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炉渣综合处理软物料分离滚笼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4241发布日期:2019-04-03 01:3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焚烧炉渣综合处理软物料分离滚笼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炉渣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渣综合处理软物料分离滚笼筛。



背景技术:

目前,垃圾焚烧炉渣之中混合有各种物料,需要对炉渣当中的物料进行分离,才能继续加工炉渣。但是,炉渣之中往往混合有一些软物料,这些软物料和炉渣结合成团状或者条状,现有技术中的分离手段往往不能将炉渣中混合的那些软物料彻底分离出来,这样就使得对于炉渣的再加工效果不佳,炉渣加工出的产品质量不高,影响其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渣综合处理软物料分离滚笼筛,通过设置有漏渣孔的滚笼,滚笼外壁上绕装齿条,齿条与齿轮配合,齿轮经电机带动使得滚笼转动,炉渣经送料口进入滚笼内,滚笼转动使得炉渣在滚笼内翻动,这样炉渣中的渣泥从漏渣长缝中漏出掉落在输送带一上,软物料依旧保留在滚笼内,顺着滚笼的出料了落入输送带二中,实现软物料分离的目的,这样可以提高炉渣分离后的纯度,使得分离后的渣泥的加工效果更好,加工出的产品质量更高,提升产品使用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炉渣综合处理软物料分离滚笼筛,包括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滚笼,所述滚笼为喇叭状,所述进料口内径小于出料口内径,所述滚笼上平行开设有若干漏渣长缝,所述滚笼内壁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中心处设置有外圈旋转的轴承一,所述轴承上穿装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两端与支架相连,所述滚笼外壁上绕装固定有一圈齿条一,所述齿条一配合设置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套装在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与电机相连,所述滚笼下方设置有用于接收漏渣长缝中落下的渣泥的输送带一,所述出料口下方设置有用于接收分离后的软物料的输送带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漏渣孔的滚笼,滚笼外壁上绕装齿条,齿条与齿轮配合,齿轮经电机带动使得滚笼转动,炉渣经送料口进入滚笼内,滚笼转动使得炉渣在滚笼内翻动,这样炉渣中的渣泥从漏渣长缝中漏出掉落在输送带一上,软物料依旧保留在滚笼内,顺着滚笼的出料了落入输送带二中,实现软物料分离的目的,这样可以提高炉渣分离后的纯度,使得分离后的渣泥的加工效果更好,加工出的产品质量更高,提升产品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炉渣分离之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笼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刀片,这样可以使得炉渣中的渣泥和软物料经搅拌刀片的作用更好的分离出来,提高了软物料分离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刀片设置在漏渣长缝之间,这样可以跟进一步的提升软物料分离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条在滚笼外壁上绕装有一对并且分别设置在进料口附近和出料口附近,这样可以使得滚笼的转动更加平稳,转速更加均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漏渣长缝在滚笼上均匀分布,这样可以使得炉渣的掉更加均匀,避免漏渣长缝因分布不均而出现堵塞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在滚笼内设置有一对并且分别设置在进料口附近和出料口附近,这样可以使得滚笼得到更有效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滚笼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滚笼的剖视图。

其中,1支撑轴,2进料口,3漏渣长缝,4滚笼,5输送带二,6齿条,7出料口,8支架,9电机,10齿轮, 11输送带一,12传动轴,13支撑架,14轴承,15搅拌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垃圾焚烧炉渣综合处理软物料分离滚笼筛,包括设置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7的滚笼4,滚笼4为喇叭状,进料口2内径小于出料口7内径,滚笼4上平行开设有若干漏渣长缝3,滚笼4内壁上设置有支撑架13,支撑架13中心处设置有外圈旋转的轴承14一,轴承14上穿装有支撑轴1,支撑轴1两端与支架8相连,滚笼4外壁上绕装固定有一圈齿条6一,齿条6一配合设置有齿轮10一,齿轮10一套装在传动轴12上,传动轴12与电机9相连,滚笼4下方设置有用于接收漏渣长缝3中落下的渣泥的输送带一11,出料口7下方设置有用于接收分离后的软物料的输送带二5;滚笼4内壁上设置有若干搅拌刀片15;搅拌刀片15设置在漏渣长缝3之间;齿条6在滚笼4外壁上绕装有一对并且分别设置在进料口2附近和出料口7附近;漏渣长缝3在滚笼4上均匀分布;支撑架13在滚笼4内设置有一对并且分别设置在进料口2附近和出料口7附近。

工作时,将炉渣送入进料口2中,电机9带动齿轮10转动,齿条6与齿轮10配合带动滚笼4转动,炉渣在滚笼4内翻滚并且经搅拌刀片15使得炉渣中的渣泥与软物料分离,渣泥经漏渣长缝3落入输送带一11上传动至下到工序,软物料顺着滚笼4内壁向出料口7滑行,并通过出料口7落在输送带二5上传送出去。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