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溢流式含悬浮杂质液体离心分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5025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心分离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溢流式含悬浮杂质液体离心分离机。



背景技术:

溢流式含悬浮杂质液体离心分离机是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离心分离装置,用于污水处理和工业生产中。其旋转分离毂的转速往往很高,从分离毂出液口溢流出的清液会以很高的速度飞向离心机外壳的内壁,现有的溢流式含悬浮杂质液体离心分离机外壳设计的较为平直,清液会在接触外壳内壁时产生强烈的飞溅现象,直接影响清液的回收。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清液与浊液分隔结构,减少液体飞溅,使清浊液分离彻底,提高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溢流式含悬浮杂质液体离心分离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高效溢流式含悬浮杂质液体离心分离机,包括外壳、旋转分离毂、旋转轴、混合液进水管和驱动电机,所述外壳分为外壳上部和外壳下部,所述外壳下部为上窄下宽的喇叭状结构,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外壳底板,所述旋转分离毂的底端设有出液口,所述外壳底板上与出液口对应的位置上设有浊液出口,所述外壳底板上位于浊液出口的一侧设有清液出口,所述清液出口和浊液出口之间设置有于外壳底板垂直的清浊液分隔挡圈,所述清浊液分隔挡圈的顶部设置有与外壳底板平行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一端固定于清浊液分隔挡圈的顶部,另一端位于清液出口的上方,所述外壳底板、外壳下部、清浊液分隔挡圈以及挡水板形成一个清液流动槽,所述旋转轴的轴承上设有防水挡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将清液与浊液分离开来,提高离心分离机的工作效率和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的一种高效溢流式含悬浮杂质液体离心分离机,包括外壳、旋转分离毂2、旋转轴、混合液进水管3和驱动电机,所述外壳分为外壳上部1和外壳下部11,所述外壳下部11为上窄下宽的喇叭状结构,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外壳底板5,所述旋转分离毂2的底端设有出液口4,所述外壳底板5上与出液口4对应的位置上设有浊液出口7,所述外壳底板5上位于浊液出口7的一侧设有清液出口6,所述清液出口6和浊液出口7之间设置有于外壳底板5垂直的清浊液分隔挡圈8,所述清浊液分隔挡圈8的顶部设置有与外壳底板5平行的挡水板9,所述挡水板9的一端固定于清浊液分隔挡圈8的顶部,另一端位于清液出口9的上方,所述外壳底板5、外壳下部11、清浊液分隔挡圈8以及挡水板9形成一个清液流动槽12,所述旋转轴的轴承上设有防水挡圈10。

在具体工作时,浑浊液由混合液进水管3进入旋转分离毂2内,随着更多浑浊液的进入,清液由出液口4溢流出,被甩向离心分离机外壳下部11的内壁上,外壳下部11从A点到B点再到C点为逐渐增大的喇叭口状,这样从旋转分离毂2的出液口4甩出的清液在到达外壳下部11的A点、B点和C点这一段时,是以切线的形式接触,减少了飞溅现象。当清液继续向前运动会遇到清浊液分隔挡圈8的阻挡,当清液沿清浊液分隔挡圈8向上运动时会受到设置在清浊液分隔挡圈8上的挡水板9的阻挡,从而使清液只能从清液出口6流出,而不会飞溅越过清浊液分隔挡圈8从浊液出口7流出。当旋转分离毂内的固体杂质较多时,也就是当流出的清液浑浊度增大时,降低旋转分离毂2的转速,使浊液不会被甩向外壳下部内壁处,直接从浊液出口7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