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X光色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76918发布日期:2021-05-07 22:50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X光色选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色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x光色选机。



背景技术:

目前色选机的工作原理是物料由进料区域送到分选箱内,分选箱内装有前后或上下两套高稳定光源和高灵敏度图像处理传感器,其中高稳定光源和光电探测器是处于密封环境下,当物料流经分选箱内的选别区域时,光源透过透明玻璃窗对物料进行照射,物料反射光与基准光透过透明玻璃窗进入图像处理传感器,传感器对物料反射光与基准光相比较,利用被选物料与基准色之间的颜色差异识别出异色粒,并将其信号的差值放大处理,当信号差值大于预定值时,驱动空气喷射组件将异色粒剔除。

目前,色选机一般以可见光来采集图像,仅能对物料表面颜色进行筛分,而很多物料会因内部情况需要进行筛选,比如大米内部胚芽情况、豆类内部蛀虫情况等,无法通过现有的色选机实现筛分。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缺陷。为此,亟需一种x光色选机,具备核验物料内部情况的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x光色选机,具备核验物料内部情况的能力。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x光色选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x光色选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传输物料的传输带以及用于筛分物料的色选模组,所述机架上还设有x光模组,所述x光模组包括安装在传输带上方的发射器,所述传输带下侧安装有位于发射器正下方并与机架固定连接的显像板,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采集显像板影响数据的采集器以及用于控制色选模组、x光模组工作的控制器,所述采集器位于所述显像板下方,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采集器、发射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发射器发射x光射线,以此穿透物料,而显像板能够将物料的影像显示,再通过采集器采集形成图像数据,即可对物料进行内部情况的查验,方便后续色选模组将其筛分出来,达到了核验物料内部情况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设有发射器与显像板之间设有用于限制x光射线范围的铅筒,所述铅筒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铅板,两块所述铅板顶部均与发射器底部通过螺栓固定,且两块所述铅板边缘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铅筒与显像板之间设有铅制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中部开设有供x光射线通过的透光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光板和铅筒将x光射线限制在铅筒的范围内,以此避免x光射线外泄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

优选的,所述铅筒截面呈等腰梯形,且其与发射器连接的一端面积小于另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铅筒形状的设计符合x光射线的自然发散科学原理,能够避免x光射线被铅筒内壁反射或吸收,使得照射到物料上的x光射线强度均匀,从而提高了显像板上图像的对比精确度。

优选的,所述机架两侧均固定有铅制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铅筒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的设计阻碍了发散后的x光射线外泄,进一步确保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机架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传输带套设主动辊和从动辊上,所述机架一端固定有用于驱动主动辊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且所述传输带下侧设有与机架固定并与传输带下表面抵触的清洁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清洁刷对传输带进行清洁,以此清除传输带上的碎屑和灰尘,避免碎屑和灰尘影响物料筛分。

优选的,所述色选模组包括两组分别位于传输带远离进料方向的一端的下方和斜上方的拍摄组件,所述拍摄组件包括补光灯和镜头,两个所述镜头的焦点相重合且位于物料从传输带上下落的抛物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组拍摄组件进行可见光色选,以此达到筛选物料外形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色选模组还包括用于承接物料的分料箱,所述传输带与分料箱之间设有与机架固定并与外部气源相通的阀箱,所述阀箱与控制器电连接,且所述阀箱上连通有多个用于吹起物料以实现分料的吹嘴。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罩设有外壳以隔绝内外气体流通,所述外壳上连通有两根与外部抽气泵相连通的抽气管,两根所述抽气管分别位于传输带中部下侧以及两组拍摄组件之间。

由于筛选过程中吹嘴不断吹气,外壳内的气压随之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抽气管将外壳内部的气体抽走,以此平衡内外气压;且抽气管还起到抽出内部弥漫的粉尘的作用,避免粉尘影响色选模组工作。

优选的,所述机架底部安装有四个移动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轮的设计便于色选机的搬运。

优选的,所述外壳上安装有用于制冷的空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空调对控制器等发热元器件进行降温、散热,从而延长了色选机的工作时间,减少色选机因过热导致故障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方案利用发射器发射x光射线,以此穿透物料,而显像板能够将物料的影像显示,再通过采集器采集形成图像数据,即可对物料进行内部情况的查验,方便后续色选模组将其筛分出来,达到了核验物料内部情况的目的;

2.本方案利用导光板和铅筒将x光射线限制在铅筒的范围内,以此避免x光射线外泄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

3.本方案利用抽气管将外壳内部的气体抽走,以此平衡内外气压;且抽气管还起到抽出内部弥漫的粉尘的作用,避免粉尘影响色选模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x光色选机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x光色选机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x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外壳;12、进料槽;13、安装架;14、侧板;15、移动轮;16、空调;17、抽气管;2、传输机构;21、电机;22、主动辊;23、从动辊;24、传输带;25、清洁刷;3、x光模组;31、发射器;32、铅筒;321、导光板;322、透光槽;34、显像板;35、采集器;4、色选模组;41、镜头;42、补光灯;431、吹嘴;432、阀箱;44、分料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x光色选机。如图1、图2所示,x光色选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沿物料进料方向依次设有进料槽12、传输机构2、x光模组3和色选模组4,x光模组3上方设有控制器,且机架1上罩设有外壳11以隔绝内部外部空气流通,机架1底部设有四个移动轮15以便搬运。外壳11上安装有用于制冷的空调16,用于对控制器等发热元器件进行降温、散热,从而延长了色选机的工作时间,减少色选机因过热导致故障的可能性。

机架1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主动辊22和从动辊23,传输带24套设主动辊22和从动辊23上,机架1一端固定有用于驱动主动辊22转动的电机21,电机21与主动辊22通过皮带传动;且电机21与控制器电连接。传输带24下侧设有与机架1固定并与传输带24下表面抵触的清洁刷25,用于对传输带24进行清洁,以此清除传输带24上的碎屑和灰尘,避免碎屑和灰尘影响物料筛分。

如图2、图3所示,x光模组3包括安装在传输带24上方的发射器31,传输带24下侧安装有位于发射器31正下方并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显像板34,机架1上设有用于采集显像板34影响数据的采集器35以及用于控制色选模组4、x光模组3工作的控制器,采集器35位于显像板34下方,控制器与采集器35、发射器31电连接。机架1上设有发射器31与显像板34之间设有用于限制x光射线范围的铅筒32,铅筒32截面呈等腰梯形,且其与发射器31连接的一端面积小于另一端。结合图4所示,铅筒32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铅板,两块铅板顶部均与发射器31底部通过螺栓固定,且两块铅板边缘通过螺栓固定,铅筒32与显像板34之间设有铅制的导光板321,导光板321中部开设有供x光射线通过的透光槽322。铅筒32形状的设计符合x光射线的自然发散科学原理,能够避免x光射线被铅筒32内壁反射或吸收,使得照射到物料上的x光射线强度均匀,从而提高了显像板34上图像的对比精确度。机架1两侧均固定有铅制的侧板14,两个侧板14与铅筒32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如图2、图3所示,色选模组4包括两组分别位于传输带24远离进料方向的一端的下方和斜上方的拍摄组件,拍摄组件包括补光灯42和镜头41,两个镜头41的焦点相重合且位于物料从传输带24上下落的抛物线上。色选模组4还包括用于承接物料的分料箱44,传输带24与分料箱44之间设有与机架1固定并与外部气源相通的阀箱432,阀箱432与控制器电连接,且阀箱432上连通有多个用于吹起物料以实现分料的吹嘴431。补光灯42用于提供可见光,以此达到筛选物料外形的目的。两组拍摄组件的设计更为精准。

机架1上罩设有外壳11以隔绝内外气体流通,外壳11上连通有两根与外部抽气泵相连通的抽气管17,两根抽气管17分别位于传输带24中部下侧以及两组拍摄组件之间。由于筛选过程中吹嘴431不断吹气,外壳11内的气压随之增大,本实施例利用抽气管17将外壳11内部的气体抽走,以此平衡内外气压;且抽气管17还起到抽出内部弥漫的粉尘的作用,避免粉尘影响色选模组4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x光色选机的实施原理为:物料通过进料槽12进入传输带24上,传输带24在电机21的驱动下传输物料,当物料运动至传输带24端部时,其上的发射器31发射x光射线,x光射线穿透物料抵达显像板34上,采集器35将采集到的图像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识别并进行比对分析,若物料内部情况不合格,则当物料下落向分料箱44中时,控制器控制阀箱432上的吹嘴431喷气,将物料向上推动,落入分料箱44内废料部分;反之,若物料符合要求,物料经过拍摄组件的二次图像识别后,自由抛落至分料箱44中良品部分;若不符合外形要求,吹嘴431将物料向上推动,使之落入分料箱44内废料部分。本申请具备核验物料内部情况的功能,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