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0577发布日期:2020-05-15 16:5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泥装置,具体是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



背景技术:

脱泥是在选矿作业中,使矿浆中的细矿泥与粗砂分离的处理过程。矿泥在任何一种选矿过程中都是一种干扰因素,它直接影响分选指标和选矿药剂耗量,因此,脱泥作业是重选、磁选和浮选等选矿方法的关键性准备作业。原矿脱泥有多种设备可用,如小直径水力旋流器、筛网旋流器、耙式浓缩机等。

水力旋流器是利用回转流进行分级的设备,并也用于浓缩,脱水以致选别,它的构造很简单,主要是由一个空心圆柱体和圆连接而成,溢流管插入深度是溢流管插入到旋流器内部一节长度,指的是溢流管底部到旋流器顶盖的距离。减小溢流管插入深度,分级粒度变细;增大溢流管插入深度,分级粒度变粗。但是,现有的旋流器结构简单,在实际生产中不具有调节溢流管升高下降的作用,不能够改变旋流器的分级程度。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包括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锥形体,锥形体的下端开设有底流口,圆柱体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料口,圆柱体上端插入有溢流管;通过进料口将矿浆从进料口灌入到旋流器内部,矿浆在圆筒形器壁限制下作回转运动。粗颗粒因惯性离心力大而被抛向器壁,并逐渐向下流动由底部排出成为沉砂。细颗粒向器壁移动的速度较小,被朝向中心流动的液体带动由中心溢流管流出,成为溢流。

所述溢流管的前端开设有齿槽,圆柱体上端位于溢流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之间设有转动柱,转动柱的外侧套设有转动齿轮,固定架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盒,转动柱的一端插入安装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号齿轮,安装盒一侧插入有把手,把手一端位于安装盒的内部固定连有二号齿轮,转动齿轮与齿槽啮合,一号齿轮可与二号齿轮啮合,安装盒的内部位于一号齿轮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固定套的内部设有弹簧,固定套的外侧套设有活动套,活动套与固定套的形状均为矩形,防止活动套与固定套之间发生转动,弹簧一端与固定套固定连接,弹簧另一端与活动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活动套通过弹簧与固定套活动连接,活动套的一端与二号齿轮接触,活动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通过向右按动把手,把手向右移动压着二号齿轮向右移动,使得二号齿轮与一号齿轮啮合,同时二号齿轮向右压着活动套向右移动,活动套向右移动通过连接块带着限位杆脱离一号齿轮内部圆孔的内部,再通过转动把手,通过把手带动二号齿轮转动,二号齿轮转动带动一号齿轮转动,一号齿轮转动带动转动柱转动,转动柱转动带着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与溢流管一侧齿槽啮合,通过转动齿轮转动带着溢流管上下移动,通过溢流管插入圆柱体内部的深度来调节旋流器分级粒度的粗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圆柱体与溢流管之间设有密封橡胶,通过密封橡胶防止溢流管周围泄漏,一号齿轮最左侧所在竖直平面与二号齿轮最右侧所在竖直平面相同,活动套的活动距离与一号齿轮的厚度相同,使得二号齿轮推动活动套移动后,正好与一号齿轮啮合,而不会与一号齿轮错位,一号齿轮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圆孔,限位杆的直径与圆孔的直径相同,通过限位杆可以将一号齿轮卡死,避免在不调节的时候溢流管上下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有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通过二号齿轮带动一号齿轮转动,再通过转动齿轮转动带着溢流管上下移动,改变溢流管插入圆柱体内部的深度,从而改变旋流器分级粒度的粗细。

2、通过设计有限位杆与一号齿轮上的圆孔,限位杆可以将一号齿轮卡死,避免在不调节的时候溢流管上下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中一号齿轮的立体图。

图中:1、圆柱体;2、锥形体;3、底流口;4、进料口;5、溢流管;6、固定架;7、齿槽;8、安装盒;9、密封橡胶;10、转动柱;11、转动齿轮;12、把手;13、一号齿轮;14、二号齿轮;15、固定套;16、活动套;17、弹簧;18、连接块;19、限位杆;20、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尾矿高效脱泥装置,包括圆柱体1,所述圆柱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锥形体2,锥形体2的下端开设有底流口3,圆柱体1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料口4,圆柱体1上端插入有溢流管5,圆柱体1与溢流管5之间设有密封橡胶9,通过密封橡胶9防止溢流管5周围泄漏;通过进料口4将矿浆从进料口4灌入到旋流器内部,矿浆在圆筒形器壁限制下作回转运动。粗颗粒因惯性离心力大而被抛向器壁,并逐渐向下流动由底部排出成为沉砂。细颗粒向器壁移动的速度较小,被朝向中心流动的液体带动由中心溢流管5流出,成为溢流。

所述溢流管5的前端开设有齿槽7,圆柱体1上端位于溢流管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架6,固定架6之间设有转动柱10,转动柱10的外侧套设有转动齿轮11,固定架6右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盒8,转动柱10的一端插入安装盒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一号齿轮13,安装盒8一侧插入有把手12,把手12一端位于安装盒8的内部固定连有二号齿轮14,转动齿轮11与齿槽7啮合,一号齿轮13可与二号齿轮14啮合,安装盒8的内部位于一号齿轮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15,固定套15的内部设有弹簧17,固定套15的外侧套设有活动套16,活动套16与固定套15的形状均为矩形,防止活动套16与固定套15之间发生转动,弹簧17一端与固定套15固定连接,弹簧17另一端与活动套16的内部固定连接,活动套16通过弹簧17与固定套15活动连接,活动套16的一端与二号齿轮14接触,一号齿轮13最左侧所在竖直平面与二号齿轮14最右侧所在竖直平面相同,活动套16的活动距离与一号齿轮13的厚度相同,使得二号齿轮14推动活动套16移动后,正好与一号齿轮13啮合,而不会与一号齿轮13错位,活动套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8,连接块18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9,一号齿轮13的内部开设有若干圆孔20,限位杆19的直径与圆孔20的直径相同,通过限位杆19可以将一号齿轮13卡死,避免在不调节的时候溢流管5上下移动。通过向右按动把手12,把手12向右移动压着二号齿轮14向右移动,使得二号齿轮14与一号齿轮13啮合,同时二号齿轮14向右压着活动套16向右移动,活动套16向右移动通过连接块18带着限位杆19脱离一号齿轮13内部圆孔20的内部,再通过转动把手12,通过把手12带动二号齿轮14转动,二号齿轮14转动带动一号齿轮13转动,一号齿轮13转动带动转动柱10转动,转动柱10转动带着转动齿轮11转动,转动齿轮11与溢流管5一侧齿槽7啮合,通过转动齿轮11转动带着溢流管5上下移动,通过溢流管5插入圆柱体1内部的深度来调节旋流器分级粒度的粗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装置在使用的过程,通过进料口4将矿浆从进料口4灌入到旋流器内部,矿浆在圆筒形器壁限制下作回转运动。粗颗粒因惯性离心力大而被抛向器壁,并逐渐向下流动由底部排出成为沉砂。细颗粒向器壁移动的速度较小,被朝向中心流动的液体带动由中心溢流管5流出,成为溢流,在脱泥的过程中,通过向右按动把手12,把手12向右移动压着二号齿轮14向右移动,使得二号齿轮14与一号齿轮13啮合,同时二号齿轮14向右压着活动套16向右移动,活动套16向右移动通过连接块18带着限位杆19脱离一号齿轮13内部圆孔20的内部,再通过转动把手12,通过把手12带动二号齿轮14转动,二号齿轮14转动带动一号齿轮13转动,一号齿轮13转动带动转动柱10转动,转动柱10转动带着转动齿轮11转动,转动齿轮11与溢流管5一侧齿槽7啮合,通过转动齿轮11转动带着溢流管5上下移动,通过溢流管5插入圆柱体1内部的深度来调节旋流器分级粒度的粗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