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末端物流服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的无人物流驿站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电子商务的加速发展,我国的物流业正在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现代物流的本质特征就是强化资源和优化物流全程,所以物流业已经成为网络发达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支撑。物流业务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最后100米″问题也愈加突出,存在配送效率难以提高,配送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物流驿站均为有人值守的驿站,部分较发达地区有普及智能快递柜。在有人值守的驿站,工作人员需要在柜台与货架之间来回走动搬运快递,询问并核实顾客身份,还要在货架上寻找快递,工作效率极低,在取件的高峰期,顾客常常需要驿站外排长队等候取件,而且此类信息化程度低的方法可追溯性差,配送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人海作战阶段,信息化工具使用较少。无人值守点的智能快递柜的功能以收件为主,而且需要快递员将快递挨个放入箱柜并发送短信通知客户取件,存在投递服务不规范、投递流程不够简便、货柜利用率不充分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化的无人物流驿站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的无人物流驿站设备,包括圆筒立体式箱柜,所述圆筒立体式箱柜的右侧设置有入口传送带b,所述入口传送带b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侧壁设置有二维码扫码模块,所述二维码扫码模块的右侧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支架的后侧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入口传送带b的右侧设置有入口传送带a,所述圆筒立体式箱柜的外侧设置有外侧护板,所述圆筒立体式箱柜由支撑架、快递分拣柜构成,所述快递分拣柜位于支撑架的外侧,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步进电机,所述支撑架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下侧板,所述下侧板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平台结构,所述旋转平台结构远离下侧板的一侧与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平台结构的内底面设置有第二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丝杠,所述升降丝杠远离第二步进电机的一端与旋转平台结构转动连接,所述升降丝杠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双向传送结构,所述快递分拣柜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双向传送结构,所述外侧护板位于第二双向传送结构的左侧开设有取件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架的前内壁与后内壁设置有红外对管传感器,所述红外对管传感器位置正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双向传送结构的内部设置有设置蜗轮蜗杆电机,所述蜗轮蜗杆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摩擦轮,所述蜗轮蜗杆电机与摩擦轮的数量均有两个位于第一双向传送结构的两侧,所述摩擦轮位于第一双向传送结构的下方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架呈六边形,所述快递分拣柜的数量设置有五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二维码扫码模块为mh-etlivescannerv3.0,所述摄像头为kinect2.0摄像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旋转平台结构的内部且位于右侧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与第一双向传送结构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与传统技术相比,该自动化的无人物流驿站设备可以将快递自动移动到快递分拣柜处,取件人自助取件,减少了管理员将快递放置入柜,在获得取件人取件码后,寻找快递、核实身份的过程,提高取件的效率,使用少数人就可以完成对该自动化的无人物流驿站设备的操作管理,节省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的无人物流驿站设备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的无人物流驿站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的无人物流驿站设备的旋转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圆筒立体式箱柜;2、旋转平台结构;3、第一步进电机;4、升降丝杠;5、支撑架;6、第一双向传送结构;7、支架;8、入口传送带b;9、二维码扫码模块;10、摄像头;11、红外对管传感器;12、入口传送带a;13、第二步进电机;14、第二双向传送结构;15、快递分拣柜;16、摩擦轮;17、下侧板;18、外侧护板;19、显示屏;20、蜗轮蜗杆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的无人物流驿站设备:包括圆筒立体式箱柜1,圆筒立体式箱柜1的右侧设置有入口传送带b8,用于传送送快递,入口传送带b8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架7,支架7的上侧壁设置有二维码扫码模块9,二维码扫码模块9的右侧设置有摄像头10,支架7的后侧面设置有显示屏19,管理员的操作面板,入口传送带b8的右侧设置有入口传送带a12,用于传送快递,圆筒立体式箱柜1的外侧设置有外侧护板18,起保护与美观的作用,圆筒立体式箱柜1由支撑架5、快递分拣柜15构成,快递分拣柜15位于支撑架5的外侧,支撑架5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步进电机3,用于带动旋转平台结构2及其连接结构转动,支撑架5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下侧板17,起连接作用,下侧板17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旋转平台结构2,用于带动第一双向传送结构6转动,旋转平台结构2远离下侧板17的一侧与第一步进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旋转平台结构2的内底面设置有第二步进电机13,为第一双向传送结构6升降提供动力,第二步进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升降丝杠4,升降丝杠4远离第二步进电机13的一端与旋转平台结构2转动连接,升降丝杠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双向传送结构6,运用传送快递,快递分拣柜1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双向传送结构14。
支架7的前内壁与后内壁设置有红外对管传感器11,用于检测快递是否到达入口传送带b8处,如果到达入口传送带b8停止二维码扫码模块9与摄像头10进行工作,红外对管传感器11位置正对,第一双向传送结构6的内部设置有设置蜗轮蜗杆电机20,用于抬起摩擦轮16,蜗轮蜗杆电机2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摩擦轮16,用于抵住第二双向传送结构14或入口传送带b8,蜗轮蜗杆电机20与摩擦轮16的数量均有两个位于第一双向传送结构6的两侧,摩擦轮16位于第一双向传送结构6的下方侧,支撑架5呈六边形,快递分拣柜15的数量设置有五个,二维码扫码模块9为mh-etlivescannerv3.0,用于扫的快递的信息并以二维码的形式传至服务器与取件人信息进行匹配,摄像头10为kinect2.0摄像头,用于输出快递的三维尺寸,为快递分拣入柜提供依据,旋转平台结构2的内部且位于右侧固定连接有导杆,起导向作用,导杆与第一双向传送结构6滑动连接。
工作原理:在管理员派件时将快递二维码的一面向上,放置在入口传送带a12上,在管理员从显示屏19处身份识别并点击派件后,设备启动,入口传送带a12将快递传送到入口传送带b8上后,被红外对管传感器11识别,这时入口传送带b8停止,在二维码扫码模块9、摄像头10获得快递的信息与尺寸并发送给服务器,之后入口传送带b8继续运动,将快递传送至第一双向传送结构6上,期间蜗轮蜗杆电机20带动摩擦轮16抬起,抵在第一双向传送结构6与入口传送带b8之间,第一步进电机3带动旋转平台结构2转动,同时在第二步进电机13带动升降丝杠4转动,使第一双向传送结构6带动快递朝向快递分拣柜15,这时蜗轮蜗杆电机20带动摩擦轮16抬起,抵在第二双向传送结构14与第一双向传送结构6之间,第一双向传送结构6将快递传送至第二双向传送结构14上,完成快递入柜,设备暂存快递,设备向取件人发送取件验证码,在取件人取件时,在显示屏19输入取件验证码,在确认并验证通过后,设备启动,第二双向传送结构14将快递分拣柜15内与取件人验证码信息对应的快递传送至第一双向传送结构6,在第一步进电机3与第二步进电机13的带动作用下,将第一双向传送结构6朝向入口传送带b8,入口传送带b8再将快递送至入口传送带a12,取件人从入口传送带a12上取走快递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