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IM产品自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8724发布日期:2018-06-12 19:33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MIM产品自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MIM产品自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利润会越来越低,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实现生产自动化或无人化是必然的趋势,现在市场上普遍使用人工检具进行MIM(金属注射成形)产品的检测,完全依赖人工将产品放入检具内,检出效果及生产效率非常低,人工检测对品质没有保障,容易造成产品错放、错检等现象。

现有技术的较先进的生产模式是使用人工将产品平整的放入检具内,此方式生产成本大,时常发生放偏、错位等现象且产速慢,次生产模式存在品质风险及高费用生产的现象,这也是在业界一直存在的问题,为克服以上问题,重新设计检测方式,使用自动检测设备来降低成本和提高品质时必然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摆放错位、提高检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MIM产品自动检测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MIM产品自动检测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自动上料机构以及检测模块,所述自动上料机构通过直线导轨与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产品顶出机构、产品压料机构、上下顶出机构、左右送料机构以及前后送料机构。

优选的,所述自动上料机构为震动盘。

优选的,所述上下顶出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所述左右送料机构包括第二气缸,所述前后送料机构包括第三气缸。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MIM产品经过自动上料机构后通过直线导轨进入检测模块,自动上料机构将产品排入直线导轨内,彻底解决产品摆放错位、偏位等不良现象以提高品质及产速,从而使人工成本降低,在确保了生产品质的同时又将生产成本降至最低。直振轨道送料到检测模块处,通过检测后,前后送料机构开始工作将产品前移到位,上下顶出机构上移把产品顶出,左右送料机构左移把产品经轨道送至检测模块上方,然后产品压料机构的伺服模块开始下移,下移的同时产品压料机构也开始同步下移,保证产品平行进入检测模块内部,通过检测有产品则会打上OK标记 ,无产品则伺服模块会回归原点,把不良品通过产品顶出机构顶出至检测模块表面,利用下次送料把检测模块表面的NG品打入NG品盒内,依此循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自动检测效率高于人工50%以上,单颗产品成本比人工低30%,此设备能使产品平行的进入检测模块内,提高了检出率和质量,也实现了自动化一人多机的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MIM产品自动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自动上料机构;3、直线导轨;4、产品顶出机构;5、产品压料机构;6、上下顶出机构;7、左右送料机构;8、前后送料机构;9、第一气缸;10、第二气缸;11、第三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MIM产品自动检测设备,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自动上料机2构以及检测模块,所述自动上料机2构通过直线导轨3与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产品顶出机构4、产品压料机构5、上下顶出机构6、左右送料机构7以及前后送料机构8。

参照附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MIM产品自动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是,MIM产品经过自动上料机2构后通过直线导轨3进入检测模块,自动上料机2构将产品排入直线导轨3内,彻底解决产品摆放错位、偏位等不良现象以提高品质及产速,从而使人工成本降低,在确保了生产品质的同时又将生产成本降至最低。直线导轨3送料到检测模块处,通过检测后,前后送料机构8开始工作将产品前移到位,上下顶出机构6上移把产品顶出,左右送料机构7左移把产品经轨道送至检测模块上方,然后产品压料机构5的伺服模块开始下移,下移的同时产品压料机构5也开始同步下移,保证产品平行进入检测模块内部,通过检测有产品则会打上OK标记 ,无产品则伺服模块会回归原点,把不良品通过产品顶出机构4顶出至检测模块表面,利用下次送料把检测模块表面的NG品打入NG品盒内,依此循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自动检测效率高于人工50%以上,单颗产品成本比人工低30%,此设备能使产品平行的进入检测模块内,提高了检出率和质量,也实现了自动化一人多机的方案。

优选的,所述自动上料机2构为震动盘。震动盘自动上料机2构将产品排入直线导轨3内,彻底解决产品摆放错位、偏位等不良现象以提高品质及产速,从而使人工成本降低,在确保了生产品质的同时又将生产成本降至最低。

优选的,所述上下顶出机构6包括第一气缸9,所述左右送料机构7包括第二气缸10,所述前后送料机构8包括第三气缸11。第一气缸9实现上下位移将产品进行上下顶出动作,第二气缸10和第三气缸11分别做左右、前后位移,对产品进行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