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体芯片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3922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流体芯片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微流体芯片固定装置,用于生物工程实验中对微流体芯片的固定。
【背景技术】
[0002]微流体技术是一种在微观尺寸下控制、操作和检测复杂流体的技术,能够对微流量进行复杂、精确的操作。利用半导体、玻璃等材料制成技术制作的固体元器件作为微流体芯片,结合生物、微电子、微机械等技术,把实验室中许多仪器的功能缩小到芯片上来处理,在芯片上加上微泵和微闸,容易对生物细胞、溶剂、药物等进行各种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宄,可完成细胞筛选、信息核糖核酸的提取和纯化、基因测序、单细胞分析、蛋白质结晶、药物检测等实验。
[0003]目前,利用微流体芯片进行特异性细胞的捕获技术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使用,芯片技术具有高效、简便、易于重复等优点。通常采用表面包覆有特定修饰材料的硅芯片,在芯片上设置有流体通道,实验时需要用到辅助的固定器具,即刻有泳槽的硅胶垫,通过与芯片上泳槽贴合形成独立畅通流体通道,将组合后芯片装于固定器具中,调整适宜的施力强度,在保证通道外围贴合严密的同时也能保证流体在通道内的顺畅通过。实验过程中利用自动进样装置,将诸如细胞悬液等流体导入芯片利用不同材料修饰的芯片可完成对专一类型细胞的特异捕获。
[0004]目前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固定器具,是利用在一个固定卡壳中设置的推板来进行芯片固定的,这种推板仅通过中部的推进机构进行施力,而利用推板四角设置的弹簧分散压力,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是,弹簧容易发生形变,四个弹簧难以平衡导致压力分散不均匀,压力不足导致密封差,易发生漏液;压力过大则改变泳道腔体体积而阻碍流体运动模式。另外,在试验完毕,拆解装置进行推板复位时,由于弹簧长期使用引起回弹形变限制推板回到初始位置,芯片薄弱在取出过程中容易被卡断。

【发明内容】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流体芯片固定装置,能有效辅助微流体芯片完成细胞学实验,并且能确保芯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微流体芯片固定装置,包括载片台,所述的载片台活动式安装在一个固定台中,载片台的顶端安装有透明的盖体,盖体上开设有管孔;固定台上安装有可将载片台沿靠近或远离盖体方向推动的旋台。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载片台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微流体芯片的矩形凹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台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的旋台安装在通孔上;在壳体顶部固结有凸台,凸台上设置有与载片台大小相适应且与通孔贯通的开口,载片台活动式设置在开口中。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凸台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盖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内螺纹。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旋台顶部设置有推柱,推柱顶部固结有推台,在推柱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的壳体内部通孔中设置有与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旋台通过旋转的方式利用推台将载片台沿靠近盖体方向推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开口为矩形开口,载片台为矩形台。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盖体、固定台、旋台均为圆形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推台的顶面为平面。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0016]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的顶板,能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芯片上的微流体流动情况,便于可视化操作;
[0017]2.采用面接触的推进结构,使芯片在推进固定过程中,受到的压力更加均匀、分散,减少因受力不均而引起芯片漏液或损坏等情况;
[0018]3.采用旋转的方式控制推进程度、力度,使芯片固定的紧固程度、位置可以通过缩小螺距来进行细微调控,优化螺纹螺距使紧固程度更精确;
[0019]4.组装、使用方便,芯片推进固定的全过程可被直接观察到,利于操作;
[0020]5.结构简单,可拆分性强,便于零部件替换及后续的消毒、整理工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爆炸图;
[0023]图中标号代表:I—盖体,11—管孔,12—第一内螺纹,2—载片台,21—凹槽,22—固定孔,3一固定台,31一第一外螺纹,32一凸台,33一开口,34一第二内螺纹,35一通孔,4一旋台,41 一第二外螺纹,42—推柱,43—推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微流体芯片在使用时,需要首先进行有效的固定,使芯片上的流体通道独立出来,便于通过细胞悬液,以捕获特定细胞。芯片上回文式连续泳道设计增加流体通过面积,保证对特异性细胞的充分捕获。鱼骨型通道表层设计进一步增加流体中细胞与表层修饰材料间的相互作用。首先用胶带清洁硅胶套表面,将芯片与硅胶套对应泳槽真空贴合。取下顶盖,将载片台旋起突出固定器表面。将组合好的硅胶及芯片放置于载片台的卡槽内,转动底部螺旋将载片台整体降下。拧紧顶部透明盖子,再通过旋转底部螺旋推进载片台整体上升,待硅胶面与透明盖子接近接触,暂停螺旋旋转。微调顶盖螺旋,使顶盖上开口与硅胶垫管口位置相对应。最后细调底部螺旋待硅胶垫与顶盖发生贴合时停止。在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细导管方便流体进出,进口端细管进一步与自动进样针配合,由自动进样器精确控制流体上样体积及运行速度,出口端细管接废液回收装置,已收集多余流体。固定设备组装要保证细胞悬液在泳道内的通畅运动并且不能进入到芯片上除了流体通道之外的其他部分。
[0025]根据上述要求,本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微流体芯片固定装置,如图1、图2所示,该固定装置包括载片台2,所述的载片台2活动式安装在一个固定台3中,载片台2的顶端安装有透明的盖体1,盖体I上开设有管孔11 ;固定台3上安装有可将载片台2沿靠近或远离盖体I方向推动的旋台4。
[0026]为了使芯片上的流体通道单独暴露出来,需要将芯片整体推进贴附至一个平板上,本方案中的盖体I承担了平板的功能,而盖体I的内壁是平面。在盖体I上对应流体通道两端的部分开孔,即本方案中在盖体I上设置的管孔11,一般管孔11设置一对,与自动进样针配合,从自动进样针上连接一个软管,接在上端管孔11上,一个软管进液而另一个软管出液;两个管孔11的下端分别对应芯片上流体通道的两端,这样就为细胞悬液的运动提供了有力条件。
[0027]本方案中设置透明盖体I的目的是,传统的这类装置结构都比较简单,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实际使用时内部情况的观察因素,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本方案中设置的盖体I是透明的,无论是安放芯片过程还是实验过程,均能观察到芯片上的实际情况,例如芯片位置是否对准,细胞悬液是否有渗漏等,方便了实验操作。
[0028]载片台2设置在固定台3中,将盖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