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技术涉及微通道反应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搭载光源的微反应芯片的密封夹具。
背景技术:2.微通道反应器是伴随微流控技术发展而衍生出的一项重要分支,特指其特征尺度在1000μm以下的化学反应过程装备,其具有比表面积大、放大效应小、传质传热效率高、及流动状态接近平推流等优点,从而可以精确地控制物料停留时间、过程控制节能安全;泛指其特征尺寸在1000μm-3500μm范围内的中观微通道反应器,可以进行小试、中试及批量化生产的化学反应过程装备。
3.相关技术中,微通道反应系统包括玻璃芯片、夹具和温控台,玻璃芯片上通过刻蚀形成有反应通道,夹具用于将玻璃芯片夹持固定并起到保护玻璃芯片结构的作用,夹具与温控台连接,温控台内部具有温度调节系统,其为玻璃芯片内的反应过程提供必要的温度条件。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缺陷:微通道反应系统能够为玻璃芯片内反应提供的客观条件因素有限,除温度外的其他条件因素要求不易得到满足。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搭载光源的微反应芯片的密封夹具。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搭载光源的微反应芯片的密封夹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可搭载光源的微反应芯片的密封夹具,包括放置壳,所述放置壳内开设有供玻璃芯片嵌置的放置腔,所述放置壳上可拆卸连接有led面光源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led面光源板安装在放置壳上并开启,其向玻璃芯片提供光源,以为需要光源催化条件的化学反应创造需要的条件,丰富了玻璃芯片内可进行的微通道反应的类型。
9.优选的,所述放置壳包括底板、盖板和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依次穿过盖板和底板并旋入温控台内,所述led面光源板连接于盖板背离温控台的一侧,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视窗口。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应无需光源时,拆下led面光源板,视窗口可供操作者观察玻璃芯片内的具体反应情况,而需要光源条件时,将led面光源板装在盖板上,其通过视窗口向玻璃芯片提供光照条件。
11.优选的,所述led面光源板包括连接部和工作板,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侧分别抵接盖板和安装螺栓的螺帽,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电源接口,所述工作板与连接部活动连接且电连接,所述工作板朝向玻璃芯片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ed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ed面光源板被成两部,连接部作为其安装基础和led灯的通电桥梁,工作板的存在与否是led面光源板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则此时二者的搭配便
兼顾了led面光源板通电状态、安装状态的稳固性,以及视窗口开启关闭操作的便捷性。
13.优选的,所述工作板与连接部滑移连接,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调节滑道,所述调节滑道的长度方向与盖板的板面平行,所述工作板上固定连接有接触导柱,所述接触导柱于调节滑道内滑动,所述连接部上且位于调节滑道内固定连接有导电触点,所述导电触点与接触导柱抵接,所述电源接口通过导电触点和接触导柱与led灯电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触导柱与调节滑道的配合滑动为工作板的移动提供了滑动导向,同时接触导柱与导电触点的相对位置使得工作板和连接部在完成安装定位的同时也将led灯的电路成功导通。
15.优选的,所述调节滑道的一端且靠近玻璃芯片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导槽,所述导电触点位于定位导槽内。
16.优选的,所述调节滑道远离定位导槽的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止退槽,所述止退槽与调节滑道连通处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止退凸起,所述工作板上固定连接有止退柱,所述止退柱跨过止退凸起进入止退槽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导槽和止退槽分别对应接触导柱和止退柱,当两对结构恰好配合时,工作板与连接部的配合关系便成功建立,止退凸起提高了止退柱于止退槽内的放置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工作板与连接部在配合状态下的位置状态稳定性。
18.优选的,所述止退凸起位于止退槽内且接触导柱位于定位导槽内时,所述工作板与盖板背离底板一侧的板面贴合,所述工作板远离接触导柱的一侧边缘位于盖板的板面投影区域外。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板的边缘可提供对工作板进行移出操作时的施力点,便于工作板的拆卸或视窗口的开启。
20.优选的,所述定位导槽相对调节滑道的延伸方向相对调节滑道的长度方向朝向远离止退槽的一侧倾斜。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退槽倾斜着连通调节滑道后,二者之间有了斜坡过渡结构,接触导柱由调节滑道进入定位导槽内的阻力减小。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led面光源板的设置,开启led灯后,其可通过视窗口向玻璃芯片提供光源,以为需要光源催化条件的化学反应创造需要的条件,丰富了玻璃芯片内可进行的微通道反应的类型;
24.2.通过led面光源板的分部设置,连接部可通过安装螺栓长时间安装在放置壳上,玻璃芯片内的反应需要光源时,将工作板直接通过调节滑道装上连接部即可,若反应无需光源条件,取下工作板,操作者便可通过视窗口观察玻璃芯片内的反应情况。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放置壳安装led面光源板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放置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盖板朝向底板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led面光源板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放置壳、11、底板;12、盖板;121、视窗口;13、放置半槽;131、放置腔;14、安装螺栓;2、led面光源板;21、连接部;211、电源接口;212、调节滑道;213、定位导槽;214、导电触点;215、止退槽;216、止退凸起;22、工作板;221、接触导柱;222、止退柱;23、led灯;3、玻璃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搭载光源的微反应芯片的密封夹具,如图1和2所示,包括放置壳1、玻璃芯片3和led面光源板2,玻璃芯片3内通过刻蚀成型有反应通道(图中未示出),放置壳1用于将玻璃芯片3夹持并安装在温控台上;led面光源板2位于放置壳1上,其用于为反应通道内的化学反应提供必要的光源条件。
33.如图2、3和4所示,放置壳1包括底板11、盖板12和安装螺栓14,底板11和盖板12相互朝向的一侧均成型有大小、形状一致的放置半槽13,底板11和盖板12相互贴合后,两个放置半槽13连通并组合成为放置腔131,玻璃芯片3放置于放置腔131内,玻璃芯片3的片面与放置半槽13的槽底贴合抵接。盖板12中部开设有视窗口121,视窗口121将放置半槽13的槽底与盖板12背离底板11的一侧贯通。安装螺栓14依次穿过盖板12、底板11而后旋入温控台上,由此实现放置壳1与温控台的连接,此时视窗口121位于放置壳1的上表面,操作者可通过视窗口121观察玻璃芯片3内的反应情况。
34.如图1和2所示,led面光源板2可拆卸式连接在盖板12背离底板11的一侧,对于需要以光源催化为条件之一的微通道反应,可将led面光源板2提前安装在放置壳1上。led面光源板2包括连接部21和工作板22,连接部21上开设有供安装螺栓14穿过的孔,安装螺栓14穿过盖板12之前先穿过连接部21,最后使得连接部21的相对两侧分别抵接盖板12和安装螺栓14的螺帽。连接部21上设有可供电源线端子插入的电源接口211,工作板22上固定连接有led灯23,工作板22与连接部21活动连接且可拆卸式电连接。
35.如图5所示,连接部21上开设有调节滑道212,调节滑道2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视窗口121的相对两侧,调节滑道212的长度方向与盖板12的板面平行,工作板22其中一个边缘处的相对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接触导柱221,led灯23与接触导柱221电连接,工作板22通过接触导柱221于调节滑道212内的滑动实现与连接部21的滑移连接。调节滑道212的一端贯通至连接部21的边缘,此端为出入端,另一端为导电端;调节滑道212的导电端且靠近盖板12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导槽213,定位导槽213相对调节滑道212的延伸方向相对调节滑道212的长度方向朝向远离止退槽215的一侧倾斜;连接部21上且位于定位导槽213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导电触点214,导电触点214与电源接口211电连接,工作板22相对连接部21滑动至接触导柱221移入定位导槽213内后,导电触点214与接触导柱221接触抵接,此时电源接口211便通过导电触点214和接触导柱221实现与led灯23的电连接。
36.如图1和5所示,调节滑道212的出入端且靠近盖板12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止退槽215,止退槽215与调节滑道212连通处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止退凸起216,工作板22上固定连接有止退柱222,当接触导柱221滑入定位导槽213内时,止退柱222便处于止退槽215的上方,向下按压工作板22,止退柱222便跨过止退凸起216进入止退槽215内,止退凸起216抵接止退柱222的侧壁,从而实现了对工作板22的整体的止退限位;且当止退凸起216位于止退
槽215内且接触导柱221位于定位导槽213内时,工作板22朝向玻璃芯片3的一侧与盖板12背离底板11一侧的板面贴合,led灯23完全位于视窗口121的开口范围内,即此时接通电源,led灯23亮起,其所发出的光便可完全射入视窗口121内。同时,工作板22远离接触导柱221的一侧边缘位于盖板12的板面投影区域外,由此工作板22的边缘可提供对工作板22进行移出操作时的施力点。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搭载光源的微反应芯片的密封夹具的实施原理为:
38.玻璃芯片3放入放置壳1内,将安装螺栓14依次穿过连接部21、盖板12底板11和温控台,进行需要光源催化条件的化学反应时,将工作板22通过调节滑道212滑动安装至连接部21上,当工作板22与盖板12板面贴合后插入电源接头便可使led灯23开启,需要观察玻璃芯片3内的反应情况时,将工作板22移开即可,移开的同时由于接触导柱221和导电触点214相互分离,led灯23也随即关闭。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