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材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35296发布日期:2024-01-06 23:2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耗材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学实验的,具体涉及一种耗材整理装置。


背景技术:

1、医学检验技术中,在实验操作前需要整理大量的试管耗材或吸头耗材,将整理好的试管和吸头添加稀释液。现有试管耗材均为盒装,实验前操作人员将实验需要的试管数量从盒内取出摆到实验需要的试管架上;试管摆好后,实验操作人员再用移液器人工手动逐个加入所需的稀释液。

2、在实验前摆放大量的试管或吸头,现有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盒装试管,不需要人工摆放,使用完后枪头盒直接丢弃,使用便捷,但成本高,存在浪费现象;第二种是袋装零散试管,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将试管摆放到试管盒内,由于其成本较低,进而为大部分实验室所选择。虽然第二种方式成本较低,但耗时、费力、还容易发生交叉污染。

3、综上所述,现急需一种可以整理零散试管或吸头耗材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耗材整理装置,实现了自动整理试管或吸头耗材,省时省力,不易发生交叉污染。

2、其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耗材整理装置,包括箱体、第一进料口、第一出料通道以及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进料口位于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第一出料通道位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第一进料口与所述第一出料通道相通;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位于所述第一进料口和所述第一出料通道之间;

4、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两个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电机上,且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出料通道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转动件或所述第二转动件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形成倒梯形的排料口,所述排料口与所述第一出料通道相通。

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端自所述第一转动件一端至另一端逐步减小,所述第一转动件的最小端远离所述电机设置。

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转轴和至少两根摆杆,所述第一转轴安装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摆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上,两根所述摆杆之间具有间隙;其中一根所述摆杆的长度小于另外一根所述摆杆的长度,且长度较小的所述摆杆靠近所述第一转轴的顶部设置。

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摆杆的端部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出料通道的长度方向平行;

8、所述第一出料通道的外径大于试管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出料通道的外径小于试管的高度;所述第一出料通道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

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耗材整理装置具有第一传送机构,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安装在箱体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传送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出料通道的下方;

10、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转轴、转盘以及固定盘,所述固定盘套接在所述第一驱动件外,且所述固定盘安装于所述箱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转盘套接于所述第二转轴外,并与所述固定盘活动配合;所述转盘的周向上至少设有两个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相对设置,且所述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出料通道相配合。

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三转轴以及筒体,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在所述转盘的周向上,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筒体安装在所述第三转轴上,所述筒体内形成所述容纳槽,所述筒体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固定盘上具有识别器,所述识别器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电性连接。

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盘具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靠近所述固定盘的下端设置;所述筒体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当所述电动推杆朝向筒体移动时,所述电动推杆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出口,并与所述容纳槽内的试管接触,以使所述试管朝向所述第二出口移动。

13、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设有隔板和灭菌灯,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的内腔隔开,以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灭菌灯安装在所述隔板上,所述灭菌灯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耗材整理装置还包括第二进料口、第二调节机构、第二出料通道以及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腔室以及所述第二出料通道依次连通,且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位于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二出料通道之间,并安装在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二传送机构安装在箱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二出料通道的下方。

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还设有第一收纳机构和第二收纳机构,所述第一收纳机构位于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下方,所述第二收纳机构位于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下方;

16、所述第一收纳机构包括底座、第三电机、第四转轴、支撑座以及收纳架,所述底座安装在箱体内,所述第三电机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第四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支撑座固定,所述支撑座通过所述第四转轴与所述底座活动配合;所述收纳架位于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收纳架上设有多个收纳槽;所述支撑座的中部具有定位柱,所述收纳架具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

1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18、1、试管通过第一进料口进入箱体内,并经过第一调节机构处理后进入第一出料通道;由于,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呈倾斜设置,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之间形成倒梯形的排料口,两个电机带动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进行旋转,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在旋转过程中,会反复搅动箱体内的试管,以使试管从水平状调整为倾斜状;倾斜状的试管会落入倒梯形的排料口中,倒梯形的排料口用于容纳倾斜状的试管,水平状的试管又会被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搅动至其余位置,避免水平状的试管堵住排料口,从而使排料口的试管均为竖向或倾斜状;而且排料口与第一出料通道相通,使箱体内的多个试管陆续从第一出料通道排出,实现自动整理试管或吸头耗材,省时省力,不易发生交叉污染。

19、2、第一转动件的最小端远离电机设置,由于第一转动件的底部较大,当水平状的试管位于排料口时,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都可以拨动水平状试管的两端;由于第一转动件的顶部较小,当倾斜状的试管位于排料口时,倾斜状的试管竖向体积较小,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在拨动试管时,会使试管掉落至第一出料通道中,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动整理试管或吸头耗材的效率。

20、3、将摆杆安装在第一转轴上,电机通过旋转第一转轴带动摆杆进行周向旋转,从而使摆杆的端部搅动试管;而且,其中一根摆杆的长度小于另外一根摆杆的长度,且长度较小的摆杆靠近第一转轴的顶部设置,使第一转动件的底部搅动范围大于第一转动件的顶部范围,在安装时,可以将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的底部的宽度设定为略大于试管的外径;从而使排料口顶部的试管被搅动,排料口底部的试管无法被搅动,排料口顶部的试管在搅动的情况下,施加作用力至排料口底部的试管,由于排料口的形状为倒梯形,位于排料口底部的试管均呈倾斜状,使排料口的试管进入至第一出料通道中,进一步提高自动整理试管的效率。

21、4、通常情况下,摆杆的端部呈倒角状,在摆杆旋转的情况下,容易破坏试管的外壁;因此,将摆杆的端部设有斜面,斜面与第一出料通道的长度方向平行,斜面与试管的外壁抵接,避免倒角接触试管的外壁,避免在整理试管过程中损坏试管。而且,第一出料通道的外径大于试管的外径,并小于试管的高度,使倾斜的试管可以进入第一出料通道中,水平状的试管无法进入第一出料通道;通过加长的第一出料通道,使第一出料通道底部的试管均呈竖向状,进一步实现自动整理试管。

22、5、第一传送机构位于第一出料通道的下方,使第一出料通道排出的试管进入至第一传送机构的容纳槽中,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转轴,使转盘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试管旋转至转盘的底部,完成对试管的传送。而且,采用第二驱动件驱动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带动筒体旋转;由于固定盘上设有识别器,识别器用于识别试管的开口方向是否朝向识别器,当试管的开口方向没有朝向识别器,识别器驱动第二驱动件使筒体旋转180°,从而调整试管的开口方向,使试管的开口方向统一朝上,从而进一步实现自动整理试管,便于试管进入下一步的加样工序。

23、6、当被调整好的试管旋转至固定盘的下端时,如试管无法从筒体内移出,采用电动推杆朝向筒体移动,电动推杆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第一出口,并与容纳槽内的试管接触,以使试管朝向第二出口移动,从而使试管移出至和筒体外。

24、7、采用隔板将箱体的内腔隔开,以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灭菌灯安装在隔板上,灭菌灯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使第一腔室用于整理试管,第二腔室用于整理吸头。而且,灭菌灯产生的紫外线对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进行灭菌处理,进一步避免试管或吸头发生交叉污染。同时,采用第二调节机构对第二腔室内的吸头进行整理,使整理后的吸头进入至第二传送机构中进行运输处理。

25、8、采用第一收纳机构和第二收纳机构分别收纳试管和吸头,筒体排出的试管落入至收纳架的收纳槽内;而且,通过第三电机驱动第四转轴,使第四转轴带动支撑座旋转,收纳架位于支撑座上,收纳架在旋转时,多个筒体内的试管陆续进入多个收纳槽中,装满试管的收纳架可以从支撑座上移出,使新的收纳架放入支撑座上,并采用定位孔定位和定位柱相配合,收纳架通过定位孔设置在支撑座的中心,确保收纳架的位置在旋转时可以使试管落入至收纳槽中,从而不间断的整理试管,进一步提高试管耗材整理的效率,无需人工操作,省时省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