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雌雄蚕蛹分选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18462发布日期:2018-06-30 06:20阅读:9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雌雄蚕蛹分选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自动识别和分选的装置,尤其涉及一 种利用短波近红外光谱识别家蚕雌雄蚕蛹的装置和方法,用于雌雄蚕蛹自动分 选。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蚕桑业的起源国和传播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茧丝生产国和出口 国。蚕桑产业包括蚕种培育、栽桑养蚕等多个环节。

蚕桑业的大力发展,与蚕种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目前,我国蚕 桑生产上所用的蚕种都是杂交一代,是通过具有不同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特性 的品系亲本之间交配获得的,具有多种性状的杂交优势,因此蚕蛹雌雄的准确分 选、确保杂交彻底是蚕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技术要求,杂交彻底率是蚕种品质检 验的重要指标。目前,蚕种场通过肉眼观察雌雄蚕蛹的形状和外生殖器特征进行 分选,这种方法需要熟练的技术经验积累、耗时耗力。蚕种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 短期内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进行分选操作。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和老年化日 趋严重,蚕蛹分选工人越来越缺乏,用工短缺的问题日趋突出,已经对蚕种生产 品质保证造成越来越大的风险。充分研究发现雌雄蚕蛹的差异特征参数,开发分 选机器,实现快速、高效的蚕蛹雌雄分选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对于蚕桑业的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选的核心在于鉴别,因此需要建立高效的蚕蛹雌雄 鉴别方法。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测试速度快、无损和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在农产 (食)品、医药等领域被广泛使用。迄今有学者开展蚕茧雌雄相关的研究,颜辉、 李玉品等利用去蛹茧壳的近红外光谱鉴别蚕蛹的雌雄,正确率达到了94%以上。 代芬等研究静态下3个品种蚕茧雌雄的近红外光谱鉴别方法,所建预测模型的正 确率达到了92%。

目前的研究都是静态的,鉴别速度慢。为提高鉴别速度,本发明提供动态在 线检测装置及方法,达到高速识别和分选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高速采集 蚕蛹近红外光谱的装置和方法,建立基于蚕蛹近红外光谱的识别方法,最终达到 雌雄蚕蛹分选的目的。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快速雌雄蚕蛹分选装置,包 括依次连接的上样单元、检测单元和分选单元,其中,

所述上样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料皮带和振动盘;

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与振动盘相连的检测皮带、设置于所述检测皮带上方的光 源、光开关、光纤探头、光谱仪、电脑和PLC单元,所述检测皮带的内面呈齿 状,由步进电机以齿轮传动方式带动转动,检测皮带的外面设置有楔形凹槽,检 测皮带呈水平状态;所述光纤探头与光谱仪相连,所述光开关依次与PLC单元、 电脑和光谱仪相连,当光开关中光被蚕蛹阻断时,光开关向PLC单元发出信号, PLC单元读取步进电机的步长数据,并储存于PLC单元的寄存器中,同时记录 蚕蛹编号,PLC单元向电脑串行接口发送指令,指令为蚕蛹编号,电脑通过串口 读取蚕蛹编号,并触发光谱仪采集光谱数据,采集的光谱数据根据计算模型判断 出雌雄结果;

所述分选单元根据检测单元的得到的蚕蛹的雌雄结果,在蚕蛹到达指定位置 时吹入指定的收集箱。

优选地,所述光谱仪为短波近红外光谱仪。

所述凹槽的上宽0.4-0.7cm,下宽0-0.3cm,深0.2-0.4cm。该凹槽的设计使 得蚕蛹可以稳定的在传送带上传输。

所述光纤探头位于检测皮带上方1.3-1.8cm。

所述皮带的传输速度为5~25cm/s,优选地,皮带传输速度为10~20cm/s。

所述分选单元包括第一喷气嘴、第二喷气嘴、第一电子门控气阀、第二电子 门控气阀、雌蚕蛹收集单元、雄蚕蛹收集单元和收集装置,所述第一喷气嘴和第 二喷气嘴分别设置于检测皮带的上方并在光纤探头之后,所述第一电子门控气阀 和第二电子门控气阀由PLC单元控制并分别用于控制第一喷气嘴和第二喷气嘴 的喷气,所述PLC单元读取步进电机中的步进数据,并计算根据寄存器步进数 据,计算出蚕蛹的移动距离,并根据光谱分析的雌雄判定结果分别对蚕蛹进行收 集,具体的,如果目标蚕蛹的判定结果是不能判定性别,当该该蚕蛹的移动距离 到达第一喷气嘴时,打开第一电子门控气阀,使第一喷气嘴喷气将不能判定的蚕 蛹吹入收集装置;如果判定结果是雄性,则在蚕蛹到达第二喷气嘴是,打开第二 电子门控气阀,使第二喷气嘴喷气将雄性蚕蛹吹入雄蚕蛹收集单元;如果判定结 果为雌性,则该蚕蛹将从皮带的最后端进入雌蚕蛹收集单元。

所述第一喷气嘴距离光纤探头的距离为25~20cm,第二喷气嘴距离光纤探 头的距离为25~40cm。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了利用上述装置进行快速雌雄蚕蛹分选的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1)将雌雄混合的蚕蛹通过上料皮带输入到振动盘,由振动盘将蚕蛹输入 到蚕蛹的检测皮带;

(2)蚕蛹随皮带前行,当光路开关中光被蚕蛹阻断时,PLC设定蚕蛹编号 1~i并储存到寄存器,其中,i为寄存器的个数,i个寄存器循环使用,优选地, 使用32个寄存器,同时也将此时步进电机的步长储存到相应的寄存器,并将蚕 蛹编号发送到电脑的串口,电脑读取到串口中的数据编码,分析到蚕蛹编号和采 谱指令,并启动光谱仪采集光谱;

(3)采集的光谱数据根据计算模型判断出雌雄结果,电脑向PLC单元发出指 令,指令包括蚕蛹编号及判定的结果编码,所述PLC单元读取步进电机中的步 进数据,并计算根据寄存器步进录值,计算出蚕蛹的移动距离,根据判定的结果 编码,在蚕蛹到达指定收集位置时,将蚕蛹吹入到对应的收集单元

具体地,蚕蛹的移动距离通过如下方法计算得到:蚕蛹的移动距离通过如下 方法计算得到:当光路开关中光被蚕蛹阻断时,读取步进电机中累积步径数B1, 当传输皮带位移L时时,停止步进电机,读取步进电机中累积步进数B2,计算 出步进电机的每步位移距离LB1,其中,L为25~35cm:

当蚕蛹在传送皮带中移动时,PLC每间隔3ms读取步进电机中的累积步数 Breal,根据Breal和PLC寄存器中蚕蛹的编号Bi,其中,i为蚕蛹的编号,该值与PLC寄存器的个数对应,计算出当蚕蛹阻断光开关时对应蚕蛹的实际移动距离 Li(i=1,2,3,…,32),公式为:

Li=LB1×(Breal-Bi)。

其中,步骤(3)所述的计算模型通过如下方法得到:

(1)选取家蚕常用品种原种的新鲜蚕茧,削茧取蚕蛹,每个品种分别取雌、 雄蚕蛹不少于30个,雌雄性别分别采集光谱,每天一次,直到蚕蛹化蛾,其中, 光谱仪采谱范围813-1075nm,光谱积分时间8-50ms,光谱扫描次数3-20次,;

(2)将雌蛹设定为2,雄蛹设定为1;

(3)对光谱进行预处理,方法为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多元散射校正;

(4)采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模型,通过随机块的方式进行交叉验证,采用交 叉验证均方根误差最小时的因子数,通常因子数最多为7,存模型;将雌雄蚕蛹 交叉验证结果分别进行正态分布拟合,根据概率分布曲线,获得雄蚕蛹概率分布 为90%的值M90、雌蚕蛹概率分布为10%的值F10,计算结果小于M90的判定 为雄,大于F10的判定为雌,介于中间的为不能判定。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光开关给予蚕蛹编号,通过步进电机步长信息,实时掌握所有光 谱采集后的蚕蛹的移动距离。这种方法比在吹嘴口用光开关识别蚕蛹到来的方法 好,不会由于第一吹嘴偶尔未能把蚕蛹吹走或吹走两个,引起蚕蛹错位导致后续 分选的严重错误;

(2)吹嘴采用多吹孔,比单吹孔稳定,不会发生单吹孔导致的蚕蛹旋转, 影响其他蚕蛹的位置状态,或未吹离的现象;

(3)采用凹槽式皮带,具有传输和稳定的双重作用,实现可靠的传输和检 测;采用了反射光谱的方法,比透射式检测方便;光谱采集速度快,以3次平均 光谱作为原始光谱的情况下,从电脑得到PLC的光谱采集信号到完成光谱采集、 计算、向PLC发送结果指令,仅需32ms;

(4)由于长波近红外光谱仪的价格高,会导致系统成本上升,直接限制了 推广和应用,本发明采用短波近红外光谱进行光谱分析,所用光谱仪价格很低, 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5)通过本装置,可以实现雌雄蚕蛹的快速识别,大量的节省了人力成本, 同时改变劳动力短缺的困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检测皮带的横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分选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分选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家蚕菁松A品种原种蚕蛹的近红外光谱图;

图6为家蚕多个品种蚕蛹近红外光谱图;

图7为经SNV方法预处理后的近红外光谱图;

图8为雄蚕蛹交叉验证结果的概率分布图;

图9为雌蚕蛹交叉验证结果的概率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动态高速采集蚕蛹近红外光谱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 样单元、检测单元和分选单元。

其中,如图1~4所示,上样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料皮带和振动盘,其中, 检测单元包括与振动盘相连的检测皮带7、设置于检测皮带上方的光源4(包括 两个灯泡,每个光源外设置有光源罩5)、光纤探头6、光开关8、光谱仪、电脑 和PLC单元,检测皮带的内面呈齿状,由步进电机以齿轮传动方式带动转动, 皮带的传输速度为5~25cm/s,检测皮带的外侧设置有楔形凹槽(如图1),凹槽 的上宽0.4-0.7cm,下宽0-0.3cm,深0.2-0.4cm,检测皮带呈水平状态。光纤探 头与光谱仪相连,光纤探头位于检测皮带上方1.3-1.8cm,所述光纤探头距离检 测皮带的起始段端15~20cm,光开关依次与PLC单元、电脑和短波近红外光谱 仪相连,当光开关中光被蚕蛹阻断时,光开关8向PLC单元发出信号,PLC单 元读取步进电机的步长数据,并储存于PLC单元的寄存器中,同时记录蚕蛹编 号,PLC单元向电脑串行接口发送指令,指令为蚕蛹编号,电脑通过串口读取蚕 蛹编号,并触发光谱仪采集光谱数据,采集的光谱数据根据计算模型判断出雌雄 结果。

分选单元根据检测单元的得到的蚕蛹的雌雄结果,在蚕蛹到达指定位置时吹 入指定的收集箱,具体地,分选单元包括第一喷气嘴9、第二喷气嘴2、第一电 子门控气阀、第二电子门控气阀、雌蚕蛹收集单元、雄蚕蛹收集单元和收集装置, 第一喷气嘴和9第二喷气嘴10分别设置于检测皮带的上方并在光纤探头之后, 其中,第一喷气嘴距离光纤探头的距离为25~20cm,第二喷气嘴距离光纤探头 的距离为25~40cm第一电子门控气阀和第二电子门控气阀由PLC单元控制并分 别用于控制第一喷气嘴和第二喷气嘴的喷气,PLC单元读取步进电机中的步进数 据,并计算根据寄存器步进数据,计算出蚕蛹的移动距离,并根据光谱分析的雌 雄判定结果分别对蚕蛹进行收集,具体的,如果目标蚕蛹的判定结果是不能判定 性别,当该该蚕蛹的移动距离到达第一喷气嘴时,打开第一电子门控气阀,使第 一喷气嘴喷气将不能判定的蚕蛹吹入收集装置;如果判定结果是雄性,则在蚕蛹 到达第二喷气嘴是,打开第二电子门控气阀,使第二喷气嘴喷气将雄性蚕蛹吹入 雄蚕蛹收集单元;如果判定结果为雌性,则该蚕蛹将从皮带的最后端进入雌蚕蛹 收集单元。

光谱模型建立方法:

(1)选取育种的桑蚕原种,将新鲜蚕蛹削开,取蚕蛹,通过肉眼仔细分辨, 分离出雌雄蚕蛹,各30-100个;

(2)将蚕蛹放入上样料斗,蚕蛹由出料口1进入振动盘,蚕蛹随着震动盘 的出料口进入上装皮带的凹槽中。皮带的传输由步进电机带动,速度最快为 20cm/s。

(3)当蚕蛹进入检测区,阻断光开关时,PLC设定蚕蛹编号(1-32),储存 到寄存器,共32个寄存器,循环使用,同时也将此时步进电机的步长储存到相 应的寄存器。并将编号发送到电脑的串口,电脑读取到串中的数据编码,分析到 蚕蛹编号和采谱指令,并启动光谱仪采集光谱,光谱仪采谱范围813-1075nm, 光谱积分时间8-50ms,光谱扫描次数3-20次,储存光谱,其中,蚕蛹的移动距 离通过如下方法计算得到:当光路开关中光被蚕蛹阻断时,读取步进电机中累积 步径数B1,当传输皮带位移L时时,停止步进电机,读取步进电机中累积步进 数B2,计算出步进电机的每步位移距离LB1,其中,L为25~35cm:

(4)当蚕蛹在传送皮带中移动时,PLC每间隔3ms读取步进电机中的累积步 数Breal,根据Breal和PLC寄存器中蚕蛹的编号Bi,其中,i为蚕蛹的编号,该值 与PLC寄存器的个数对应,计算出当蚕蛹阻断光开关时对应蚕蛹的实际移动距 离Li(i=1,2,3,…,32),公式为:

Li=LB1×(Breal-Bi)。

(5)将雌蛹设定为2,雄性设定为1。对光谱进行预处理,方法为标准正态 变量变换、多元散射校正。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方法建模型。通过随机块的 方式进行交叉验证,采用RMSECV最小时的因子数,通常因子数最多为7,存 模型。将雌雄蚕蛹交叉验证结果分别进行正态分布拟合,根据概率分布曲线,获 得雄蚕蛹概率分布为90%的值M90、雌蚕蛹概率分布10%的值F10。计算结果 小于M90的判定为雄,大于F10的判定为雌,介于中间的为不能判定性别。并 用另一批蚕蛹进行外部数据验证,计算结果一致性好,确定并保存模型,将模型 加载于光谱分析软件。

(6)自动分选的过程当光谱仪采集到蚕蛹的光谱,根据模型提供的方法 进行计算得到数值结果,如果小于M90,则编码为“35”,如果大于F10值,则 编码为“53”,如果介于中间,则编码为“45”,与接收到的蚕蛹编号编码一同发 送给PLC。PLC接收到电脑传来的指令,解析到蚕蛹差别结果,并储存于相应 蚕蛹编号的寄存器中;

(7)PLC每3ms读取步进电机中的步进数据,并计算根据寄存器步进值, 计算出蚕蛹的移动距离,当到达吹嘴位置时,根据光谱分析的结果,启动气阀的 开关。如果是不能判定性别,刚打开气阀1,如果判定是雄性,则打开气阀2, 判定为雌性的从皮带的最后端进入分选袋。启动气阀后,PLC清除相应蚕蛹编号 的寄存器中的数据。

(8)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实现蚕蛹雌雄的高速分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解释说明。

实施例1

构建光谱采集部分。采用光纤光谱仪,波长范围815-1075nm,1240个波长 变量。采用C#语言开发光谱采集软件,实现光谱采集。采集暗电流,打开光源, 以聚四氟乙烯白板为参照光谱。

取家蚕菁松A品种原种蚕蛹,雌96个,雄100个,每天采集光谱一次,直 到化蛾为止。皮带转动速度5cm/s。采用光纤光谱仪(MAYA型,美国Oceanoptics), 波长范围815-1075nm,1240个波长变量。设定光谱仪积分时间15ms,光谱扫描 次数为6,

在OminiDriver 2.12的基础上,采用C#语言开发光谱采集软件,实现光谱 采集。采集暗电流,打开光源,以聚四氟乙烯白板为参照光谱,采集蚕蛹的近红 外光谱(如图5),由图可见,光谱质量较好,可以用于光谱建模及光谱计算。

实施例2

取多个家蚕品种的原种蚕蛹,包括1个地方品种(大造)、3个生产上用品 种原种(菁松A、苏、虎)和2个杂交原种(野B*菁松A、苏*镇),每个品种 100个,雌雄各半。

光谱波长范围813-1075nm,1250个波长变量。采用C#语言开发光谱采集软 件,实现光谱采集。

采集暗电流,打开光源,以聚四氟乙烯白板为参照光谱。皮带转动速度 20cm/s。采用光纤光谱仪(MAYA型,美国Oceanoptics),波长范围813-1075nm, 1250个波长变量。设定光谱仪积分时间8ms,光谱扫描次数为3,每天采集光谱 一次,直到化蛾为止。所得光谱5962个,如图6所示。

实施例3

将实施例2中雌蛹设定为2,雄性设定为1。对光谱进行预处理,方法为标 准正态变量变换,变换后的光谱如图7所示。

采用PLS方法建模,通过随机块的方式进行交叉验证,采用RMSECV最小 时的因子数6,保存模型。将雌雄蚕蛹交叉验证结果分别进行正态分布拟合,如 图8、图9所示。

根据概率分布曲线,获得雄蚕蛹概率分布为90%的值M90为1.445、雌蚕蛹 1概率分布10%的值F10为1.620。计算结果小于1.445的判定为雄,大于1.620 的判定为雌,介于中间的为不能判定。

将预处理方法、模型中的回归系数、M90和F10加载到光谱分析软件中。

实施例4

采用实施例2中的桑蚕品种,共1000个蚕蛹,其中雌雄各半,应用实施例3中的模型蚕蛹的光谱检测和分选,分选出雌蛹462个,雄蛹442,不能识别的 为96个,检测正确率达98.2%,小于蚕种生产上要求的错误率5%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