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板材染色领域,尤其是涉及板材迷彩染色设备,此外还涉及板材迷彩染色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1、板材染色工艺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居装修及国防隐蔽工程等领域。迷彩染色作为一种特殊效果,不仅能提供美观的外观,还具有一定的隐蔽功能。
2、在现有的相关技术中,常规板材迷彩染色多采用喷涂设备手工操作,即操作人员手持喷漆设备在板材上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对板材的喷涂与染色。这样的喷涂方式存在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的熟练度要求较高,且整体效率低下、成品品质不稳定,也容易造成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手工喷涂存在的效率低下、成品品质不稳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板材迷彩染色设备及其加工工艺。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板材迷彩染色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板材迷彩染色设备,包括加工台和设于所述加工台顶部的置物台,待染色的板材放置在所述置物台上,所述加工台的顶部两侧设有一对缺口,所述缺口沿所述加工台的长度方向延伸;
4、所述缺口内设有直线滑台,在所述置物台的上方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两侧均设有一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呈l形,所述支撑杆的竖端与所述移动板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横端穿设在所述缺口内并与所述直线滑台连接,所述直线滑台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的横端在所述缺口内滑动;
5、所述移动板的底部设有若干喷头,若干所述喷头用于朝向待染色的板材喷漆。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直线滑台的带动下,支撑杆及移动板能够可靠地沿置物台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而在这一过程中,移动板底部的喷头能够可靠地在待染色的板材顶部进行喷漆,从而提高喷漆的效率及稳定性。
7、可选的,所述置物台的外缘盖设在所述缺口的上方,所述置物台的底部设有压条,所述压条位于所述缺口内并盖压在所述支撑杆的横端顶部,所述支撑杆的横端底部与所述直线滑台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条的抵压作用下,支撑杆的横端能够可靠地被直线滑台驱动,从而带动移动板在置物台的上方往复移动,进而可靠地在板材上进行喷漆与染色,并能够确保染色后的成品品质。
9、可选的,所述移动板上还设有加热单元和吹扫单元,所述喷头位于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吹扫单元之间,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在喷漆后烘干板材,所述吹扫单元用于在喷漆前吹扫板材。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吹扫单元在喷漆前对板材进行吹扫,能够有效去除板材表面的杂物,从而提高喷涂及染色效果。在喷涂及染色的过程中,加热单元会在喷头的后侧对喷涂的染料进行及时的烘烤,确保在喷头喷涂完毕并复位后,板材表面的染料能够处于干燥状态,从而可以及时地将板材从置物台上取出,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加工效率。
11、可选的,所述吹扫单元设于所述喷头在喷漆时的移动方向的前侧,所述加热单元设于所述喷头在喷漆时的移动方向的后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了在喷头喷漆前,吹扫单元能够可靠地对板材进行吹扫,而在喷头喷漆后,加热单元能够及时且可靠地对板材上的染料进行烘干,缩短了染料的晾置时间,有效提高了整体的加工效率。
13、可选的,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电热丝,所述电热丝铺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部,所述吹扫单元包括第二安装板和若干吹气管,若干所述吹气管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移动板的底部设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安装板适配地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二安装板适配地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第二安装板的位置进行调整后,能够使得吹气管足够靠近板材的顶部,从而提高对板材的吹扫效果;在对第一安装板的位置进行调整后,能够使得电热丝与板材之间的位置更加合理,确保快速烘干的同时,不会造成染料的损坏。
15、可选的,所述移动板的顶部设有液压缸和横杆,所述液压缸用于驱动所述横杆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16、所述横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横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穿入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穿入第二容置槽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液压缸驱动横杆向上移动时,横杆能够拉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能够同时向上移动,而当液压缸驱动横杆向下移动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能够同时向下移动,这样,实现了对电热丝和吹气管位置的自动且精确地调整。
18、可选的,所述移动板的顶部设有一对穿孔,一个所述穿孔与所述第一容置槽连通,另一个所述穿孔与第二容置槽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在一个所述穿孔内,所述第二连接杆穿设在另一个所述穿孔内。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两个穿孔的设置下,确保了第一连接杆能够可靠连接横杆与第一安装板、第二连接杆能够可靠连接横杆与第二安装板,进一步的,在穿孔的限位作用下,确保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
20、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为螺纹杆,所述横杆上设有贯穿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杆适配地旋设在所述螺纹孔内,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位于所述横杆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端面设有手轮,所述手轮用于转动所述第一连接杆;
21、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插入所述轴承的内圈并与所述轴承的内圈之间为过盈配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手轮,能够使得第一连接杆在螺纹孔内转动,从而在不影响第二连接杆的位置的情况下对第一连接杆的位置进行调整,这样,能够对电热丝的位置进行更加精度地调整,确保电热丝不会对染料产生过度加热,确保了成品品质。
23、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板远离喷头的一侧设有滑槽和刷条,所述滑槽内适配地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刷条连接,所述刷条的底部设有刷毛,所述刷毛用于刮扫所述板材;
24、所述刷条的顶部设有齿条,所述齿条沿所述刷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外壁上设有通过电动机驱动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刷毛直接与板材接触,当电动机驱动齿轮往复转动时,齿条也能够在滑槽内可靠地往复滑动,这样,也就带动了刷条和刷毛在板材的宽度方向上往复刷动,提高了对板材的清扫效果。
2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板材迷彩染色加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7、板材迷彩染色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28、s1、将待染色的板材放置在置物台上,对板材进行定位与固定;
29、s2、直线滑台驱动移动板进行第一次往复运动,吹扫单元完成对板材的一次吹扫,加热单元完成对板材的一次烘干;
30、s3、直线滑台驱动移动板进行第二次往复运动,吹扫单元完成对板材的二次吹扫,同时喷头朝向板材喷漆,且加热单元完成对板材的二次烘干,完毕。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板材的快速喷漆染色并能够保证成品品质。
3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33、1、在喷头喷漆方向的前侧设置刷毛和吹气管,能够实现对板材的吹扫作用,起到清除杂物的作用,确保喷头能够可靠地在板材的顶部进行喷涂。
34、2、在喷头喷漆方向的后侧设置电热丝,能够在喷头喷漆后及时地对染料进行快速烘干,从而缩短了板材在置物台上的晾置时间,有效提高了整体的加工效率并提高成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