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式逆渗透膜滤芯模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3730发布日期:2023-03-14 20:4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并列式逆渗透膜滤芯模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并列式逆渗透膜滤芯模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膜分离技术的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初,为从海水或苦咸水中获取淡水,开始了反渗透膜的研究。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膜分离技术真正实现了工业化。膜组件的结构及型式取决于膜的形状,工业上应用的膜组件主要有中空纤维式、管式、螺旋卷式、板框式等四种型式。作为新型、高效、节能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在水及其他液体分离领域逐步占有重要的位置。膜材料也从初期单一的醋酸纤维素非对称膜发展到表面聚合技术制成的交联芳香族聚酰胺复合膜等新型材料与高效膜。其中,逆渗透复合膜也已经大量应用于各种工业用水和饮用水。然而,逆渗透复合膜的处理装置在实际的应用中,占地面积大,单位体积产水量少,生产效率低下,逆渗透膜滤芯需要进行整体更换,维护更换成本高,灵活使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并列式逆渗透膜滤芯模组连接结构,结构紧凑,单位体积产水量大,生产效率高,逆渗透膜滤芯易于更换,应用灵活,降低生产成本。
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5.并列式逆渗透膜滤芯模组连接结构,包括左逆渗透膜滤芯组件、中间逆渗透膜滤芯组件、右逆渗透膜滤芯组件、纯水出水主管路、原液进液管路和浓缩液出液主管路,所述三个逆渗透膜滤芯组件包括耐压壳体,所述耐压壳体内轴向串联有三个逆渗透膜滤芯单元,所述耐压壳体的轴向两侧端分别形成有进液腔室和出液腔室,所述进液腔室的径向两侧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液接口和第一出液接口,所述出液腔室的径向两侧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液接口和第二出液接口,所述出液腔室上设有与所述逆渗透膜滤芯单元相配合的纯水出口,所述三个逆渗透膜滤芯组件之间通过第一进液接口和第一出液接口串接及第二进液接口和第二出液接口串接形成并列式连接机构,所述纯水出口汇流式连接所述纯水出水主管路,所述右逆渗透膜滤芯组件的第二进液接口上设有第一堵头,所述左逆渗透膜滤芯组件的第二出液接口上设有第二堵头,所述右逆渗透膜滤芯组件的第一进液接口连接所述原液进液管路,所述左逆渗透膜滤芯组件的第一出液接口连接所述浓缩液出液主管路。
6.作为优选,所述浓缩液出液主管路末端形成有浓缩液排出支路和浓缩液回流支路的两路分支管路。
7.作为优选,所述浓缩液出液主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
8.作为优选,所述浓缩液排出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所述浓缩液回流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
9.作为优选,所述左逆渗透膜滤芯组件的第一进液接口上设有第三流量调节阀。
10.作为优选,所述纯水出水主管路上设有第四流量调节阀。
11.作为优选,所述原液进液管路上设有驱动泵、单向阀、第二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
12.作为优选,所述逆渗透膜滤芯单元包括芯管,所述芯管的两端管口分别设有输入端串联接口和输出端串联接口,所述芯管管壁上开设有若干渗液孔,所述芯管外部螺旋卷绕有逆渗透膜本体。
13.作为优选,所述逆渗透膜本体为多层经编网纤维强化支撑外层和逆渗透复合膜层叠热合成一体。
14.作为优选,所述逆渗透复合膜包括共同热合层压成一体的聚醚砜疏水性多孔膜层、交联聚酰胺多孔膜支撑层和交联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层。
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6.1.滤芯模组整体结构紧凑合理,管路连接结构设计精巧,占用空间面积小,单位体积水处理量大,生产效率高。
17.2.逆渗透膜滤芯组件内部为三个逆渗透膜滤芯单元串联而成,各滤芯单元能够单独进行更换安装,降低维护成本,维护管理简便易行,提高生产效率。
18.3.聚醚砜疏水性多孔膜层、交联聚酰胺多孔膜支撑层和交联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层共同热合层压结构,去除粘接层的同时,保证结合强度,抗拉强度更好,不易断裂,耐久使用,交联聚酰胺多孔膜支撑层为多孔膜层,有助于分散应力,优化孔隙率及孔径设计,具有更好的耐压特性和透过性,化学稳定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逆渗透膜滤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逆渗透膜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纯水出水主管路,2-原液进液管路,3-浓缩液出液主管路,4-耐压壳体,5-逆渗透膜滤芯单元,6-芯管,7-输入端串联接口,8-输出端串联接口,9-进液腔室,10-出液腔室,11-第一进液接口,12-第一出液接口,13-第二进液接口,14-第二出液接口,15-纯水出口,16-第一堵头,17-第二堵头,18-浓缩液排出支路,19-浓缩液回流支路,20-第一流量调节阀,21-第一流量计,22-第二流量调节阀,23-第三流量调节阀,24-第四流量调节阀,25-驱动泵,26-单向阀,27-第二流量计,28-压力传感器,29-经编网纤维强化支撑外层,30-逆渗透复合膜,31-聚醚砜疏水性多孔膜层,32-交联聚酰胺多孔膜支撑层,33-交联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层,34-渗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描述。
25.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并列式逆渗透膜滤芯模组连接结构,包括左逆渗透膜滤芯组件、中间逆渗透膜滤芯组件、右逆渗透膜滤芯组件、纯水出水主管路1、原液进
液管路2和浓缩液出液主管路3。所述三个逆渗透膜滤芯组件包括耐压壳体4,所述耐压壳体4内轴向串联有三个逆渗透膜滤芯单元5。所述耐压壳体4的轴向两侧端分别形成有进液腔室9和出液腔室10,所述进液腔室9的径向两侧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液接口11和第一出液接口12,所述出液腔室10的径向两侧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液接口13和第二出液接口14,所述出液腔室10上设有与所述逆渗透膜滤芯单元5相配合的纯水出口15。
26.所述三个逆渗透膜滤芯组件之间通过第一进液接口11和第一出液接口12串接及第二进液接口13和第二出液接口14串接形成并列式连接机构。所述纯水出口15汇流式连接所述纯水出水主管路1,所述纯水出水主管路1上设有第四流量调节阀24。所述右逆渗透膜滤芯组件的第二进液接口13上设有第一堵头16,所述左逆渗透膜滤芯组件的第二出液接口14上设有第二堵头17。所述右逆渗透膜滤芯组件的第一进液接口11连接所述原液进液管路2,所述原液进液管路2上设有驱动泵25、单向阀26、第二流量计27和压力传感器28。所述左逆渗透膜滤芯组件的第一出液接口12连接所述浓缩液出液主管路3,进一步的,所述浓缩液出液主管路3末端形成有浓缩液排出支路18和浓缩液回流支路19的两路分支管路,所述浓缩液出液主管路3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20,所述浓缩液排出支路18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21,所述浓缩液回流支路19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22。所述左逆渗透膜滤芯组件的第一进液接口11上设有第三流量调节阀23。
27.具体的说,所述逆渗透膜滤芯单元5包括芯管6,所述芯管6的两端管口分别设有输入端串联接口7和输出端串联接口8,所述芯管6管壁上开设有若干渗液孔34,所述芯管6外部螺旋卷绕有逆渗透膜本体。进一步的,所述逆渗透膜本体为多层经编网纤维强化支撑外层29和逆渗透复合膜30层叠热合成一体,更进一步的,所述逆渗透复合膜30包括共同热合层压成一体的聚醚砜疏水性多孔膜层31、交联聚酰胺多孔膜支撑层32和交联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层33。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