项目进行举例说明,现有的矿浆进入沙仓后进行沉淀,虽有沉降剂加入,但沉积沙在仓底沉淀厚度14米时以下时,溢流水清澈,沉积沙厚度度高于14米则溢流水浑浊,沉积沙高度到21米时,溢流水浓度达到11%;沙仓容积不能充分利用,没有充分的测量沉积沙厚度和倒仓时间,浑浊的沙仓溢流水需要重新浓缩净化后才能使用增加浓缩净化费用;实施后,沙仓沉积沙厚度增加到21米,增加了沙仓有效使用容积,由于沙仓有效容积增加,仓底堆积沙达到23米时溢流水才开始浑浊,有足够的测量时间调整,溢流水浑浊前就
有足够的时间调整,节约了溢流水再浓缩净化费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