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阴极承载梁及湿式电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1091发布日期:2021-03-30 20:06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阴极承载梁及湿式电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除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阴极承载梁及湿式电除尘器。



背景技术:

电器除尘器的阴极线上通以高压直流电,使得尘粒电离、荷电、分离,最终达到收尘和除尘的目的。多根阴极线挂接在阴极承载梁上,多根阴极承载梁沿湿式电除尘器的弦向平行固定在湿式电除尘器上部的塔壁上。目前火电厂新建机组中,因为湿式电除尘器为圆柱形,中间通过湿式电除尘器圆心附近的阴极线承载梁跨度大。

阴极承载梁跨度大其中部容易下垂,强度和刚度均不足以稳定支撑阴极线。阴极承载梁的梁截面形状呈矩形,现有承载梁一般通过增大承载梁的截面积来增大梁的刚度和强度,承载梁截面积增大会使其在湿式电除尘器内部占据的空间增大、所需涂设的防腐材料面积增大,传质面积减小、湿式电除尘器内的阻力增大,导致除尘效率下降。

此外,在阴极承载梁上开设有圆形小孔,阴极线依次穿过承载梁底部的圆孔以及承载梁顶部的圆孔,阴极线顶部的螺纹结构伸出承载梁顶部并通过螺母固定在承载梁上。为满足静电除尘需要,阴极线在承载梁上需等间距分布,由于加工误差,承载梁上的圆形小孔之间的间距存在误差,安装阴极线时需人工调整阴极线之间的间距,但阴极线采用圆形小孔定位,阴极线之间的间距难以调整;并且圆形小孔的间距在制造时一旦确定,后期无法调整,无法适应不同等间距分布的阴极线场合,产品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阴极承载梁阴极线之间的间距难以调整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阴极承载梁,包括

梁本体,其包括顶板、底板和设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两侧的支撑结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孔用以穿设挂接阴极线;所述第一孔截面呈长条形。

可选地,上述的阴极承载梁,所述第一孔为腰型孔。

可选地,上述的阴极承载梁,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于两个所述支撑结构之间,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供阴极线穿过的第二孔,所述第二孔截面呈长条形。

可选地,上述的阴极承载梁,所述第二孔为腰型孔。

可选地,上述的阴极承载梁,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均为平板且相互平行。

可选地,上述的阴极承载梁,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顶板平行。

可选地,上述的阴极承载梁,所述梁本体的高度为h,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顶板的距离为d,1/5h≤d≤1/4h。

可选地,上述的阴极承载梁,所述梁本体的截面呈矩形。

可选地,上述的阴极承载梁,所述顶板上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与所述第一孔相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三孔,所述第三孔形状与所述第一孔相同;阴极线的头部适于固定在所述顶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湿式电除尘器,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阴极承载梁和阴极线,所述阴极承载梁固定在所述湿式电除尘器的内壁上;所述阴极线挂接在所述阴极承载梁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阴极承载梁,包括梁本体,梁本体包括顶板、底板和设于顶板和底板两侧的支撑结构,顶板和底板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孔。阴极线顶端依次穿过底板和顶板上的第一孔而挂接在承载梁上,由于第一孔的截面呈长条形,阴极线可在第一孔内沿承载梁长度方向左右移动,可以在安装阴极线时准确调整阴极线间的间距,弥补第一孔间距加工误差导致的尺寸误差;并且在不同等间距分布的阴极线场合,第一孔之间的间距经制造确定后,阴极线安装时还可在第一孔内调整相邻阴极线之间的间距,产品适应性好。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湿式电除尘器,其内的阴极线可在承载梁的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内沿承载梁长度方向左右移动,可以在安装阴极线时准确调整阴极线间的间距,弥补各孔间距加工误差导致的尺寸误差;并且在不同等间距分布的阴极线场合,各孔之间的间距经制造确定后,阴极线安装时还可在各孔内移动以调整相邻阴极线之间的间距,产品适应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阴极线承载梁的截面图;

图2为阴极线承载梁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3中提供的烟气排放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均布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顶板;1011-第一孔;102-支撑结构;103-底板;104-支撑板;1041-第二孔;105-加强板;1051-第三孔;1-均布板;11-第一区域;111-第四孔;12-第二区域;121-第五孔;21-除尘器本体;22-变径段;3-脱硫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阴极承载梁,如图1所示,其包括梁本体和支撑板。

梁本体包括顶板、底板和设于顶板和底板两侧的支撑结构,顶板和底板上均开设有多个第一孔。阴极线顶端依次穿过底板和顶板上的第一孔挂接在承载梁上,由于第一孔的截面呈长条形,阴极线可在第一孔内沿承载梁长度方向左右移动,可以在安装阴极线时准确调整阴极线间的间距,弥补第一孔间距加工误差导致的尺寸误差;并且在不同等间距分布的阴极线场合,第一孔之间的间距经制造确定后,阴极线安装时还可在第一孔内移动以调整相邻阴极线之间的间距,产品适应性好。

具体地,参见图2,第一孔为腰型孔,第一孔两端呈圆弧形,阴极线位置调整至第一孔两端时,圆柱形的阴极线方便配合抵接在第一孔端部的弧形壁面上。

顶板101连接在两个支撑结构102的顶端,底板103连接在两个支撑结构102的底端。顶板101和底板103均为平板且都水平设置,顶板和底板相互平行,两侧的支撑结构102为竖直设置的板状结构,即两个支撑结构102为侧板,梁本体的顶板101、底板103和两个侧板围成矩形框架状的梁本体,阴极线的顶部的螺纹结构伸出顶板并通过螺母固定在顶板上。

支撑板104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并位于梁本体框架内部,支撑板上开设有供阴极线穿过的第二孔,第二孔截面呈长条形,最佳地,第二孔为腰型孔,其形状大小与第一孔相同,以供阴极线穿设挂接并可在第二孔内移动调整相邻阴极线间的间距。

支撑板104与顶板101平行。梁本体的截面呈矩形,两个侧板顶端与底端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为h,即梁本体的高度为h,支撑板104与顶板101的垂直距离为d,1/5h≤d≤1/4h。根据平行移轴定理支撑板104截面对x轴的惯性矩为:

ix=ixc+a2a

其中,ixc为支撑板截面对形心轴的惯性矩(形心轴为梁本体垂直于其高度方向的中线),a为支撑板截面形心至形心轴的垂直距离。

d越小,a越大,支撑板104截面对x轴的惯性矩越大,承载梁整体惯性矩越大,因而承载梁抗弯能力提高,不易弯曲变形。所以支撑板104设置在远离梁本体的中线一定距离,其靠近顶板101设置可提高承载梁的抗弯能力。若支撑板104贴近顶板101设置,承载梁类似于一个矩形框架,矩形框架易变形,将导致承载梁整体性差、易变形。因此综合考虑承载梁的变形和抗弯性能,将支撑板104设置在距离顶板101的1/5h-1/4h处,既能提高承载梁的抗弯性能、又能保证承载梁不易变形。

承载梁制作时先取两根侧板,再在侧板内部焊接支撑板104支撑板104靠近顶板101设置方便焊接施工。

承载梁使用时跨设在湿式电除尘器内壁面上,其顶板101受压,所以可将顶板101厚度设置成大于底板103和侧板以提高顶板101的抗压性能;最佳地,承载梁的底板103受拉,可将底板103厚度加厚,比如,底板103厚度与顶板101厚度相同,以提高底板103的抗拉性能;支撑板104的厚度小于侧板,侧板厚度小于顶板101和底板103,在满足承载梁刚度和强度的同时可减轻承载梁重量,节约材料成本。

例如,承载梁的跨度为28m,梁截面宽度为260mm,梁高720mm,顶板101和底板103厚16mm,侧板厚12mm,支撑板104厚10mm。相比常规的梁结构,此结构的承载梁的跨高比较大,在承载梁跨度较大的情况下,采用较小截面尺寸也可以满足承载梁的刚度和强度需求。

此结构的承载梁,通过在两个侧板之间设置支撑板104可防止梁本体边部扭转;同时支撑板104支撑在梁本体内,在承载梁跨度较大时,可在不增加梁截面甚至减少梁截面的情况下即可有效提高阴极线承载梁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阴极线承载梁能够稳定支撑阴极线;并且梁截面尺寸小,梁宽度可较窄,承载梁在湿式电除尘器内占据的空间减小、传质面积增大、烟气在湿式电除尘器内的流通阻力减小,除尘效率提高。梁截面积小,所需在承载梁上涂设的防腐材料相应减少,节约防腐成本。

参见图1,顶板的内壁面上焊接有加强板105,由于顶板101在使用时受压,其上开孔导致顶板强度减弱,设置加强板以增加顶板的强度和抗压性能。

加强板上开设有第三孔1051,第三孔为腰型孔,其形状大小与第一孔相同。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均为大小相同的腰型孔,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在竖向上处于同一直线上。使用时,承载梁跨设在湿式电除尘器内壁面上,阴极线的顶端依次穿过底板上的第一孔、支撑板上的第二孔、第三孔和顶板上的第一孔,阴极线顶端具有螺纹,阴极线顶端向上伸出顶板,螺母套接在阴极线顶端螺纹上并抵接在第一孔周围的顶板上,以固定悬挂阴极线。

阴极线可在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内沿承载梁长度方向左右移动,可以在安装阴极线时准确调整阴极线间的间距,弥补各孔间距加工误差导致的尺寸误差;并且在不同等间距分布的阴极线场合,各孔之间的间距经制造确定后,阴极线安装时还可在各孔内移动以调整相邻阴极线之间的间距,产品适应性好。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一个可替换实施方式,顶板101、底板103、侧板和支撑板104的厚度可以相同,只要支撑板104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提高承载梁整体的刚度和强度即可。

作为实施例1的第二个可替换实施方式,支撑结构102还可以倾斜设置,如梁本体截面可以呈梯形,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所在的板分别为顶板101和底板103,梯形两腰所在的板为支撑结构102。

作为实施例1的第三个可替换实施方式,支撑板104可以设置在靠近梁本体中线处,或者支撑板104与顶板101可以不平行而倾斜地设置在两个支撑结构102之间,同样能够提高承载梁整体的刚度和强度。作为变形,加强板还可以设置在顶板顶面上,或者还可以不设置加强板。

作为实施例1的第四个可替换实施方式,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的截面还可以呈矩形等长条形状,只要阴极线穿设在其内并能在各孔中移动调整相邻阴极线之间的间距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湿式电除尘器,包括实施例1中的阴极承载梁和阴极线。阴极承载梁固定在湿式电除尘器的内壁上;阴极线挂接在阴极承载梁上。

此结构的湿式电除尘器,通过在其内阴极承载梁的两个侧板之间设置支撑板104,可防止梁本体边部扭转;同时支撑板104支撑在梁本体内,在承载梁跨度较大时,可在不增加梁截面甚至减少梁截面的情况下即可有效提高阴极线承载梁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阴极线承载梁能够稳定支撑阴极线;并且梁截面尺寸小,梁宽度可较窄,承载梁在湿式电除尘器内占据的空间减小、传质面积增大、烟气在湿式电除尘器内的流通阻力减小,除尘效率提高。

并且,湿式电除尘器的阴极线可在承载梁的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内沿承载梁长度方向左右移动,可以在安装阴极线时准确调整阴极线间的间距,弥补各孔间距加工误差导致的尺寸误差;并且在不同等间距分布的阴极线场合,各孔之间的间距经制造确定后,阴极线安装时还可在各孔内移动以调整相邻阴极线之间的间距,产品适应性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烟气排放装置,其包括实施例2中的湿式电除尘器。

在承载梁跨度较大时,可在不增加梁截面甚至减少梁截面的情况下即可有效提高阴极线承载梁整体的强度和刚度,阴极线承载梁能够稳定支撑阴极线;并且梁截面尺寸小,梁宽度可较窄,承载梁在湿式电除尘器内占据的空间减小、传质面积增大、烟气在湿式电除尘器内的流通阻力减小,除尘效率提高。

并且,湿式电除尘器的阴极线可在承载梁的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内沿承载梁长度方向左右移动,可以在安装阴极线时准确调整阴极线间的间距,弥补各孔间距加工误差导致的尺寸误差;并且在不同等间距分布的阴极线场合,各孔之间的间距经制造确定后,阴极线安装时还可在各孔内移动以调整相邻阴极线之间的间距,产品适应性好。

参见图3,烟气排放装置还包括脱硫塔和两个均布板,湿式电除尘器包括除尘器本体和设置在除尘器本体下方的变径段,变径段设于脱硫塔顶部,承载梁跨设在除尘器本体内部。

其中,两个均布板1上下间隔地设置在变径段22内。除尘器本体21的外径大于脱硫塔3外径,变径段22为倒置的圆台,其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做小,变径段22设置在脱硫塔3顶部以连接脱硫塔3和除尘器本体21。

参见图4,任一均布板包括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其中第一区域11为圆形,第一区域11的直径与脱硫塔3内径相同,第一区域11上均匀开设有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多个第四孔111;例如第四孔111为圆孔。

第二区域12为圆环形并围设于第一区域11外;第二区域12上开设有三圈第五孔121,第五孔121也为圆孔,单个第五孔121的面积大于单个第四孔111的面积,位于同一圈上的各个第五孔121的面积相同,并且单个第五孔121的面积由内向外逐渐增大,任一圈上的多个第五孔121位于同一个圆周上并在该圆周上均匀分布,以均匀引导气流进入第二区域12。第四孔111和第五孔121均为圆孔,方便开孔。

在第二区域12内,第五孔121的面积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并且第五孔121在第二区域12呈辐射状分布。第五孔121的面积由内向外逐渐增大且呈辐射状,气流引导效果佳,能够使气流在第二区域12更加均匀分布,使气流更均匀地进入上部的除尘器本体21,进一步提升除尘效果。

此结构的均布板1设于湿式电除尘器入口处的变径段22,变径段22设于脱硫塔3顶部,工作时,烟气自下方的脱硫塔3进入变径段22,第一区域11的直径与脱硫塔3内径相同,其上第四孔111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并且均匀分布,使气流在第一区域11能够均匀分布;第二区域12位于脱硫塔3内径投影外侧,多个第五孔121围设在第一区域11外,单个第五孔121的面积大于的单个第四孔111的面积,第二区域12开孔大于第一区域11开孔,气流阻力由第一区域11向第二区域12减小,以引导中部的部分气流经第二区域12通过均布板1,部分气流经第一区域11通过均布板1,使烟气在第一区域11和第二区域12均匀分布,使气流均匀进入上部的除尘器本体21,除尘器内流场分布均匀,电场内粉尘荷电均匀,除尘效率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