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式卧式离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1102发布日期:2020-05-20 03:3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式卧式离心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机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减震式卧式离心机。



背景技术:

在矿料的生产过程中,离心机是矿料生产必不可少的部件,通过离心机将矿料中的杂质去除。

其中,卧式离心机是选矿中常用的离心机,卧式离心机体积大、功率大,同时工作过程中噪音也大。

由于离心机的工作需要在较为平稳的环境下工作,因此,现有技术通过弹簧减震,往往造成离心机在离心运动的同时,还有减震弹簧下的运动,而高速运转的离心机受到减震弹簧干预的运动,运动的稳定性将会降低,进而容易发生生产事故。

同时,现有卧式离心机多采用裸露方式工作,该工作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噪音,同时,由于大型的卧式离心机采用裸露方式工作,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如操作人员容易接触到工作中的离心机,该方式极为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减震式卧式离心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减震式卧式离心机,包括卧式离心机本体,所述卧式离心机本体装配有减震座台,所述减震座台内开设有若干个减震腔道,所述减震腔道的腔道口位于减震座台的右侧壁,所述减震腔道的腔道口连接有密封件;

所述减震座台上连接有与卧式离心机本体对应的护盖组件;

所述护盖组件包括弧形盖体,所述弧形盖体的前侧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弧形盖体的后侧端固定连接有丝杠螺块,所述丝杠螺块螺接有丝杠,所述丝杠连接有丝杠电机;

所述减震座台的顶部前侧以及后侧分别开设有与滑块以及丝杠螺块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块以及丝杠螺块分别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优选地,所述减震腔道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圆形;

所述减震腔道内填充阻尼液;

所述减震腔道前、后分布在减震座台内。

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包括螺栓,所述减震腔道的腔道口内壁上开设内螺纹,所述螺栓螺接在减震腔道的腔道口上。

优选地,所述弧形盖体的前侧端以及后侧端均为长方体的板状,所述弧形盖体的前侧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位于弧形盖体前侧端的左、右两侧;

所述弧形盖体的后侧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丝杠螺块,两个所述丝杠螺块位于弧形盖体后侧端的左、右两侧。

优选地,两个所述丝杠螺块上均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丝杠螺接两个所述丝杠螺块上的螺纹通孔。

优选地,所述弧形盖体上设有减震结构。

优选地,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开设在弧形盖体内的若干个柱形通道;

所述柱形通道内填充有阻尼液,所述柱形通道的通道口位于弧形盖体的后侧壁上;

所述柱形通道的通道口螺纹连接有密封螺栓。

优选地,所述柱形通道弧形分布在弧形盖体内。

优选地,所述减震结构还包括位于弧形盖体底部的若干个凸起,所述凸起弧形分布在弧形盖体上,所述凸起的纵向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尖角部朝下。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弧形盖体、丝杠螺块、滑块、丝杠电机设计,实现自由推动弧形盖体罩在卧式离心机本的上方。在弧形盖体的防护下,操作人员不容易触碰到正在工作的卧式离心机本体,进而有效保护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减震座台、减震腔道设计,卧式离心机本体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能朝下传导至减震座台内开设有的减震腔道中,被减震腔道中的阻尼液部分消耗。

弧形盖体上柱形通道设计,实现卧式离心机本体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能通过空气朝上传导至弧形盖体内的柱形通道,被柱形通道中的阻尼液部分消耗。通过上述设计不仅降低了震动、同时,降低了噪音,且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弧形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3中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2、图5所示(以图1为参照),一种减震式卧式离心机,包括卧式离心机本体1,其中,卧式离心机本体1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常规卧式离心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阅技术手册或者技术词典即可获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卧式离心机本体1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卧式离心机本体1装配有减震座台3,如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具体是在卧式离心机本体1的底部按照现有方式,焊接上连接端板,再通过螺栓将连接端板与减震座台3螺纹连接。

减震座台3内开设有若干个减震腔道a,减震腔道a的纵向截面形状为圆形;减震腔道a内填充阻尼液(阻尼液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常规具有减震特性的阻尼液,减震座台3产生的震动能,阻尼液能够部分消耗),减震腔道a前、后分布在减震座台3内,相邻减震腔道a的间距控制在2cm。减震腔道a的腔道口(减震腔的一端)位于减震座台3的右侧壁,减震腔道a的腔道口连接有密封件32(减震腔的另一端位于震座台内,并靠近减震座台3的左侧壁,减震腔的另一端为密封)。密封件32包括螺栓,减震腔道a的腔道口内壁上开设内螺纹,螺栓螺接在减震腔道a的腔道口上。

减震座台3上连接有与卧式离心机本体1对应的护盖组件2;护盖组件2包括弧形盖体21(弧形盖体21的底部为凹陷,顶部为朝上凸出)。

弧形盖体21的前侧端以及后侧端均为长方体的板状,弧形盖体21的前侧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22,两个滑块22位于弧形盖体21前侧端的左、右两侧;

弧形盖体21的后侧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丝杠螺块23,两个丝杠螺块23位于弧形盖体21后侧端的左、右两侧。

对应的,减震座台3的顶部前侧以及后侧分别开设有与滑块22以及丝杠螺块23配合的滑槽31,上述滑块22以及丝杠螺块23分别滑动连接在滑槽31内。

上述两个丝杠螺块23螺接有一根丝杠241,两个丝杠螺块23上均开设有螺纹通,丝杠241螺接上述丝杠螺块23上的螺纹通孔。丝杠241的右端连接有丝杠电机24。

如图3-4所示(以图3为参照)为了进一步降低卧式离心机本体1工作产生的噪音,弧形盖体21上设有减震结构。

减震结构包括开设在弧形盖体21内的若干个柱形通道213(柱形通道213根据弧形盖体21的弧形走向,弧形分布在弧形盖体21内,);每个柱形通道213内填充有阻尼液,柱形通道213的通道口位于弧形盖体21的后侧壁上;柱形通道213的通道口(柱形通道213的一端为通道口,其另一端靠近弧形盖体21的前侧壁上,其另一端密封)螺纹连接有密封螺栓2131(柱形通道213的通道口的内壁上开设配合的内螺纹)。

减震结构还包括位于弧形盖体21底部的若干个凸起b,凸起b弧形分布在弧形盖体21上,凸起b的纵向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尖角部朝下。

工作原理:

卧式离心机本体1工作时,打开丝杠电机24,丝杠电机24驱动丝杠241转动,丝杠241驱动丝杠螺块23朝左运动,丝杠螺块23驱动弧形盖体21朝左运动至减震座台3的左端(减震座台3的左端朝上具有垂直的防护端板),运动至弧形盖体21完全罩住卧式离心机本体1的正上方。

弧形盖体21运动过程中,丝杠螺块23、滑块22分别在滑槽31内滑动。在弧形盖体21的防护下,操作人员不容易触碰到正在工作的卧式离心机本体1,进而有效保护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卧式离心机本体1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能朝下传导至减震座台3内开设有的减震腔道a中,被减震腔道a中的阻尼液部分消耗。通过密封件32实现打开减震腔道a中,更换阻尼液。

卧式离心机本体1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能通过空气朝上传导至弧形盖体21内的柱形通道213,被柱形通道213中的阻尼液部分消耗。通过密封螺栓2131设计实现更换阻尼液。

同时,在弧形盖体21底部(弧形盖体21的底部与卧式离心机本体1之间通过空气进行能量传导)设计凸起b,凸起b的设计减低了震动的传导(相对光滑介质,震动容易在粗糙、凸出的结构上消耗)。

通过上述设计不仅降低了震动、同时,降低了噪音。

采用上述装置部件设计的优点在于:

弧形盖体21、丝杠螺块23、滑块22、丝杠电机24设计,实现自由推动弧形盖体21罩在卧式离心机本的上方。在弧形盖体21的防护下,操作人员不容易触碰到正在工作的卧式离心机本体1,进而有效保护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减震座台3、减震腔道a设计,卧式离心机本体1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能朝下传导至减震座台3内开设有的减震腔道a中,被减震腔道a中的阻尼液部分消耗。

弧形盖体21上柱形通道213设计,实现卧式离心机本体1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能通过空气朝上传导至弧形盖体21内的柱形通道213,被柱形通道213中的阻尼液部分消耗。通过上述设计不仅降低了震动、同时,降低了噪音,且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