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板材覆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89381发布日期:2023-03-24 19:5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板材覆胶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板材加工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板材覆胶组件。


背景技术:

2.金属板材,如覆膜铝板在加工过程中一般包括放料、打字、校直、覆膜、切料等多个工序,其中,在覆膜前需要进行覆胶,以使覆膜稳定性得以提升。现有技术中,对板材进行覆胶可以将板材导入一个装有胶水的槽内,设置压辊使得板材全部压入胶水内,然后在另一端引出板材即可,这样可以实现对板材的两面(面层和背层)覆胶,但是板材的两面可能有多余的胶水附着,因此在覆膜前还需要设置其余工序以将多余的胶水抹去(尤其时面层上的胶水),增加了操作步骤,且抹去的胶水不便于回收,降低了整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板材覆胶组件,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覆胶后还需要抹去多余胶水导致效率降低的问题。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金属板材覆胶组件,其包括背胶槽和面胶槽,背胶槽内转动安装有至少两个背胶辊,背胶槽上两侧还固定连接有一对安装板,面胶槽与两安装板固定连接,两安装板之间还转动安装有位于面胶槽下方的面胶辊,面胶辊和面胶槽之间设置有润胶板;背胶辊部分向上超出背胶槽外并位于面胶辊下方,板材从背胶辊和面胶辊之间穿过时板材两面分别与背胶辊和面胶辊接触。
5.上述实施例中,分别通过背胶辊和面胶辊对板材的背层和面层进行分开覆胶,背层多余的胶水会直接返流到背胶槽中,面层则通过面胶槽减少胶水量从而避免还需要设置其余工序对多余胶水进行抹去,最终使得覆胶的效率得以提升。
6.进一步地,面胶槽底部开设有通框,润胶板包括与通框卡接的引胶板,引胶板背离通框的一端斜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有与面胶辊接触的刷头,引胶板内设置有通道且通道一端与面胶槽连通、另一端与刷头相抵。
7.进一步地,两安装板之间还转动安装有位于板材移动方向前方的除胶辊且除胶辊与板材的上壁面相离,除胶辊倾斜设置在两安装板之间。
8.进一步地,两安装板之间还转动安装有压辊,压辊和除胶辊分列面胶辊两侧且压辊与板材的上壁面接触。
9.进一步地,压辊、面胶辊和除胶辊的垂直投影均位于背胶槽内。
10.进一步地,面胶辊、背胶辊以及除胶辊的两端均分别超出至板材两侧外。
11.进一步地,引胶板为弹性板且较低一端朝板材移动方向倾斜。
12.进一步地,引胶板较低一端朝面胶辊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缺口,刷头安装在安装缺口处并部分超出至安装缺口外。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通过将板材的面层和背层分开进行覆胶,从而能够降低板材上的胶水量,避免了
还需要其余组件对胶水进行抹去的操作,最终使得效率得以提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覆胶后还需要抹去多余胶水导致效率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箭头为板材移动方向);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17.图3为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8.上述附图中:
19.背胶槽1、面胶槽2、背胶辊3、安装板4、面胶辊5、润胶板6、板材7、通框8、引胶板9、刷头10、通道11、除胶辊12、压辊13。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板材覆胶组件,其包括背胶槽1和面胶槽2,背胶槽1内转动安装有至少两个背胶辊3,背胶槽1上两侧还固定连接有一对安装板4,面胶槽2与两安装板4固定连接,两安装板4之间还转动安装有位于面胶槽2下方的面胶辊5,面胶辊5和面胶槽2之间设置有润胶板6;背胶辊3部分向上超出背胶槽1外并位于面胶辊5下方,板材7从背胶辊3和面胶辊5之间穿过时板材7两面分别与背胶辊3和面胶辊5接触。
23.上述实施例中,分别通过背胶辊3和面胶辊5对板材7的背层和面层进行分开覆胶,背层多余的胶水会直接返流到背胶槽1中,面层则通过面胶槽2减少胶水量从而避免还需要设置其余工序对多余胶水进行抹去,最终使得覆胶的效率得以提升;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背胶辊3是部分没入背胶槽1中的胶水内的(背胶槽1和面胶槽2内均装有胶水),在背胶辊3转动时少量胶水附着在其上,随转动向上移动,从而转移到与背胶辊3接触的板材7背层上,另一方面,面胶槽2中的胶水则通过润胶板6向面胶辊5上迁移,从而附着在面胶辊5上,然后随面胶辊5转动而转移到与之接触的板材7面层上,最终实现了板材7背层和面层的覆胶作业。
24.优选地,如图1、3所示,面胶槽2底部开设有通框8,润胶板6包括与通框8卡接的引胶板9,引胶板9背离通框8的一端斜向下延伸并固定连接有与面胶辊5接触的刷头10,引胶板9内设置有通道11且通道11一端与面胶槽2连通、另一端与刷头10相抵,引胶板9起到供胶水迁移的作用,具体地,是通过引胶板9内的通道11实现的,进一步地,刷头10可以是海绵、棉布等具有吸湿浸润作用的材质制成,胶水在面胶槽2内经通道11较高一端进入,然后从较低一端与刷头10接触,从而被刷头10吸入以使胶水浸润刷头10,同时刷头10是与面胶辊5接触的,随面胶辊5转动胶水向面胶辊5迁移,上方的胶水则通过通道11向下方补入,从而使得
胶水持续向下迁移;更进一步地,引胶板9为弹性板且较低一端朝板材7移动方向倾斜,弹性板如硅胶板,以倾斜的方式使得引胶板9压迫刷头10贴在面胶辊5上,使得刷头10与面胶辊5充分接触,确保胶水正常向面胶辊5上迁移;特别地,引胶板9较低一端朝面胶辊5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缺口,刷头10安装在安装缺口处并部分超出至安装缺口外,即超出的部分与面胶辊5接触。
25.如图1、2所示,为了避免板材7面层的胶水量过多,两安装板4之间还转动安装有位于板材7移动方向前方的除胶辊12且除胶辊12与板材7的上壁面相离,除胶辊12倾斜设置在两安装板4之间,随板材7的移动,面胶辊5在移动的前方将多余的胶水朝板材7的一侧刮动,从而使得多余的胶水离开面层,进一步地,这样也可以使得板材7面层上的胶水进行一步变得更均匀,即相当于在面胶辊5后方再次进行了抹匀;特别地,本实施例中除胶辊12是采用单独动力进行驱动(即在两安装板4外设置有电机(未示出)对其进行驱动)的,即除胶辊12的转动与板材7的移动无关(除胶辊12和板材7之间有间隙,但是间隙很小,为胶水层预留了空间,过多的胶水则向没有或较少处移动,或被从板材7的一侧抹去)。
26.如图1、2所示,两安装板4之间还转动安装有压辊13,压辊13和除胶辊12分列面胶辊5两侧且压辊13与板材7的上壁面接触,这样是为了板材7能够更好地与下方的背胶辊3接触而设置的;特别地,压辊13、面胶辊5和除胶辊12的垂直投影均位于背胶槽1内,以避免胶水流到本组件外去不便于进行清理;进一步地,面胶辊5、背胶辊3以及除胶辊12的两端均分别超出至板材7两侧外,即使得它们均能顺利与板材7接触。
2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