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OLED显示模组检测设备的撕覆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3699发布日期:2019-09-17 21:2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OLED显示模组检测设备的撕覆膜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OLED显示模组检测设备的撕覆膜机构。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OLED显示屏逐渐发展到量产阶段,但其很多不良特性还不为人所知,尤其是在LCD显示屏上未曾出现确在OLED显示屏上出现的不良特性。与其他显示屏相比,OLED显示屏具有成本低、全固态、主动发光、亮度高、对比度高、视角宽、响应速度快、厚度薄、低电压直流驱动、功耗低、工作温度范围宽、可现实柔性显示等特点,然而目前OLED显示屏仍需进行点亮检测,通常通过手动对位并使点亮模组的检测电极与OLED显示模组接触,此种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如何研发出一种OLED显示模组检测设备便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课题,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该检测设备中的撕覆膜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OLED显示模组检测设备的撕覆膜机构,用于OLED显示模组视觉检测流水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用于OLED显示模组检测设备的撕覆膜机构,用于OLED显示模组视觉检测流水线,所述OLED显示模组视觉检测流水线包括依次连接的设置于供料传输带上的供料机构、扫码机构、撕膜机构,设置于供料传输带与出料传输带之间的检测机构,依次连接的设置于出料传输带上的覆膜机构、不良品剔除机构、良品分级机构,所述撕覆膜机构包括撕膜机构与覆膜机构,所述撕膜机构包括供胶带限位滚轮、供胶带卷、收胶带卷、撕膜气缸、撕膜压轮、收胶带限位滚轮、剥离板,所述供胶带卷上的胶带经供胶带限位滚轮、撕膜压轮、收胶带限位滚轮、剥离板后由收胶带卷回收;所述撕膜气缸驱动撕膜压轮升降运动,位于撕膜压轮下方的胶带撕下供料传输带上的OLED显示模组上的保护膜;所述覆膜机构包括覆膜压辊、供膜料卷、导向滚轮、收废膜料卷,所述供膜料卷上的贴膜经覆膜压辊后贴覆在OLED显示模组上、废膜经导向滚轮回收至收废膜料卷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胶带限位滚轮在轴向上设置有供胶带限位气缸,供胶带限位气缸的推杆上垂直连接有与供料传输带平行设置的供胶带限位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胶带限位滚轮在轴向上设置有收胶带限位气缸,收胶带限位气缸的推杆上垂直连接有与供料传输带平行设置的收胶带限位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剥离板呈楔形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膜料卷与覆膜压辊之间设置有覆膜限位滚轮,所述覆膜限位滚轮在轴向上设置有覆膜限位气缸,覆膜限位气缸的推杆上垂直连接有与出料传输带平行设置的覆膜限位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覆膜机构还包括二次压膜组件,该二次压膜组件包括二次压膜滚轮、二次压膜弹簧、二次压膜支架,所述二次压膜弹簧的一端与二次压膜支架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次压膜滚轮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撕覆膜机构的OLED显示模组视觉检测流水线以机械化代替手动进行点亮检测,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的对检测完的OLED显示模组进行不良品剔除及良品的分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扫码机构中扫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不良品剔除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不良品剔除机构中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OLED显示模组视觉检测流水线,包括依次连接的设置于供料传输带1上的供料机构2、扫码机构3、撕膜机构4,设置于供料传输带1与出料传输带5之间的检测机构6,依次连接的设置于出料传输带5上的覆膜机构7、不良品剔除机构8、良品分级机构9,所述供料机构2包括供料料框21、供料机械手22,所述供料料框21提供OLED显示模组,所述供料机械手22抓取供料料框21内的OLED显示模组至供料传输带1上,所述供料传输带1将OLED显示模组运送至扫码机构3处。

具体的,所述供料料框21包括外料框211、内托部212、升降丝杠213、升降电机214,所述外料框211由装料室2111与底座2112组成;所述内托部212设置于装料室2111内,所述升降丝杠213套设于内托部212上、底部与升降电机214相连接,所述升降电机214设置于底座2112内。

具体的,所述供料机械手22包括支撑架221、供料三维模组222、供料真空吸嘴223,所述支撑架221设置于供料传输带1的侧部;所述供料三维模组222设置于支撑架221上,所述供料真空吸嘴223设置于供料三维模组222上。

具体的,所述扫码机构3包括扫码框架31以及依次设置于扫码框架31上的扫码感应器32、扫码组件33、抵挡组件34,所述扫码框架31设置于供料传输带1上方位置;所述扫码感应器32用以感应供料传输带1上运送至扫码机构3处的OLED显示模组,并将信号传送至抵挡组件34;所述抵挡组件34接收来自扫码感应器32的信号,并用以抵挡供料传输带1上的OLED显示模组;所述扫码组件33位于被抵挡的OLED显示模组的上方位置,并对OLED显示模组进行扫码。

具体的,所述扫码组件33包括扫码座331、滑轨332、扫描仪335、环形光源336,所述扫码座331设置于扫码框架31上;所述滑轨332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扫码座331上,所述滑轨332由上至下设置有第一齿轨滑台333与第二齿轨滑台334;所述扫描仪335通过第一安装板337设置于第一齿轨滑台333上,所述环形光源336通过第二安装板338设置于第二齿轨滑台334上;所述扫描仪335位于环形光源336上方位置,且扫描仪335的镜头中心线和环形光源336的中心线竖向对齐。

更为具体的,所述滑轨332有两个,为第一滑轨3321与第二滑轨3322;所述第一齿轨滑台333有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滑轨3321与第二滑轨3322的上方位置;所述第二齿轨滑台334有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滑轨3321与第二滑轨3322的下方位置;所述扫描仪335有两个,分别通过两个第一安装板337设置于两个第一齿轨滑台333上;所述环形光源336有两个,分别通过两个第二安装板338设置于两个第二齿轨滑台334上;同一滑轨332上的扫描仪335位于环形光源336的上方位置,且同一滑轨332上的扫描仪335的镜头中心线和环形光源336的中心线竖向对齐。进一步的,能够对OLED显示模组全面扫码。

具体的,所述抵挡组件34包括抵挡伸缩件341、抵挡板342、压力传感器343,所述抵挡伸缩件34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扫码框架31上、另一端与抵挡板342相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343设置于抵挡板342上,并朝向扫码组件33方向。进一步的,当所述扫码感应器32感应到供料传输带1上运送至扫码机构3处的OLED显示模组时,并将信号传送至抵挡组件34,抵挡伸缩件341伸长控制抵挡板342挡住OLED显示模组,压力传感器343感应到OLED显示模组到了指定位置,此时扫码组件33中的扫描仪335对OLED显示模组进行扫码。

更为具体的,所述抵挡伸缩件341为伸缩气缸或电动伸缩杆,简单方便。

具体的,所述撕膜机构4包括供胶带限位滚轮41、供胶带卷42、收胶带卷43、撕膜气缸44、撕膜压轮45、收胶带限位滚轮46、剥离板47,所述供胶带卷42上的胶带经供胶带限位滚轮41、撕膜压轮45、收胶带限位滚轮46、剥离板47后由收胶带卷43回收;所述撕膜气缸44驱动撕膜压轮45升降运动,位于撕膜压轮45下方的胶带撕下供料传输带1上的OLED显示模组上的保护膜。

更为具体的,所述供胶带限位滚轮41在轴向上设置有供胶带限位气缸48,供胶带限位气缸48的推杆上垂直连接有与供料传输带1平行设置的供胶带限位杆49;所述收胶带限位滚轮46在轴向上设置有收胶带限位气缸410,收胶带限位气缸410的推杆上垂直连接有与供料传输带1平行设置的收胶带限位杆411。进一步的,撕膜更精准。

更为具体的,所述剥离板47呈楔形状,方便剥离。

具体的,所述检测机构6包括透明定位治具61、点亮模组62、定位机械手63、检测CCD组64,所述供料传输带1将OLED显示模组运输至透明定位治具61上;所述点亮模组62设置于透明定位治具61下方位置,用于点亮OLED显示模组;所述检测CCD组64设置于透明定位治具61上方位置,用以对OLED显示模组进行线光谱共焦检测;所述定位机械手63抓取检测完的OLED显示模组至出料传输带5上,该出料传输带5将OLED显示模组运送至覆膜机构7。

具体的,所述定位机械手63包括定位三维模组631、定位真空吸嘴632,所述定位三维模组631设置于透明定位治具61的侧部,所述定位真空吸嘴632设置于定位三维模组631上。

具体的,所述检测CCD组64包括第一CCD相机641、第二CCD相机642、CCD检测X轴643、CCD检测安装板644,所述CCD检测安装板644滑动设置于CCD检测X轴643上;所述第一CCD相机641组、第二CCD相机642组均通过微调平台645设置于CCD检测安装板644上。

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CCD相机641倾斜设置于CCD检测安装板644上并朝向透明定位治具61,第二CCD相机642竖直设置于CCD检测安装板644上并朝向透明定位治具61。

更为具体的,所述微调平台645包括微调X轴6451、微调Y轴6452、微调R轴6453,所述微调X轴6451固定设置于CCD检测安装板644上;所述微调Y轴6452滑动设置于微调X轴6451上,微调R轴6453滑动设置于微调Y轴6452上,所述第一CCD相机641、第二CCD相机642设置于微调R轴6453上。

具体的,所述覆膜机构7包括覆膜压辊71、供膜料卷72、导向滚轮73、收废膜料卷74,所述供膜料卷72上的贴膜经覆膜压辊71后贴覆在OLED显示模组上、废膜经导向滚轮73回收至收废膜料卷74上。

更为具体的,所述供膜料卷72与覆膜压辊71之间设置有覆膜限位滚轮75,所述覆膜限位滚轮75在轴向上设置有覆膜限位气缸76,覆膜限位气缸76的推杆上垂直连接有与出料传输带5平行设置的覆膜限位杆77。进一步的,覆膜更精准。

更为具体的,所述覆膜机构7还包括二次压膜组件78,该二次压膜组件78包括二次压膜滚轮781、二次压膜弹簧782、二次压膜支架783,所述二次压膜弹簧782的一端与二次压膜支架783相连接、另一端与二次压膜滚轮781相连接。进一步的,贴合效果好,不容易出现气泡与折痕。

具体的,所述不良品剔除机构8包括分流支架81以及设置于分流支架81上的进料滑道82、分流模组83、良品滑道84、不良品滑道85,所述出料传输带5将覆膜后的OLED显示模组运送至进料滑道82中;所述分流模组83接收检测机构6的信号,将不良品送至不良品滑道85或将良品送至良品滑道84中。

具体的,所述分流模组83包括中部连接板831、无杆气缸832、分流板833、分流支撑板834,所述中部连接板831的上表面与无杆气缸832相连接、下表面通过连接块835与分流板833相连接;所述分流支撑板834设置于进料滑道82与良品滑道84、不良品滑道85之间,并位于分流板833下方位置。

更为具体的,所述分流板833为一设有分口8331与总口8332的板状结构,所述分口8331与不良品滑道85、良品滑道84联通,总口8332与进料滑道82联通。进一步的,通过变换分流板833的位置控制良品滑道84、不良品滑道85的通断。

更为具体的,所述无杆气缸832设置于气缸安装座836上;所述气缸安装座836包括四个支撑柱8361以及设置于四个支撑柱8361上的气缸安装板8362,所述无杆气缸832设置于气缸安装板8362上。

更为具体的,所述中部连接板831与无杆气缸832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块837。

更为具体的,所述分流支架81包括第一分流支架811、第二分流支架812,所述第一分流支架811的高度高于第二分流支架812,所述第一分流支架811、第二分流支架812上设置有分流安装基板86;所述进料滑道82通过分流支撑座87设置于分流安装基板86上并靠近第一分流支架811处,所述良品滑道84、不良品滑道85通过分流支撑座87平行设置于分流安装基板86上并靠近第二分流支架812处。

更为具体的,所述出料传输带5传送检测完的OLED显示模组至进料滑道82上,然后进入分流模组83内,无杆气缸832根据检测的良品或不良品信号移动到相应的位置,如果是良品则进入良品滑道84中后滑至良品分级机构9,如果是不良品则进入不良品滑道85并进入不良品料筒88。

具体的,所述良品分级机构9包括分级支架91以及设置于分级支架91上的固定滑道92、至少一个分级滑道98,所述固定滑道92设置于分级支架91上;所述至少一个分级滑道98由上至下设置于固定滑道92上,每个分级滑道98上设置有用以调节分级滑道98间距的分级气缸93。

更为具体的,所述分级支架91包括第一分级立柱911、第二分级立柱912,第一分级立柱911的高度高于第二分级立柱9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级立柱911与第二分级立柱912平行设置。

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分级立柱911、第二分级立柱912上设置有分级固定基板95。

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分级立柱911、第二分级立柱912与分级固定基板95之间设置有分级连接基板96。

更为具体的,所述固定滑道92通过分级支撑板97设置于分级固定基板95上。进一步的,固定滑道92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与分级固定基板95一致,OLED显示模组可以通过自重传送。

更为具体的,所述分级气缸93通过分级气缸板94设置于分级支撑板97的顶部,用于调节分级滑道98的间距。进一步的,分级滑道98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与分级固定基板95一致,OLED显示模组可以通过自重传送。

更为具体的,通过分级滑道98可以对良品进行分级,设定分级滑道98为A级良品,设定固定滑道92为B级良品,当检测出为A级良品时需要分级滑道98传送,分级气缸93伸出调节分级滑道98的间距,使得OLED显示模组只能滑到分级滑道98上,当检测出为B级良品时需要固定滑道92传送,分级气缸93收回调节分级滑道98的间距,使得OLED显示模组只能滑到固定滑道92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