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蒜粉去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76434发布日期:2019-08-31 01:5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蒜粉去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蒜粉去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出口到欧美的脱水蔬菜类产品,例如蒜粒、蒜粉,客户对杂质的含量要求比较严格,尤其是磁性杂质,一旦超标,就会拒绝付尾款,甚至会对生产厂家进行投诉,这样就会给生产厂家带来经济损失和信任危机。

专利201620548984.1公开了一种蒜粉去磁装置,包括用于输送蒜粉的输送带,输送带的上部设置有多排蒜粉梳理装置,所述的蒜粉梳理装置包括一个横杆和设置于横杆下部的梳理齿,以输送带的送料方向为前,输送带的前侧依次安装有第一去磁滚筒和第二去磁滚筒,第一去磁滚筒位于输送带前下方,第二去磁滚筒位于第一去磁滚筒的前下方,输送带末端与第一去磁滚筒间设置有剔料导料板,第一去磁滚筒和第二去磁滚筒的后侧均设置有去磁刮板。

采用圆滚筒去磁,效率较低,去磁效果不佳,需要进行重复操作,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蒜粉去磁装置,提高了去磁效率,保证了去磁效果,节约了成本。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蒜粉去磁装置,包括蒜粉输送组件和去磁组件;

蒜粉输送组件包括投料机构、第一辊筒、第二辊筒、输送带和集料箱;

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架上,输送带张紧固定在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之间,第一辊筒的第一支撑转轴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辊筒转动,从而使位于上方的输送带自第二辊筒向第一辊筒进行移动,集料箱设置在第一辊筒的下方;

投料机构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在输送皮带的上方,投料机构布设在接近第二辊筒的一侧;

去磁组件包括第三辊筒、第四辊筒、第一链条、第一去磁机构、第二去磁机构和杂质收集箱;

第三辊筒和第四辊筒分别通过第三支架固定在输送皮带的上方,第三辊筒和第四辊筒之间相互平行的张紧固定两个第一链条,第一链条布设在接近第一辊筒的一侧,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交替的固定在两个第一链条上;

第三辊筒的第二支撑转轴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二电机带动第三辊筒转动,从而使位于下方的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自第一辊筒向第二辊筒方向移动;

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均包括固定块、支承板、第一刮板和电磁铁;

固定块的数量为四个,固定块两两对称的固定在两个第一链条上,支承板固定在固定块上,第一刮板的第一连接端可转动的固定在支承板上、第一刮板的第二连接端通过支撑组件固定在支承板上,第一刮板第一连接端与支承板之间的距离小于其第二连接端与支承板之间的距离;

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和第一弹簧,支撑柱固定在支承板上,第一弹簧固定在支撑柱与第一刮板之间,电磁铁固定在第一刮板与支承板接近的端面上;

当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随第一链条移动至第三辊筒和第四辊筒的下方时,第一刮板的第一连接端设置在接近第二辊筒的一端、第一刮板的第二连接端设置在接近第一辊筒的一端;

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的第一刮板的第一连接端与支承板之间的距离相同;

第一去磁机构的第一刮板的第二连接端与支承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去磁机构的第一刮板的第二连接端与支承板之间的距离;

杂质收集箱设置在第三辊筒和第四辊筒之间、设置在位于上方的第一链条的底部。

进一步的,投料机构包括投料管,投料管的下方设置导向板,导向板自第二辊筒向第一辊筒倾斜向下设置。

进一步的,集料箱上设置第二刮板,第二刮板自第一辊筒向第一辊筒倾斜向上设置,第二刮板的端部与位于底部的输送带相接触。

进一步的,去磁组件的上方通过第四支架固定多个出风管,出风管与出风管道相连接,出风管道与风机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如下:

蒜粉通过投料管落入输送带上、并随输送带进行移动,与此同时,位于去磁组件下方的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与磁粉反向移动;

当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移动至去磁组件下方时,电磁铁通电,第一刮板在刮平蒜粉的同时,吸取夹杂在其中的磁性杂质;

当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移动至去磁组件上方时,电磁铁通电,吸附在第一刮板上的磁性杂质落入杂质收集箱中;

出风管吹出的风用于辅助吹落磁性杂质;

吸取完磁性杂质后的蒜粉随输送带移动直至落入集料箱中,第二刮板用于刮除残留在输送带上的蒜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提高了去磁效率,保证了去磁效果,节约了成本;

(2)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的第一刮板的倾斜度不同,能够对蒜粉进行不同厚度的刮平操作,进一步的保证了去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

投料机构1、第一辊筒2、第二辊筒3、输送带4、集料箱5、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第三辊筒8、第四辊筒9、第一链条10、第一去磁机构11、第二去磁机构12、第一链条13、固定块14、支承板15、第一刮板16、电磁铁17、第一连接端18、第二连接端19、支撑柱20、第一弹簧21、杂质收集箱22、投料管23、导向板24、第二刮板25、第四支架26、出风管27、出风管道28。

如图所示一种新型蒜粉去磁装置,包括蒜粉输送组件和去磁组件;

蒜粉输送组件包括投料机构1、第一辊筒2、第二辊筒3、输送带4和集料箱5;

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架6上,输送带张紧固定在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之间,第一辊筒的第一支撑转轴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辊筒转动,从而使位于上方的输送带自第二辊筒向第一辊筒进行移动;

投料机构通过第二支架7固定在输送皮带的上方,投料机构布设在接近第二辊筒的一侧;

去磁组件包括第三辊筒8、第四辊筒9、第一链条10、第一去磁机构11、第二去磁机构12和杂质收集箱;

第三辊筒和第四辊筒分别通过第三支架固定在输送皮带的上方,第三辊筒和第四辊筒之间相互平行的张紧固定两个第一链条13,第一链条布设在接近第一辊筒的一侧,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交替的固定在两个第一链条上;

第三辊筒的第二支撑转轴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二电机带动第三辊筒转动,从而使位于下方的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自第一辊筒向第二辊筒方向移动,集料箱设置在第一辊筒的下方;

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均包括固定块14、支承板15、第一刮板16和电磁铁17;

固定块的数量为四个,固定块两两对称的固定在两个第一链条上,支承板固定在固定块上,第一刮板的第一连接端18可转动的固定在支承板上、第一刮板的第二连接端19通过支撑组件固定在支承板上,第一刮板第一连接端与支承板之间的距离小于其第二连接端与支承板之间的距离;

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20和第一弹簧21,支撑柱固定在支承板上,第一弹簧固定在支撑柱与第一刮板之间,电磁铁固定在第一刮板与支承板接近的端面上;

当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随第一链条移动至第三辊筒和第四辊筒的下方时,第一刮板的第一连接端设置在接近第二辊筒的一端、第一刮板的第二连接端设置在接近第一辊筒的一端;

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的第一刮板的第一连接端与支承板之间的距离相同;

第一去磁机构的第一刮板的第二连接端与支承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去磁机构的第一刮板的第二连接端与支承板之间的距离;

杂质收集箱22设置在第三辊筒和第四辊筒之间、设置在位于上方的第一链条的底部。

进一步的,投料机构包括投料管23,投料管的下方设置导向板24,导向板自第二辊筒向第一辊筒倾斜向下设置。

进一步的,集料箱上设置第二刮板25,第二刮板自第一辊筒向第一辊筒倾斜向上设置,第二刮板的端部与位于底部的输送带相接触。

进一步的,去磁组件的上方通过第四支架26固定多个出风管27,出风管与出风管道28相连接,出风管道与风机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如下:

蒜粉通过投料管落入输送带上、并随输送带进行移动,与此同时,位于去磁组件下方的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与磁粉反向移动;

当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移动至去磁组件下方时,电磁铁通电,第一刮板在刮平蒜粉的同时,吸取夹杂在其中的磁性杂质;

当第一去磁机构和第二去磁机构移动至去磁组件上方时,电磁铁通电,吸附在第一刮板上的磁性杂质落入杂质收集箱中;

出风管吹出的风用于辅助吹落磁性杂质;

吸取完磁性杂质后的蒜粉随输送带移动直至落入集料箱中,第二刮板用于刮除残留在输送带上的蒜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