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拣领域,具体涉及分拣设备的输送机构以及分拣设备。
背景技术:
快递物流行业市场需求快速发展,市场对自动化分拣设备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分拣量更是着重点。现有的一种自动化的分拣机,输送机构对应只有一个上包台,这种结构形式导致前段利用率高,后端利用率低,输送机构越长,该现象越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拣设备的输送机构以及分拣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拣设备的输送机构,包括多个第一输送模块以及一个第二输送模块,各第一输送模块的首端用于与对应的上包台配合,接收来自对应上包台的货物,各第一输送模块的尾端均与所述第二输送模块的首端对接;
第一输送模块和第二输送模块均包括多个依次配合的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具有输入端、输出端和分拣端,上一个输送单元的输出端与下一个输送单元的输入端对接,所述输送单元的分拣端用于与外部对应的集包模块对接,所述输送单元包括传输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以朝输出端和分拣端两个方向输送货物。
输送机构能够与多个上包台配合,提升了分拣量。越往后,输送单元的利用率越低,多个第一输送模块均与第二输送模块对接,共用第二输送模块,能够提高第二输送模块的利用率,节约成本。
输送模块本身作为输送线,用于将待分拣的货物输送至对应的集包模块,不需要环形轨道,减小占地面积,降低成本,能够适应任意不规则形状的场地,同时可实现设备快速、批量化生产及组装,一旦其中一个输送单元出现问题,可以快速实现输送单元的安装更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输送模块至少有两个。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第一输送模块和一个所述第二输送模块形成y形或t形或树状分支型结构。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第一输送模块尾端的所述输送单元均与所述第二输送模块首端的第一个输送单元对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输送模块的首端的所述第一个输送单元的所述输入端设有缓冲单元,多个所述第一输送模块尾端的所述输送单元均与所述缓冲单元对接。
设置缓冲单元可以便于多个第一输送模块能够更好的与第二输送模块对接,所述缓冲单元可以接收来自多个第一输送模块的货物,并使得货物可以有序的输送到第二输送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机构为皮带,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机架、主动辊筒、从动辊筒以及电机,所述主动辊筒和所述从动辊筒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主动辊筒平行于所述从动辊筒,所述皮带绕设在所述主动辊筒和所述从动辊筒的外周,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辊筒转动,从而带动传输机构朝两个方向输送货物。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单元的输出端在水平方向上,与输入端平齐或者高于输入端。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分拣设备,包括上文所述的输送机构,还包括多个上包台、多个集包模块和识别模块以及控制器,所述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待分拣货物的信息以及判断待分拣货物的本身属性,并反馈到控制器;所述上包台用于将经过识别模块处理后的待分拣货物输送到输送模块;所述输送模块用于将来自上包台的待分拣货物输送至对应的集包模块;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分拣设备的各个模块进行整体工作;所述集包模块用于收集分拣后的货物。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每个所述输送单元上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待分拣货物在输送单元上的通行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输送机构能够与多个上包台配合,提升了分拣量。越往后,输送单元的利用率越低,多个第一输送模块均与第二输送模块对接,共用第二输送模块,能够提高第二输送模块的利用率,节约成本。
输送模块本身作为输送线,用于将待分拣的货物输送至对应的集包模块,不需要环形轨道,减小占地面积,降低成本,能够适应任意不规则形状的场地,同时可实现设备快速、批量化生产及组装,一旦其中一个输送单元出现问题,可以快速实现输送单元的安装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拣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输送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输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集包模块;2、输送单元;3、输出端;4、输入端;5、分拣端;7、上包台;9、第一输送模块;10、第二输送模块;11、第一输送模块的首端;12、第一输送模块的尾端;13、缓冲单元;18、机架;19、传输机构;20、电机;21、传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分拣设备包括输送机构、多个上包台7以及多个集包模块1。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施例的输送机构,包括多个第一输送模块9以及一个第二输送模块10,各第一输送模块的首端11用于与对应的上包台7配合,接收来自对应上包台7的货物,各第一输送模块的尾端12均与第二输送模块10的首端对接;
第一输送模块9和第二输送模块10均包括多个依次配合的输送单元2,输送单元2具有输入端4、输出端3和分拣端5,上一个输送单元2的输出端3与下一个输送单元2的输入端4对接,输送单元2的分拣端5用于与外部对应的集包模块1对接,输送单元2包括传输机构19和驱动机构,传输机构19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以朝输出端3和分拣端5两个方向输送货物。
输送机构能够与多个上包台7配合,提升了分拣量。越往后,输送单元2的利用率越低,多个第一输送模块9均与第二输送模块10对接,共用第二输送模块10,能够提高第二输送模块10的利用率,节约成本。
输送模块本身作为输送线,用于将待分拣的货物输送至对应的集包模块1,不需要环形轨道,减小占地面积,降低成本,能够适应任意不规则形状的场地,同时可实现设备快速、批量化生产及组装,一旦其中一个输送单元2出现问题,可以快速实现输送单元2的安装更换。
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模块9有两个,两个第一输送模块9和一个第二输送模块10形成t形结构,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形成y形结构。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超过两个的第一输送模块9,各第一输送模块9和一个第二输送模块10形成树状分支型结构。
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模块10的首端的第一个输送单元2的输入端设有缓冲单元13,各第一输送模块的尾端12的输送单元均与缓冲单元13对接。实际运用时,缓冲单元13可以采用与输送单元相同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传统的传送带结构。
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传输机构19为皮带,驱动机构包括机架18、主动辊筒、从动辊筒以及电机20,主动辊筒和从动辊筒转动安装在机架18上,主动辊筒平行于从动辊筒,皮带绕设在主动辊筒和从动辊筒的外周,电机20用于驱动主动辊筒转动,从而带动传输机构19朝两个方向输送货物。
实际运用时,电机20直接驱动主动辊筒转动;或者是,电机20通过传动组件21驱动主动辊筒转动。传动组件21可以为传动带、传动齿轮等常规的传动结构。
于本实施例中,输送单元2的输出端3在水平方向上,与输入端4平齐或者高于输入端4。为了防止卡件,优选的,输送单元2的输出端3在水平方向上,高于输入端4。
于本实施例中,分拣设备还包括识别模块以及控制器,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待分拣货物的信息以及判断待分拣货物的本身属性,并反馈到控制器;上包台7用于将经过识别模块处理后的待分拣货物输送到输送模块;输送模块用于将来自上包台7的待分拣货物输送至对应的集包模块1;控制器用于控制分拣设备的各个模块进行整体工作;集包模块1用于收集分拣后的货物。
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每个输送单元2上的检测单元(图中省略未示出),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待分拣货物在输送单元2上的通行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