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气密性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8474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气密性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气密性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电池生产工艺中,在电池组装封盖点胶之后,加酸之前,需要进行电池气密性检测,以防止加酸后电池漏酸产生不良品。传统的气密性检测大多采用人工或者半自动设备通过利用气压进行检测。检测流程包括:密封电池箱盖和箱体间的一圈缝隙,封堵电池箱上的接插模组安置孔;采用向箱体内通入检测气体(通常是空气);采用气压表检测箱体内部气压,读取气压表读数,假如该读数与初始气压值相同或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则箱体的气密性达标,反之则判定未达标。

上述人工化的气密性检测工作虽然能够做的很细致,但缺点是效率低下,尤其是盖和箱体以及接插模组安置孔的封堵,气泵管路和气压表的安装拆卸,操作都繁琐和费时,用工成本高。面对成百上千的待测电池,即便多组工人同时操作,每天的检测量也有限。此外由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易出现误操作,增大检测误差,使很多合格的箱体当做“废品”,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气密性检测系统,以实现电池气密性检测的自动化,提高电池气密性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气密性检测系统,其包括用于输送电池的输送线体及设于输送线体旁的气密性检测工位;定义XYZ正交坐标系,所述输送线体前进方向为X轴方向,所述气密性检测工位包括:

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设置于输送线体下方,包括气缸及沿Y轴方向并列分布于一平板上的若干个阻挡上升块,所述阻挡上升块为顶面上具有一突起的方块结构,所述阻挡上升块在所述气缸的驱动下沿Z轴方向运动;

对位机构,所述对位机构设置于正对顶升机构的输送线体两侧,包括沿Y轴方向设置的滑轨、装配于滑轨上的夹紧治具及与夹紧治具连接的夹紧气缸,所述夹紧治具在夹紧气缸的驱动下沿Y轴方向运动;

气密检测机构,所述气密检测机构设置于正对顶升机构的输送线体上方,包括检测气缸及若干个检测治具,所述检测治具在检测气缸的驱动下沿Z轴方向运动;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顶升机构、对位机构、气密检测机构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升机构的气缸连接于所述平板下方并包括上下叠置的一级气缸、二级气缸。

优选地,所述气密性检测工位还包括设置于输送线体一侧的不良品推出机构,所述不良品推出机构包括推出气缸及与推出气缸相接的挡板,所述挡板在推出气缸的驱动下沿Y轴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气密检测机构包括治具连接架,所述治具连接架的顶部连接检测气缸,所述治具连接架的底部固定有若干个沿X轴方向并列分布的检测治具,所述治具连接架的两侧设置有沿Z轴方向设置的导轨。

优选地,所述气密性检测工位设置于具有工作平面的机柜上,所述输送线体跨过所述机柜的工作平面,在该机柜的工作平面上安装顶升机构、对位机构,在该机柜的顶部固定气密检测机构和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输送线体包括前段输送线体、后段输送线体,所述气密性检测工位处于前段输送线体、后段输送线体之间。

优选地,在所述前段输送线体的靠近气密性检测工位的一端设置差速拉距输送带。

优选地,所述输送线体通过电机驱动。

优选地,所述输送线体的两侧设置护栏。

优选地,所述输送线体的两端设置对接辊筒。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电池气密性检测系统通过设计气缸驱动的顶升机构,当待测电池将要进入其对应的检测工位时,气缸驱动阻挡上升块上升至顶面与输送线体的输送面平齐且突起高于输送线体输送面,使待测电池通过突起限位以阻挡其前进;设计对位机构与顶升机构相配合,当待测电池完全进入其对应的检测工位后,夹紧气缸驱动夹紧治具对位于阻挡上升块上的待测电池进行定位,以方便检测治具夹持待测电池;通过顶升机构、对位机构与气密检测机构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分工协作,能够实现电池气密性的全自动检测,大大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检测效率,理论产能达16700颗/8小时,将传统的人工检测改进为全自动检测,极大限度地节约了人力资源,并且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减少人为误差、减少不良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气密性检测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气密性检测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气密性检测系统的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气密性检测系统的对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气密性检测系统的密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输送线体,11-前段输送线体,12-后段输送线体,13-差速拉距输送带,14-电机,15-护栏,16-对接辊筒,2-顶升机构,21-阻挡上升块,22-气缸,221-一级气缸,222-二级气缸,23-伸缩杆,3-对位机构,31-滑轨,32-夹紧治具,33-夹紧气缸,4-气密检测机构,41-检测气缸,42-检测治具,43-治具连接架,44-导轨,5-控制器,6-机柜,7-电池,8-不良品推出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池气密性检测系统,其包括用于输送电池7的输送线体1及设于输送线体1旁的气密性检测工位,所述气密性检测工位包括:顶升机构2、对位机构3、气密检测机构4、控制器5。在本实施例中,定义XYZ正交坐标系,以所述输送线体1前进方向为X轴方向。

如附图3所示的顶升机构2,所述顶升机构2设置于输送线体1下方,包括气缸22及沿Y轴方向并列分布于一平板上的若干个阻挡上升块21。所述阻挡上升块21为顶面上具有一突起的方块结构,且对应于输送线体1上的X轴方向的间隙设置,使得所述阻挡上升块能在所述气缸的驱动下沿Z轴方向上、下运动,上升至输送线体1的输送面之上或者下降至输送线体1的输送面之下。所述顶升机构的气缸22连接于所述平板下方并包括上下叠置的一级气缸221、二级气缸222。具体地,所述一级气缸221、二级气缸222固定连接于所述平板与一底板之间,所述平板与底板之间还设有作为支撑的伸缩杆23。所述顶升机构2在工作时,当待测电池将要进入其对应的检测工位时,一级气缸221驱动阻挡上升块21上升至顶面与输送线体的输送面平齐且突起高于输送线体输送面,使待测电池通过突起限位以阻挡其前进。当待测电池完全进入其对应的检测工位后,二级气缸222驱动阻挡上升块21继续上升,以进行下一步的对位夹紧。

如附图4所示的对位机构3,所述对位机构3设置于正对顶升机构2的输送线体1两侧,包括沿Y轴方向设置的滑轨31、装配于滑轨上的夹紧治具32及与夹紧治具连接、沿Y轴方向驱动的夹紧气缸33,所述夹紧治具32在夹紧气缸33的驱动下沿Y轴方向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紧治具32包括与滑轨31配合的两滑块以及跨接在两滑块上的一条形夹块,所述条形夹块上设有若干夹紧位。当待测电池完全进入气密性检测工位后,夹紧气缸33驱动夹紧治具32对位于阻挡上升块21上的待测电池进行定位,以方便检测治具42夹持待测电池。

如附图5所示的气密检测机构4,所述气密检测机构设置于正对顶升机构2的输送线体1上方,包括沿Z轴方向驱动的检测气缸41及若干个检测治具42;所述检测治具42在检测气缸41的驱动下沿Z轴方向运动。所述气密检测机构4还包括一治具连接架43,所述治具连接架43的顶部连接检测气缸41,所述治具连接架的底部固定有若干个沿X轴方向并列分布的检测治具42,所述治具连接架的两侧设置有沿Z轴方向设置的导轨44。待测电池经所述对位机构3对位后,通过检测气缸41推动检测治具42,将气密性检测用的气密嘴套接于待测电池的加酸口位置,所述气密嘴连接气密仪,然后开启气密仪开始检测电池气密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气密性检测工位还包括设置于输送线体一侧的不良品推出机构8,所述不良品推出机构包括沿Y轴方向驱动的推出气缸及与推出气缸相接的挡板,所述挡板在推出气缸的驱动下沿Y轴方向运动,将检测到的不良品从输送线体1中推出。

所述控制器5与所述顶升机构2、对位机构3、气密检测机构4、不良品推出机构信号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气密性检测工位4设置于一具有工作平面的机柜6上,所述输送线体1跨过所述机柜6的工作平面,在该机柜的工作平面上安装顶升机构2、对位机构3,在该机柜的顶部固定气密检测机构4和控制器5。

所述输送线体1通过电机14驱动,包括前段输送线体11、后段输送线体12,所述气密性检测工位处于前段输送线体11、后段输送线体12之间。所述输送线体1的两端设置对接辊筒16,其前段输送线体11与其它设备或输送线对接,自动进料。在所述前段输送线体1的靠近的气密性检测工位的一端设置有一段差速拉距输送带13,所述差速拉距输送带13通过设置输送带的输送差速,使该段差速拉距输送带的运行速度高于待测电池进入该段差速拉距输送带的速度,经过差速拉距输送带13后待测电池之间可拉开一定的距离。具体地,所述前段输送线体11可由定速输送带与差速拉距输送带组成,在前段输送线体11中,电机安装在差速拉距输送带,定速输送带由电机通过链轮传动,设置电机端链轮分度圆与从动链轮分度圆直径之比为1:2(此数值为正常数值,但不应该形成限制,因电池规格不同有可能进行调整),则此时差速拉距输送带比定速输送带的传输速度快1倍。

当一组待测电池全部进入后段输送线12上后,前段输送线体11需要暂停,以防止后方的待测电池进入检测区对前方的待测电池的检测造成干涉。可在前段输送线体11与后段输送线12过渡处设置感应,当所有待测电池进入后段输送线12后,前段输送线体11的电机暂停,因后段输送线12速度比差速拉距输送带快,故电池再次拉开一定的距离。由于待测电池之间有足够的间距,使得每个电池能依次被顶升机构顶起定位,进而完成一组电池的检测。在阻挡上升块21上升过程中,后段输送线体12可继续运转。较佳地,所述输送线体1其两侧设置护栏15。电池检测好后,若为不良品,则被不良品推出机构推出,合格品则在经后端对接辊筒流出,完成电池气密性检测工艺。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