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作业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6738发布日期:2023-02-21 19:39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作业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通风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煤矿作业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2.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
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202020253350.x,公开了一种煤矿作业通风装置包括外壳和滤板,所述外壳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集尘箱,所述外壳内壁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外壳并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集尘箱的右侧之间连通有第二连接管,所述外壳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净化器,所述外壳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净化器的进气端与所述集尘箱的左侧之间连通有第一导管。本实用新型使得矿井内部空气净化后与外界空气混合后重新进入矿井内进行换气,防止灰尘到处纷飞,防止了空气受到污染。
4.但是上述方案依然存在缺陷,在利用滤板对矿井内空气中的灰尘及粉尘进行过滤的过程中,由于矿井内的灰尘及粉尘不断产生,如此就导致灰尘及粉尘快速的堆积在滤板上,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滤板进行更换,以保证通风量,即滤板的更换周期过短,给使用者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作业通风装置,其实质在于改善由于矿井内的灰尘及粉尘不断产生,如此就导致灰尘及粉尘快速的堆积在滤板上,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滤板进行更换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煤矿作业通风装置包括净化组件和过滤组件。
8.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外壳和有害气体吸收部,所述有害气体吸收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9.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部、固定部、称重部和清灰部,所述过滤部设置在所述有害气体吸收部和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固定部、所述称重部和所述清灰部均设置在所述过滤部上。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有害气体吸收部包括固定框、空气进管、净化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固定框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中,所述空气进管贯穿设置在所述固定框和所述外壳上,所述净化器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中,所述第二导管设置在所述净化器和所述固定框之间,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净化器上。
11.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过滤部包括支撑架、集尘箱、滤板和凸块,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和所述集尘箱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集尘箱上,所述集尘箱上开设有第一弧形通孔和第二弧形通孔,所述滤板滑动贯穿所述第一弧形通孔,所述凸块固定在所述滤板的外壁上。
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弧形块、t型杆和弹簧,所述弧形块固定在所述集尘箱的外壁上,所述t型杆滑动贯穿所述弧形块,所述弹簧固定在所述弧形块和所述t型杆之间,所述t型杆贯穿所述弹簧,所述t型杆的端部同样插设在凸块内。
13.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固定部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t型杆的外壁上。
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称重部包括集尘盒、弧形板和重量传感器,所述集尘盒密封固定在所述第二弧形通孔上,所述集尘盒设置在所述滤板的一侧,所述弧形板滑动设置在所述集尘盒内,所述重量传感器固定在所述集尘盒的内壁和所述弧形板的下表面之间。
15.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清灰部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一风机、第二连接管、第二风机、连接轴和毛刷,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所述第一连接管贯穿所述外壳,所述第一风机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内,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集尘箱上,所述第二连接管同样贯穿所述外壳,所述第二风机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管内,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风机的转轴上,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毛刷的外壁上,所述毛刷上的刷毛贴合在所述滤板的外壁上。
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清灰部还包括环形滑轨、环形滑板和连接杆,所述环形滑轨固定在所述集尘箱的内壁中,所述环形滑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环形滑轨上,所述连接杆固定在所述环形滑板和所述连接轴之间。
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8.使用时,通过第一风机的启动,将矿井内的空气通过第二连接管抽到集尘箱内,通过滤板的过滤,将灰尘及粉尘阻挡在集尘箱内,第一风机的转动带动连接轴同步转动,毛刷在连接轴、环形滑轨、环形滑板和连接杆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平稳的转动,毛刷把滤板上的灰尘及粉尘清理掉,使其进入到集尘盒内的弧形板上,重量传感器实时监测灰尘及粉尘的重量,当它们的重量达到设定的指定值,重量传感器把信号传递给控制终端,控制终端接到信号后提醒工作人员对集尘盒内的灰尘及粉尘进行倾倒,被过滤后的空气随后通过第一导管进入到净化器内被净化,随后净化后的气体以及外部空气输送给第一连接管,为矿井内部换气通风,该通风装置可自动对滤板进行清灰操作,且可对进入到集尘盒内的灰尘量进行实时的监测,即提高了滤板的更换周期,给使用者更好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煤矿作业通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有害气体吸收部和过滤部的关系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过滤组件的爆炸图;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图4中b区域的放大图。
24.图中:100-净化组件;110-外壳;120-有害气体吸收部;121-固定框;122-空气进管;123-净化器;124-第一导管;125-第二导管;200-过滤组件;210-过滤部;211-支撑架;212-集尘箱;213-滤板;214-凸块;215-第一弧形通孔;216-第二弧形通孔;230-固定部;231-弧形块;232-t型杆;233-弹簧;234-拉杆;240-称重部;241-集尘盒;242-弧形板;243-重量传感器;250-清灰部;251-第一连接管;252-第一风机;253-第二连接管;254-第二风机;255-连接轴;256-环形滑轨;257-环形滑板;258-毛刷;259-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7.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所用手段均为本领域常规的手段。
28.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煤矿作业通风装置,包括净化组件100和过滤组件200。
29.过滤组件200设置在净化组件100上,通过第一风机252的启动,将矿井内的空气通过第二连接管253抽到集尘箱212内,通过滤板213的过滤,将灰尘及粉尘阻挡在集尘箱212内,第一风机252的转动带动连接轴255同步转动,毛刷258在连接轴255、环形滑轨256、环形滑板257和连接杆259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平稳的转动,毛刷258把滤板213上的灰尘及粉尘清理掉,使其进入到集尘盒241内的弧形板242上,该通风装置可自动对滤板213进行清灰操作,且可对进入到集尘盒241内的灰尘量进行实时的监测,即提高了滤板213的更换周期,给使用者更好的使用体验。
30.请参阅图1和图2,净化组件100包括:外壳110和有害气体吸收部120,有害气体吸收部120设置在外壳110内,有害气体吸收部120包括固定框121、空气进管122、净化器123、第一导管124和第二导管125,固定框121固定在外壳110的内壁中,空气进管122贯穿设置在固定框121和外壳110上,净化器123固定在外壳110的内壁中,第二导管125设置在净化器123和固定框121之间,第一导管124的一端设置在净化器123上,净化器123的设置便于对矿井内的有害气体进行吸收。
31.请参阅图2-图5,过滤组件200包括过滤部210、固定部230、称重部240和清灰部250,过滤部210设置在有害气体吸收部120和外壳110之间,过滤部210包括支撑架211、集尘箱212、滤板213和凸块214,支撑架211固定在外壳110的内壁和集尘箱212的外壁之间,第一导管124的另一端设置在集尘箱212上,集尘箱212上开设有第一弧形通孔215和第二弧形通孔216,滤板213滑动贯穿第一弧形通孔215,凸块214固定在滤板213的外壁上,凸块214的设置便于把滤板213从集尘箱212内拉出,固定部230、称重部240和清灰部250均设置在过滤部210上,固定部230包括弧形块231、t型杆232和弹簧233,弧形块231固定在集尘箱212的外壁上,t型杆232滑动贯穿弧形块231,弹簧233固定在弧形块231和t型杆232之间,t型杆232贯穿弹簧233,t型杆232的端部同样插设在凸块214内,t型杆232和弹簧233的设置便于把滤板
213固定在集尘箱212内,固定部230还包括拉杆234,拉杆234的一端固定在t型杆232的外壁上,拉杆234的设置便于对t型杆232进行拉拽,称重部240包括集尘盒241、弧形板242和重量传感器243,集尘盒241密封固定在第二弧形通孔216上,集尘盒241设置在滤板213的一侧,弧形板242滑动设置在集尘盒241内,重量传感器243固定在集尘盒241的内壁和弧形板242的下表面之间,重量传感器243的设置便于对灰尘的量进行实时的监测,并把型号传递到控制终端。
32.清灰部250包括第一连接管251、第一风机252、第二连接管253、第二风机254、连接轴255和毛刷258,第一连接管251的一端设置在固定框121上,第一连接管251贯穿外壳110,第一风机252固定在第一连接管251内,第二连接管253的一端设置在集尘箱212上,第二连接管253同样贯穿外壳110,第二风机254固定在第二连接管253内,连接轴255的一端固定在第二风机254的转轴上,连接轴255的另一端固定在毛刷258的外壁上,毛刷258上的刷毛贴合在滤板213的外壁上,第二风机254工作带动连接轴255旋转,连接轴255的旋转带动毛刷258转动,毛刷258实现对滤板213上的灰尘进行清理,使灰尘进入到集尘盒241内,清灰部250还包括环形滑轨256、环形滑板257和连接杆259,环形滑轨256固定在集尘箱212的内壁中,环形滑板257滑动设置在环形滑轨256上,连接杆259固定在环形滑板257和连接轴255之间,环形滑轨256和环形滑板257的设置使毛刷258更加顺畅的转动。
33.具体的,该煤矿作业通风装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第一风机252的启动,将矿井内的空气通过第二连接管253抽到集尘箱212内,通过滤板213的过滤,将灰尘及粉尘阻挡在集尘箱212内,第一风机252的转动带动连接轴255同步转动,毛刷258在连接轴255、环形滑轨256、环形滑板257和连接杆259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平稳的转动,毛刷258把滤板213上的灰尘及粉尘清理掉,使其进入到集尘盒241内的弧形板242上,重量传感器243实时监测灰尘及粉尘的重量,当它们的重量达到设定的指定值,重量传感器243把信号传递给控制终端,控制终端接到信号后提醒工作人员对集尘盒241内的灰尘及粉尘进行倾倒,被过滤后的空气随后通过第一导管124进入到净化器123内被净化,随后净化后的气体以及外部空气输送给第一连接管251,为矿井内部换气通风,该通风装置可自动对滤板213进行清灰操作,且可对进入到集尘盒241内的灰尘量进行实时的监测,即提高了滤板213的更换周期,给使用者更好的使用体验。
34.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
35.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