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笔电上料测试分选储存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9653发布日期:2020-06-12 13:4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笔电上料测试分选储存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芯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笔电上料测试分选储存一体机。



背景技术:

电芯在装配进入电子产品之前需要对电芯的进行测试以及引脚裁切整形,传统的测试方式为由作业员人工将电芯与测试仪器相连接,通过测试仪器的反馈结果甄别电芯的好坏,然后由作业员将次品区分后运至裁切设备中进行引脚的裁剪和整形。人工作业的效率较低,人工成本高,无法连贯的进行测试,同时人工操作在分选时会出现错漏,导致分选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测试分选效率高、人工劳动强度低且分选准确性好的全自动笔电上料测试分选储存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料机构、测试机构、喷码机构、裁切机构、下料分选机构以及直线运输机台,所述测试机构、喷码机构以及所述裁切机构依次设置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上,所述上料机构、所述下料分选机构分别与所述直线运输机台的输入端、输出端配合。

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上料机构用于将料盘上的电芯抓取放置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的活动部件上。通过将所述测试机构、喷码机构以及所述裁切机构依次设置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上,实现依次进行电芯性能的测试、喷码以及引脚的裁切整形,通过设置所述喷码机构对测试完成的电芯进行喷码,同时将喷码信息反馈至外部计算机,进行喷码信息与测试信息的绑定,进而确保电芯分选的准确性。所述下料分选机构用于将裁切整形后的电芯输出,并区分良品和次品。通过将所述测试机构和所述裁切机构设置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实现测试和裁切连贯进行,有效的提高的了测试分选效率。通过采用机械自动测试和运输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基座、安装支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滑动架、第二直线驱动机构、活动抓取组件以及料盘抓取组件,所述上料基座与所述直线运输机台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上料基座上,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滑动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机构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支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和所述料盘抓取组件均固定在所述滑动架上,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垂直与所述第一直线运动机构设置,所述活动抓取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的活动端上,所述上料基座上设有取料槽和空料盘存放槽,所述活动抓取组件将所述取料槽中料盘上的电芯抓取并移动至所述直线运输机台上,所述料盘抓取组件将所述取料槽上的空料盘移动至所述空料盘存放槽中。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所述上料基座上设置所述取料槽和所述空料盘存放槽进行料盘的存放。通过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滑动架作直线运动,进而实现带动所述活动抓取组件在所述取料槽与所述直线运输机台之间运动,以及带动所述料盘抓取组件在所述取料槽与所述空料盘放置槽之间运动。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测试机构包括第一下压气缸、安装架以及若干组测试探头,若干所述测试探头均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并沿所述直线运输机台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所述安装架固定在所述第一下压气缸的活动端上,所述第一下压气缸固定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上,所述测试探头位于所述直线运输机台的运输部分的上方,所述测试探头与外部的计算机电信号连接,所述测试机构还包括识别组件,所述识别组件包括第三直线驱动机构和第一扫码枪,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上,所述第一扫码枪固定在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的活动端上,所述第一扫码枪识别所述测试机构中的电芯的编码。

由上述方案可见,所述测试探头为常见的设置有探针的测试结构,通过探针与电芯的引脚接触实现导通,进而与外部测试仪器连接进行电气性能的测试,通过外部计算机将测试仪器的测试结果与所述第一扫码枪识别到的电芯的编号绑定,进而确保测试结果准确。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扫码枪在各个电芯之间移动。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喷码机构包括第四直线驱动机构和喷码枪,所述第四直线驱动机构固定所述直线运输机台上,所述喷码枪固定在所述第四直线驱动机构的活动端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所述喷码机构实现对测试完成的电芯进行喷码,将测试结果绑定在编码上便于后续分选装置区分良品的次品。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裁切机构包括第二下压气缸和若干裁切块,所述第二下压气缸固定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上,若干所述裁切块均固定在所述第二下压气缸的活动端上且沿所述直线运输机台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所述直线运输机台上设置有一一对应表与若干所述裁切块配合的若干l形限位块,所述直线运输机台上还设置有若干滑台气缸,若干所述滑台气缸均垂直于所述直线运输机台的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所述滑台气缸对应与若干所述l形限位块在同一直线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所述裁切块与所述l形限位块的直角边交错配合实现将电芯的引脚裁切,同时所述l形限位块能够与电芯的边缘配合限制引脚裁切后的最小长度。通过设置所述滑台气缸对电芯进行推动,进而实现通过机械对裁切位置进行调整。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下料分选机构包括下料机座、设置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上方的若干第二扫码枪、第五直线驱动机构、下料抓取组件以及若干输出传送带组件,所述第五直线驱动机构和若干所述输出传送带组件均固定在所述下料机座上,所述第五直线驱动机构垂直于所述直线运输机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下料抓取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五直线驱动机构的活动端上,所述第五直线驱动机构带动所述下料抓取组件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座和若干所述输出传送带组件上方作直线运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扫码枪对所述喷码机构在电芯上的喷码进行识别,进而通过所述下料抓取组件将电芯分别放置对应的输出传送带组件上。所述输出传送带组件为常见的电机带动传送带作回转运动的运输机构。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直线运输机台包括底座、第六直线驱动机构和若干组升降机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运输槽,所述第六直线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动座、滑动板、抬升气缸以及与所述运输槽相适配的运输块,所述滑动座固定在所述底座内部,所述滑动座上设有直线导轨,所述抬升气缸通过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配合,所述运输块固定在所述抬升气缸的活动端上,若干组所述升降机构的所述滑动板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直线驱动机构的活动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进而带动所有所述滑动板作往复直线运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将若干组所述升降机构的滑动板依次连接,实现所有所述升降机构的同步运动。所述抬升气缸带动所述运输块上升,进而使所述运输块的上端面从所述运输槽中伸出将电芯托起,进而实现带动电芯运动至下一工位。通过设置所述直线导轨使所述滑动板具有更高的直线运动精度,确保运输过程中电芯不会发生较大的偏移,保证测试连接的可靠性。

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直线运输机台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上料机构配合的调整机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下降气缸、安装板、第一活动板以及第二活动板,所述下降气缸固定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上,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下降气缸的活动端上,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均滑动配合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上均设置有若干限位推杆,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上的若干所述限位推杆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板的限位推杆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上的限位推杆一一对应配合,相配合的两个所述限位推杆之间均设置有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动端上设置推块,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两个伸出方向相反的驱动气缸,两个所述驱动气缸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传动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所述调整机构实现将所述上料机构放置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上的电芯码齐,确保电芯的摆放位置正确,通过两个所述限位推杆相互配合实现电芯的宽度方向的位置调整,通过设置所述推动气缸实现对电芯的长度方向进行位置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f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2中g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料机构1、测试机构2、喷码机构3、裁切机构4、下料分选机构5以及直线运输机台6,所述测试机构2、喷码机构3以及所述裁切机构4依次设置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上,所述上料机构1、所述下料分选机构5分别与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的输入端、输出端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1包括上料基座101、安装支架102、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03、滑动架104、第二直线驱动机构105、活动抓取组件106以及料盘抓取组件107,所述上料基座101与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支架102固定在所述上料基座101上,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03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102上且垂直于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的长度方向,所述滑动架10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03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架104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支架102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105和所述料盘抓取组件107均固定在所述滑动架104上,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105垂直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03设置,所述活动抓取组件106固定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105的活动端上,所述上料基座101上设有取料槽108和空料盘存放槽109,所述活动抓取组件106将所述取料槽108中的料盘上的电芯抓取并移动至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上,所述料盘抓取组件107将所述取料槽108上的空料盘移动至所述空料盘存放槽109中。所述活动抓取组件106包括旋转气缸、连接架以及若干第一伸出气缸,所述旋转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105的活动端上,所述连接架固定在所述旋转气缸的活动端上,若干所述第一伸出气缸均固定在所述连接架上且沿所述连接架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所述第一伸出气缸的活动端上均设置有与外部真空发生器连接的真空吸嘴;所述料盘抓取组件107包括固定架和若干第二伸出气缸,所述固定架与所述滑动架104固定连接,若干所述第二伸出气缸均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有所述第二伸出气缸的活动端上均设置有与外部真空发生器连接的真空吸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试机构2包括第一下压气缸201、安装架以及若干组测试探头202,若干所述测试探头202均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并沿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所述安装架固定在所述第一下压气缸201的活动端上,所述第一下压气缸201固定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上,所述测试探头202位于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的运输部分的上方,所述测试探头202与外部的计算机电信号连接,所述测试机构2还包括识别组件,所述识别组件包括第三直线驱动机构203和第一扫码枪204,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203固定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上,所述第一扫码枪204固定在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203的活动端上,所述第一扫码枪204识别所述测试机构2中的电芯的编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喷码机构3包括第四直线驱动机构301和喷码枪302,所述第四直线驱动机构301固定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上,所述喷码枪302固定在所述第四直线驱动机构301的活动端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裁切机构4包括第二下压气缸401和若干裁切块,所述第二下压气缸401固定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上,若干所述裁切块均固定在所述第二下压气缸401的活动端上且沿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上设置有一一对应表与若干所述裁切块配合的若干l形限位块,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上还设置有若干滑台气缸402,若干所述滑台气缸402均垂直于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的长度方向设置,若干所述滑台气缸402对应与若干所述l形限位块在同一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料分选机构5包括下料机座501、设置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上方的若干第二扫码枪502、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03、下料抓取组件504以及若干输出传送带组件505,所述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03和若干所述输出传送带组件505均固定在所述下料机座501上,所述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03垂直于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下料抓取组件504固定在所述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03的活动端上,所述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03带动所述下料抓取组件504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和若干所述输出传送带组件505上方作直线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包括底座、第六直线驱动机构和若干组升降机构601,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运输槽,所述第六直线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升降机构601包括滑动座、滑动板602、抬升气缸603以及与所述运输槽相适配的运输块,所述滑动座固定在所述底座内部,所述滑动座上设有直线导轨,所述抬升气缸603通过所述滑动板602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配合,所述运输块固定在所述抬升气缸603的活动端上,若干组所述升降机构601的所述滑动板602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第六直线驱动机构的活动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滑动板602固定连接,进而带动所有所述滑动板602作往复直线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上料机构1配合的调整机构7,所述调整机构7包括下降气缸、安装板、第一活动板701以及第二活动板702,所述下降气缸固定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上,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下降气缸的活动端上,所述第一活动板70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702均滑动配合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活动板70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702上均设置有若干限位推杆,所述第一活动板70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702上的若干所述限位推杆交错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板701的限位推杆和所述第二活动板702上的限位推杆一一对应配合,相配合的两个所述限位推杆之间均设置有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动端上设置推块703,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两个伸出方向相反的驱动气缸,两个所述驱动气缸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动板701、所述第二活动板702传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取料槽108和所述空料盘存放槽109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料盘相适配的夹紧机构。通过设置所述夹紧机构将料盘夹紧防止取电芯时带动料盘上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03、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105、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203、所述第四直线驱动机构301、所述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03以及所述第六直线驱动机构为直线滑台或直线电机或丝杆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由作业员将装载有电芯8的料盘堆码在所述取料槽108中,设备启动后所述活动抓取组件106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03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105的带动下移动到所述取料槽108的正上方,所述第一伸出气缸启动并通过真空吸嘴将料盘上的电芯夹取提起,此时所述取料槽108两侧的夹紧机构将料盘夹紧,所述料盘抓取组件107则位于所述空料盘存放槽109的正上方。然后所述活动抓取组件106移动至所述调整机构7的上方,所述旋转气缸启动使电芯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的长度方向,然后将电芯放置于所述调整机构中,此时所述料盘抓取组件107位于所述取料槽108的正上方,当所述取料槽108中位于最上方的料盘为空料盘时,所述取料槽108两侧的夹紧机构松开,所述料盘抓取组件107启动将空料盘抓起,并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103的带动下将空料盘移动至所述空料盘存放槽109中。

电芯放置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上时,所述调整机构启动,两个所述驱动气缸同时伸出使所述第一活动板70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702相向运动,进而使两个所述限位推杆配合将电芯夹持调整其宽度方向的位置,所述推动气缸伸出使所述推块703与电芯接触,进而调整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位置。

然后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启动将电芯运送至所述测试机构2中,所述第一下压气缸201伸出使所述测试探头202与电芯的引脚接触并导通,使外部测试仪器与电芯导通测试,同时所述识别组件扫描电芯上的编码,测试完成后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将电芯运输至所述喷码机构3。所述喷码机构根据所述识别组件识别的顺序将绑定测试信息后生成的编码喷印在对应的电芯上。

然后电芯在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的带动下移动至所述裁切机构4中,所述第二下压气缸401带动所述裁切块下压,所述裁切块与所述l形限位块配合将电芯的引脚进行裁切。

裁切完成后,所述直线运输机台6将电芯运输至所述第二扫码枪502的下方,所述第二扫码枪502识别喷印在电芯上的编码,所述下料抓取组件504抓取并在所述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03的带动下将电芯放置在对应的输出传送带组件505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