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快捷提取粘土悬浮液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99903发布日期:2022-12-10 05:1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快捷提取粘土悬浮液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实验室快捷提取粘土悬浮液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粘土矿物在陆地和海洋沉积物中广泛分布,其在地质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粘土矿物的成分和含量特征是指示沉积物物源、源区古气候等的重要指标。测试粘土矿物成分和含量常用x射线衍射仪,在进行测试前要对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2mm)进行分离提取。目前粘土矿物的分离静水沉降法应用最为广泛,根据斯托克斯(stokes)定理,在不同的温度和所需提取深度(3cm或5cm)下,将沉积物悬浮液沉降一定时间,提取上层的粘土悬浮液,提取时要注意尽量不扰动液体。提取粘土悬浮液通常采用虹吸分离法,现有的装置通常是操作人员手持虹吸管并将虹吸管放入在容器的悬浮液上层3cm或5cm上,以将悬浮液吸出到另外的容器内,这个过程需要操作人员一直手持虹吸管放入在悬浮液所在的容器内,操作麻烦。且通常是采用通用容器,并无专门应用于提取悬浮液用的装置,或者需要采用复杂的专业性的仪器设备。因此,需要一个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捷提取悬浮液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验室快捷提取粘土悬浮液的装置,其能够解决背景技术描述的问题。
4.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实验室快捷提取粘土悬浮液的装置,包括样品分散杯、隔水组件、出水口、软管、流速调节器和样品收集杯,样品收集杯和样品分散杯分体设置,样品收集杯位于样品分散杯的一侧且位于软管的出水端,隔水组件、出水口、软管、流速调节器均安装于样品分散杯上,隔水组件可拆卸或固定地安装于样品分散杯上,且位于靠近样品分散杯上沿的内侧壁上,
5.样品分散杯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一个出水口,出水口与样品分散杯的腔体连通,出水口上套设有软管,软管与出水口连通连接,软管上安装有用于调节出水流速大小的流速调节器。
6.进一步地,样品收集杯位于软管的出水端的下方。
7.进一步地,样品收集杯位于软管的出水端的正下方。
8.进一步地,隔水组件的一端沿着内侧壁的轴向延伸至样品分散杯的外部。
9.进一步地,隔水组件包括隔水板和隔水套,隔水板滑动插入隔水套的内槽中,隔水板可沿着隔水套的轴向滑动,且隔水板至少能到达第一位置,
10.第一位置:隔水板完全遮挡排水口而使得样品分散杯的腔体与排水口密封隔离,
11.隔水套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位于隔水套的内槽内,排水口与出水口连通。
12.进一步地,排水口所在隔水套的一侧贴合于样品分散杯的内壁上且使得排水口正
对着出水口,从而使得排水口与出水口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流速调节器包括滚轮、凹槽板和滑槽,滚轮位于滑槽内,滑槽倾斜设置,滑槽设置在凹槽板上且沿凹槽板的轴向延伸设置,滚轮可沿着滑槽滑动,软管从滚轮与滑槽之间穿过并露出在凹槽板之外,
14.当滚轮从一端滑动至滑槽的另一端,滚轮不断压迫或松开软管,从而使得软管的出水流速不断变小或增大。
15.进一步地,样品分散杯的外壁中部上还设置有若干刻度线。
16.进一步地,所述刻度线包括距离出水口下沿3cm的第一刻度线和/或距离出水口下沿5cm的第二刻度线。
17.进一步地,第一刻度线和第二刻度线均沿样品分散杯的周面设置。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造价低,并且在样品收集过程中,不需要依赖操作人员采用虹吸管进行繁琐的重复提取,操作更简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隔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流速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样品分散杯、2-隔水组件、21-隔水板、211-排水口、22-隔水套、3-刻度线、4-出水口、5-软管、6-流速调节器、61-滚轮、62-凹槽板、63-滑槽、7-样品收集杯。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4.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实验室快捷提取粘土悬浮液的装置,包括样品分散杯1、隔水组件2、出水口4、软管5、流速调节器6和样品收集杯7,样品收集杯7和样品分散杯1分体设置,样品收集杯7位于样品分散杯1的一侧且位于软管5的出水端的下方,例如,位于软管5的正下方。隔水组件2、出水口4、软管5、流速调节器6均安装于样品分散杯1上。隔水组件2可拆卸或固定地安装于样品分散杯1上,且位于靠近样品分散杯1上沿的内侧壁上,隔水组件2的一端沿着内侧壁的轴向延伸至样品分散杯1的外部。
25.隔水组件2包括隔水板21和隔水套22,隔水板21滑动插入隔水套22的内槽(图中未示出)中,隔水板21可沿着隔水套22的轴向滑动,且隔水板21至少能到达第一位置,第一位置:隔水板21完全遮挡排水口211而使得样品分散杯1的腔体与排水口211密封隔离。隔水套22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排水口211,排水口211位于隔水套22的内槽内,排水口211与出水口4连通,也即将排水口211所在隔水套22的一侧贴合于样品分散杯1的内壁上且使得排水口211正对着出水口4,从而使得排水口211与出水口4连通。
26.样品分散杯1的一侧至少设置有一个出水口4,出水口4与样品分散杯1的腔体连通,出水口4上套设有软管5,软管5与出水口4连通连接,软管5上安装有用于调节出水流速大小的流速调节器6。其中,软管5可以采用橡胶软管。
27.所述流速调节器6包括滚轮61、凹槽板62和滑槽63,滚轮61位于滑槽63内,滑槽63倾斜设置,滑槽63设置在凹槽板62上且沿凹槽板62的轴向延伸设置,滚轮61可沿着滑槽63
滑动。软管5从滚轮61与滑槽63之间穿过并露出在凹槽板62之外。当滚轮61从一端滑动至滑槽63的另一端,由于滑槽63呈倾斜设置,滚轮61能够不断压迫或松开软管5,从而使得软管5的出水流速不断变小或增大,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实现流速调节的流速调节器6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日常生活使用的点滴注射用的输液软管的工作原理,输液软管一样也可调节流速。
2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样品分散杯1的外壁中部上还设置有若干刻度线3,刻度线3包括距离出水口4下沿3cm的第一刻度线3和/或距离出水口4下沿5cm的第二刻度线3。第一刻度线3和第二刻度线3均沿样品分散杯1的周面设置。
29.出水口4具有一定尺寸,例如出水口4为圆孔时,出水口4的直径即代表其尺寸。出水口4的最下端(也即是最靠近样品分散杯1底部的位置)为出水口4的下沿。
30.其中,设置3cm和5cm的刻度线3是实验室中提取粘土悬浮液经常用到的提取深度。在不同的温度和所需提取深度(3cm或5cm)下,将沉积物悬浮液沉降一定时间(该时间可根据stokes定理计算),提取上层的粘土悬浮液,提取时要注意尽量不扰动液体。因此,将刻度线3设置这两个高度,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设置其他高度的刻度线3。
31.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流速调节器6调到流速最小(即流速为0)位置,以关闭软管5,然后将样品投入至样品分散杯1内并向样品分散杯1内注水,注水高度至第二刻度线3位置处,将隔水板21插入隔水套22内并到达第一位置以堵住排水口211。样品充分浸泡若干时间后(通常为12小时),操作人员在样品分散杯1中放入磁转子,将样品分散杯1置于磁力搅拌仪上,从而对样品分散杯1内的样品进行搅拌若干时间(通常为10分钟),使得样品充分混合并分散,然后将样品分散杯1静置一段时间。静置时间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12763.8-2007附录c对提取粘土悬浮液的规定查询出来,到达静置时间后,在不扰动悬浮液情况下,操作人员缓慢轻轻地将隔水板21往上抽出一段距离而远离第一位置,并打开流速调节器6,使得悬浮液在可控的流速下依次经过排水口211、出水口4和软管5后流入样品收集杯7内,完成悬浮液的收集。
3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造价低,并且在样品收集过程中,不需要依赖操作人员采用虹吸管进行繁琐的重复提取,操作更简便。
33.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单方面特征的一个例证,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其他任何功能等效的实施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