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标本分装检测的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4717发布日期:2022-11-25 20:18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标本分装检测的试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验科实验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标本分装检测的试管。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危害因素也越来越多,机体会在长时间的刺激下发生一些病变,所以,正常的健康体检非常有必要。因此,每天都会产生成百上千例的健康或患者检测标本。
3.在医院检验科或第三方医疗检验机构,实验室经常会遇到一管血液样本需经多个科室检测多个项目,故标本组需要将血清分装并分发至每个科室。
4.然而,检测样本的设备都是非常精密的仪器,分装后的血清样本量极其微少,血清在试管底部,因此检测仪器的吸样针无法探测到试管底部的血清,会导致吸不上样或吸样量极其微少,进而影响检测的准确性,造成试剂的浪费。
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实验室的检测人员通常是将极少的血清用吸样枪转移至微量离心管中,接着用剪刀减去微量离心管的管帽,然后再将减去离心管管帽的微量离心管插在带有对应条码的分装试管中,然后再将插有微量离心管的试管上机检测。此过程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下。此外,对于生化发光检测项目科室,普通的试管不能满足避光检测的要求,样本在曝光环境中放置久了易失活,也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标本分装检测的试管。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适用于标本分装检测的试管,包括套接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以及活动在第二管体顶部的分体管盖;其中,位于外侧的第一管体采用棕色透明材质,位于内侧的第二管体采用无色透明材质;所述第一管体为上下相同直径圆柱体,所述第二管体包括位于上部的圆柱状结构和位于下部的圆锥状结构;所述第二管体的顶部与第一管体的顶部相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底部与第一管体的底部相远离,所述第二管体的高度为30mm~35mm;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上分布有刻度线。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体的顶部边沿搭接在第一管体的顶部上沿。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体的顶部与第一管体的顶部螺纹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分体管盖与第二管体过盈配合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分体管盖与第二管体通过螺纹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分体管盖的一侧设有拨片。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的底部形成有定位凹槽。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的高度为75mm~80mm。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径为10mm~15mm。
17.进一步地,所述刻度线由下至上依次标有刻度0.5ml、1.0ml、1.5ml、2.0ml。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标本分装检测的试管,检验人员可直接将血清分装至较短的第二管体中,提升了微量样本的液面高度,避免了因样本量少而吸不上样的问题,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避免了反复检测造成的试剂浪费,节约了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标本分装检测的试管,采用分体管盖和棕色外管,无需剪帽、避光等繁复的操作步骤,直接将套有无色透明第二管体的棕色透明第一管体置于检验仪器中,即可完成检测,大大提高了科室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标本分装检测的试管的剖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适用于标本分装检测的试管的剖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管体的立体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标本分装检测的试管的立体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分体管盖,4-刻度线,5-拨片,6-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8.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标本分装检测的试管,包括套接的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以及活动在第二管体2顶部的分体管盖3。
29.其中,位于外侧的第一管体1采用棕色透明材质,如ps、pc、pcr等塑料材质,避免样本在曝光环境中放置久了易失活,位于内侧的第二管体2采用无色透明材质,如ps、pc、pcr等塑料材质,便于清晰观察到管内液面高度。
30.所述第一管体1为上下相同直径圆柱体,具体地,所述第一管体1的高度为75mm~80mm,如78mm,外径为10mm~15mm,如13mm,可放置于各种生化、发光检验仪器的样本架中,直接上机检测样本。
31.所述第二管体2包括位于上部的圆柱状结构和位于下部的圆锥状结构。所述第二管体2的高度为30mm~35mm,如31mm。圆锥状结构对于标本量很少的样本,可以起到提升液面的作用。
32.为了便于拿取,避免磕碰,所述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和分体管盖3组合后,整个管体外部相持平,无凸起,同时第一管体1的管壁光滑,方便黏贴各种条码、标签。
33.所述第二管体2的顶部与第一管体1的顶部相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管体2的顶部边沿搭接在第一管体1的顶部上沿,如图1所示。或者,所述第二管体2的顶部与第一管体1的顶部螺纹连接,如图2所示。连接后,所述第二管体2的底部与第一管体1的底部相远离。例
如,第二管体2的底部与第一管体1的底部相距40mm~50mm。
34.所述第二管体2的外壁上分布有刻度线4。具体地,根据常用的装量,所述刻度线4由下至上依次标有刻度0.5ml、1.0ml、1.5ml、2.0ml,方便根据不同科室不同送检项目,准确快速分装血清。
35.为了便于上机检测,所述分体管盖3与第二管体2采用分体形式,避免了用剪刀减去现有离心管管帽操作的不便,同时,检测前后也可以将分体管盖3紧密扣于第二管体2上,方便样本存放。具体地,所述分体管盖3与第二管体2过盈配合连接或通过螺纹连接。
36.此外,为了便于分体管盖3的开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体管盖3的一侧设有拨片5。
37.为了提高放置时的稳定性,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体的底部形成有定位凹槽6,可与仪器插槽或样本架等底部的定位柱配合。
38.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标本分装检测的试管,检验人员可直接将血清分装至第二管体中,提升了微量样本的液面高度,避免了因样本量少而吸不上样的问题,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避免了反复检测造成的试剂浪费,节约了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标本分装检测的试管,无需剪帽、避光等繁复的操作步骤,直接将套有第二管体的第一管体置于生化、发光检验仪器中即可完成检测,大大提高了科室工作效率。
3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