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和制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9772发布日期:2023-03-31 14:1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01)、第一折流板(102)和第二折流板(103),所述筒体(101)内部为中空结构以形成气液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折流板(102)安装于所述筒体(101)内部侧壁的顶部,所述第二折流板(103)安装于所述筒体(101)内部侧壁的中部,所述第一折流板(102)和所述第二折流板(103)均包括第一主体板(1021)和第一丝网柔性层(1022),所述第一丝网柔性层(1022)铺贴于所述第一主体板(1021)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1)还开设有气液进口、排污口、碱液出口、连通管口和气体出口,所述气液进口设置于所述筒体(101)一端的端面底侧,所述气体出口设置于所述筒体(101)另一端的顶部,所述排污口、所述碱液出口和所述连通管口均设置于所述筒体(101)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板(1021)的类型包括带孔平板、不带孔平板、带孔波纹板和不带孔波纹板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网柔性层(1022)铺贴于所述第一主体板(1021)朝向所述气液进口一侧的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板(1021)为带孔平板或带孔波纹板时,所述第一丝网柔性层(1022)铺贴于所述第一主体板(1021)的两侧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进口挡板(104),所述进口挡板(104)安装于所述筒体(101) 内部侧壁的顶部,所述进口挡板(104)平行于所述筒体(101)的端面,所述进口挡板(104)设置于所述第一折流板(102)和所述气液进口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挡板(104)包括第二主体板(1041)和第二丝网柔性层(1042),所述第二丝网柔性层(1042)铺贴于所述第二主体板(1041)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板(1041)的类型包括带孔平板和带孔波纹板中的一种或多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丝网柔性层(1042)铺贴于所述第二主体板(1041)朝向所述气液进口一侧或两侧的表面。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丝网除沫器(105),所述丝网除沫器(105)安装于所述筒体(101)内部侧壁并覆盖所述气体出口。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两个液位计口(106),两个所述液位计口(106)均设置于所述筒体(101)外部侧壁上,两个所述液位计口(106)分设于所述筒体(101)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12.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支座(113),所述支座(113)设置于所述筒体(101)外侧的底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1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支座(113)沿所述筒体(101)轴向中线对称分布。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多个防涡挡板(112),多个所述防涡挡板(112)分别设置于所述排污口、所述碱液出口和所述连通管口的出口处,所述防涡挡板(112)竖直设置并与所述筒体(101)端面垂直。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气
液进口管(107)、排污管(108)、碱液出口管(109)、连通管(110)和气体出口管(111),所述气液进口管(107)、所述排污管(108)、所述碱液出口管(109)、所述连通管(110)和所述气体出口管(111)分别与所述气液进口、所述排污口、所述碱液出口、所述连通管口和所述气体出口连通。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流板(102)和所述第二折流板(103)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折流板(102)和所述第二折流板(103)相互间隔分布。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网柔性层(1022)和所述第一主体板(1021)的周边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丝网柔性层(1042)和所述第二主体板(1041)的周边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19.一种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和电解槽(200),两个所述气液分离器(100)的所述连通管(110)相互连接,两个所述气液分离器(100)的所述碱液出口管(109)连通所述电解槽(200),两个所述气液分离器(100)的所述气液进口管(107)连通所述电解槽(20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氢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气液分离器和制氢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第一折流板安装于筒体内部侧壁的顶部,第二折流板安装于筒体内部侧壁的中部,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均平行于筒体的端面,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均包括第一主体板和第一丝网柔性层,第一丝网柔性层铺贴于第一主体板表面。通过设置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增加气体的移动路径,延长气体的停留时间,提高重力分离效率。通过第一丝网柔性层铺贴于第一主体板表面,避免液滴直接碰到第一主体板而破碎,使液滴能够顺利着壁,第一丝网柔性层能够捕捉收集液滴,从而提高惯性分离和过滤分离效率。而提高惯性分离和过滤分离效率。而提高惯性分离和过滤分离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范强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9
技术公布日:2023/3/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