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流均布型吸附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02372发布日期:2023-03-24 22:41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流均布型吸附塔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压力容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流均布型吸附塔。


背景技术:

2.吸附塔是一种将固体吸附剂装填于塔中,使进入塔内的气体中某些组分被吸附剂的多孔结构所吸附,从而实现组分分离的设备,因此吸附塔常用于氮气的制备。
3.在现有的设备中,压缩空气多为从垂直于设备的进气管进入吸附塔内,再由吸附塔上方的出气管将气体排出,这使得空气进入吸附塔内部后将很难均匀的将空气充斥设备内部,导致气体在吸附塔的中下段流速过快,而周围及靠近设备顶部的气体流速缓慢,使得气体在设备内部不均匀,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反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流均布型吸附塔,解决目前设备空气进入吸附塔后在吸附塔内气流不均匀,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反应效率低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流均布型吸附塔,包括壳体、分流加速组件、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分流加速组件,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在分流加速组件的底部;
6.所述分流加速组件包括分流机构和气流加速机构,所述分流机构设置在气流加速机构的底部,所述分流机构包括锥形块及设置在锥形块外围的锥形壳,所述锥形块与锥形壳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锥形块内设置有第一通管,所述气流加速机构包括承载件及设置在承载件外壁的导流条,所述承载件内部设置有第二通管,所述承载件外围设置有柱状壳。
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流均布型吸附塔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锥形壳的底部外壁设置有螺纹,所述进气管与锥形壳螺纹旋接固定,所述连接杆的数量至少为三且中心对称设置在锥形块与锥形壳之间。
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流均布型吸附塔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承载件整体呈两端粗中间细的漏斗状,所述导流条呈弧形贴合固定在承载件外壁,所述导流条与承载件底部呈75
°
,所述导流条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圆周阵列设置在承载件外壁,两个相邻的导流条之间间隔相同。
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流均布型吸附塔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管与第二通管的直径、轴线一致。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流均布型吸附塔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柱状壳的内壁为弧形且与导流条贴合。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流均布型吸附塔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内壁为弧形,靠近壳体的内壁顶部设置有坡形环。
12.当空气经进气管进入分流加速组件中时,首先会由锥形块分为两部分气流,第一
部分气流经由锥形块内部的第一通管和承载件内部的第二通管进入壳体内,第二部分气流经由锥形块与锥形壳所形成的空腔进入承载件外壁,再由其外壁若干个导流条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内,并顺着壳体的弧状面上升,直至与壳体内壁顶部的坡状环相撞,坡状环改变第二部分气流的行进状态,使之与直冲上来的第一部分气流接触,随着压缩空气的不断进入,壳体内气流趋向稳定,此时再进行反应工作,效果好效率高。
13.其中,由于导流条与承载件底部呈75
°
贴合固定在承载件外壁,柱状壳的内壁为弧形且与导流条贴合,使得第二部分气流流经导流条与导流条之间时,会呈现一个气流加速的状态,此时加速过的第二部分气流会顺着壳体内壁的弧形结构直达坡形环,在坡形环的作用下改变流向与第一部分气流相撞,在空气不断的进入下使壳体内部形成均匀稳定的环境。进气管与锥形壳螺纹旋接,安装方便。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流均布型吸附塔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锥形块与承载件螺纹旋接,所述柱状壳靠近底部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固定环,所述锥形壳靠近顶部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外壁套接有两个安装环,两个安装环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开设有螺孔。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流均布型吸附塔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柱状壳与壳体底部螺纹旋接,所述柱状壳的外壁设置有密封环。
16.本设备的分流加速组件安装拆卸方便,先将锥形块与承载件螺纹旋接,此时锥形壳的顶部与柱状壳的顶部接触,再通过两个安装环套接至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在位置,采用螺栓将相对的固定片连接,最后将承载件与壳体底部螺纹旋接固定即可。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将进入设备的气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气流经由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直接进入壳体内,第二部分气流经由锥形块与锥形壳所形成的空腔进入承载件外壁,再由其外壁若干个导流条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内,并顺着壳体的弧状面上升,直至与壳体内壁顶部的坡状环相撞,坡状环改变第二部分气流的行进状态,使之与直冲上来的第一部分气流接触,随着压缩空气的不断进入,壳体内气流趋向稳定,此时再进行反应工作,效果好效率高。
19.2、本设备的分流加速组件安装拆卸方便,先将锥形块与承载件螺纹旋接,此时锥形壳的顶部与柱状壳的顶部接触,再通过两个安装环套接至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在位置,采用螺栓将相对的固定片连接,最后将承载件与壳体底部螺纹旋接固定即可,省时省力,效率高。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流加速组件剖面视角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立体视角及a、b所在图中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中a所在位置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3中b所在位置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流加速机构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分流机构剖面立体视角结构示意图;
28.其中:1、壳体;2、分流加速组件;3、进气管;4、出气管;11、坡形环;21、分流机构;22、气流加速机构;23、密封环;24、第一固定环;25、第二固定环;26、安装环;27、固定片;211、锥形块;212、第一通管;213、锥形壳;214、连接杆;221、承载件;222、导流条;223、柱状壳;224、第二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0.如背景技术所述的,目前设备存在空气进入吸附塔后在吸附塔内气流不均匀,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反应效率低的问题。
3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人提出了一种气流均布型吸附塔。
32.具体地,如图1-7所示,包括壳体1、分流加速组件2、进气管3和出气管4,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分流加速组件2,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4,进气管3设置在分流加速组件2的底部;分流加速组件2包括分流机构21和气流加速机构22,分流机构21设置在气流加速机构22的底部,分流机构21包括锥形块211及设置在锥形块211外围的锥形壳213,锥形块211与锥形壳21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214,锥形块211内设置有第一通管212,气流加速机构22包括承载件221及设置在承载件221外壁的导流条222,承载件221内部设置有第二通管224,承载件221外围设置有柱状壳223。
33.本实用新型将进入设备的气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气流经由第一通管212和第二通管224直接进入壳体1内,第二部分气流经由锥形块211与锥形壳213所形成的空腔进入承载件221外壁,再由其外壁若干个导流条222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1内,并顺着壳体1的弧状面上升,直至与壳体1内壁顶部的坡状环相撞,坡状环改变第二部分气流的行进状态,使之与直冲上来的第一部分气流接触,随着压缩空气的不断进入,壳体1内气流趋向稳定,此时再进行反应工作,效果好效率高。
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5.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
护的范围。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3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8.如图1、图2、图6、图7所示,一种气流均布型吸附塔,包括壳体1、分流加速组件2、进气管3和出气管4,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分流加速组件2,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管4,进气管3设置在分流加速组件2的底部;分流加速组件2包括分流机构21和气流加速机构22,分流机构21设置在气流加速机构22的底部,分流机构21包括锥形块211及设置在锥形块211外围的锥形壳213,锥形块211与锥形壳21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214,锥形块211内设置有第一通管212,气流加速机构22包括承载件221及设置在承载件221外壁的导流条222,承载件221内部设置有第二通管224,承载件221外围设置有柱状壳223。
39.具体地,锥形壳213的底部外壁设置有螺纹,进气管3与锥形壳213螺纹旋接固定,连接杆214的数量至少为三且中心对称设置在锥形块211与锥形壳213之间。承载件221整体呈两端粗中间细的漏斗状,导流条222呈弧形贴合固定在承载件221外壁,导流条222与承载件221底部呈75
°
,导流条222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圆周阵列设置在承载件221外壁,两个相邻的导流条222之间间隔相同。
40.第一通管212与第二通管224的直径、轴线一致。柱状壳223的内壁为弧形且与导流条222贴合。壳体1内壁为弧形,靠近壳体1的内壁顶部设置有坡形环11。
41.当空气经进气管3进入分流加速组件2中时,首先会由锥形块211分为两部分气流,第一部分气流经由锥形块211内部的第一通管212和承载件221内部的第二通管224进入壳体1内,第二部分气流经由锥形块211与锥形壳213所形成的空腔进入承载件221外壁,再由其外壁若干个导流条222之间的间隙进入壳体1内,并顺着壳体1的弧状面上升,直至与壳体1内壁顶部的坡状环相撞,坡状环改变第二部分气流的行进状态,使之与直冲上来的第一部分气流接触,随着压缩空气的不断进入,壳体1内气流趋向稳定,此时再进行反应工作,效果好效率高。
42.其中,由于导流条222与承载件221底部呈75
°
贴合固定在承载件221外壁,柱状壳223的内壁为弧形且与导流条222贴合,使得第二部分气流流经导流条222与导流条222之间时,会呈现一个气流加速的状态,此时加速过的第二部分气流会顺着壳体1内壁的弧形结构直达坡形环11,在坡形环11的作用下改变流向与第一部分气流相撞,在空气不断的进入下使壳体1内部形成均匀稳定的环境。进气管3与锥形壳213螺纹旋接,安装方便。
43.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锥形块211与承载件221螺纹旋接,柱状壳223靠近底部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固定环24,锥形壳213靠近顶部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固定环25,第一固定环24和第二固定环25的外壁套接有两个安装环26,两个安装环26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固定片27,固定片27上开设有螺孔。柱状壳223与壳体1底部螺纹旋接,柱状壳223的外壁设置有密封环23。
44.本设备的分流加速组件2安装拆卸方便,先将锥形块211与承载件221螺纹旋接,此时锥形壳213的顶部与柱状壳223的顶部接触,再通过两个安装环26套接至第一固定环24和第二固定环25所在位置,采用螺栓将相对的固定片27连接,最后将承载件221与壳体1底部
螺纹旋接固定即可。
45.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