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烟尘带水的水膜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2918发布日期:2023-03-24 22:4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烟尘带水的水膜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烟尘带水的水膜除尘器。


背景技术:

2.除尘器是锅炉及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施,除尘器包括湿式除尘器,即水膜除尘器;水膜除尘器是一种利用含尘气体冲击除尘器内壁或其他特殊构件上用某种方法造成的水膜,使粉尘被水膜捕获,气体得到净化的净化设备;
3.水膜除尘器中筒体上部设置有喷嘴,喷嘴将将水顺切向喷至器壁,即在筒体内壁始终覆盖一层旋转向下流动的很薄水膜;含尘气体由筒体下部顺切向引入,旋转上升,尘粒受离心力作用而被分离,抛向筒体内壁,被筒体内壁流动的水膜层所吸附,随水流到底部锥体,经排尘口卸出,达到提高除尘效果的目的;但是水膜除尘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排尘口排出的烟气带水,造成排尘口后部管道连接的引风机叶轮受潮积灰,转子转动不平衡,叶轮易磨损,缩短了引风机使用寿命,使用周期内引风机的修护保养次数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烟尘带水的水膜除尘器,其解决了排尘口排出的烟气带水,造成排尘口后部管道连接的引风机叶轮受潮积灰的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防烟尘带水的水膜除尘器,包括塔体、供水机构以及除尘机构;除尘机构包括排风管、两块挡板;排风管设置在塔体顶端,排风管与塔体内部连通,排风管与塔体内径相切,排风管截面成矩形;两块挡板间隔布置在排风管内壁前后两侧,两块挡板相互错开,形成弯曲通道;排风管向上倾斜布置。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烟气从塔体底部进入,供水机构在塔体内喷水,水流从塔体顶端内壁流向塔体底部形成水膜;烟气从塔体底部进入塔体顶部的过程中,烟气中大部分的颗粒或者有害气体被水膜吸收;烟气经过水膜之后,高速流动的烟气中带有水分,烟气经过排风管时,烟气经过挡板,挡板形成的弯曲通道使得烟气不断撞击在挡板以及排风管内壁上,烟气中的水分颗粒即粘附在挡板或者排风管内壁上;排风管向上倾斜布置,聚集在弯曲通道内的水分汇集流回塔体内。
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两块挡板相互错开,形成弯曲通道,烟气经过弯曲通道时,烟气运动方向被多次改变;烟气中的水分颗粒相比于其他不带水的颗粒,其重量惯性较大;水分颗粒运动方向被多次改变时,部分水分颗粒撞击粘附在挡板或者排风管内壁上,减小了烟气水分含量,排风管后方设置的引风机叶轮不易受潮积灰,延长了叶轮的使用寿命,使用周期内减小了引风机的维护保养次数;解决了排尘口排出的烟气带水,造成排尘口后部管道连接的引风机叶轮受潮积灰的问题;在水膜除尘器建造过程中,两块挡板相互错开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清除的烟尘种类进行调节,以减轻排风管内的烟气通过阻力。
8.优选的,供水机构包括内板和多个喷头;塔体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喷头均匀设置在凹槽内,内板固定连接在凹槽上方的塔体内壁上,内板挡住喷头,内板底端与凹槽间隔布置。
9.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供水机构工作时,喷头向塔体内壁喷水,水流受到内板的阻挡后水流贴住塔体内壁向下流动,形成水膜;喷头均匀设置在凹槽内,塔体内壁平滑,烟气在塔体内受到的阻力小。
10.优选的,塔体底部设置有文丘里管,文丘里管设置在塔体前侧,文丘里管与塔体前侧相切,文丘里管喉部设置有喷淋头。
1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喷淋头将水从文丘里管的喉部入口处喷入,在入口处喷入的水流被速度很高的烟气流击碎,变为大量细小水珠,充满于喉部空间;由于细小水珠和烟气中的飞灰之间存在着相对速度,因而灰粒冲破水珠周围的气膜并黏附在水珠上,在相对速度的作用下碰撞,聚合成较大颗粒的灰水滴;在文丘里管右部,气流的速度越来越低,而压力越来越高,灰粒所具有的动能便有一部分转化成压力能,使静压得到提高;烟气中的饱和蒸汽又有一部分以粉尘和灰水滴为核心,凝结成新的灰水滴,使原来的灰水滴直径增大。
12.优选的,喷头向下倾斜布置,喷头与塔体径向截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每个喷头之间相互平行,喷头前端开设有条形口。
1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条形口喷出平行水流,减小与内板的碰撞;每个喷头之间相互平行,使得相邻喷头喷出的水流相互避开;喷头与塔体径向截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喷头将水顺切向喷至器壁,在塔体内壁始终覆盖一层旋转向下流动的薄水膜;烟气由塔体下部文丘里管顺切向引入,旋转上升,尘粒受离心力作用而被分离,抛向塔体内壁,被塔体内壁流动的水膜层所吸附,随水流到塔体底部排出。
14.优选的,塔体从上至下可设置两个供水机构。
15.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塔体内设置两个供水机构,可保证在塔体内壁覆盖的薄水膜始终旋转向下流动。
16.优选的,塔体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多节筒体;筒体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设置在外筒内,相邻的内筒、外筒分别依次固定连接;排风管结构与塔体结构相同。
17.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外筒为钢材,避免内筒漏水渗透,密封性能好;内筒采用天然花岗岩弯板,整体结构光滑平整,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防烟尘带水的水膜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防烟尘带水的水膜除尘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中a-a面剖视图;
21.图4为图1的正视图;
22.图5为图1的后视图。
23.上述附图中:塔体1、凹槽101、内筒2、外筒3、内板4、喷头5、排风管6、文丘里管7、挡板8。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5.实施例1
26.如图1~5所示,一种防烟尘带水的水膜除尘器,其包括塔体1、供水机构以及除尘机构;塔体1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多节筒体;筒体包括内筒2和外筒3;外筒3为钢材,内筒2采用天然花岗岩弯板;内筒2设置在外筒3内,相邻的内筒2、外筒3分别依次固定连接;排风管6结构与塔体1结构相同;塔体1底部设置有文丘里管7,文丘里管7设置在塔体1前侧,文丘里管7与塔体1前侧相切,文丘里管7喉部设置有喷淋头;
27.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除尘机构包括排风管6、两块挡板8;挡板8为天然花岗岩板;排风管6设置在塔体1顶端,排风管6与塔体1内部连通,排风管6与塔体1内径相切,排风管6截面成矩形;两块挡板8间隔布置在排风管6内壁前后两侧,两块挡板8相互错开,形成弯曲通道;排风管6向上倾斜布置;
28.如图4所示:塔体1从上至下可设置两个供水机构;供水机构包括内板4和多个喷头5;喷头5为水幕喷头5;塔体1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凹槽101,喷头5均匀设置在凹槽101内,内板4固定连接在凹槽101上方的塔体1内壁上,内板4挡住喷头5,内板4底端与凹槽101间隔布置;喷头5向下倾斜布置,喷头5与塔体1径向截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每个喷头5之间相互平行,喷头5前端开设有条形口。
2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烟气从塔体1底部进入,供水机构在塔体1内喷水,水流从塔体1顶端内壁流向塔体1底部形成水膜;烟气从塔体1底部进入塔体1顶部的过程中,烟气中大部分的颗粒或者有害气体被水膜吸收;烟气经过水膜之后,高速流动的烟气中带有水分,烟气经过排风管6时,烟气经过挡板8,挡板8形成的弯曲通道使得烟气不断撞击在挡板8以及排风管6内壁上,烟气中的水分颗粒即粘附在挡板8或者排风管6内壁上;排风管6向上倾斜布置,聚集在弯曲通道内的水分汇集流回塔体1内。
3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两块挡板8相互错开,形成弯曲通道,烟气经过弯曲通道时,烟气运动方向被多次改变;烟气中的水分颗粒相比于其他不带水的颗粒,其重量惯性较大;水分颗粒运动方向被多次改变时,部分水分颗粒撞击粘附在挡板8或者排风管6内壁上,减小了烟气水分含量,排风管6后方设置的引风机叶轮不易受潮积灰,延长了叶轮的使用寿命,使用周期内减小了引风机的维护保养次数;解决了排尘口排出的烟气带水,造成排尘口后部管道连接的引风机叶轮受潮积灰的问题;在水膜除尘器建造过程中,两块挡板8相互错开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清除的烟尘种类进行调节,以减轻排风管6内的烟气通过阻力。
31.塔体1内设置两个供水机构,可保证在塔体1内壁覆盖的薄水膜始终旋转向下流动;外筒3为钢材,避免内筒2漏水渗透,密封性能好;内筒2采用天然花岗岩弯板,整体结构光滑平整,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
32.供水机构工作时,喷头5向塔体1内壁喷水,水流受到内板4的阻挡后水流贴住塔体1内壁向下流动,形成水膜;喷头5均匀设置在凹槽101内,塔体1内壁平滑,烟气在塔体1内受到的阻力小;条形口喷出平行水流,减小与内板4的碰撞;每个喷头5之间相互平行,使得相邻喷头5喷出的水流相互避开;喷头5与塔体1径向截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喷头5将水顺切向喷至器壁,在塔体1内壁始终覆盖一层旋转向下流动的薄水膜;
33.喷淋头将水从文丘里管7的喉部入口处喷入,在入口处喷入的水流被速度很高的烟气流击碎,变为大量细小水珠,充满于喉部空间;由于细小水珠和烟气中的飞灰之间存在着相对速度,因而灰粒冲破水珠周围的气膜并黏附在水珠上,在相对速度的作用下碰撞,聚合成较大颗粒的灰水滴;在文丘里管7右部,气流的速度越来越低,而压力越来越高,灰粒所具有的动能便有一部分转化成压力能,使静压得到提高;烟气中的饱和蒸汽又有一部分以粉尘和灰水滴为核心,凝结成新的灰水滴,使原来的灰水滴直径增大;烟气由塔体1下部文丘里管7顺切向引入,旋转上升,尘粒受离心力作用而被分离,抛向塔体1内壁,被塔体1内壁流动的水膜层所吸附,随水流到塔体1底部排出。
3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