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集一体集尘材料及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6606发布日期:2019-05-22 03:1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集一体集尘材料及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非金属静电集尘净化领域的技术、材料发明和装置应用的发明。一种电集一体集尘材料及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静电净化器,需要独立的设置电离场和集尘场,并且这两个功能段独立成段,形成传统静电净化器的两个重要功能部件。当气流中的带电颗粒通过独立成为一个组件的电离段后被迅速荷电,即颗粒物带上电荷,然后被集尘段这个单独成为一段的部件迅速吸附在具有相反静电极性的内壁上,达成空气中颗粒物高效净化的目标。对于传统技术,电离段部分和集尘段部分分别单独设置成为一个装置的两个组件,导致该类空气净化装置体积或厚度比较大且生产和组装效率低,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受到安装空间的限制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内容是提出了一种电集一体集尘材料及净化装置,简称“电集”一体静电净化技术或“电集一体”或“电集”。传统静电过滤器的电离段与集尘段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或两个不同的部件,而“电集”一体产品是一种独立整体的设计,将传统静电产品的电离和集尘的两段式分体结构设计变革为一段式整体结构设计。该技术在同一集尘段上通过设置两种不同的电压实现净化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集一体集尘材料,包括基材和设置在所述基材正面的至少一个导电单元;

所述导电单元由多个导电层配合形成;所述导电层为石墨烯层、导电油墨层或金属材质层;

导电层包括多个电极区;所述电极区包括依次连接的一个电离电极区、一个连接电极区和集尘电极区;

所述电离电极区设置在靠近气流入口的一侧;

所述电极区之间通过连接电极区连接或单独外接电源。

优选地,所述电离电极区的面积小于、大于或等于所述集尘电极区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电离电极区的宽度为0.5mm~400mm。

优选地,所述集尘电极区的宽度为0.5mm~400mm。

优选地,所述电集一体集尘材料的宽度为1mm~500mm。

优选地,所述导电层的厚度为0.015mm~0.1mm,阻值为0.5兆/米~100兆/米。

优选地,所述集尘电极区为矩形或波浪形。

优选地,所述导电单元所在基材与邻近所述基材之间设置间隔。

优选地,所述基材至少一面设置防潮覆膜;所述防潮覆膜的厚度为0.005mm~0.5mm。

优选地,所述基材上设置凸点;所述凸点位于所述基材的正面或反面;所述凸点上设置凹槽;所述凹槽连接或连通所述基材的正面和反面并向邻近所述基材上设置的凸点内部延伸。

优选地,所述凹槽贯通所述凸点;所述凹槽和邻近所述凸点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扣接或外加连接杆固定。

优选地,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凸点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凸点的高度为0.5mm~10mm。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净化装置,包括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电集一体集尘材料单元;所述电集集尘单元包括一对电集一体集尘材料,其中一片电集一体集尘材料上施加高电位电压,另一片电集一体集尘材料上施加零电位电压。

优选地,所述电集一体集尘单元包括设置凸点的一片电集一体集尘材料和一设置凹槽的一片电集一体集尘材料;所述正面的凸点和凸点的反面形成的凹槽配合的扣接方式。

优选地,所述电离电极区与集尘电极区的间距为0.1mm~100mm。

优选地,所述电集一体集尘单元中的邻近两片所述电集一体集尘材料之间的间隔为0.1mm~8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在同一片电集一体集尘材料设置电离电极区和一个或多个集尘电极区;气流中的带电颗粒经过采用该集尘材料的净化装置后,在同一片发明的基材材料上,完成了先电离后集尘的功能,实现了电离段和集尘段两段合一的集成一体化设计。由此,该净化装置所需的产品体积或产品厚度更小,所需要求的产品安装空间更小;由于无需再进行传统静电设备电离部分的部件生产以及将电离段和集尘段两个段组装在一起的生产工序,使得整个净化装置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电集一体集尘材料的结构图;

图2(a)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集一体集尘材料的结构图;

图2(b)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电集一体集尘材料的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集一体集尘材料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电集一体集尘材料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净化装置的结构图。

其中,1-基材,2-电离电极区,3-连接电极区,4-集尘电极区,5-凸点,6-导柱,7-导电层,8-接线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电集一体集尘材料及净化装置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电集一体集尘材料,即静电技术电离段与集尘段集成在同一段基材上的一体化材料,包括基材1和设置在基材1正面的一个导电单元所述导电单元是由多个导电层配合形成;基材至少一面设置防潮覆膜;导电层7为石墨烯层、导电油墨层或金属材质层;导电层材质为石墨烯层、导电油墨层或金属材质层;导电层包括多个电极区;极区包括依次连接的一个电离电极区2、一个连接电极区3和集尘电极区4;所述电离电极区2设置在靠近气流入口的一侧;电极区之间通过连接电极区3连接或单独外接电源。电极区3间隔设置,气流入口处的电离电极区2与基材1的气流流入端面平齐。在本实施例中,气流出口处的导电单元与基材1的气流流出端之间设置间隔。在本实施例以外的其他实施例中,导电单元可以设置为2个或者2个以上。同一片基材1上,电离电极区2设置在基材1与防潮覆膜之间的断面位置,其导电层的切口断面敞开在空气中且在高电压作用下形成电离空气的功能,并设置在气流的迎风面位置;集尘电极区设置在电离电极区的后面,集尘电极区4完全包覆在基材1和防潮覆膜之间,其断面封闭在基材1和防潮覆膜里面,也可裸露在空气中。

在本实施例中,电离电极区2的面积小于或大于或等于集尘电极层4的面积,气流经电离电极区2后发生荷电现象即空气中颗粒带电,然后带电颗粒经过集尘电极区4被吸附。在本实施例中,电离电极区2的宽度为0.5mm~400mm。如2mm、10mm、20mm、30mm、40mm、400mm等,连接电极区3的宽度为0.5mm~30mm,如4mm、6mm、10mm、15mm、20mm、25mm、30mm等;集尘电极区4上的宽度为0.5mm~400mm,如4mm、10mm、20mm、30mm、35mm、45mm、90mm、400mm等。

为保证导电层的电场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层的厚度为0.015mm~0.1mm,阻值为0.1兆/米~100兆/米。同时,基材1的正面或反面或两面设置防潮覆膜;其中基材1的正面的防潮覆膜设置在导电层上;防潮覆膜的厚度为0.015mm~0.25mm。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了基于该电集一体集尘材料的一种净化装置,包括多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电集一体集尘材料形成的电集一体集尘单元;电集一体集尘单元包括一对电集一体集尘材料;其中一片电集一体集尘材料上施加高电位电压,另一片电集一体集尘材料上施加零电位电压。电集一体集尘单元每两片材料的间距为0.5mm~8mm,如0.8mm、1mm、2mm、3mm、4mm、8mm;电集一体集尘单元中的电集一体集尘材料电离电极区2和集尘电极区4之间的间隔为0.1mm~100mm,如0.5mm、1mm、2mm、2.5mm、30mm、50mm、70mm等。

在本实施例以外的其他实施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图2(b)和图2(a)中不同之处在于,图2(b)中的接线开口8有两处,分别开设在电离电极区2和集尘电极区4处,且图2(b)中无连接电极区3。

实施例2

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基材1的非导电区域(或导电区域或导电区域与非导电区域的分界位置)设置凸点5;凸点5位于基材1的正面或反面;凸点5上设置凹槽;凹槽连通正面和反面并向凸点5的内部延伸。凹槽贯通凸点5。凸点5可通过热压或冷压工艺完成,也可以通过粘合工艺完成。在本实施例以外的其他实施中,凹槽位于凸点5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集尘区域的电场强度,凸点5的高度为0.5mm~10mm,如1mm、2mm、5mm、8mm等。

在本实施例中,净化装置中采用的电集一体集尘单元包括一正面设置凸点5的电集一体集尘材料和一相同材料的反面上,即凸点5背面的凹槽的电集一体集尘材料共同形成电集一体集尘单元;正面的凸点5和反面的凹槽5(凸点的背面)形成的凹槽配合。电集一体集尘材料的导电层均设置在一面,集尘单元之间通过凸点5和凹槽相互配合定位,电集一体集尘单元的电集一体集尘材料也通过凸点5和凹槽定位,正面的凸点5和凸点的反面形成的凹槽配合的扣接方式,也可以使用连接杆贯穿连接每个集尘单元或基材上制作凸点、凸台的方式,形成邻近基材或集尘单元之间的间距设计以达到气流通过的目的。实现了电集一体集尘材料之间保持固定的间距,保证了电集一体集尘单元的稳定的电场强度,从而整个净化装置实现了电离段与集尘段集成一体化的设计目的,也提高了整个净化装置的集尘效率。该净化装置的结构具体如图4所示。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集尘电极区4设置为矩形。在本实施例以外的其他实施例中,集尘电极区4设置可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或其他任意形状。

本发明中,一种电离段与集尘段一体化的静电集尘材料,简称“电集”一体静电净化技术或“电集一体”或“电集”。传统静电过滤器的电离段与集尘段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或两个不同的部件,而“电集”一体产品是一种独立整体的设计,将传统静电产品的电离和集尘的两段式分体结构设计变革为一段式整体结构设计。该技术在同一电集材料上通过设置两种不同的电压实现净化目的。

综上,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集一体集尘材料及净化装置中,电离场和集尘场均由电集一体集尘材料提供,净化装置中省去了单独的电离场结构,减少了净化装置的产品体积和厚度,更能灵活的适用在安装空间受限或狭小的应用场所。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发明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发明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