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86592发布日期:2023-11-18 03:22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锅炉烟气处理的,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公告号为cn105854436b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高温烟气余热回收与袋式除尘一体化装置,包括脉冲袋式除尘器,脉冲袋式除尘器包括滤袋,装置的顶部安装有脉冲喷吹清灰装置,装置的底部安装有灰斗,脉冲喷吹清灰装置对滤袋清灰,脱落的粉尘落入灰斗中。

2、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本技术人认为,上述专利中,若干滤袋沿上箱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气口处气体的含尘量较大,靠近进气口的滤袋收集的粉尘多,远离进气口的滤袋收集的粉尘少,靠近进气口的滤袋与粉尘之间接触摩擦较多,使滤袋受磨损较大,且使用时间久了以后,靠近进气口的滤袋的锅炉过滤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升滤袋的利用率,提升装置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升装置的过滤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锅炉烟气处理装置。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锅炉烟气处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锅炉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内部中空,所述壳体侧壁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侧壁顶部连通有出风管道;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通于所述出风管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滤袋,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滤袋内部连通于所述出风口;脉冲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脉冲组件用于对所述滤袋进行脉冲清理;灰斗,设于所述壳体底部;第一挡板,设于所述壳体内;第二挡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分别滑动插接于一个所述第一滑槽内,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均抵接于所述第一挡板,两个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壳体相配合形成连接罩,所述连接罩套设于所述滤袋。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连接板,滤袋连接于连接板,即滤袋随连接板转动,改善以往靠近进风口处滤袋粉尘较多,远离进风口处滤袋使用率较低的情况,使滤袋对粉尘的过滤工作量相近,改善以往滤袋之间磨损情况和粉尘附着情况的差异,便于工作人员安排时间对滤袋进行清理和更换,便于使用。

4、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连接罩套设于滤袋,在对滤袋进行脉冲清理时,使滤袋上掉落的粉尘限制在连接罩内,减少因脉冲清理掉落的粉尘再度回到壳体内并掉落在其他滤袋上,提升装置稳定性,便于对滤袋进行清理,减少装置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对滤袋进行清理时,推动两个第二挡板,使连接罩罩设于滤袋,在对滤袋进行清理时,其他滤袋继续工作,能够实现不停机进行清理,提高工作效率;清理后,拉动两个第二挡板,滤袋继续进行工作。

5、可选的,所述滤袋与所述连接板拆卸连接,所述壳体上铰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设于两个所述第二挡板之间。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两个第二挡板,使连接罩套设于滤袋,减少滤袋和壳体内烟气间的交互,设置密封门,拉开密封门,便于对滤袋进行更换,便于使用,在对滤袋进行更换时,装置可以继续工作,能够实现不停机对滤袋进行更换,提高工作效率。

7、可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整体呈长方体状,所述隔板水平设置,所述隔板侧壁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连接板整体呈圆柱状,所述连接板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板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隔板下方,所述连接板内部中空,所述连接板顶面开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通道侧壁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整体呈圆环状,所述转动环竖直设置,所述转动环外壁与所述转动孔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内部底面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顶部伸出所述连接板,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顶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竖直向下并连接于所述转动块,所述转动环内壁与所述连接块侧壁相配合形成所述出风口;所述脉冲组件包括脉冲管道,所述脉冲管道设于所述隔板上,所述脉冲管道一端穿过所述出风口并伸入至所述连接板内部,所述脉冲管道端部连通有第一连接管,所述连接板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滤袋的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将壳体内空间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便于出气,经滤袋过滤后的烟气流入连接板内,并通过连接板上的出风口流向隔板上方,再通过出风管道流向装置外部,便于收集多个滤袋内过滤后的烟气,便于使用,当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连通时,便于脉冲组件对单个滤袋进行脉冲清理,且不影响其他滤袋进行过滤工作,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分离后,滤袋继续进行清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过滤效果,便于使用。

9、可选的,所述连接板底面连接有第三连接管和固定块,所述第三连接管连通于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固定块底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连接管底端穿过所述固定块底面并连通于所述通槽,所述固定块底面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整体呈圆柱状,所述滤袋套设于所述框架和所述固定块,所述滤袋顶部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块。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固定滤袋和拆卸滤袋,滤袋与固定块相连,滤袋内过滤后的烟气通过固定块内的通槽向上流至第三连接管内再流向第二连接管内,第二连接管内经过滤后的气体流向连接板内部。

11、可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密封块和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连接于所述固定块顶面,所述密封板在竖直方向上和所述固定块位置对应,所述第三连接管一端穿过所述密封板,所述密封块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所述密封块靠近所述密封板的一侧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密封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密封块,所述第一挡板整体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挡板竖直设置于所述滤袋远离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所述第一挡板顶部与所述连接板底面间隙设置,所述第一挡板底部连接于所述灰斗内壁,所述第一挡板底部与所述灰斗内部底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挡板整体呈长方体状,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挡板相对两侧,所述灰斗内相对两侧壁均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板均与所述第一挡板相接,两个所述支撑板在竖直方向上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挡板位置对应,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板顶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装置稳定性,在对滤袋进行更换时,减少壳体内的烟气和装置外部的烟气交互,减少装置的重复工作,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更换滤袋的工作,减少粉尘和气流对工作人员的影响,设置两个支撑板,既能提升密封性,减少壳体内烟气和外部烟气交互,又能对第二挡板起到支撑作用,提升装置的稳定性,壳体内连接有密封块,密封块与密封板相配合,封闭滤袋顶部,便于使用,结构简单。

13、可选的,所述壳体外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部,所述限位板抵接于所述壳体外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同时推拉两个第二挡板,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便于使用,便于操作,结构简单。

15、可选的,所述灰斗底部开设有出灰口,所述灰斗底部转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水平设置,所述转动轴侧壁连接有绞龙叶片,所述绞龙叶片与所述灰斗内壁间隙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灰斗底部的粉尘推出至壳体外,便于对壳体和灰斗内积累的粉尘进行处理,减少灰斗内的粉尘积累,便于使用。

17、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8、1、滤袋随连接板转动,改变滤袋在壳体内的位置,便于多个滤袋均匀使用,减少滤袋间粉尘附着情况和磨损情况的差异,便于工作人员对滤袋进行统一清理和更换,提升装置的过滤效果。

19、2、设置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支撑板、密封板和密封块,便于对滤袋进行单个脉冲和更换,脉冲时掉落的粉尘向下掉落,减少掉落的粉尘再次进入过滤流程或掉落至其他滤袋上,减少装置的重复工作,提升装置的过滤效果,提高工作的工作效率,便于使用,在对滤袋进行更换时,减少壳体内烟气与外部烟气间的交互,减少粉尘和气流对工作人员的影响,便于工作人员更换滤袋,便于使用,减少装置的重复工作。

20、3、滤袋连通于连接板内部,滤袋内过滤后的烟气流向连接板内并通过出风口流向隔板上方,便于多个滤袋内的烟气通过出风管道流向装置外部,结构简单,便于使用。

21、4、设置连接板,便于操作,便于同时推拉两个第二挡板,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便于使用,便于操作,结构简单,便于用力。

22、5、设置绞龙叶片,将灰斗底部的粉尘推出至壳体外,便于对壳体和灰斗内积累的粉尘进行处理,减少灰斗内的粉尘积累,便于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