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增粘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45544发布日期:2023-02-03 21:28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合物增粘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合物增粘反应釜。


背景技术:

2.传统的聚合物增粘反应釜通过对外筒体进行加热,使外筒体内壁设置的内筒体受到加热效果影响,再通过搅拌达到对内筒体内部聚合物增粘的效果。
3.而现有技术中,在通过反应釜对聚合物进行增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外筒体进行加热,使外筒体保持一定的温度,再通过搅拌达到聚合物增粘的效果,但是长时间的对外筒体进行加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不断的通过外部空气进行加热传输,导致装置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合物增粘反应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长时间的对外筒体进行加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不断的通过外部空气进行加热传输,导致装置使用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聚合物增粘反应釜,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上设置循环加热装置,所述循环加热装置包括:
8.外壳a,所述外套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壳a;
9.热风机,所述外壳a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底部固定连接传输管;
10.循环管a,所述外壳a的顶部固定连接循环管a的一端,所述循环管a的另一端与外套筒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外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内套筒,所述外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
12.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搅拌杆的一端,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与内套筒的内壁一侧转动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内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顶部一侧与封闭板的一侧铰接。
14.优选的,所述内套筒上设置水汽去除装置,所述水汽去除装置包括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底部与内套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排气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
15.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开设通孔,所述排气管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排气管的顶部与外壳b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b的一侧与箱门的一侧铰接,所述外壳b的内壁与吸水海绵活动连接,所述外壳b的顶部固定连接循环管b的一端,所述循环管b的另一端与外壳a的顶部固定连接。
16.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合物增粘反应釜。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该聚合物增粘反应釜,通过设置循环加热装置,使通过设置循环管a使外套筒内部的热气排出,通过热风机启动过程中产生的抽取效果,使热气传输到外壳a的内壁,使热风机直接对热气进行二次加热,再通过传输管将热气传输到外套筒的内壁中,对内套筒进行加热,达到不需要对外部冷空气进行加热的效果,使通过循环对热气进行二次加热,使长时间的运作加热的情况下,可以节省一定的能源消耗,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使装置更适合长时间的工作环境。
19.(2)、该聚合物增粘反应釜,通过设置水汽去除装置,使热气对内套筒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使内套筒的温度不断上升,使材料中的湿气与热气延排气管排出,同时在排气管的顶部设置吸水海绵对内套筒排出的气体中的水分进行吸附,使水分不会在循环过程中对热风机或者加热效果造成影响,同时长时间的使用下,可以通过对外壳b中的吸水海绵进行更换,使水汽去除装置长时间的使用下仍保持良好的吸附水分的效果。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图2中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外套筒;2、内套筒;3、电机;4、封闭板;5、进料口;6、搅拌杆;7、循环加热装置;701、外壳a;702、热风机;703、传输管;704、循环管a;8、水汽去除装置;801、循环管b;802、排气管;803、外壳b;804、吸水海绵;805、箱门;806、底板;807、通孔;808、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合物增粘反应釜,包括外套筒1,外套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内套筒2,外套筒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3,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搅拌杆6的一端,搅拌杆6的另一端与内套筒2的内壁一侧转动连接,内套筒2的顶部固定连接进料口5,进料口5的顶部一侧与封闭板4的一侧铰接。外套筒1上设置循环加热装置7,循环加热装置7包括外壳a701,外套筒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外壳a701,外壳a70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热风机702,热风机702的底部固定连接传输管703,外壳a701的顶部固定连接循环管a704的一端,循环管a704的另一端与外套筒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
29.通过设置循环加热装置7,使通过设置循环管a704使外套筒1内部的热气排出,通过热风机702启动过程中产生的抽取效果,使热气传输到外壳a701的内壁,使热风机702直接对热气进行二次加热,再通过传输管703将热气传输到外套筒1的内壁中,对内套筒2进行加热,达到不需要对外部冷空气进行加热的效果,使通过循环对热气进行二次加热,使长时间的运作加热的情况下,可以节省一定的能源消耗,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使装置更适合长时间的工作环境。
30.本实施例中,内套筒2上设置水汽去除装置8,水汽去除装置8包括排气管802,排气管802的底部与内套筒2的顶部固定连接,排气管8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806,底板806上开设通孔807,排气管80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单向阀808,排气管802的顶部与外壳b803的底部固定连接,外壳b803的一侧与箱门805的一侧铰接,外壳b803的内壁与吸水海绵804活动连接,外壳b803的顶部固定连接循环管b801的一端,循环管b801的另一端与外壳a701的顶部固定连接。
31.通过设置水汽去除装置8,使热气对内套筒2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使内套筒2的温度不断上升,使材料中的湿气与热气延排气管802排出,同时在排气管802的顶部设置吸水海绵804对内套筒2排出的气体中的水分进行吸附,使水分不会在循环过程中对热风机702或者加热效果造成影响,同时长时间的使用下,可以通过对外壳b803中的吸水海绵804进行更换,使水汽去除装置8长时间的使用下仍保持良好的吸附水分的效果。
32.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将聚合物延进料口5倒入内套筒2的内壁,再通过启动热风机702,使热风机702对气体进行加热,并通过传输管703将热气传输到外套筒1的内壁中,使达到对外套筒1内部的内套筒2进行加热的效果,并通过启动电机3,使电机3带动搅拌杆6旋转,使搅拌杆6对内套筒2内部的聚合物进行搅拌,达到加热搅拌的效果,使内套筒2内部的聚合物通过加热搅拌使湿气排出,使达到对内套筒2内部的聚合物进行增粘的效果。
33.同时设置循环加热装置7,使通过设置循环管a704使外套筒1内部的热气排出,通过热风机702启动过程中产生的抽取效果,使热气传输到外壳a701的内壁,使热风机702直接对热气进行二次加热,再通过传输管703将热气传输到外套筒1的内壁中,对内套筒2进行加热,达到不需要对外部冷空气进行加热的效果。
34.同时设置水汽去除装置8,使热气对内套筒2进行加热的过程中,使内套筒2的温度不断上升,使内套筒2内部的材料受到温度上升的影响,使材料中的湿气与热气延排气管802排出,同时在排气管802的顶部设置吸水海绵804对内套筒2排出的气体中的水分进行吸附,使去除内套筒2排出气体中的水分,使水分不会在循环过程中对热风机702或者加热效果造成影响,同时长时间的使用下,可以通过打开箱门805,对外壳b803中的吸水海绵804进行更换。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