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池涂布,尤其涉及一种垫片、具有该垫片的涂布模头以及安装有该涂布模头的涂布机。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有关制造新能源电池方面的研究强度也日益加强,其研究重点主要在于如何提升新能源电池的制造效率和成品质量。
2、在电池中,极片作为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加工质量必须要得以保证,以保证电池的产品质量。而对极片的加工过程中,为了提高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需要对极片的表面进行刷料作业,通过对极片执行刷料作业,以在极片的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涂层,如此,在电池的内部,一定程度上地增加了电极和电解质间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电荷的传输效率;另外,涂层还能够保护极片表面免受养护、服饰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3、在进行极片涂布作业的过程中,当极片途径涂布机的刷料模头时,刷料模头的涂布口尺寸难以与极片的实际尺寸相匹配,如此,极片表面的涂层尺寸和极片的实际尺寸不匹配,需要对极片相应地进行剪裁处理,以使极片的尺寸匹配于其表面涂层的尺寸,如此,不仅增加了极片加工的工序,降低了极片的加工效率,另外,在极片剪裁的作业过程中,很可能因人工误差、机器误差等因素影响而损坏极片,从而导致极片报废。
4、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的涂布机中,设计了一种带有滑块的垫片结构,该垫片结构上的滑块用以调节涂布料头上的开口大小,从而使涂布料头所能够适应极片尺寸进行涂料,但该类垫片结构所能够适应性涂料的极片尺寸有限,其所能够对应涂料的极片最大尺寸小于或等于垫片本体部的开口尺寸,故如何扩展涂布料头涂料口的可调节范围,以使涂布料头能够适应涂布更多尺寸的极片,成为现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垫片、具有该垫片的涂布模头以及安装有该涂布模头的涂布机,在使用涂布机进行涂布作业时,可通过调整垫片的结构,以实现对涂布模头涂布口的尺寸进行调节,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垫片,包括垫片基体、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其中,垫片包括垫片基体、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具体地,垫片基体设有间隔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以及位于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的开口部,第一连接端设有第一滑接部,第二连接端设有第二滑接部;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一连接端的第一滑接部,第二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二连接端的第二滑接部,并与第一滑动部相对设置,其中,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能够相向滑动或者相背滑动,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之间的最小距离的最大值大于或者等于开口部的宽度尺寸。
3、于本技术中,用户通过调节垫片中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的间距,以调解垫片所能够形成的开口宽度,从而,相应地调整了应用该垫片的涂布模头涂布口的尺寸,而且因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之间的最小距离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开口部的宽度尺寸,增加了涂布口的可调节尺寸范围,从而使涂布模头能够匹配更多尺寸的极片,从而提升涂布机的涂布效率。
4、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具有相对于第一连接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在第一滑动部朝向开口部的一侧滑动时,能够伸入开口部内并在第一滑动部朝向远离开口部的一侧滑动时,能够滑入第一滑接部内,第二端位于第一连接端背离开口部的一侧;和/或,第二滑动部具有相对于第二连接端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其中,第三端在第二滑动部朝向开口部的一侧滑动时,能够伸入开口部内并在第二滑动部朝向远离开口部的一侧滑动时,能够滑入第二滑接部内,第四端位于第二连接端背离开口部的一侧,如此,通过滑动第一滑动部和/或第二滑动部,可使使用该垫片的涂布模头形成大于开口部尺寸的涂布口,如此,涂布模头能够适配涂设更多尺寸的极片。
5、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相向滑动时,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最小距离的最小值为第一端滑动至与第三端相抵接时第一端的滑动距离,和/或,第三端和第四端的最小距离的最小值为第三端滑动至与第一端相抵接时第三端的滑动距离,如此,涂布模头能够通过调节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以控制涂布口的开合状态。
6、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接部在第一滑动部的滑动方向上贯通第一滑接部而形成第一通槽;第一滑动部设有第一凸部,第一凸部滑动连接设于第一连接端的第一通槽;第二滑接部在上述第二滑动部的滑动方向上贯通第二滑接部而形成第二通槽,第二滑动部设有第二凸部,第二凸部滑动连接设于第二连接端的第二通槽,如此,在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的滑动路径上,第一凸部与第一通槽侧壁面无相互限制,第二凸部与第二通槽侧壁间无相互限制,从而,扩大了涂布模头涂布口的尺寸范围。
7、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通槽的槽深方向上,第一凸部的最大截面宽度大于第一通槽的槽口尺寸;和/或,沿第二通槽的槽深方向上,第二凸部的最大截面宽度大于第二通槽的槽口尺寸,从而,沿第一通槽的槽深方向上,第一凸部难以从第一通槽的槽口离开第一通槽,第一滑动部能够稳定地滑动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和/或,沿第二通槽的槽深方向上,第二凸部难以从第二通槽的槽口离开第二通槽,第二滑动部能够稳定地滑动连接于第二连接端。
8、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槽和/或第二通槽为燕尾槽,第一凸部和/或第二凸部为燕尾凸部,以使第一滑动部稳定滑动连接于第一连接端,和/或,使第二滑动部稳定滑动连接于第二连接端。
9、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于第一滑动部的滑动方向上,第一凸部等长于第一滑动部;于第二滑动部的滑动方向上,第二凸部等长于第二滑动部,如此,在第一滑动部的滑动路径上,第一凸部始终位于第一滑槽内,在第二滑动部的滑动路径上,第二凸部始终位于第二滑槽内,从而,使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均能够稳定地滑动连接于垫片基体。
10、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和/或第二滑动部的表面设有尺寸标记,如此,当用户操作移动第一滑动部和/或第二滑动部时,可通过读取尺寸标记的数据,从而得知第一滑动部和/或第二滑动部的移动距离,以及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间的距离,如此,能够得知涂布模头的涂布口尺寸。
11、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和/或第二滑动部开设有调节通孔,当第一滑动部和/或第二滑动部难以移动时,可借助工具穿设该调节通孔,以移动第一滑动部和/或第二滑动部。
12、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垫片还包括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第三滑动部用以替换第一滑动部,第四滑动部用以替换第二滑动部,其中,第三滑动部的倒角不同于第一滑动部,第四滑动部的倒角不同于第二滑动部,如此,当涂布模头所使用的涂布黏性不同时,可相应地替换滑动部,以保证极片表面涂布的均匀分布,保证极片的涂布质量。
13、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涂布模头,包括第一模头、第二模头以及上述垫片,第一模头与第二模头相叠设,以限制出涂布腔;垫片基体设于涂布腔,并使第一模头和第二模头间隔以形成连通开口部的涂布口,涂布腔通过涂布口与外界相连通,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至少部分通过涂布口显露于外部,通过调整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的间距,以调整涂布口的尺寸,使涂布口尺寸与极片尺寸相匹配。
14、本技术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涂布机,包括机架和前上述涂布模头,涂布模头安装于机架,以对基材进行涂布作业,该涂布机能够适配涂设多种尺寸的极片,具有较大的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