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灯检机的人工复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1194发布日期:2021-12-25 02:45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灯检机的人工复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药液灯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灯检机的人工复检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注射液的制瓶、洗瓶和灌装过程中,有可能混入玻璃、纤毛、金属屑等杂质造成药物污染,轻则造成药效降低,重则酿成医疗事故,因此,在药液灌装完成后,要确保每瓶药液内都没有杂质。检验药液中杂质最常用方法是灯检法,即在背光灯的照射下观察药液中是否有杂质。目前大规模生产时多采用全自动灯检机实现对药液的全检,但全自动灯检机的背光源或感光元件会因长时间工作而老化,或软件系统故障,都有可能影响到灯检的准确性。
3.在这种情况下,本技术人对全自动灯检机检验合格后的药液又增加了一道抽检工序,一方面能够确保药液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全自动灯检机的检验效果的评估,便于及时对全自动灯检机进行调试或维护。
4.如专利文献cn105730761a提出一种输液瓶传盘灯检生产线,包括灯检区域,所述灯检区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活动连接有放料盘输送装置,放料盘输送装置的上方设有输液瓶的成品输送装置;所述成品输送装置离开灯检区域位置处的一侧设有抽检台。该专利未对所述抽检台进行详细描述,但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所述抽检台用于对成品输液瓶进行抽检。但这种完全依赖人工抽检的抽检方式无法对抽检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记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灯检机的人工复检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全自动灯检机的人工复检装置,包括合格品轨道和人工灯检机,还包括第一复检轨道、第二复检轨道、拨块和电机;
8.所述第一复检轨道的输入端与所述合格品轨道连接,输出端延伸至所述人工灯检机旁;
9.所述第二复检轨道的输入端设置在所述人工灯检机旁,输出端与所述合格品轨道连接;
10.所述拨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复检轨道与所述合格品轨道的连接处,用于调整药液瓶的传输方向;
11.所述电机与所述拨块传动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与所述全自动灯检机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检轨道的输出端还设置有托盘。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检轨道和所述第二复检轨道均为传送带装置。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全自动灯检机检验合格后的药液的抽检,一方面能够确保药液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全自动灯检机的检验效果的评估,便于及时对全自动灯检机进行调试或维护。
18.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全自动灯检机的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抽检,能够自动记录抽检数量和抽检时间,便于工作人员对抽检效果进行跟踪记录;本实用新型采用步进电机和拨块的组合方式完成抽检动作,控制精准。
19.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第一复检轨道能够自动将抽检出的药液瓶输送至人工灯检机旁进行复检,设置的第二复检轨道能够自动将复检合格的药液瓶输送至合格品轨道。
20.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复检轨道输出端设置有托盘,托盘能够暂存待复检药液瓶,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对待复检药液瓶的承载能力,避免因待复检药液瓶集压而影响合格品轨道的正常传输。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2.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拨块部位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4.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拨块部位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5.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拨块部位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6.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7.其中,1

全自动灯检机,2

人工灯检机,3

合格品轨道,4

第一复检轨道,5

第二复检轨道,6

药液瓶,7

拨块,8

电机,9

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清楚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29.实施例1:
30.参阅图1

图4,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对应输送轨道的传输方向。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全自动灯检机的人工复检装置包括人工灯检机2、第一复检轨道4、第二复检轨道5、拨块7和电机8。
31.合格品轨道3为全自动灯检机1检验合格的药液瓶6的输送轨道。
32.第一复检轨道4的输入端与合格品轨道3连接,输出端延伸至人工灯检机2旁,用于将待复检药液瓶6输送至人工灯检机2旁;第二复检轨道5的输入端设置在人工灯检机2旁,输出端与合格品轨道3连接,用于将复检合格后的药液瓶6输送至合格品轨道3上。
33.拨块7设置在第一复检轨道4与合格品轨道3的连接处,能够沿其自身旋转轴摆动,用于调整药液瓶的传输方向,能够实现从合格品轨道3中抽取药液瓶6到第一复检轨道4上。
34.如图2所示,拨块7正常状态下使第一复检轨道4的输入端处于闭合状态,使合格品轨道3处于畅通状态,此时药液瓶6沿合格品轨道3传输。
35.如图3所示,当需要对药液瓶6进行抽检时,摆动拨块7,使合格品轨道3处于闭合状态,使第一复检轨道4的输入端处于打开状态,此时药液瓶6将输送至第一复检轨道4上,随后药液瓶6将由第一复检轨道4输送至人工灯检机2旁,由人工完成复检。当拨块7完成抽样后将自动回位,使其他药液瓶6继续沿合格品轨道3传输。
36.当人工完成药液瓶6的复检后,复检人员将药液瓶6放置到第二复检轨道5上,药液瓶6将由第二复检轨道5输送汇流至合格品轨道3。
37.如图4所示,为实现自动抽样,本实施例还设置有电机8,电机8与拨块7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拨块7的摆动。同时,电机8与全自动灯检机1的控制系统信号连接,由所述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电机8正转或反转,通过控制拨块7摆动实现对合格药液瓶6的抽样。具体抽样的频率可根据需要设置,同时,所述控制系统还能够自动记录抽检时间及抽检数量,便于工作人员对抽检效果进行跟踪记录。
38.为实现对拨块7的精准控制,本实施例电机8采用步进电机。
39.本实施例中合格品轨道3、第一复检轨道4和第二复检轨道5均为常规的传送带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40.实施例2:
41.参阅图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全自动灯检机的人工复检装置与实施例1相比做了如下改进:第一复检轨道4的输出端还设置有托盘9,托盘9用于暂存待复检药液瓶6。
42.实施例1在工作时,如果未能及时对抽检的药液瓶6进行复检,或抽检频次大于人工复检能力,则可能会造成第一复检轨道4上的药液瓶6集压,如果严重集压到拨块7处则会影响合格品轨道3上药液瓶6的正常传输。
43.因此,本实施例所设置的托盘9能够大大提高对待复检药液瓶6的承载能力,避免因待复检药液瓶6集压而影响合格品轨道3的正常传输。
4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