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物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76821发布日期:2023-02-04 03:51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物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物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动力锂电池产能随之急速增长,而锂离子电池一般使用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乙烯酯及六氟磷酸锂等混合溶剂作为电解质;
3.废旧锂电池回收过程中,废旧锂电池要经过拆解、破碎、氮气保护加热烘干、分选、电池粉制备、金属回收等工序。废旧锂电池在拆解破碎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电裂解烘干过程中产生的电解液中大量有机溶剂挥发出来,如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乙烯酯等,六氟磷酸锂在裂解及与水分反应后会产生大量的氟化氢、五氟化磷等含氟组分,如果废气不经过处理直接外排,不仅危害周围人员的身体健康,更会严重的污染环境;
4.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cn110508057a,名称为一种锂电池回收过程中废气净化方法及系统,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回收过程中废气净化方法及系统,锂电池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先经除尘装置去除其中的含尘颗粒物,然后经二段循环吸收塔脱除废气中大部分的含氟组分,脱除含氟组分后的废气通过高温燃烧或中温催化燃烧去除其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再经余热回收后进入碱吸收塔去除剩余微量的氟化氢;上述过程中产生的废液汇入中和槽内与中和碱液反应,使其中的氟、磷固化脱水后形成无害固化物氟化钙和磷酸钙;本发明可脱除废气中大部分的含氟组分,且经处理后的废气中尘、氟及挥发性有机物脱除效率达到甚至超过相关标准,同时将废气中氟和磷元素转化成无害固化物,既达到了废气净化治理的目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
5.上述专利中的二段循环吸收塔在对废气进行处理时,废气在进入到二段循环吸收塔中的酸性吸收液和碱性吸收液中时,产生的气泡过大,废气不能很好的与酸性吸收液或碱性吸收液接触进行反应,会出现废气与吸收液反应不充分,引起反应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废气不能很好的与酸性吸收液或碱性吸收液接触进行反应,会出现废气与吸收液反应不充分,引起反应效率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液体物料输送装置。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液体物料输送装置,包括循环吸收塔,所述循环吸收塔通过隔板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还包括:分别与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对应的循环水泵,用于循环输送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中的吸收液;固定连接在所述循环吸收塔外壁上的循环气泵,用于将所述下腔室中的气体排入上腔室的吸收液中;转动连接在所述隔板上的转轴,所述转轴顶端和末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切刀。
9.优选地,所述循环气泵的吸气端通向隔板下方,所述循环气泵的排气端通向隔板
上方。
10.优选地,两个所述循环水泵分别固定连接在循环吸收塔外壁上,两个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管分别通向相对应的下腔室、上腔室的吸收液中,两个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管分别通向相对应的下腔室、上腔室的上方。
11.为了便于吸收液在上腔室、下腔室中旋转,优选地,所述上腔室、下腔室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螺旋导流板,所述循环水泵的出水管末端位于螺旋导流板的起始端上。
12.为了便于吸收液旋转,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导流板的末尾端通向吸收液中。
13.为了便于驱动转轴旋转,优选地,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涡轮叶片,多组涡轮叶片呈圆周均布在转轴上。
14.为了提高转轴的转速,优选地,所述下腔室中固定连接有导气筒,所述涡轮叶片位于导气筒中。
15.优选地,所述导气筒呈锥形。
16.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气泡的旋切,优选地,所述切刀正反表面上均开设有引流槽,所述引导槽为弧形槽。
17.为了进一步对气泡进行旋切,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槽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分流块,所述分流块的高度与引流槽的深度一致。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物料输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1、该液体物料输送装置,通过废气在下腔室中处理后,再聚集穿过导气筒时,气体驱动涡轮叶片带动转轴在隔板上旋转,转轴采用密封轴承与隔板相连,能够避免上腔室中的吸收液进行渗漏进下腔室中,当转轴旋转时,带动切刀在上腔室、下腔室的吸收液中旋转,在旋转时对吸收液中废气产生的气泡进行旋切,将大气泡进行打散分成若干小气泡,使得废气充分与吸收液接触并反应,提高反应效率。
20.2、该液体物料输送装置,通过循环水泵分别抽吸相对应的上腔室、下腔室中的吸收液,使上腔室、下腔室中的吸收液循环流动在上腔室、下腔室中,进一步充分与废气接触,且当循环水泵的出水管将抽吸的吸收液排出时,吸收液会排在螺旋导流板上,吸收液顺势旋转,使得上腔室、下腔室中的吸收液呈旋流状旋转,同时转轴的旋转方向与吸收液旋流方向相反,使得切刀充分对吸收液中的气泡进行旋切,提高废气与吸收液的接触反应。
21.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下腔室中的气体驱动转轴旋转,带动切刀在吸收液中旋转,对废气产生的气泡进行旋切,将大气泡切成小气泡,同时通过循环水泵抽吸上腔室、下腔室中的吸收液,并通过螺旋导流板使得上腔室、下腔室中的吸收液旋转,相对于现有技术进一步提高与气泡的接触效果,提高对废气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体物料输送装置的循环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体物料输送装置的螺旋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体物料输送装置的导气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体物料输送装置的螺旋导流板和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体物料输送装置的图4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液体物料输送装置的图5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循环吸收塔;11、隔板;101、上腔室;102、下腔室;12、废气进管;13、废气排出管;14、螺旋导流板;15、循环水泵;151、进水管;152、出水管;16、循环气泵;2、转轴;21、涡轮叶片;22、切刀;221、引流槽;222、分流块;23、导气筒。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实施例:
32.参照图1-图6,一种液体物料输送装置,包括循环吸收塔1,循环吸收塔1通过隔板11分隔为上腔室101和下腔室102,还包括:分别与上腔室101和下腔室102对应的循环水泵15,用于循环输送上腔室101和下腔室102中的吸收液;固定连接在循环吸收塔1外壁上的循环气泵16,用于将下腔室102中的气体排入上腔室101的吸收液中;转动连接在隔板11上的转轴2,转轴2顶端和末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切刀22;循环气泵16的吸气端通向隔板11下方,循环气泵16的排气端通向隔板11上方;两个循环水泵15分别固定连接在循环吸收塔1外壁上,两个循环水泵15的进水管151分别通向相对应的下腔室102、上腔室101的吸收液中,两个循环水泵15的出水管152分别通向相对应的下腔室102、上腔室101的上方;上腔室101、下腔室102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螺旋导流板14,循环水泵15的出水管152末端位于螺旋导流板14的起始端上;螺旋导流板14的末尾端通向吸收液中;转轴2上固定连接有涡轮叶片21;下腔室102中固定连接有导气筒23,涡轮叶片21位于导气筒23中;导气筒23呈锥形;切刀22正反表面上均开设有弧形引流槽221;在引流槽221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与其齐平的分流块222;
33.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废气进管12向下腔室102中的吸收液中通入废气(需要理解的是,废气具有一定的压力),废气与下腔室102中的吸收液进行反应,并在废气进入吸收液中时产生气泡,气体穿过导气筒23后被循环气泵16的吸气端抽吸排入上腔室101的吸收液中再次进行反应,对废气进行充分的处理,随后通过废气排出管13排出;
34.废气在下腔室102中处理后,再聚集穿过导气筒23时,气体驱动涡轮叶片21带动转轴2在隔板11上旋转,转轴2采用密封轴承与隔板11相连,能够避免上腔室101中的吸收液进行渗漏进下腔室102中,当转轴2旋转时,带动切刀22在上腔室101、下腔室102的吸收液中旋转,在旋转时对吸收液中废气产生的气泡进行旋切,将大气泡进行打散分成若干小气泡,使得废气充分与吸收液接触并反应,提高反应效率;
35.同时,循环水泵15分别抽吸相对应的上腔室101、下腔室102中的吸收液,使上腔室101、下腔室102中的吸收液循环流动在上腔室101、下腔室102中,进一步充分与废气接触,且当循环水泵15的出水管152将抽吸的吸收液排出时,吸收液会排在螺旋导流板14上,吸收
液顺势旋转,使得上腔室101、下腔室102中的吸收液呈旋流状旋转,并通过设置涡轮叶片21的角度使转轴2的旋转方向与吸收液旋流方向相反,使得切刀22充分对吸收液中的气泡进行旋切,提高废气与吸收液的接触反应。
36.在该液体物料输送装置中,切刀22在旋转时,部分吸收液经过引流槽221,在经过引流槽221时,引流槽221中的分流块222对吸收液进行分流,并对经过引流槽221的较小气泡进行切断,进一步使气泡减小,进一步提高废气与吸收液的反应效率。
3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下腔室102中的气体驱动转轴2旋转,带动切刀22在吸收液中旋转,对废气产生的气泡进行旋切,将大气泡切成小气泡,同时通过循环水泵15抽吸上腔室101、下腔室102中的吸收液,并通过螺旋导流板14使得上腔室101、下腔室102中的吸收液旋转,进一步提高与气泡的接触效果,提高对废气的处理效率。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