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医用分析仪的液体脱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08057发布日期:2024-06-14 10:43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医用分析仪的液体脱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液体脱气,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医用分析仪的液体脱气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医学研究及医疗实际工作中,常用多种医用分析仪,如自动化仪器如全自动生化仪、血液分析仪、液相色谱仪等在工作过程中常需要使用纯化水、溶液或试剂等。仪器所用纯化水、试剂或溶液中常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气体/气泡,这些气体/气泡在仪器管路中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a、气体/气泡以肉眼可见的较大的气泡形式积聚于系统中的高点或局部高点;b、气体/气泡以游离微小气泡形式随系统中水及试剂运动;c、气体分子溶解于水中,并随水、试剂在仪器管路中运动,并在适当的条件比如加热、液体在管道是快速流动、仪器抽吸形成负压时溶解的气体成份则形成气泡及微细气泡。试剂、水中所含气体/气泡成份、含量往往无固定规律,更难以标准化,因此由于液体中含气不同常导致仪器吸取水、试剂及样本的量不准确,且还可能由于水、溶液/试剂中含气不同导致液体成份含量或ph值差异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在精密仪器管路中无论是水还是溶液/试剂中气泡/气体成份的有效排出,可提高仪器检测精确和稳定性,对于提高仪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2、现有用于医用仪器液体脱气方法装置有:加热排气;采用专门密闭罐的方式,该装置需要专用连接真空泵实现液体脱气方式,该两方法都无法连续脱气或连续供应脱气液体试剂或水;也有采用多根透气不透液膜丝管进行脱气的装置,该装置将待处理液体引入多根脱气管道中,而在脱气管道外制造负压或低于脱气管内压力的条件实现对所处理的液体脱气的功效,该脱气装置虽可实现连续脱气但制作工艺较复杂,且由于该装置是将被处理的水/液体分别经不同的脱气管通道进行脱气处理,而各通道很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经长期使用各通道差异甚至加大,因此经该装置各脱气管道分别处理的液体脱气效果一致性不能有效保证,也影响整体水/液体的整体脱气效果。此外还有采用单纯平面脱气膜方式设计的脱气装置,这样的脱气装置则必须较大的膜平面方可实现良好的脱气,否则这样方式设计的脱气装置寿命极短。因此现有的这些脱气装备各存在一定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医用分析仪的液体脱气装置,能够简便、经济且更充分有效地去除医用仪器用水/液体试剂中夹杂的气体/气泡,以提高仪器检测准确性。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医用分析仪的液体脱气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设有进液口和通液口的第一减压工作腔,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内部安装有一个以上的脱气管,各所述脱气管均沿第一减压工作腔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脱气管包括开口端以及与所述开口端相对设置的被封闭的端部,即所述脱气管呈仅有一个开口的盲肠状管状物,且该脱气管壁仅能透过气体,而不允许任何水分子及液体体成份透过。各所述开口端贯穿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的顶壁,且各所述开口端与第一减压工作腔顶壁的连接处密封设置;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与所述脱气管之间的空间作为被处理液体的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通液口。被处理液体能从所述进液口流入所述流动通道;工作时,所述脱气管内部形成负压,所述被处理液体所含的气体透过所述脱气管的侧壁进入所述脱气管内部并由开口端排出,脱气后的被处理液体从通液口排出。

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4、该装置可外接负压装置例如脱气泵,所述负压装置在工作时在所述脱气管内部形成负压。被处理液体经该装置的进液口进入位于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与所述脱气管之间的流动通道,而后由通液口流出。当被处理液体经过脱气管外侧壁时,由于脱气管内侧因脱气泵形成了负压,负压经脱气管壁传递至第一减压工作腔内作用于第一减压工作腔内的被处理液体,此时当被处理液体中有气体存在时,则气体将自被处理液体中析出,且由于气体比重较小而向上浮动在达到脱气管壁时经过脱气管壁进入脱气管内侧,最终使得液体中的气体从各所述脱气管的开口端排出,由此,使得流经流动通道的被处理液体中的气体被脱离掉,并经开口端排出。而被处理的经过脱气的液体则由设置在该装置下部的通液口排出。

5、本技术也可以无须借助外部的负压,而仅仅由于装置内腔中的压力对第一减压工作腔内已形成的气泡挤压,使气泡透过不透水但透气的脱气管壁而实现对气体/气泡的分离。即流经该装置第一减压工作腔的被处理液体中的气泡由于浮力上浮至第一减压工作腔的上部贴近脱气管壁,气体经渗透通过脱气管壁进入脱气管内部,而该第一减压工作腔的通液口外接管道的出口高于通液口位置,当第一减压工作腔内液体压力加大时,形成迫使位于第一减压工作腔上部的气体透过不透水透气的脱气管壁进入脱气管内部,而后由脱气口排出。

6、具体的,所述脱气管的侧壁不能通过液体,而仅仅被处理液体中的气体可由所述流动通道通过所述脱气管的侧壁向所述脱气管的内部流动。所述脱气管的被封闭的端部与所述流动通道之间气、液完全隔离不能流通,且工作时所述脱气管内部的压力低于所述流动通道内的压力

7、具体的,所述进液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的侧壁的上部,所述通液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的下部。

8、具体的,所述进液口与所述通液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俯视面相对的两侧的位置。

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上挡片、下挡片以及筒体,所述上挡片固定连接于所述筒体内壁上部,所述下挡片固定连接于所述筒体内壁下部,由所述上挡片、所述筒体以及所述下挡片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所述上挡片开设有与各所述脱气管的开口端对应的安装通孔,各所述脱气管的开口端密封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安装通孔处以实现各所述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的密封连接。

10、具体的,各所述脱气管的开口端相对设置的端部与所述下挡片密封连接以封闭所述该端部,使得脱气管呈仅有一个开口的盲肠状管道结构。

11、具体的,所述通液口开设于所述下挡片上且所述通液口设置在所述下挡片上与所述进液口相距最远的位置。

12、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上方的脱气腔,所述脱气腔的顶壁开设有脱气口,所述脱气腔连通各所述脱气管的开口端与所述脱气口,所述脱气口用于与外部负压装置连通,所述负压装置用于在工作时在所述脱气管及所述脱气腔内部形成负压;从各所述脱气管的开口端排出的气体汇入脱气腔后从所述脱气口排出。

13、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下方的第二减压工作腔,所述第二减压工作腔的下部开设有排液口,所述第二减压工作腔连通所述第一减压工作腔的所述通液口和所述排液口,从所述通液口流出的脱气后的液体流经所述第二减压工作腔后从所述排液口排出,且由于通液口联通第一减压工作腔和及其下方的第二减压工作腔,当脱气管内形成负压时,负压将传递至第一减压工作腔和及其下方的第二减压工作腔,使得被进行脱气处理的液体得到更充分的减压脱气,即由第一减压工作腔经通液口流入其下方的第二减压工作腔的液体继续受到负压减压作用,如果在第二减压工作腔的液体还有气体析出,则由于气体比重较小形成较大的浮力上浮至由第一减压工作腔进一步经脱气管壁进入脱气管而被排出。

14、进一步的,所述排液口外接一管道,所述管道随后向上在其外连接一管道,该管道随后向上回升,其终末端连接仪器所需用液体的装置,所述管道的终末端开口高于设置于第一减压工作腔的通液口位置。

15、有益效果:

16、(1)该脱气装置可以为检测仪器工作连续非停顿提供排除气泡的水及试剂,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且对液体脱气处理彻底并均匀一致,该装置还可在不具备外部增加真空负压泵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排除、分离水及试剂中的气泡或者气体,确保仪器工作时所使用的试剂及水无气泡,确保仪器工作时不受液体试剂或水中夹杂的气泡/气体对仪器性能的干扰。而且本设计的脱气装置制成流量小至数毫升/秒或大至数吨/秒的脱气装置,其适用范围更广,不仅可以适用于实验室仪器水脱气,也可适用于电子、饮料、医药等纯水处理,以及供水、暖水供热、环保等系统中脱气处理。

17、(2)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脱气管,流入流动通道的被处理液体受到多个脱气管负压脱气效应,使得脱气面明显扩大,而且在第一减压工作腔及第二减压工作腔中的所有液体均受到相同/相等的负压作用,因此,该装置不仅对被处理液体可持续地执行脱气,而且所有被处理液体全部得到均匀一致的脱气处理,处理效果更一致和更充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