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胶装置和施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74404发布日期:2023-03-08 03:2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胶装置和施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施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胶装置和施胶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受电弓滑板的制作流程一般包括折弯、打孔、粘接、热处理、组装等。在粘结时,通常需要在受电弓滑板中的碳条和托架上均涂上一定厚度的导电胶,之后再将碳条和托架粘合在一起。
3.目前,通常采用人工施胶的方式。但是,由于人工施胶时间长,此时易导致导电胶中的导电介质分层,影响导电胶的导电性。基于此,会影响最终形成的受电弓滑板的质量,降低受电弓滑板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胶装置和施胶设备,用于减少或避免导电胶导电介质分层,确保导电胶的导电性,以提高受电弓滑板的合格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胶装置。该施胶装置包括:施胶罐、搅拌单元和气管接口。施胶罐具有容纳腔和出胶口,容纳腔用于容纳胶,出胶口用于向工件的表面施胶以形成第一胶层。搅拌单元的搅拌端位于容纳腔中用于搅拌胶。气管接口设置于施胶罐,用于为施胶罐导入气体或排出气体。
6.下面以导电胶为例进行描述,应理解,以下描述仅用于理解,不用于具体限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胶装置中,由于搅拌单元的搅拌端位于容纳腔中用于搅拌胶,此时,在搅拌单元的作用下,可以使施胶罐内的胶处于运动状态,以减少或避免导电胶因静置沉淀出现导电介质分层的情况,确保导电胶的导电性。基于此,可以减少对受电弓滑板质量的影响,提高受电弓滑板的合格率。进一步地,气管接口用于为施胶罐导入气体或排出气体。此时,在气压的作用下,可以控制胶是否从出胶口流出以及从出胶口流出的速度。该方式简单方便,易于操作,降低了操作难度。再进一步地,在上述施胶罐、搅拌单元和气管接口的配合下,可以向工件的表面施胶。此时,可以减少人工的参与,节省劳动力。
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施胶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施胶装置。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胶设备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施胶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施胶装置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施胶装置的正视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刮胶单元的正视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刮胶单元中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1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施胶设备的正视图;
1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施胶设备的左视图。
16.附图标记:
17.1-施胶装置,
ꢀꢀꢀꢀꢀꢀꢀꢀꢀꢀꢀꢀ
10-施胶罐,
ꢀꢀꢀꢀꢀꢀꢀꢀꢀꢀꢀꢀꢀꢀ
100-罐盖,
18.11-搅拌单元,
ꢀꢀꢀꢀꢀꢀꢀꢀꢀꢀꢀ
110-搅拌电机,
ꢀꢀꢀꢀꢀꢀꢀꢀꢀꢀꢀ
111-离合器,
19.112-搅拌器,
ꢀꢀꢀꢀꢀꢀꢀꢀꢀꢀꢀꢀ
120-进气管接口,
ꢀꢀꢀꢀꢀꢀꢀꢀꢀ
121-出气管接口,
20.13-连接件,
ꢀꢀꢀꢀꢀꢀꢀꢀꢀꢀꢀꢀꢀ
14-第一加热件,
ꢀꢀꢀꢀꢀꢀꢀꢀꢀꢀ
15-第一保温件,
21.150-保温棉,
ꢀꢀꢀꢀꢀꢀꢀꢀꢀꢀꢀꢀ
151-胶木隔热套,
ꢀꢀꢀꢀꢀꢀꢀꢀꢀ
16-基座,
22.17-刮胶单元,
ꢀꢀꢀꢀꢀꢀꢀꢀꢀꢀꢀ
170-刮胶组件,
ꢀꢀꢀꢀꢀꢀꢀꢀꢀꢀꢀ
1701-限位件,
23.1702-刮胶板,
ꢀꢀꢀꢀꢀꢀꢀꢀꢀꢀꢀ
1703-限位板,
ꢀꢀꢀꢀꢀꢀꢀꢀꢀꢀꢀꢀ
1704-基板,
24.171-连接组件,
ꢀꢀꢀꢀꢀꢀꢀꢀꢀꢀ
1710-第一连接件,
ꢀꢀꢀꢀꢀꢀꢀꢀ
1711-第二连接件,
25.1712-弹性件,
ꢀꢀꢀꢀꢀꢀꢀꢀꢀꢀꢀ
1713-第一固定板,
ꢀꢀꢀꢀꢀꢀꢀꢀ
1714-第二固定板,
26.1715-固定件,
ꢀꢀꢀꢀꢀꢀꢀꢀꢀꢀꢀ
1716-紧固件,
ꢀꢀꢀꢀꢀꢀꢀꢀꢀꢀꢀꢀ
172-驱动组件,
27.173-第二加热件,
ꢀꢀꢀꢀꢀꢀꢀꢀ
174-第二保温件,
ꢀꢀꢀꢀꢀꢀꢀꢀꢀ
175-螺栓,
28.18-驱动件,
ꢀꢀꢀꢀꢀꢀꢀꢀꢀꢀꢀꢀꢀ
180-伸缩驱动轴,
ꢀꢀꢀꢀꢀꢀꢀꢀꢀ
19-密封垫,
29.2-施胶设备,
ꢀꢀꢀꢀꢀꢀꢀꢀꢀꢀꢀꢀ
3-控制器,
ꢀꢀꢀꢀꢀꢀꢀꢀꢀꢀꢀꢀꢀꢀꢀ
h-高度差。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随着中国高铁的建设发展,高铁数量不断增加。此时,对高铁重要部件受电弓滑板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受电弓滑板是高铁动力的来源,也是高铁与高压接触网唯一连接的部件,处于高铁的最高位置,运行环境恶劣。由于列车较高的运行速度、苛刻的运行条件,对受电弓滑板各项性能要求也相应较高。受电弓滑板的主要性能包括电阻率、气密性、抗冲击性能和摩擦性能等。
36.现有技术中,受电弓滑板的制作流程一般包括折弯、打孔、粘接、热处理、组装等。而其中粘接工序的生产尤为重要,受电弓滑板粘接工序粘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受电弓滑板电阻率、气密性和抗冲击等性能。在粘结时,通常需要在受电弓滑板中的碳条和托架上均涂上一定厚度的导电胶,之后再将碳条和托架粘合在一起。目前,可以满足受电弓滑板粘结性能要求的导电胶粘度大,流动性极差。因此,常温下无法施胶,只能采用加热升温的方式降低导电胶的粘度以改善其流动性,以便于施胶。
37.目前,上述粘接工序通常采用人工施胶的方式,但是人工操作时间长,效率低,此时极易导致升温后的导电胶冷却,进而影响后期正常施胶。此外,由于人工施胶时间长,此时还极易导致导电胶因静置沉淀出现导电介质分层的情况,影响导电胶的导电性。基于此,会影响受电弓滑板质量,降低受电弓滑板的合格率。
38.进一步地,由于人工施胶误差大,此时易导致同一碳条(或托架)上不同位置施胶后形成的胶层的厚度不一致,即同一碳条(或托架)表面施胶不均匀。基于此,会进一步影响最终形成的受电弓滑板的质量。再进一步地,对于不同的碳条(或托架),人工施胶时,每一个碳条(或托架)上形成的胶层的厚度均不一致。此时,会导致后期利用碳条(或托架)制作形成的受电弓滑板质量不一致,进一步降低受电弓滑板的合格率。综上所述,基于上述影响因素,会导致受电弓滑板的物理性能不稳定,电阻率超标,质量一致性,合格率低等问题的出现。
3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胶装置。参见图1,该施胶装置可以包括:施胶罐10、搅拌单元11和气管接口。施胶罐10具有容纳腔和出胶口,容纳腔用于容纳胶,出胶口用于向工件的表面施胶以形成第一胶层。搅拌单元11的搅拌端位于容纳腔中用于搅拌胶。气管接口设置于施胶罐10,用于为施胶罐10导入气体或排出气体。
40.上述胶可以包括导电胶、密封胶等,下面以导电胶为例进行描述,应理解,以下描述仅用于理解,不用于具体限定。
41.上述出胶口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示例性的,上述施胶罐具有三个出胶口,且三个出胶口的排布方向垂直于施胶装置施胶运行的方向。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三个出胶口呈直线排布,排布方向平行于工件的宽度方向。此时,施加在工件上的导电胶可以基本均匀的分布在工件表面。
42.此外,上述施胶罐内存储容纳的导电胶可以是预先配置好直接放置在施胶罐中进行搅拌使用的,也可以是将导电胶放置在备用施胶罐中,当正在使用的导电胶使用完之后备用施胶罐直接替换空施胶罐。
43.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胶装置中,由于搅拌单元11的搅拌端位于容
纳腔中用于搅拌胶,此时,在搅拌单元11的作用下,可以使施胶罐10内的胶处于运动状态,以减少或避免导电胶因静置沉淀出现导电介质分层的情况,确保导电胶的导电性。基于此,可以减少对受电弓滑板质量的影响,提高受电弓滑板的合格率。进一步地,气管接口用于为施胶罐10导入气体或排出气体。此时,在气压的作用下,可以控制胶是否从出胶口流出以及从出胶口流出的速度。该方式简单方便,易于操作,降低了操作难度。再进一步地,在上述施胶罐10、搅拌单元11和气管接口的配合下,可以向工件的表面施胶。此时,可以减少人工的参与,节省劳动力。此外,上述施胶装置仅包括施胶罐10、搅拌单元11和气管接口,使得施胶装置不仅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同时还易于组装和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44.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和图2,上述施胶装置1还可以包括:连接件13,连接件13设置于施胶罐10远离出胶口的一端。
45.示例性的,上述连接件可以是连接法兰。在实际组装时,在施胶罐10的罐口处放置密封垫19。接着,将组装好的施胶罐10的罐盖100放在施胶罐10上。之后,将施胶罐10与连接法兰内的对应位置连接固定,并利用压紧螺钉压紧,密封施胶罐10。
4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上述搅拌单元11可以包括:搅拌电机110、离合器111和搅拌器112。搅拌电机110设置于连接件13。离合器111的第一端与搅拌电机110连接。搅拌器112的连接端与离合器111的第二端连接,搅拌器112的搅拌端位于容纳腔中用于搅拌胶。
4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搅拌电机110的轴贯穿连接法兰,离合器111的第一端与搅拌电机110的轴连接。接着,离合器111的第二端与搅拌器112的连接端连接,搅拌器112的搅拌端位于容纳腔中用于搅拌胶。
48.在一种可选方式中,上述施胶罐的罐盖内还设置有两个轴承和两个密封圈,在实际组装时,两个轴承在中间密封圈在两侧,在将搅拌器的轴通过密封圈和轴承进行组装。
4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上述施胶装置1还可以包括:第一加热件14和第一保温件15。第一加热件14设置于施胶罐10,用于加热胶。利用第一加热件14加热胶,可以使胶处于流动状态,以便于后期向工件的表面施胶。第一保温件15设置于施胶罐10的外侧壁,利用第一保温件15可以减少第一加热件14产生的热量散失到外界,使施胶罐10和施胶罐10内的胶的温度符合实际需要。
50.在一种可选方式中,上述第一加热件可以是加热环。示例性的,在施胶罐内开设容纳槽,将加热环设置于容纳槽中。
51.在一种可选方式中,上述施胶装置还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第一加热件电连接,并设置于容纳槽中。
52.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1,上述第一保温件15可以包括保温棉150和胶木隔热套151。示例性的,在施胶罐10的外侧壁先包裹保温棉150,之后在保温棉150的外壁包裹胶木隔热套151。接着,可以利用螺栓或螺钉等进一步固定。
5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上述气管接口可以包括进气管接口120和出气管接口121。进气管接口120设置于施胶罐10,用于为施胶罐10导入气体。出气管接口121也设置于施胶罐10,位于进气管接口120的一侧,用于为施胶罐10排出气体。应理解,在实际使用时,进气管接口120连接调压阀、电磁阀、气体过滤器、稳压罐、气泵,出气管接口121连接电磁阀。至于具体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5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气管接口120和出气管接口121的电磁阀均与控制器连接,上述控制器可以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当需要施胶时,与进气管接口120连接的电磁阀打开,与出气管接口121连接的电磁阀关闭。此时,气体通过进气管接口120进入施胶罐10中,与此同时搅拌单元11开始工作。在气压的作用下,导电胶均匀的从出胶口压出,并到达工件待施胶位置。当工件上胶量符合要求或者施胶装置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满足实际需要时,与出气管接口121连接的电磁阀打开,与进气管接口120连接的电磁阀关闭。此时,施胶罐10内泄压,施胶装置停止向工件的表面施胶。在此过程中,利用导电胶粘度大,流动性极差的特点,施胶罐10内泄压后导电胶不会从出胶口流出。
5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和图2,上述施胶装置1还可以包括:基座16和刮胶单元17。基座16具有承载面,搅拌单元11设置于承载面。刮胶单元17设置于承载面,且位于搅拌单元和施胶罐10的一侧。刮胶单元17用于处理第一胶层,以获得等厚度的第二胶层。
56.由于刮胶单元用于处理第一胶层以获得等厚度的第二胶层,因此当在工件的表面施胶形成第一胶层后,利用刮胶单元可以调整第一胶层的厚度,以使位于工件表面不同位置的第一胶层的厚度一致。即,将第一胶层中厚度较厚的胶处理至较薄位置处,以减小第一胶层各个位置的厚度差,以便于在工件表面形成等厚度的第二胶层,进而使工件表面的胶量均匀分布。应理解,最终获得的等厚度的第二胶层各处的厚度误差在可控范围内,可忽略不计。基于此,不仅可以节省胶的用量,充分利用胶,以减少或避免因多余胶溢出造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确保利用上述涂覆有等厚度的第二胶层的工件形成的零件(例如受电弓滑板)的质量,提高最终形成的零件的合格率。
57.在一种可选方式中,上述基座16可以由钢板加工制成,并且对其表面进行防锈处理。此外,上述刮胶单元17用于处理第一胶层,以获得等厚度的第二胶层的方式,可以是刮平、压平、擀平等。
58.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3和图4,上述刮胶单元17可以包括:刮胶组件170、连接组件171和驱动组件172。刮胶组件170具有相对的两端,刮胶组件170的第一端用于刮平第一胶层以获得等厚度的第二胶层。应理解,上述“刮平”是指将第一胶层中厚度较厚的胶刮至较薄位置,以减小第一胶层各个位置的厚度差,以获得等厚度的第二胶层。连接组件171与刮胶组件170的第二端连接。驱动组件172设置于承载面,并与连接组件171驱动连接,驱动组件172用于驱动连接组件171和刮胶组件170靠近或远离第一胶层。利用上述驱动组件172可以实时调整刮胶组件170与第一胶层之间的距离,以使最终获得的第二胶层的厚度满足实际需要,进而使施胶装置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扩大其适用范围。上述驱动组件172可以是电缸、气压缸或液压缸等满足实际需要的器件。
5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3和图4,上述刮胶组件170可以包括:限位件1701和刮胶板1702。限位件1701设置于连接组件171,限位件1701具有容纳空间。刮胶板1702设置于容纳空间,限位件1701中靠近水平面的端面与刮胶板1702中靠近水平面的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h,高度差h等于第二胶层的厚度。刮胶板1702中靠近水平面的端面,用于刮平第一胶层以获得等厚度的第二胶层。
60.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4,上述限位件1701可以包括:限位板1703和基板1704。
两个限位板1703相对且间隔设置,基板1704具有相对的两端,基板1704的两端分别与限位板1703连接,限位板1703和基板1704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刮胶板1702分别与限位板1703和基板1704连接,限位板1703中靠近水平面的端面与刮胶板1702中靠近水平面的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h。
61.示例性的,上述刮胶单元17包括两个限位件1701和两个刮胶板1702。此时,两个限位件1701可以共用一个基板1704。即,两个限位件1701包括一个基板1704和三个限位板1703。三个限位板1703相对且间隔设置,基板1704具有相对的两端,两个限位板1703分别连接基板1704的两端,另外一个限位板1703设置于两个限位板1703之间。此时,每两个相邻限位板1703和基板1704之间形成一个小容纳空间,刮胶板1702设置于该小容纳空间内。
6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使限位板与工件待施胶的表面抵接或限位板与工件侧面抵接的方式,限定刮胶板与工件待施胶的表面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减少或避免在刮胶过程中刮胶板偏离工件待施胶的表面,进而确保工件待施胶的表面的胶量均匀分布。上述刮胶板可以采用铝板或铜板等导热性较好的材料制成。
63.在一种可选方式中,限位件和刮胶板可以一体成型。或者,限位件和刮胶板可拆卸连接。
64.在一种示例中,参见图4,位于中间的限位板1703在靠近水平面的一端开设有凹槽,上述凹槽也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进一步地,由于限位板1703中靠近水平面的端面(为了便于描述下文简称为第一端面)与刮胶板1702中靠近水平面的端面(为了便于描述下文简称为第二端面)之间具有高度差h。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第一端面与工件待施胶的表面抵接时,上述刮胶板1702与工件待施胶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即前文描述的高度差h)为第二胶层的厚度。此时,可以使每一个工件待施胶的表面形成的第二胶层的厚度一致。
65.在一种示例中,上述高度差h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可以通过调整第二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或者通过调整第一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距离以调整高度差h的大小。
66.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3和图4,上述刮胶单元17还可以包括:第二加热件173和第二保温件174。第二加热件173设置于刮胶组件170,用于加热刮胶组件170。此时,可以使刮胶单元17具有一定温度,以保证胶(例如导电胶)具有流动性,以便于处理形成的第一胶层。上述第二保温件174设置于刮胶组件170的外侧,沿着远离刮胶组件170的方向,第二保温件174的自由端与连接组件171连接。利用第二保温件174可以减少第二加热件产生的热量散失到外界,起到保温的作用。
67.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4,上述第二加热件173设置于基板1704内。示例性的,可以在基板1704内开设容纳孔,将第二加热件173放置在容纳孔中。进一步地,第二保温件174设置于基板1704的外侧。示例性的,第二保温件174可以通过螺栓175与基板1704固定连接。当然,上述第二加热件173和第二保温件174的设置、固定方式等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上描述仅用于理解,不用于具体限定。
68.在一种示例中,上述第二加热件可以包括加热棒或加热环等。上述第二保温件的制作材料可以是绝缘胶木或聚合物类等热传导较差的材料,例如,第二保温件可以是胶木外衬或胶木隔热套等。
69.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3和图4,上述连接组件171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1710、
第二连接件1711和弹性件1712。第一连接件1710设置于驱动组件172,与驱动组件172驱动连接。第二连接件1711的第一端贯穿第一连接件1710,且第二连接件1711的第一端活动设置于第一连接件1710。第二连接件1711的第二端设置于刮胶组件170的第二端,第二连接件1711与第一连接件1710活动连接。上述第二连接件1711与第一连接件1710活动连接可以理解为,第二连接件1711相对于第一连接件1710可以上下运动。弹性件1712套设于第二连接件1711,且位于第一连接件1710和刮胶组件170的第二端之间。
70.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3和图4,上述第一连接件1710可以包括:第一固定板1713和第二固定板1714。第一固定板1713设置于驱动组件172,与驱动组件172驱动连接。第二固定板1714设置于第一固定板1713的一端,第一固定板1713与第二固定板1714呈l型设置。第二连接件1711的第一端贯穿第二固定板1714,且第二连接件1711的第一端活动设置于第二固定板1714。示例性的,上述第一固定板1713和第二固定板1714可以由钢板加工制成,并且对其表面进行防锈处理。
71.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3和图4,上述第二连接件1711可以包括:固定件1715和紧固件1716。固定件1715的第一端贯穿第二固定板1714所具有的通孔,固定件1715的第二端设置于刮胶组件170的第二端,弹性件1712套设于固定件1715。紧固件1716设置于固定件1715的第一端,且与第二固定板1714抵接。
72.上述固定件1715可以是导柱或螺栓等满足实际需要的工件,该导柱可以采用圆钢机械加工而成。紧固件1716可以是螺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柱的第一端贯穿第二固定板1714所具有的通孔,螺母固定在导柱的第一端且与第二固定板1714抵接,以避免导柱从第二固定板1714上掉落。上述第二保温件174内部开设有固定孔,导柱的第二端固定在固定孔内。上述导柱相对于第一固定板1713和第二固定板1714可以上下运动。
7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固定件1715的第二端设置于第二保温件174中。当刮胶组件170向下运动受到来自工件的阻力时,导柱可以带动刮胶组件170和第二保温件174向上运动远离工件,减少或避免刮胶组件170与工件硬性接触,以确保工件和刮胶组件170的安全性。接着,由于弹簧套设于导柱上,且位于第二固定板1714和第二保温件174之间。在导柱带动刮胶组件170和第二保温件174向上运动远离工件的过程中,弹簧被压缩。此时,被压缩的弹簧向第二保温件174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以确保刮胶组件170正常完成刮胶工作。进一步地,在弹簧为第二保温件174施加向下作用力的过程中,弹簧也可以减少或避免刮胶组件170与工件硬性接触,以确保工件和刮胶组件170的安全性。再进一步地,当第二保温件174上设置有两个或多个弹簧时,弹簧可以根据工件的变形情况,调整刮胶单元17不同位置下降的高度。即,可以调整刮胶组件170实际工作时与工件之间的距离,以确保刮胶组件170和工件的安全性。
74.在一种可选方式中,结合前文描述,上述驱动组件可以包括驱动电机,滑块和导轨,滑块的第一端面与导轨滑动连接,即滑块可以沿导轨的长度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第一固定板设置于滑块的第二端面。驱动电机与滑块驱动连接,用于驱动滑块运动。在实际使用时,第一固定板可以随着滑块沿导轨的长度方向运动,进而带动连接组件和刮胶组件沿导轨的长度方向运动,即带动刮胶组件靠近或远离工件。应理解,上述驱动电机可以是伺服电机等满足实际需要的器件。
75.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1至图6,上述施胶装置1还可以包括:驱动件18。驱动件
18具有伸缩驱动轴180,基座16设置于伸缩驱动轴180,驱动件18用于驱动基座16和刮胶单元17靠近或远离工件。
76.由于搅拌单元11设置于基座16,而搅拌单元11的搅拌端位于施胶罐10所具有的容纳腔中。因此,当驱动件18驱动基座16靠近或远离工件时,搅拌单元11和施胶罐10也随之靠近或远离工件。进一步地,由于施胶罐10和刮胶单元17均位于工件的上方,出胶口流出的导电胶直接施加在工件待施胶的表面。此时,上述“驱动件18用于驱动基座16和刮胶单元17靠近或远离工件”中“靠近或远离”的方向可以理解为垂直于水平面的竖直方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放置工件时,可以利用驱动件18带动基座16、施胶罐10和刮胶单元17远离工件,以避免工件与施胶罐10和刮胶单元17相撞,损坏施胶罐10、刮胶单元17或工件。进一步地,通过上述驱动件18可以控制施胶罐10与不同工件待施胶表面之间的距离相同,进而可以使不同工件表面胶层的厚度一致。
77.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6,上述驱动件18可以电缸,上述基座16可以是n形基座。示例性的,n形基座的顶面与驱动件18的伸缩驱动轴连接。
78.综上所述,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胶装置,不仅可以减少或避免导电胶导电介质分层的现象,同时还可以使位于同一工件表面不同位置的胶层的厚度一致。进一步地,还可以使不同工件表面胶层的厚度一致。再进一步地,还可以缩短施胶时间,提高施胶效率。基于此,可以减少或避免出现受电弓滑板的物理性能不稳定、电阻率超标、质量不一致以及合格率低的问题。
79.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施胶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施胶装置。
80.参见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胶设备2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施胶装置1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8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至图6,上述施胶设备2还可以包括控制器3,例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控制器3与上述施胶装置1电连接或通信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施胶装置1包括两个刮胶单元17,两个刮胶单元17分别设置于搅拌单元11的一侧,刮胶单元17所包括的驱动组件172由plc控制。
8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