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囊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35114发布日期:2023-11-06 14:51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囊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过滤,尤其是涉及一种囊式过滤器。


背景技术:

1、美国专利us7195122提供一种过滤器,包括滤芯和外壳,滤芯包括中空的过滤元件和密封至中空过滤元件一端的封闭端盖,外壳限定一个过滤腔室,包括碗部和永久固定于碗部的头部,碗部限定外壳的底部,头部具有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限定了流体通过外壳的流动路径,滤芯永久固定于过滤腔室及流体流动路径中,滤芯和碗部之间限定一环形通道,外壳包括一个入口导管。该入口导管沿着过滤腔室的周边从第一管件沿碗部的侧壁轴向下延伸,并通向外壳的底部的环形通道,入口导管的长度的大部分与过滤腔室隔离。该入口导管与进液管件连通,并位于进液管件的正下方,将进液管件内的待过滤液引流至碗部的底部,由于其引导作用,可减少从进液管件到达碗部的底部这段流动路径内额外产生的气泡,最终达到减少滤液中夹带的气泡含量的目的。

2、使用中发现,最终得到的滤液中夹带的气泡含量仍然不符合下游制程对于气泡的控制要求,需进一步改善气泡控制效果。虽然入口导管引导待过滤液朝着碗部的底部流动,对于减少气泡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因为入口导管位于进液管件的正下方、二者直接连通,由进液管件流入的待过滤液未经减速、直接流入入口导管内,然后沿着入口导管向下流动,到达碗部的底部,整个过程中,待过滤液的流速还是相对较快的,其冲击碗部的底面又会额外形成少量的气泡,即该过滤器对于气泡的控制效果有限。

3、因此,还需要对该过滤器的结构进行改进和优化,希望能够减小待过滤液从进液管件到达外壳的底部的流动路径内的流速,减轻待过滤液对碗部底部的冲击作用,进而减少待过滤液冲击外壳底部产生的气泡数量,最终减少滤液中夹带的气泡。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囊式过滤器,其通过设置至少部分正对入口的缓冲部以减缓待过滤液的流速,继而缓和待过滤液对下壳底部的冲击作用,有效地控制了由于该冲击作用形成的气泡的数量,提高了下游滤液的品质。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囊式过滤器,包括,

3、上壳,具有入口和出口;

4、下壳,其与所述上壳密封连接;

5、滤芯,定位于所述下壳内部,其外周与下壳内壁之间形成与所述入口连通的流通间隙;滤芯至少包括过滤介质,中心杆,及密封连接于其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具有与中心杆内部及出口连通的中心开口;

6、所述上壳的内侧设有至少部分正对入口的缓冲部,该缓冲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流通间隙相连通,且从其与上壳的内侧相连的起始端倾斜向下延伸,缓冲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端盖相连,以将中心开口和入口密封隔开。

7、本技术提供的囊式过滤器,由于在上壳的内侧设置了缓冲部,该缓冲部至少部分正对入口,又因为其形成于上壳的内侧,即与入口距离比较近,待过滤液从入口流入后,很快到达缓冲部的上表面,缓冲部对其流动起到很好的缓冲,流速大幅下降,经降速的待过滤液在倾斜向下延伸的缓冲部上表面的引导下向下流动,其到达下壳的底部时,对底部产生的冲击作用减弱,因此,由待过滤液冲击下壳的底部产生的气泡也就大大减少,并且,缓冲部与入口距离近,待过滤液冲击缓冲部的上表面产生的气泡也是极少的;缓冲部将中心开口和入口密封隔开,保证待过滤液体和完成过滤的滤液的有效阻隔,保证较高的过滤效率,同时缓冲部发挥两个作用,简化了整体的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缓冲部为倾斜向下延伸的板状结构,其下表面朝向所述第一端盖,并与所述出口相连通。

9、缓冲部为倾斜向下延伸的板状结构,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斜面,缓冲部的上表面起到缓冲作用,其下表面对滤液起到引导和缓冲作用,减少滤液对缓冲部下表面的冲击力,使得滤液的流动更平稳,减少滤液由于冲击形成的气泡,同时引导滤液向出口快速流动。

10、进一步的,所述缓冲部的倾斜角度为12-18°,所述入口在水平面的投影完全落入缓冲部在水平面的投影内,且入口与缓冲部的起始端的径向距离小于入口与缓冲部的末端的径向距离。

11、在上述倾斜角度数值下,避免角度过小导致待过滤液无法快速向下流动,也避免角度过大无法达到减缓待过滤液流速的目的;入口在水平面的投影完全落入缓冲部在水平面的投影内,从入口进入的待过滤液可以完全落在缓冲部的上表面,不会有部分待过滤液不经过缓冲部而直接进入流通间隙;入口与缓冲部的起始端的径向距离小于入口与缓冲部的末端的径向距离,如此设置,不仅入口和缓冲部之间的轴向间距尽量减小,而且缓冲部的上表面得到充分利用,起始端不会因为距离入口的径向距离过大而导致不能被有效利用。

12、进一步的,所述上壳还具有排气口,所述入口至流通间隙之间设有缓冲空间,其与所述入口、流通间隙和排气口均相连通;所述缓冲空间由缓冲部末端所在的轴向平面背离入口一侧与上壳内侧的部分区域、第一端盖的上表面的部分区域围设形成。

13、经缓冲部的上表面缓冲、降速的待过滤液,再流入该缓冲空间内,流速再次降低,其后续冲击下壳的底部产生的气泡进一步减少;缓冲空间与排气口相连通,使得其内部的气泡可以直接通过排气口排出,气泡的排出路径短,气泡排出速率快;缓冲空间由上述区域围设形成,其体积相对较大,可以容纳较多的待过滤液,从而有效减缓待过滤液的流动速度,减少气泡的产生。

14、进一步的,所述上壳的内侧形成环形凸筋,其外圈与下壳的顶部敞开端密封连接,其内圈与滤芯的第一端盖连接;

15、所述环形凸筋的内部设有第一焊接筋、第二焊接筋和第三焊接筋;

16、所述第一焊接筋和第二焊接筋均包括一体连接的弧状段和条状段,第一焊接筋的弧状段与环形凸筋相连的部分包绕于所述出口外周,第二焊接筋的弧状段与环形凸筋相连的部分包绕于所述排气口外周;

17、所述第三焊接筋为条状凸筋,其形成于所述缓冲部的下表面末端,两端分别与第一焊接筋的条状段和第二焊接筋的条状段相连;

18、所述第一端盖的上表面设有可与环形凸筋相连的连接凸筋,其内部设有可与第一焊接筋形成密封连接的第四焊接筋、可与第二焊接筋形成密封连接的第五焊接筋、和可与第三焊接筋形成密封连接的第六焊接筋。

19、上述第一端盖的上表面和上壳的内侧结构设计,便于两者上下拼合形成密封的缓冲空间,加工方便,便于后期的装配连接,焊接装配过程中不会对缓冲部、中心开口、出口、排气口等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且装配后结构稳固有效。

20、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空间由第三焊接筋与第六焊接筋、第一焊接筋的条状段与第四焊接筋的条状段、第二焊接筋的条状段与第五焊接筋的条状段、环形凸筋、上壳内侧的部分区域及第一端盖的上表面部分区域围设形成。

21、缓冲空间由上述结构围设形成,相对体积较大,焊接装配后隔绝密封性能好。

22、进一步的,所述缓冲部的下表面、第一焊接筋的条状段与第四焊接筋的条状段、第三焊接筋与第六焊接筋、第二焊接筋的条状段与第五焊接筋的条状段、环形凸筋与连接凸筋及第一焊接筋的弧状段与第四焊接筋的弧状段围设形成滤液排出空间,其顶面向上延伸至所述出口;所述滤液排出空间的底面至少部分为斜面,其自所述中心开口朝外向上延伸。

23、滤液排出空间由上述结构围设形成,相对体积较大,焊接装配后隔绝密封性能好;滤液排出空间的底面至少部分为斜面,对滤液起到引导作用,使得滤液集中、快速地向出口排出,同时斜面也使得滤液的流动更平稳,减少滤液冲击形成的气泡。

2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凸筋具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位于第四焊接筋的条状段、第五焊接筋的条状段和连接凸筋的相连处,其使得缓冲空间和流通间隙连通;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排气口正对设置。

25、缓冲空间和流通间隙通过第一缺口相连通,使得缓冲空间内的待过滤液体可以更加集中地向流通间隙内流动,避免流通面积过大导致的气泡大量产生;第二缺口可以供流通间隙内的气泡通过、再流向排气口。

2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盖的上表面、位于第一缺口和第六焊接筋之间的区域倾斜延伸,以使得该区域靠近第六焊接筋的端部高于其靠近第一缺口的端部。

27、如此设置,缓冲空间的底面倾斜延伸,使得缓冲空间底面对待过滤液的流动起到很好的缓冲,流速进一步降低,经降速的待过滤液在倾斜向下延伸的缓冲空间底面的引导下向下流动,其到达下壳的底部时,对底部产生的冲击作用减弱,因此,由待过滤液冲击下壳的底部产生的气泡也就大大减少。

2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焊接筋的条状段和弧状段连接处与环形凸筋内壁的相连处形成断口,所述缓冲空间通过该断口与排气口相连通。

29、缓冲空间内的待过滤液中夹带的气泡可直接通过断口向排气口聚集,气泡的排出路径很短,加速气泡的排出。

3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囊式过滤器,由于在上壳的内侧设置了至少部分正对入口的缓冲部,缓冲部与入口距离比较近,待过滤液从入口流入后,很快到达缓冲部的上表面,缓冲部对其流动起到很好的缓冲,流速大幅下降,经降速的待过滤液在倾斜向下延伸的缓冲部上表面的引导下向下流动,其到达下壳的底部时,对底部产生的冲击作用减弱,由待过滤液冲击下壳的底部产生的气泡也就大大减少,并且,缓冲部与入口距离近,待过滤液冲击缓冲部的上表面产生的气泡也极少;缓冲部将中心开口和入口密封隔开,保证待过滤液体和完成过滤的滤液的有效阻隔,保证较高的过滤效率,同时缓冲部发挥两个作用,简化了整体的结构;缓冲部为倾斜向下延伸的板状结构,其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斜面,缓冲部的上表面起到缓冲作用,其下表面对滤液起到引导和缓冲作用,减少滤液对缓冲部下表面的冲击力,使得滤液的流动更平稳,减少滤液由于冲击形成的气泡,同时引导滤液向出口快速流动;经缓冲部的上表面缓冲、降速的待过滤液,再流入缓冲空间内,流速再次降低,其后续冲击下壳的底部产生的气泡进一步减少;缓冲空间与排气口相连通,使得其内部的气泡可以直接通过排气口排出,气泡的排出路径短,气泡排出速率快;缓冲空间体积相对较大,可以容纳较多的待过滤液,从而有效减缓待过滤液的流动速度,减少气泡的产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