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型碟片式真空离心油液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0013发布日期:2019-01-15 23:3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型碟片式真空离心油液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型碟片式真空离心油液净化装置,属于油液净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械系统故障率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进度,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统计,75-80%的液压系统故障是油液颗粒污染所致。同时,油液中存在的水分、气体同样会造成摩擦副斑蚀,进而影响润滑效果。提高润滑油净化水平将有效降低机械系统的故障率,提高液压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延长此类产品的有效使用寿命。目前中国油液净化市场常见产品存在净化指标低、净化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耗材消耗大、功耗要求高等问题;同时,由于船舶和装备液压系统工程及风力电机等场合使用的润滑油、齿轮油具有高粘度,现有技术中的净化设备净化效果差,尤其是在特殊工况或环境温度较低的工况下,高粘度油液的净化效率很低,净化油品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加热型碟片式真空离心油液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热型碟片式真空离心油液净化装置,包括转鼓组合、泄油盒、纳污盒、油箱、油路组合和气路及控制与气动组件,所述油箱包括主油箱和辅油箱,所述转鼓组合包括转鼓、配油盘、叶轮、碟片和主电机,所述油路组合包括进油管组合、油箱出油管组合和设备出油管组合,还包括加热组合,所述加热组合包括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组件和第三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加热器设置在主油箱内,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置在转鼓进油管上,所述第三加热组件设置在转鼓出油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高速离心与真空复合技术,通过转鼓在电机带动下高速旋转,使转鼓中的油液产生3000倍以上自身重量的离心力,利用物质的比重各不相同原理,使油液中的固(杂质)、液(水分)、气(空气)等有害物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快速与油液进行分离,可有效滤除油液中的机械杂质、水分和气体;利用油液随温度升高而粘度迅速减小、流阻降低的原理,通过将加热组合设置在设备的不同位置,达到降低主油箱内油液、转鼓进油油液和转鼓出油油液的粘度,降低油液的流阻,提升设备油液净化效率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和第三加热组件均设置为串联加热模块,所述串联加热模块包括加热桶、第二加热器、第三加热器、第一三通球阀和第二三通球阀,所述加热桶设置为U型结构,所述加热桶顶部分别连接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所述第一三通球阀的端口为A端、B端和C端,所述第二三通球阀的端口为D端、E端和F端,所述第一三通球阀的B端和第二三通球阀的E端均与加热桶进出口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球阀的A端与第二三通球阀的F端串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三通球阀和第二三通球阀,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选择是否对转鼓进油管和出油管处的油液进行加热,如果需要进行加热时,也可以根据实际工况分别选择第二加热组件和第三加热组件是否使用加热功能;如果不需要加热,则通过调节第一三通球阀和第二三通球阀,可以实现第二加热组件和第三加热组件均不使用加热功能,同时还可以减少油液流量在加热器产生的阻力,从而保护加热器,延长加热器的寿命。

进一步,所述加热桶与第二加热器和第三加热器的连接方式均为法兰连接,所述主油箱与第一加热器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螺纹连接便于第一加热器与主油箱的安装,同时法兰连接便于安装第一三通球阀和第二三通球阀。

进一步,所述控制与气动组件包括PLC控制单元、增压泵、止回阀、第一真空泵、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均由PLC单元控制,所述转鼓和配油盘连接,所述配油盘与主电机之间设置多楔带,所述泄油盒通过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电磁阀与主油箱气路连接,所述泄油盒通过第一真空泵和第三电磁阀与辅油箱气路连接,所述主油箱通过止回阀与转鼓的进油口油路连接,所述第二加热组件设置在止回阀和转鼓之间的油路上,所述增压泵与止回阀并联,所述转鼓通过第一电磁阀与辅油箱气路连接,所述主油箱进口处设置进油口阀门,所述第一加热器设置在主油箱与进油口阀门之间的油路上,所述转鼓的出口处设置出油口阀门,所述第三加热组件设置在转鼓与出油口阀门之间的油路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PLC控制单元控制部件的运行,实现分离操作。

进一步,还包括第二真空泵,所述第二真空泵通过第一单向阀与转鼓气路连接,所述第二真空泵还与主油箱气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排出转鼓内油液中析出的溶解气体,使转鼓内保持负压。

进一步,所述设备出油管组合包括涡轮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二单向阀和快拧式接头,所述出油口阀门通过油路与涡轮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二单向阀和快拧式接头串联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涡轮流量计,实时检测出油管流量,防止设备内部磨损;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转鼓出油管油液的温度和压力,防止温度过高油液氧化或变质,提高了油液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第二单向阀,防止设备停机后油液倒流回设备内部发生泄漏;通过设置快拧式接头,便于实现设备之间的快速连接安装,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主油箱内设置液位计、负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辅油箱和纳污盒内均设置液位计。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控制主油箱、辅油箱和纳污盒内的液位,便于控制主油箱内的压强和温度。

进一步,所述叶轮采用后弯式闭式叶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后弯式闭式叶轮,潜流损失小,效率高。

进一步,所述PLC控制单元还设置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定安全的温度值和压力值,当超出设定的温度值或压力值时,报警模块启动进行报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串联加热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串联加热模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加热组件加热时油液流经路线图;

图6为第二加热组件不加热时油液流经路线图。

图中1.净化油箱,2.进油口阀门,3.第一加热器,4.主油箱,5.辅油箱,6.增压泵,7.止回阀,8.第二加热组件,9.第一电磁阀,10.纳污盒,11.第三加热组件,12.出油口阀门,13.转鼓,14.主电机,15.第一单向阀,16.第二真空泵,17.泄油盒,18.第一真空泵,19.第二电磁阀,20.第三电磁阀,21.加热桶,22.第三加热器,23.第二加热器,24.第一三通球阀,25.第二三通球阀,211.加热桶顶部,212.加热桶进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附图,一种加热型碟片式真空离心油液净化装置,包括转鼓组合、泄油盒17、纳污盒10、油箱、油路组合和气路及控制与气动组件,所述油箱包括主油箱4和辅油箱5,所述转鼓组合包括转鼓13、配油盘、叶轮、碟片和主电机14,所述油路组合包括进油管组合、油箱出油管组合和设备出油管组合,还包括加热组合,所述加热组合包括第一加热器3、第二加热组件和第三加热组件,所述第一加热器3设置在主油箱4内,所述第二加热组件置在转鼓13进油管上,所述第三加热组件设置在转鼓13出油管上。

所述第二加热组件和第三加热组件均设置为串联加热模块,所述串联加热模块包括加热桶21、第二加热器23、第三加热器22、第一三通球阀24和第二三通球阀25,所述加热桶21设置为U型结构,所述加热桶顶部211分别连接第二加热器23和第三加热器22,所述第一三通球阀24的端口为A端、B端和C端,所述第二三通球阀25的端口为D端、E端和F端,所述第一三通球阀24的B端和第二三通球阀25的E端均与加热桶进出口212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球阀24的A端与第二三通球阀25的F端串联。所述加热桶21与第二加热器23和第三加热器22的连接方式均为法兰连接,所述主油箱4与第一加热器3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所述控制与气动组件包括PLC控制单元、增压泵6、止回阀7、第一真空泵18、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9,所述第一电磁阀9、第二电磁阀19和第三电磁阀20均由PLC单元控制,所述转鼓13和配油盘连接,所述配油盘与主电机14之间设置多楔带,所述泄油盒17通过第一真空泵18和第二电磁阀19与主油箱4气路连接,所述泄油盒17通过第一真空泵18和第三电磁阀20与辅油箱5气路连接,所述主油箱4通过止回阀7与转鼓13的进油口油路连接,所述第二加热组件设置在止回阀7和转鼓13之间的油路上,所述增压泵6与止回阀7并联,所述转鼓13通过第一电磁阀9与辅油箱5气路连接,所述主油箱4进口处设置进油口阀门2,所述第一加热器3设置在主油箱4与进油口阀门2之间的油路上,所述转鼓13的出口处设置出油口阀门12,所述第三加热组件设置在转鼓13与出油口阀门12之间的油路上。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二真空泵16,所述第二真空泵16通过第一单向阀与转鼓13气路连接,所述第二真空泵16还与主油箱4气路连接,排出转鼓13内油液中析出的溶解气体,使转鼓13内保持负压;所述设备出油管组合包括涡轮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二单向阀和快拧式接头,所述出油口阀门12通过油路与涡轮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二单向阀和快拧式接头串联连接,通过设置涡轮流量计,实时检测出油管流量,防止设备内部磨损;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转鼓13出油管油液的温度和压力,防止温度过高油液氧化或变质,提高了油液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第二单向阀,防止设备停机后油液倒流回设备内部发生泄漏;通过设置快拧式接头,便于实现设备之间的快速连接安装,方便快捷;所述主油箱4内设置液位计、负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辅油箱5和纳污盒10内均设置液位计,便于控制主油箱4、辅油箱5和纳污盒10内的液位,便于控制主油箱4内的压强和温度;所述叶轮采用后弯式闭式叶轮,采用后弯式闭式叶轮,潜流损失小,效率高;所述PLC控制单元还设置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连接。

该净化装置工作原理:打开进油口阀门2和第二电磁阀19,启动第一真空泵18,将主油箱4抽真空使净化油箱1内的油在负压作用下进入主油箱内,待主油箱4内液位计到达上位时,关闭进油口阀门2和第二电磁阀19,打开第一电磁阀9和第三电磁阀20,关闭出油口阀门12,将转鼓13内的油液抽至辅油箱5内,使转鼓13和辅油箱5保持真空状态,当辅油箱5液位计到达上位时,关闭第一真空泵18,第一电磁阀9和第三电磁阀20,打开出油口阀门12,启动主电机14,打开止回阀7,主油箱4内待净化的油液经过止回阀7进入转鼓13内,当待净化的油液粘度较大时,关闭止回阀7,同时启动增加泵6、第一加热器3、第二加热组件8和第三加热组件11,主油箱4内待净化的油液经第一加热器3加热后经由增加泵6和第二加热组件8进入转鼓13内,转鼓高速旋转开始进行油液净化,油液中的水及部分杂质分离排出至纳污盒10,转鼓13内净化后的油液经出油口和第三加热组件11流至出油口阀门12;当主油箱4内液位计到达中位时,主电机14停止工作,进油口阀门2打开,主油箱4进气,30s后纳污盒10底部的排污口打开,纳污盒10进行排污;当纳污盒10内液位计到达下位时,纳污盒10底部的排污口关闭,30s后重复上述操作;第二真空泵16每隔30s定时启动,1分钟后关闭。

串联加热模块的工作原理:由于第二加热组件8和第三加热组件11均设置为串联加热模块,所述第二加热组件8和第三加热组件1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均相同,此处以第二加热组件8为例;当需要第二加热组件8进行加热工作时,调节第一三通球阀24使端口B和C连通,调节第二三通球阀25,使端口D和E连通,此时油液由第一三通球阀24的C端口经B端口进入加热桶21经由第三加热器22和第二加热器23加热后由第二三通球阀25的端口E通过端口D流出;当不需要第二加热组件8进行加热工作时,调节第一三通球阀24,使端口A和C连通,调节第二三通球阀25,使端口D和F连通,此时油液由第一三通球阀24的C端口流经A端口后直接经过第二三通球阀25的F端口和D端口流出,即没有经过第二加热器23和第三加热器22进行加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