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器电场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3524发布日期:2019-07-06 12:22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器电场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的结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电场模块。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空气净化器通过离子技术、静电集尘技术等吸附空气中的PM2.5和颗粒物,避免其污染室内空气。而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内部的安装连接方式,尤其是电极板的安装固定,为了使电极板一一隔开,需要在连接杆上使用套筒将一块块电极板固定,需要浪费大量的制作成本,而且因为需要使放电板和吸附板间隔布置,安装好后不容易进行调整或拆卸更换,因此现有技术的连接方式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拆卸和连接方便、容易安装和固定吸附板的空气净化器电场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电场模块,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沿空气流动方向设有多块电极板,所述的电极板包括相互交替间隔且平行布置的吸附板和放电板,排列方向与空气流动方向相垂直,所述的外壳上设有用于安装吸附板的安装架,所述的安装架上设有与吸附板一一对应的卡槽,吸附板的边缘位于卡槽内,所述的卡槽的宽度与吸附板厚度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架为板状结构,所述的卡槽设置在安装架的边缘处,所述的安装架上设有卡槽的边缘向吸附板中部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的吸附板的边框尺寸大于放电板的边框尺寸,所述的放电板四周与外壳之间均留有空隙。

进一步的,多块所述的电极板之间穿插有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截面为多边形,所述的电极板上设有与连接杆相适配的通孔,所述的连接杆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与电极板一一对应的卡接部,该卡接部为能允许电极板的通孔与其相对旋转一定角度后防止电极板沿连接杆延伸方向移动的结构,所述的卡接部包括设置在连接杆侧壁上的凹槽,所述的凹槽与电极板的通孔的边缘相卡接,所述的凹槽的宽度与电极板的厚度相适配。

进一步的,每个卡接部中的凹槽设置在连接杆侧壁的转角位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杆的截面为正方形,所述的凹槽底面为圆弧面,该圆弧面的中心轴与连接杆的中轴线重合,圆弧面的半径略大于正方形内切圆的半径,所述的电极板的通孔的最小宽度大于所述正方形内切圆半径的两倍且小于所述圆弧面半径的两倍。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杆包括与各放电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与各吸附板连接的第二连接杆。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通过螺纹和螺母的配合与供电板固定连接,所述的供电板与最接近的吸附板之间通过绝缘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绝缘件为陶瓷制品,其两端设有内螺纹且分别通过螺钉与供电板和吸附板连接。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改善了空气净化器内部的连接方式,尤其是低压区中密集的吸附板和放电板的连接安装,使吸附板的安装能通过卡槽固定,直接与外壳固定连接并接地,与放电板带有不同的电极,达到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的作用,这种安装方式更加容易安装和拆卸,而且节省了螺杆和套筒的传统连接方式,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杆串联所有的放电板并一一固定,不再使用套筒相隔开,降低安装难度和制作成本,同时,因为电极板需要通电并且与吸附板和外壳分隔开,通过绝缘件连接既能使供电板固定,从而让所有的电极板悬空,还能避免与外壳和吸附板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吸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放电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的截面放大图。

图中:1、外壳;11、高压区;12、低压区;2、吸附板;3、放电板;4、安装架;41、卡槽;5、连接杆;51、凹槽;6、供电板;7、绝缘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的:如图1~7所示,一种空气净化器电场模块,包括外壳1,外壳1内沿空气流动方向设有多块电极板,电极板包括相互交替间隔且平行布置的吸附板2和放电板3,排列方向与空气流动方向相垂直,外壳1上设有用于安装吸附板2的安装架4,安装架4上设有与吸附板2一一对应的卡槽41,吸附板2的边缘位于卡槽41内,卡槽41的宽度与吸附板2厚度相适配。为了进一步固定吸附板2,安装架4分别设在外壳1的四个边缘,若吸附板2较大,吸附板2的中部位置也可以对应设有两条安装架4,保持吸附板2竖直平行的设置,避免其受力弯曲。而为了在安装时区分吸附板2和放电板3,可以使吸附板2的边缘成弯曲状来加厚,同时也方便与卡槽41的配合。本实用新型改善了空气净化器内部的连接方式,尤其是低压区12中密集的吸附板2和放电板3的连接安装,使吸附板2的安装能通过卡槽41固定,直接与外壳1固定连接并接地,与放电板3带有不同的电极,达到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的作用,这种安装方式更加容易安装和拆卸,而且节省了螺杆和套筒的传统连接方式,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4为板状结构,卡槽41设置在安装架4的边缘处,安装架4上设有卡槽41的边缘向吸附板2中部延伸。如图3所示,这样的设置防止安装架4的卡槽41边缘割手,无论是安装安装架4还是插入吸附板2时,均保障安装工人的安全。吸附板2的边框尺寸大于放电板3的边框尺寸,放电板3四周与外壳1之间均留有空隙。吸附板2边框尺寸更大,容易吸附从边缘处通过的污染物,而放电板3可通过绝缘的连接件与外壳1连接,但放电板3不能与外壳1接触,避免与吸附板2电连接。此外,吸附板2和放电板3也可以采用连接杆5的方式连接,具体如下:多块电极板之间穿插有连接杆5,连接杆5截面为多边形,电极板上设有与连接杆5相适配的通孔,连接杆5上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与电极板一一对应的卡接部,该卡接部为能允许电极板的通孔与其相对旋转一定角度后防止电极板沿连接杆5延伸方向移动的结构,卡接部包括设置在连接杆5侧壁上的凹槽51,凹槽51与电极板的通孔的边缘相卡接,凹槽51的宽度与电极板的厚度相适配。每个卡接部中的凹槽51设置在连接杆5侧壁的转角位上,如图6所示,不同于传统技术中使用套筒的方式使吸附板2或放电板3一一隔开,本实用新型通过把电极板套入连接杆5的卡接部后,转动连接杆5到一定的角度,利用凹槽51卡住电极板,从而固定所有的电极板。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5的截面为正方形,凹槽51底面为圆弧面,该圆弧面的中心轴与连接杆5的中轴线重合,圆弧面的半径略大于正方形内切圆的半径,电极板的通孔的最小宽度大于正方形内切圆半径的两倍且小于圆弧面半径的两倍。如图6~7所示,这样的设置让电极板套入到卡接部后容易转动至适当的角度,通过电极板孔宽度与凹槽51底部圆弧面面直径的差异,旋转一定角度后,利用正方形的4个角卡住电极板,电极板孔夹紧圆弧面面,不让其沿连接杆5的轴向移动。连接杆1包括与各吸附板2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与各放电板3连接的第二连接杆。各放电板3和各吸附板2分别通过不同的连接杆1相连接,如图1所示,外壳1分为高压区11和低压区12,高压区11处只需要有4条,其中两条第二连接杆连接各放电板3,另外两条第一连接杆连接各吸附板2,用于分别对放电板3和吸附板2的固定。而在低压区12中,为保证悬空的多块放电板3的稳定性,避免其弯曲而不再与吸附板2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杆数量为4条且分别位于放电板3的4个角。而吸附板2为了不与带电的连接杆5和放电板3接触,吸附板2上对应第一连接杆的位置设有直径大于第一连接杆的最大宽度的大孔,让第一连接杆从此处穿过。此外,多块吸附板2之间也可以以上述方式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从吸附板2的中间穿过,放电板3同样留有较大的孔避免与其接触,这样可以让吸附板2中部不会受力弯曲而与放电板3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通过螺纹和螺母的配合与供电板6固定连接,供电板6与最接近的吸附板2之间通过绝缘件7固定连接。由于吸附板2是通过卡槽41与安装架4固定,而安装架4固设在外壳1内,因此,放电板3需要悬空,通过连接杆5与供电板6固定后,供电板6的固定则通过绝缘件7固定在两侧最边缘的吸附板2上,从而达到连接固定。而绝缘件7为陶瓷制品,其连接方式为两端设有内螺纹且分别通过螺钉与供电板6和吸附板2连接。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预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