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试验中料盒运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1276453发布日期:2020-06-26 23:1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击试验中料盒运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软件控制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冲击试验中料盒运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冲击试验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执行冲击试验可以确定钢铁在经受外力冲撞或作用时的韧性和脆性,从而能够保证钢铁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图1是冲击试验系统的俯视图。该系统100包括上料装置110、冲击试验装置组120和人工收集装置130,其中,冲击试验装置组120由冲击试验装置121、冲击试验装置122、冲击试验装置123……冲击试验装置n等多个冲击试验装置组成,不同的冲击试验装置可以检测不同类型的样品。冲击试验的完整过程可以包括上料过程、试验过程和下料过程。上料过程中,工人将上一道工序生产出的样品运送到上料装置110处,上料装置110将样品按照各自类型的不同分别放到不同料盒140中,再将盛放有样品的料盒140通过运输线或者人工运送到冲击试验装置处。由于不同的冲击试验装置的性能参数不同,所检测的样品的类型也应不同,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工人需要通过肉眼观察每个料盒140中样品的类型,再将料盒140放到指定的运输线上或人工运送到合适的冲击试验装置处。然而,上料过程是不受监督的,很容易出现样品错送、漏送的情况,进而影响对样品质量的准确判断。类似地,下料过程也存在上述问题。冲击试验结束后,需要将已试验的样品从冲击试验装置中取出,并运送到人工收集装置130处,这就是下料过程。对于已试验的样品而言,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不合格的样品必须运送到人工收集装置130处,以便工人核查样品不合格的原因,而合格的样品可以不用运送到人工收集装置130处。现有技术在下料过程中,工人仍然需要通过肉眼区分盛放有合格样品的料盒140和盛放有不合格样品的料盒140,再将不同的料盒140运送到对应的位置。可见,对于合格样品和不合格样品的区分,目前也没有监督机制,同样容易出现运送样品的目的地出错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冲击试验中料盒运输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可用于解决在现有技术中料盒的运输由于不受监督而导致容易出现样品错送、漏送的情况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击试验中料盒运输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冲击试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料装置、冲击试验装置和人工收集装置,所述上料装置、所述冲击试验装置和所述人工收集装置分别通过所述支路运输线与所述主路运输线连接;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类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装置和第二类rfid装置,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分别设置于上料装置、冲击试验装置和人工收集装置处,所述第二类rfid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主路运输线和各支路运输线的交界处;所述方法包括:控制第一类rfid装置为位于覆盖范围内的料盒添加属性信息;通过第二类rfid装置检测位于覆盖范围内的料盒所携带的属性信息,如果所述料盒所携带的属性信息符合所述第二类rfid装置对应的目标装置的料盒要求,控制所述支路运输线将所述料盒移动到所述目标装置处。可选地,控制第一类rfid装置为位于覆盖范围内的料盒添加属性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料盒的装载状态;控制第一类rfid装置为位于覆盖范围内的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包括:针对装载状态是满盒状态的料盒,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所述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所述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包括:如果所述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是待试验的样品,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所述待试验的样品的属性,以及预设的样品属性和各冲击试验装置的对应关系,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所述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包括:如果所述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是已试验的样品,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所述已试验的样品的合格情况,以及预设的合格情况和各装置的对应关系,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所述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包括:如果所述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是未识别的样品,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控制第一类rfid装置为位于覆盖范围内的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包括:针对装载状态是空盒状态的料盒,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当前空料盒的需求情况,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所述当前空料盒的需求情况,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包括:如果所述当前空料盒的需求情况是上料装置存在空料盒需求,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上料装置存在空料盒需求这一需求情况,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所述当前空料盒的需求情况,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包括:如果所述当前空料盒的需求情况是冲击试验装置存在空料盒需求,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冲击试验装置存在空料盒需求这一需求情况,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属性信息是目标装置的标识。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冲击试验中料盒运输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冲击试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料装置、冲击试验装置和人工收集装置,所述上料装置、所述冲击试验装置和所述人工收集装置分别通过所述支路运输线与所述主路运输线连接;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类rfid装置和第二类rfid装置,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分别设置于上料装置、冲击试验装置和人工收集装置处,所述第二类rfid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主路运输线和各支路运输线的交界处;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类rfid装置为位于覆盖范围内的料盒添加属性信息;检测单元,用于通过第二类rfid装置检测位于覆盖范围内的料盒所携带的属性信息;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如果所述料盒所携带的属性信息符合所述第二类rfid装置对应的目标装置的料盒要求,控制所述支路运输线将所述料盒移动到所述目标装置处。可选地,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料盒的装载状态;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用于:针对装载状态是满盒状态的料盒,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所述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如果所述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是待试验的样品,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所述待试验的样品的属性,以及预设的样品属性和各冲击试验装置的对应关系,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如果所述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是已试验的样品,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所述已试验的样品的合格情况,以及预设的合格情况和各装置的对应关系,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如果所述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是未识别的样品,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用于:针对装载状态是空盒状态的料盒,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当前空料盒的需求情况,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如果所述当前空料盒的需求情况是上料装置存在空料盒需求,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上料装置存在空料盒需求这一需求情况,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如果所述当前空料盒的需求情况是冲击试验装置存在空料盒需求,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冲击试验装置存在空料盒需求这一需求情况,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属性信息是目标装置的标识。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料盒运输的控制方法,通过在上料装置、冲击试验装置和人工收集装置处设置第一类rfid装置,在主路运输线和各支路运输线的交界处设置第二类rfid装置。利用第一类rfid装置为位于覆盖范围内的料盒添加属性信息,从而能够通过料盒所携带的属性信息的不同区分各料盒;利用第二类rfid装置检测位于覆盖范围内的料盒所携带的属性信息,根据检测结果,如果料盒所携带的属性信息符合第二类rfid装置对应的目标装置的料盒要求,控制支路运输线将料盒移动到目标装置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无监督的料盒运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类rfid装置和第二类rfid装置,对料盒的运输过程进行监督,结合料盒所携带的属性信息,可以控制料盒输送到与属性信息对应的目标位置处,从而能够避免料盒错送、漏送的情况,大大节约了料盒运输的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冲击试验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附图说明图1是冲击试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冲击试验系统的俯视图;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另一种冲击试验系统的俯视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击试验中料盒运输的控制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类rfid装置的布局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击试验中料盒运输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2a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冲击试验系统的俯视图。如图2a所示,冲击试验系统200可以包括上料装置210、冲击试验装置(例如图2a中示出的冲击试验装置2201、冲击试验装置2202、冲击试验装置2203)和人工收集装置230。上料装置210、冲击试验装置2201(或冲击试验装置2202,或冲击试验装置2203)和人工收集装置230分别通过支路运输线240与主路运输线250连接,主路运输线250和支路运输线240均用于往复运送料盒(例如图2a中的料盒2601、料盒2602)。其中,支路运输线240的一端与主路运输线250连接,另一端与上料装置210、冲击试验装置2201(或冲击试验装置2202,或冲击试验装置2203)和人工收集装置230中的任一装置连接。进一步地,冲击试验系统200还可以包括第一类rfid装置270和第二类rfid装置280,第一类rfid装置270分别设置于上料装置210、冲击试验装置2201(或冲击试验装置2202,或冲击试验装置2203)和人工收集装置230处,第二类rfid装置280分别设置于主路运输线250和各支路运输线240的交界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类rfid装置270的数量可以与上料装置210、冲击试验装置220和人工收集装置230的总数量一致,比如,冲击试验系统200中可以包括1个上料装置210,3个冲击试验装置(分别为冲击试验装置2201、冲击试验装置2202、冲击试验装置2203)和1个人工收集装置230,那么,第一类rfid装置270可以是5个,这5个第一类rfid装置270可以分别设置在上料装置210、冲击试验装置2201(或冲击试验装置2202,或冲击试验装置2203)和人工收集装置230处。第二类rfid装置280的数量可以与支路运输线240的数量一致,比如,冲击试验系统200中可以包括5条支路运输线,那么,第二类rfid装置可以是5个,这5个第二类rfid装置280可以分别设置在这5条支路运输线与主路运输线的交界处。更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人工收集装置230可以负责收集已试验的样品及未识别的样品。但是,对于已试验的样品而言,有合格与不合格的区分,因此,在其它可能的系统结构中,如图2b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冲击试验系统的俯视图。冲击试验系统200还可以包括合格样品回收装置290,用于接收冲击试验装置2201(或冲击试验装置2202,或冲击试验装置2203)中输出的合格的已试验样品。在结构上,合格样品回收装置290可以参考人工收集装置230,通过支路运输线与主路运输线连接;或者,也可以参考图2b示出的结构,合格样品回收装置290可以通过合格样品输送线2110(独立于主路运输线250和支路运输线240)直接接收冲击试验装置2201(或冲击试验装置2202,或冲击试验装置2203)中输出的合格的已试验样品,也就是说,合格样品输送线2110一端与合格样品回收装置290连接,另一端与冲击试验装置220连接。基于图2a和图2b示出的冲击试验系统,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击试验中料盒运输的控制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301,控制第一类rfid装置为位于覆盖范围内的料盒添加属性信息。步骤302,通过第二类rfid装置检测位于覆盖范围内的料盒所携带的属性信息,如果料盒所携带的属性信息符合第二类rfid装置对应的目标装置的料盒要求,控制支路运输线将料盒移动到目标装置处。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料盒运输的控制方法,通过在上料装置、冲击试验装置和人工收集装置处设置第一类rfid装置,在主路运输线和各支路运输线的交界处设置第二类rfid装置。利用第一类rfid装置为位于覆盖范围内的料盒添加属性信息,从而能够通过料盒所携带的属性信息的不同区分各料盒;利用第二类rfid装置检测位于覆盖范围内的料盒所携带的属性信息,根据检测结果,如果料盒所携带的属性信息符合第二类rfid装置对应的目标装置的料盒要求,控制支路运输线将料盒移动到目标装置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无监督的料盒运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类rfid装置和第二类rfid装置,对料盒的运输过程进行监督,结合料盒所携带的属性信息,可以控制料盒输送到与属性信息对应的目标位置处,从而能够避免料盒错送、漏送的情况,大大节约了料盒运输的时间,进而能够提高冲击试验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具体来说,在执行步骤301之前,可以先检测料盒的装载状态。装载状态是指料盒是否装满样品的状态,如果料盒装满样品,则料盒的装载状态为满盒状态;如果料盒中没有样品,则料盒的装载状态为空盒状态。步骤301中,根据料盒的装载状态的不同,第一类rfid装置为料盒添加属性信息的方式也不同。其中,料盒所添加的属性信息可以是目标装置的标识,或者也可以是其它的属性信息,比如可以是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信息,具体不做限定。针对装载状态是满盒状态的料盒,可以控制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为料盒添加属性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装载状态为满盒状态的料盒可以包括以下三种情形:情形一,上料过程中,上料装置将待试验的样品放满料盒时的状态,此时,料盒的装载状态可以看做是满盒状态。情形二,冲击试验结束后,冲击试验装置将已试验的样品放满料盒时的状态,此时,料盒的装载状态也可以看做是满盒状态。情形三,在进行冲击试验之前,冲击试验装置需要对待试验的样品进行识别,如果识别出待试验的样品符合冲击试验的标准,就可以进行冲击试验,如果没有识别出待试验的样品符合冲击试验的标准,就需要将未识别的样品放入料盒,当未识别的样品放满料盒时,料盒的装载状态也可以看做是满盒状态。针对上述情形一,如果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是待试验的样品,控制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待试验的样品的属性,以及预设的样品属性和各冲击试验装置的对应关系,为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具体地,料盒中所盛放的待试验的样品可以是样品属性相同的样品。同一属性的待试验的样品可以由同一个冲击试验装置进行冲击试验,不同属性的待试验的样品可以由不同的冲击试验装置进行冲击试验。由于冲击试验中,需要对不同生产温度的待试验的样品进行试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待试验样品的样品属性可以是待试验样品的生产温度。以样品属性为生产温度为例,如表1所示,为样品属性和各冲击试验装置的对应关系的一种示例。表1:样品属性和各冲击试验装置的对应关系的一种示例生产温度冲击试验装置0℃冲击试验装置2201100℃冲击试验装置2202200℃冲击试验装置2203从表1中可以看出,待试验的样品的生产温度为0℃时,对应冲击试验装置2201,即可以由冲击试验装置2201对该待试验的样品进行冲击试验;待试验的样品的生产温度为100℃时,对应冲击试验装置2202,即可以由冲击试验装置2202对该待试验样品进行冲击试验;待试验的样品的生产温度为200℃时,对应冲击试验装置2203,即可以由冲击试验装置2203对该待试验样品进行冲击试验。如此,第一类rfid装置可以根据待试验的样品的生产温度,以及如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为料盒添加属性信息。例如,料盒中盛放的待试验的样品的生产温度是100℃,第一类rfid装置可以为该料盒添加的属性信息是冲击试验装置2202,以便冲击试验系统根据这一属性信息,将该料盒运送到冲击试验装置2202处。需要说明的是,待试验样品的样品属性除了生产温度之外,还可以是其它属性,具体可以根据不同冲击试验装置所要求的待试验样品的不同属性来确定。针对上述情形二,如果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是已试验的样品,控制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已试验的样品的合格情况,以及预设的合格情况和各装置的对应关系,为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具体地,料盒中所盛放的已试验的样品合格情况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情况。对于合格的已试验的样品,可以运送至合格样品回收装置处;对于不合格的已试验的样品,需要运送至人工收集装置处,以便进行人工检查。也就是说,如表2所示,为合格情况和各装置的对应关系的一种示例。表2:合格情况和各装置的对应关系的一种示例合格情况对应装置合格合格样品回收装置不合格人工收集装置从表2中可以看出,如果是合格的已试验的样品,对应合格样品回收装置,即合格的已试验的样品可以运送至合格样品回收装置;如果是不合格的已试验的样品,对应人工收集装置,即不合格的已试验的样品可以运送至人工收集装置。如此,第一类rfid装置可以根据已试验的样品的合格情况,以及如表2所示的对应关系,为料盒添加属性信息。例如,料盒中盛放的是合格的已试验的样品,第一类rfid装置可以为该料盒添加的属性信息是合格样品回收装置,以便冲击试验系统根据这一属性信息,将该料盒运送到合格样品回收装置处;料盒中盛放的是不合格的已试验的样品,第一类rfid装置可以为该料盒添加的属性信息是人工收集装置,以便冲击试验系统根据这一属性信息,将该料盒运送到人工收集装置处。针对上述情形三,如果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是未识别的样品,控制第一类rfid装置为料盒添加属性信息。也就是说,对于未识别的样品,是需要运送到人工收集装置处的,以便进行人工合成,那么,对于未识别的样品,第一类rfid装置为料盒添加属性信息也就只能是人工收集装置了。综合上述三种情形来看,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可以分别待试验的样品、已试验的样品和未识别的样品,对于待试验的样品而言,又可以根据生产温度的不同进行细分,不同生产温度下的待试验的样品,可以对应不同的冲击试验装置;对于已试验的样品而言,又可以根据合格与否进行划分,合格的已试验的样品可以对应合格样品回收装置,不合格的已试验的样品可以对应人工收集装置;对于未识别的样品而言,可以对应人工收集装置。如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满盒状态的料盒,可以根据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以及各类型下的细分,控制第一类rfid装置为料盒添加不同的属性信息。针对装载状态是空盒状态的料盒,可以控制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根据当前空料盒的需求情况,为料盒添加属性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料装置与各冲击试验装置都有空料盒的需要。例如,上料装置需要将待试验的样品装入空料盒中,那么,随着待试验样品的增多,必然需要补充新的空料盒;冲击试验装置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需要空料盒,一种情况是需要补充盛放已试验的样品的空料盒,另一种情况是需要补充盛放未识别的样品的空料盒。具体地,如果当前空料盒的需求情况是上料装置存在空料盒需求,控制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上料装置存在空料盒需求这一需求情况,为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即,此时第一类rfid装置为料盒添加的属性信息可以是上料装置的标识。如果当前空料盒的需求情况是冲击试验装置存在空料盒需求,控制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冲击试验装置存在空料盒需求这一需求情况,为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即,此时第一类rfid装置为料盒添加的属性信息可以是冲击试验装置的标识。步骤302中,第二类rfid装置是设置在各支路运输线与主路运输线的交界处的,而每条支路运输线的另一端可以连接上料装置210、冲击试验装置2201(或冲击试验装置2202,或冲击试验装置2203)和人工收集装置230中的任一装置,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第二类rfid装置与上料装置210、冲击试验装置2201(或冲击试验装置2202,或冲击试验装置2203)和人工收集装置230中的任一装置相对应。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类rfid装置的布局示意图。其中,第二类rfid装置2801设置于支路运输线2401与主路运输线250的交界处,支路运输线2401的另一端设置有上料装置210;第二类rfid装置2802设置于支路运输线2402与主路运输线250的交界处,支路运输线2402的另一端设置有人工收集装置230;第二类rfid装置2803设置于支路运输线2403与主路运输线250的交界处,支路运输线2403的另一端设置有冲击试验装置2201;第二类rfid装置2804设置于支路运输线2404与主路运输线250的交界处,支路运输线2404的另一端设置有冲击试验装置2202;第二类rfid装置2805设置于支路运输线2405与主路运输线250的交界处,支路运输线2405的另一端设置有冲击试验装置2203。基于图4示出的布局示意图,具体实施例过程中,主路运输线250上输送有多个料盒,例如图4中示出的料盒2601、料盒2602和料盒2603。从图4中可以看出,料盒2601位于支路运输线2401和主路运输线250的交界处,在第二类rfid装置2801的覆盖范围内,那么,第二类rfid装置2801检测料盒2601所携带的属性信息,如果料盒2601所携带的属性信息符合第二类rfid装置2801对应的目标装置(即上料装置210)的料盒要求,就可以控制支路运输线2401将料盒2601移动到上料装置210处;如果料盒2601所携带的属性信息不符合上料装置210的料盒要求,则主路运输线250继续运送料盒2601到达下一个位置(即支路运输线2402和主路运输线250的交界处)。类似地,参考图4,料盒2602位于支路运输线2402和主路运输线250的交界处,在第二类rfid装置2802的覆盖范围内,那么,第二类rfid装置2802检测料盒2602所携带的属性信息,如果料盒2602所携带的属性信息符合第二类rfid装置2802对应的目标装置(即人工收集装置230)的料盒要求,就可以控制支路运输线2402将料盒2602移动到人工收集装置230处;如果料盒2602所携带的属性信息不符合人工收集装置230的料盒要求,则主路运输线250继续运送料盒2602到达下一个位置(即支路运输线2403和主路运输线250的交界处)。类似地,参考图4,料盒2603位于支路运输线2405和主路运输线250的交界处,在第二类rfid装置2805的覆盖范围内,那么,第二类rfid装置2805检测料盒2603所携带的属性信息,如果料盒2603所携带的属性信息符合第二类rfid装置2805对应的目标装置(即冲击试验装置2203)的料盒要求,就可以控制支路运输线2405将料盒2603移动到冲击试验装置2203处;如果料盒2603所携带的属性信息不符合冲击试验装置2203的料盒要求,则主路运输线250继续运送料盒2603到达下一个位置(即料盒2603可以在主路运输线上循环运送,重新回到支路运输线2401和主路运输线250的交界处)。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图5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击试验中料盒运输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冲击试验中料盒运输的控制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装置应用于冲击试验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料装置、冲击试验装置和人工收集装置,所述上料装置、所述冲击试验装置和所述人工收集装置分别通过所述支路运输线与所述主路运输线连接;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类rfid装置和第二类rfid装置,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分别设置于上料装置、冲击试验装置和人工收集装置处,所述第二类rfid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主路运输线和各支路运输线的交界处;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单元501,检测单元502和第二控制单元503。第一控制单元501,用于控制第一类rfid装置为位于覆盖范围内的料盒添加属性信息;检测单元502,用于通过第二类rfid装置检测位于覆盖范围内的料盒所携带的属性信息;第二控制单元503,用于如果所述料盒所携带的属性信息符合所述第二类rfid装置对应的目标装置的料盒要求,控制所述支路运输线将所述料盒移动到所述目标装置处。可选地,所述检测单元502还用于:检测所述料盒的装载状态;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01具体用于:针对装载状态是满盒状态的料盒,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所述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01具体用于:如果所述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是待试验的样品,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所述待试验的样品的属性,以及预设的样品属性和各冲击试验装置的对应关系,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01具体用于:如果所述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是已试验的样品,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所述已试验的样品的合格情况,以及预设的合格情况和各装置的对应关系,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01具体用于:如果所述料盒中盛放的样品的类型是未识别的样品,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01具体用于:针对装载状态是空盒状态的料盒,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当前空料盒的需求情况,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01具体用于:如果所述当前空料盒的需求情况是上料装置存在空料盒需求,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上料装置存在空料盒需求这一需求情况,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单元501具体用于:如果所述当前空料盒的需求情况是冲击试验装置存在空料盒需求,控制所述第一类rfid装置根据冲击试验装置存在空料盒需求这一需求情况,为所述料盒添加属性信息。可选地,所述属性信息是目标装置的标识。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智能合约,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智能合约被节点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事务处理方法。可选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
技术领域
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