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宇智能化垃圾分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3613发布日期:2021-05-07 20:0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楼宇智能化垃圾分拣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分类投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楼宇智能化垃圾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生活垃圾都进行分拣运输和回收利用,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拣及回收。在全球一些特别注重环保的国家里,处理垃圾最有技术含量的环节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甚至被看作是一个外国人是否融入该国的标志。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分类还处于初步推广阶段,存在收运系统不配套,分类收集知识普及不足,政策法规跟不上,拾荒者等诸多问题。在我国垃圾处理的方法大多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蚊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不适应分类收集处置的要求是我国各地垃圾收运系统的通病,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我国现在的楼房设计因垃圾通道堆集不便清理而取消,致使人们倾倒垃圾不方便,增加了劳动量。加之家用垃圾筒种类比较单一,生活垃圾从源头上没有分类,基本一筒装,致使垃圾汇集,增加了分拣的劳动量,也浪费了可回收的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楼宇智能化垃圾分拣系统,通过在源头上设置垃圾投放平台并且能够对投放的垃圾进行智能识别,从而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并且回收的垃圾直接被输送所对应的分类池中。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楼宇智能化垃圾分拣系统,包括:垃圾投放平台,供使用者投放生活垃圾;垃圾摄取器,摄取所述生活垃圾的特征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含有垃圾特征信息与垃圾分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数据库;垃圾识别模块,辅助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生活垃圾的特征信息相对应的垃圾分类信息;当获取到相对应的垃圾分类信息,生成允许投递指令;当未获取相对应的垃圾分类信息时,生成禁止投递指令;以及动作机构,当收到所述允许投递指令时,控制所述垃圾投放平台进行收集动作,以使所述生活垃圾落入到对应的分类垃圾收集口;当收到所述禁止投递指令时,控制所述垃圾投放平台将垃圾投放到指定的未分类垃圾收集口内;垃圾运输模块,接收由垃圾投放平台输入的已分类好的垃圾,并运输到分类垃圾处理池的对应池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垃圾投放平台包括室内垃圾处理入口以及公共垃圾处理入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室内垃圾处理入口包括安装于室内用于住户直接使用,其设置于墙体内并设置有多个分类垃圾收集口,其通过管道直接与垃圾运输模块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公共垃圾处理入口包括设置于楼道内用于公共投放垃圾的公共垃圾投放入口,其通过管道与垃圾运输模块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未分类垃圾收集口设置有出口,用于将未能分类的垃圾输送到出口处供使用者重新投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活垃圾的特征信息选自生活垃圾的照片、红外影像、透视影像、磁电感应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垃圾摄取器选自照相机、红外相机、透视相机、电磁感应成像设备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包括:分类模块,当收到允许投递指令时,根据所述垃圾分类信息打开对于类别的垃圾分类容器,同时关闭其他类别的垃圾分类容器,以使所述生活垃圾落入对应类别的垃圾分类容器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还包括:

显示模块,至少显示与所述生活垃圾的特征信息相对应的垃圾分类信息;以及,语音播报模块,至少对应播报所述显示模块的显示内容。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用于搭建该垃圾分拣系统的搭建方法,其目的在于方便检索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城市的建筑物内设置分类垃圾回收的管道,将管道连通至用户的室内以及建筑的公共垃圾投放处,并且在该垃圾投放平台上设置垃圾智能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投放的垃圾属于什么类型,并且对应的打开其投放入口,使其在投放时直接被识别分类,不需要人工分类,并且分类后就能够直接被输送至所对应的分类池中,而当发生未能识别的垃圾时,则会被送回至垃圾投放平台的出口,需要用户重新投放,重新识别;这样就可以降低垃圾的分拣处理难度,并且从源头上直接分类输送,不会产生交叉混合垃圾,避免重新分类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室内垃圾处理入口;2、室内未分类垃圾收集口;3、室外垃圾处理入口;4、室外未分类垃圾收集口;5、垃圾运输管道;6、废水运输管道;7、分类垃圾处理池;8、废水处理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楼宇智能化垃圾分拣系统,如图1所示,为城市设置垃圾分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能够实现生活垃圾的识别和分类投递运输收集的功能。

该系统包括:垃圾投放平台、垃圾摄取器(也即垃圾识别器)、存储模块、垃圾识别模块、动作机构、电源、通信模块、通信线路等。电源用于为上述部件供给电能。通信模块和通信线路负责上述各个相关部件的信息传输和交流工作。垃圾投放平台用于供投放者投放生活垃圾。

垃圾投放平台包括有两个入口,室内垃圾处理入口1和室外垃圾处理入口2,其中室内垃圾处理入口1设置在用户的室内,在建筑物的墙壁上内置垃圾运输管道5以及废水运输管道6,垃圾运输管道5和废水运输管道6一端设置在用户的室内用于直接投放垃圾和废水;室外垃圾处理入口通常设置在公共区域的定点垃圾投放处,通过设置垃圾箱体进行垃圾投放,垃圾箱体也通过垃圾运输管道5和废水运输管道6进行运输,而垃圾运输管道5和废水运输管道6的另一端直接通往城市的垃圾处理中心,在垃圾处理中心设置有分类垃圾处理池7和废水处理池8,垃圾可以通过运输带运输至分类垃圾处理池7,也可以通过负压吸附从而将垃圾运输至分类垃圾处理池7。

在使用时,投放者必须先将欲投放的生活垃圾投放在垃圾投放平台上,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才能进行下一部动作。垃圾投放平台一般处于竖直状态,其上端通过电锁锁合,以便封闭垃圾收集口。当垃圾收集口需要打开时,电动机构动作,使垃圾投放平台呈水平状态,此时垃圾收集口打开,以便投放垃圾。垃圾摄取器负责摄取生活垃圾的特征信息。垃圾摄取器可以选自照相机、红外相机、透视相机、电磁感应成像设备中的任意一种。生活垃圾的特征信息可以选自生活垃圾的照片、红外影像、透视影像、磁电感应信息中的任意一种。例如,当垃圾摄取器是照相机时,可以拍摄垃圾投放平台上的生活垃圾的照片。当垃圾摄取器是红外相机时,可以拍摄垃圾投放平台上的生活垃圾的红外影像。其余同理。存储模块负责至少存储含有垃圾特征信息与垃圾分类信息的对应关系的数据库。垃圾识别模块负责从存储模块的数据库中获取与所放置的生活垃圾的特征信息相对应的垃圾分类信息。该数据库为垃圾分类信息库,里面储存与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相对应的分类信息(如第一类垃圾分类信息、第二类垃圾分类信息…第n类垃圾分类信息等)。

具体而言,当垃圾摄取器摄取生活垃圾的特征信息后,会将该特征信息传输至垃圾识别模块。垃圾识别模块将该特征信息与垃圾分类信息库中存储的垃圾特征信息相比对,以确定该种垃圾的特征信息属于哪一类垃圾分类信息。垃圾分类信息包括第一类垃圾分类信息、第二类垃圾分类信息…第n类垃圾分类信息。若比对结果为属于上述垃圾分类信息中的任意一种,则认定该生活垃圾为合适的可分类垃圾,允许投递,此时也会生成允许投递指令。若比对结果为不属于上述垃圾分类信息中的任意一种,则认定该生活垃圾为不合适投放的垃圾,不允许投递,此时也会生成禁止投递指令。例如,当垃圾摄取器2拍摄了生活垃圾的照片并后提取特征信息,垃圾识别模块获取特征信息后,与垃圾分类信息库中存储的垃圾特征信息相比对,以确定该种垃圾的特征信息属于哪一类垃圾分类信息。当比对结果为第一类垃圾分类信息后(例如,为干垃圾),认定该生活垃圾为合适的可分类垃圾,允许投递,此时会生成允许投递指令。当比对结果为第二类垃圾分类信息后(例如,为湿垃圾),认定该生活垃圾为合适的可分类垃圾,允许投递,此时也会生成允许投递指令。依次类推。当垃圾识别模块将欲投递的生活垃圾的特征信息与垃圾分类信息库中存储的垃圾特征信息全部比对后,未发现一致的比对结果,此时,垃圾识别模块无法获取到与该生活垃圾的特征信息相对应的垃圾分类信息,说明该生活垃圾为不适合投放的垃圾,不允许投递,此时也会生成禁止投递指令。

当发生禁止投递指令时,垃圾会被导入到未分类垃圾收集口,即包括室外未分类垃圾收集口4和室内未分类垃圾收集口2,而被投入到该未分类垃圾收集口时,则需要用户重新对其分配处理,以上仅具了照片的例子,红外影像、透视影像、磁电感应信息同理。动作机构负责根据允许投递指令或禁止投递指令控制垃圾投放平台进行相应的动作。当动作机构收到允许投递指令时,控制垃圾投放平台进行收集动作,以使生活垃圾落入垃圾收集口并进入垃圾收集管道。具体而言,动作机构的电动机构控制垃圾投放平台向竖直方向运动,而在垃圾收集口设置有对应每类垃圾的入口闸门,在收到对应指令时,对应的入口闸门会被打开,生活垃圾会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垃圾收集口并进入对应垃圾收集管道,此时,垃圾投放平台的上端与电锁锁止,封闭垃圾收集口,以便进行下一次投递。

为了进一步能够更方便用户知道投递的垃圾为什么类型的垃圾,因此在垃圾投放平台的一侧还可以设置有实时显示模块以及语音播报模块,显示模块能够将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部分信息显示给投放者,以便于其了解信息,起到指导和学习作用。显示模块可以为显示屏;语音播报模块至少对应播报显示模块的显示内容,以对投放者起到提示作用,语音播报模块可以包括扬声器。

实施例二:为了实现上述系统的正常运行,本实施例用于提供该系统的搭建方法,包括步骤一:在楼宇的固定点以及建筑物屋内设置垃圾投放平台;即在每个城市小区内设置固定的垃圾投放点,以及每个用户在室内可以选择在墙体内设置垃圾投放平台,即在墙体内开设窗口专门用于投掷垃圾;

步骤二:在城市的垃圾处理中心设置垃圾回收池,包括分类垃圾处理池和废水处理池;即在城市的垃圾管理中心设置分类垃圾处理池和废水处理池,用于收集居民所产生的分类垃圾以及生活污水。

步骤三:将垃圾回收池通过运输管道与垃圾投放平台连接;在城市垃圾管理中心设置的分类垃圾处理池以及废水处理池通过运输管道连通至每个小区的垃圾投放点以及每个用户家里的垃圾投放平台,这样用户通过将垃圾投掷在垃圾投放平台,然后通过运输管道就可以直接运输至垃圾分类处理池以及废水处理池。

步骤四:在垃圾投放平台设置具有垃圾识别功能的模块,即将用于识别垃圾的识别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投放平台开启或关闭的控制装置。

这样就完成了该系统的搭建,从而实现城市垃圾能够很方便的被分类并且能够直接运输到城市的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处理,避免了还需要人工收集,简化分类程序,节约城市管理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