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片式除雾设备及其应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21748发布日期:2024-04-01 14:38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叶片式除雾设备及其应用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除雾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叶片式除雾设备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1、湿法脱硫系统工艺原理在制浆池内加入石灰和水,配成石灰浆液,用泵送入吸收塔浆液段,再由循环泵送至低压喷嘴喷淋烟气以此循环。除尘后的烟气从塔底进入吸收塔,在吸收塔内部烟气与喷淋浆液进行逆向接触,从而脱除so2。湿法脱硫(现在电厂的主流脱硫方式),吸收塔在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粒径为10-60微米的雾,其由水分,且溶有硫酸、硫酸盐、so2等。这些雾气如不妥善解决,任何进入烟囱的“雾”,会携带so,排放到大气中,同时也造成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的玷污和严重腐蚀。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

2、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叶片式除雾器包括壳体、预分离器以及分离器,分离器与预分离器从上至下竖直分布于壳体内,分离器内设丝网聚集器与叶片分离器,叶片分离器包括竖直排列于壳体内的若干叶片,若干叶片形成叶片组,每两个相邻叶片之间形成流动通道,叶片设为单面收集型结构。相关技术虽然通过在主叶片的单侧设置辅助叶片,增大分离的有效面积,但是对于颗粒直径小于15微米的细小粉尘,分离效果不够明显,且只能够分离带有少量固体颗粒物的气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片式除雾设备及其应用方法,以解决传统的湿法脱硫除雾分离效果不明显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

3、本技术提供一种叶片式除雾设备包括:

4、壳体,开设有烟道,所述烟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以及沿烟气的进气方向依次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

5、第一叶片除雾层,靠近所述进气口平行设置在所述烟道内;

6、第二叶片除雾层,平行且远离所述第一叶片除雾层设置在所述烟道内;

7、喷淋件,具有喷淋端,所述喷淋端朝向所述第二叶片除雾层,所述喷淋件能够喷洒水到所述第二叶片除雾层内并形成水膜。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烟道内设置第一叶片除雾层和第二叶片除雾层,有效增大了分离的有效面积。在经过第一叶片除雾层的处理后经过第二叶片除雾层,喷淋件能够喷洒水到第二叶片除雾层内并形成水膜。水膜的形成有助于吸附和捕捉细小粉尘颗粒,使其沉积在水膜上,提高了对小颗粒的去除效率,并且提高了脱硫除雾的分离效果。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叶片除雾层包括若干除雾叶片,若干所述除雾叶片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除雾叶片之间形成第一除雾通道,所述除雾叶片沿进气方向呈波浪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除雾叶片之间形成了波浪状结构,有效地增大了叶片的表面积。波浪状叶片设计可以在相同尺寸下提供更多的叶片表面,从而增加了与烟气接触的有效面积,有助于提高固体颗粒的沉积和分离效率,提高了叶片式除雾设备的分离性能。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叶片除雾层包括:

12、除雾壳,所述除雾壳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除雾通道;

13、多个除雾螺旋叶片,位于所述第二除雾通道内,所述除雾螺旋叶片呈螺旋状且固定连接在所述除雾壳的内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烟气受到螺旋叶片的驱动,液滴和固体颗粒在气流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逐渐在第二除雾通道撞击除雾壳内壁,形成液滴,液滴在自身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进而实现对烟气的二次分离,进一步减少烟气中的污染物。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除雾通道开口沿烟气进气方向逐渐变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增大离心速度和气体与水膜的接触面积。当烟气通过逐渐扩大的通道时,烟气流的截面积逐渐增大,从而使烟气的离心速度增加,对水膜的冲击力更大,进而提高对烟气中颗粒的粘附度和分离效果。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若干折流板,若干所述折流板铰接设置在所述第二叶片除雾层的底部,若干所述折流板能够形成多个折流通道,所述折流通道能够调节烟气进入所述第二除雾通道的流动速度。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折流板有助于控制烟气流速,进而控制烟气在第二除雾通道的流动时间与除雾效率。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四个所述折流板合围成所述折流通道,若干所述折流板靠近第一叶片除雾层的一端设置有电磁铁,相邻的所述折流通道上的所述折流板磁性相吸。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折流板合围成一个折流通道,可以有效地限制烟气的流动通道,导致烟气必须通过受限的空间流动,而通过控制设置电磁铁,使得相邻的折流通道上的折流板是磁性相吸的。通过操控电磁铁的开关来控制相邻的电磁铁的磁性力,进而控制折流板的位置。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喷淋件包括:

22、喷淋杆,平行于所述第一叶片除雾层且设置在所述烟道内;

23、多个喷头,均匀设置在所述喷淋杆上。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件的设计在除雾过程中产生水膜,提高除雾效果,同时在除雾完成后进行冲洗,对维护设备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除雾壳开设有多个冷凝通道,所述冷凝通道包裹设置在第二除雾通道内。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除雾壳内设置冷凝通道,通过冷却烟气中的水蒸气,促使其发生冷凝反应,使得原本以气态存在的水分变成了液态,进而提高吸附效果。

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多个所述冷凝通道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冷凝通道内流动有换热介质。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便于回收并利用烟气中的热能,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9、第二方面

30、本技术提供一种叶片式除雾设备的应用方法,利用上述的一种叶片式除雾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31、s1、除雾前:开启所述喷淋件喷水到所述第二叶片除雾层内并形成水膜;

32、s2、除雾时:进气,烟气自壳体进入烟道内,先后经过第一叶片除雾层进行烟气预处理除雾,祛除固体大颗粒物,而后烟气经过第二叶片除雾层并接触水膜,进行二次处理;

33、s3、除雾后:开启喷淋件清扫第一叶片除雾层和第二叶片除雾层内的杂质。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次除雾和水膜的设计,既能够在初步除雾阶段去除大颗粒,又能够在水膜的作用下提高对小颗粒的去除效率,从而全面提升了叶片式除雾设备的性能,更适应不同颗粒大小的烟气,提高了整体的除雾效果。

3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6、1、通过在烟道内设置第一叶片除雾层、第二叶片除雾层和喷淋件,第一叶片除雾层用于预处理,而喷洒水到第二叶片除雾层内并形成水膜,水膜的形成有助于吸附和捕捉预处理后烟气中的细小粉尘颗粒,使其沉积在水膜上提高了对小颗粒的去除效率,并且提高了脱硫除雾的分离效果;

37、2、通过设置除雾壳和除雾螺旋叶片,叶片的螺旋结构导致了气流的连续变向,液滴和固体颗粒在气流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逐渐在第二除雾通道撞击除雾壳内壁,由于水膜,气体和细小颗粒融合沉积形成液滴,当液滴在除雾器叶片上越聚越多汇集到一定程度时,在自身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进而实现对烟气的二次分离,进一步减少烟气中的污染物;

38、3、通过设置若干折流板和电磁铁,控制烟气进入第二叶片除雾层的流动速度,进而便于控制烟气的除雾分离效果;

39、4、通过设置冷凝通道道,进而便于冷却烟气中的水蒸气,促使其发生冷凝反应,由气态状态转变为液态状态,更易于与烟气中的杂质发生物理吸附;

40、5、通过提供一种叶片式除雾设备的应用方法,进而便于提供除雾分离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