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子灰的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98323发布日期:2023-02-01 00:17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子灰的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原子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原子灰的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原子灰俗称腻子,又称不饱和聚酯树脂腻子,是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嵌填材料,能很好地附着在物体表面,并在干燥过程中不产生裂纹,原子灰是一种高分子材料,由主体灰(基灰)和固化剂两部分组成,主体灰的成分多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填料,固化剂的成分一般是引发剂和增塑剂,起到引发聚合,增强性能的作用。
3.传统的混料装置只能单方向的对物料进行搅拌,然而对于原子灰原料这类比较粘稠的物料,单方向的搅拌无法使不同种物料均匀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导致最终生产出的原子灰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子灰的混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传统的混料装置只能单方向的对物料进行搅拌,然而对于原子灰原料这类比较粘稠的物料,单方向的搅拌无法使不同种物料均匀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导致最终生产出的原子灰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原子灰的混料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原子灰的混料装置,包括混料桶;所述混料桶的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混料桶的底部设有出料口;所述混料桶内部底面中心位置处固接有固定杆;所述混料桶内部底面中心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动套;所述固定杆位于转动套内部;所述混料桶顶部固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与转动套相互固接;所述转动套上转动连接有多组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叶上固接有多组第二搅拌叶;所述固定杆通过转动组件带动第一搅拌叶转动;使得原子灰的原料得到了充分的搅拌。
6.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环;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一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槽底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截面呈直角梯形形状;所述转动环的一侧侧面上转动连接有一组锥齿轮;所述环形槽顶面通过齿条与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锥齿轮上通过连接杆与第一搅拌叶相互固接;
7.优选的,所述锥齿轮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呈t形形状;所述转动环一侧侧面上固接有一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呈t形形状;防止了锥齿轮和转动环发生脱离,从而导致第一搅拌叶无法自转。
8.优选的,所述第一搅拌叶呈倾斜状的转动连接在转动套上;所述第二搅拌叶呈倾斜状的固接在第一搅拌叶上;使得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的面积更大,加快了搅拌的速度。
9.优选的,所述转动套通过连接杆固接有一对对称分布的刮刀;所述刮刀的尖部与
混料桶的内壁相互接触;防止了原子灰原料附着在混料桶内壁上,从而未能混合在一起。
10.优选的,所述刮刀上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转动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混料桶内部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搅拌杆伸入第一凹槽;所述搅拌杆伸入第一凹槽的部位固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通过齿条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防止了刚刮下的原料还未进行搅拌又附着在混料桶内壁上。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原子灰的混料装置,通过使用时,先通过挡板等将出料口挡住,然后将原子灰原料从进料口倒入混料桶中,打开电动机,电动机带动转动套转动,转动套转动带动第一搅拌叶转动,固定杆通过转动组件带动第一搅拌叶自转,使得原子灰的原料得到了充分的搅拌。
13.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原子灰的混料装置,通过当转动套转动时,刮刀也会跟着转动,从而将混料桶内壁上附着的原子灰原料刮下,防止了原子灰原料附着在混料桶内壁上,从而未能混合在一起。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7.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18.图4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动环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凹槽的剖视图;
21.图中:1、混料桶;2、进料口;3、出料口;4、固定杆;5、转动套;6、电动机;7、第一搅拌叶;8、第二搅拌叶;21、环形槽;22、转动环;23、锥齿轮;31、固定槽;32、固定块;51、刮刀;61、第一通槽;62、搅拌杆;63、第一凹槽;64、第一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3.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原子灰的混料装置,包括混料桶1;所述混料桶1的顶部设有进料口2;所述混料桶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3;所述混料桶1内部底面中心位置处固接有固定杆4;所述混料桶1内部底面中心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动套5;所述固定杆4位于转动套5内部;所述混料桶1顶部固接有电动机6;所述电动机6的输出端与转动套5相互固接;所述转动套5上转动连接有多组第一搅拌叶7;所述第一搅拌叶7上固接有多组第二搅拌叶8;所述固定杆4通过转动组件带动第一搅拌叶7转动;传统的混料装置只能单方向的对物料进行搅拌,然而对于原子灰原料这类比较粘稠的物料,单方向的搅拌无法使不同种物料均匀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导致最终生产出的原子灰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原子灰的混料装置;使用时,先通过挡板等将出料口3挡住,然后将原子灰原料从进料口2倒入混料桶1中,打开电动机6,电动机6带动转动套5转
动,转动套5转动带动第一搅拌叶7转动,固定杆4通过转动组件带动第一搅拌叶7自转,使得原子灰的原料得到了充分的搅拌。
24.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环22;所述固定杆4上开设有一组环形槽21;所述环形槽21槽底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动环22;所述转动环22的截面呈直角梯形形状;所述转动环22的一侧侧面上转动连接有一组锥齿轮23;所述环形槽21顶面通过齿条与锥齿轮23相互啮合;所述锥齿轮23上通过连接杆与第一搅拌叶7相互固接;当转动套5转动时,带动转动环22转动,由于锥齿轮23与环形槽21顶部相互啮合,当转动环22转动时,锥齿轮23会自转,从而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一搅拌叶7自转。
25.所述锥齿轮23上开设有固定槽31;所述固定槽31呈t形形状;所述转动环22一侧侧面上固接有一组固定块32;所述固定块32呈t形形状;防止了锥齿轮23和转动环22发生脱离,从而导致第一搅拌叶7无法自转。
26.所述第一搅拌叶7呈倾斜状的转动连接在转动套5上;所述第二搅拌叶8呈倾斜状的固接在第一搅拌叶7上;使得第一搅拌叶7和第二搅拌叶8的面积更大,加快了搅拌的速度。
27.所述转动套5通过连接杆固接有一对对称分布的刮刀51;所述刮刀51的尖部与混料桶1的内壁相互接触;当转动套5转动时,刮刀51也会跟着转动,从而将混料桶1内壁上附着的原子灰原料刮下,防止了原子灰原料附着在混料桶1内壁上,从而未能混合在一起。
28.所述刮刀51上开设有第一通槽61;所述第一通槽61内转动连接有搅拌杆62;所述混料桶1内部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63;所述搅拌杆62伸入第一凹槽63;所述搅拌杆62伸入第一凹槽63的部位固接有第一齿轮64;所述第一凹槽63的侧壁通过齿条与第一齿轮64相互啮合;当刮刀51在转动时,搅拌杆62跟着转动,由于第一齿轮64和第一凹槽63侧壁相互啮合,当搅拌杆62转动时,搅拌杆62会自转,将刚从混料桶1内壁刮下的原料进行搅拌,防止了刚刮下的原料还未进行搅拌又附着在混料桶1内壁上。
29.工作原理:使用时,先通过挡板等将出料口3挡住,然后将原子灰原料从进料口2倒入混料桶1中,打开电动机6,电动机6带动转动套5转动,转动套5转动带动第一搅拌叶7转动,当转动套5转动时,带动转动环22转动,由于锥齿轮23与环形槽21顶部相互啮合,当转动环22转动时,锥齿轮23会自转,从而通过连接杆带动第一搅拌叶7自转,使得原子灰的原料得到了充分的搅拌;当转动套5转动时,刮刀51也会跟着转动,从而将混料桶1内壁上附着的原子灰原料刮下,当刮刀51在转动时,搅拌杆62跟着转动,由于第一齿轮64和第一凹槽63侧壁相互啮合,当搅拌杆62转动时,搅拌杆62会自转,将刚从混料桶1内壁刮下的原料进行搅拌。
30.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
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