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电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8456发布日期:2022-12-24 01:4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电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电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全球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工业尾气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大气颗粒物作为影响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不仅对人们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对气候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各种除尘装置得到广泛应用。
3.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静电除尘器是广泛应用的除尘设备之一,现有的静电除尘器在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现有静电除尘器一般固定安装,除尘范围有限,只能对近距离范围进行除尘作业,实用性较低。
5.我们为此,提出了一种静电除尘装置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静电除尘装置。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表面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固定在底座的顶端表面,所述底座的底端表面设置有电动轮,所述电动轮位于轨道内,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通过转轴安装有红外感应机构。
8.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底座的顶端表面位于出料口的下方设置有废料架,所述废料架的内部设置有双向丝杆,且双向丝杆的端部通过联轴器与步进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双向丝杆的表面设置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设置有电阻丝加热机构。
9.优选的,所述废料架的侧壁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块,且限位凸块呈t型结构。
10.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空腔内部设置有蓄电池,并且蓄电池通过导线与电动轮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阀门。
12.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端表面通过安装架固定有控制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其电动轮位于轨道内,使得静电除尘装置能够沿着轨道进行运动,从而使得静电除尘装置在运动的过程中,对灰尘进行除尘净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方便的对静电除尘设备的除尘范围进行扩大改变,从而方便装置进行除尘,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同时设置红外感应机构,使得静电除尘装置在
运动行走时对外界环境进行红外感应,避免静电除尘装置在行走时撞到工作人员,造成人员伤害,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塑料袋套接在出料口处,且将塑料袋放置于废料架内,当装置本体内部收集的灰尘通过出料口将其排放至塑料袋中,之后分别启动电阻丝加热机构和步进电机,其中在电阻丝加热机构的作用下,将固定杆进行加热作业,然后步进电机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在双向丝杆和螺纹套的相互作用下,带动固定杆运动,使得加热的固定杆与塑料袋相互紧贴,从而完成对塑料袋的封装打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将灰尘进行收集打包处理,方便后期工作人员对灰尘进行后续处理,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静电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静电除尘装置的a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静电除尘装置的废料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例说明:
21.1、装置本体;2、支撑柱;3、底座;4、电动轮;5、轨道;6、固定块;7、红外感应机构;8、废料架;9、双向丝杆;10、螺纹套;11、固定杆;12、电阻丝加热机构;13、步进电机;14、限位凸块;15、阻尼弹簧;16、蓄电池;17、出料口;18、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请参照图1-3,一种静电除尘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的底端表面设置有支撑柱2,支撑柱2固定在底座3的顶端表面,底座3的底端表面设置有电动轮4,电动轮4位于
轨道5内,装置本体1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固定块6,固定块6的一侧通过转轴安装有红外感应机构7。
25.本实施方案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其电动轮4位于轨道5内,使得静电除尘装置能够沿着轨道5进行运动,从而使得静电除尘装置在运动的过程中,对灰尘进行除尘净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方便的对静电除尘设备的除尘范围进行扩大改变,从而方便装置进行除尘,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同时设置红外感应机构7,使得静电除尘装置在运动行走时对外界环境进行红外感应,避免静电除尘装置在行走时撞到工作人员,造成人员伤害,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电动轮4和红外感应机构7均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不进行改造,故不再详细描述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26.具体的,装置本体1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出料口17,底座3的顶端表面位于出料口17的下方设置有废料架8,废料架8的内部设置有双向丝杆9,且双向丝杆9的端部通过联轴器与步进电机13的输出端相连接,双向丝杆9的表面设置有螺纹套10,螺纹套1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内部设置有电阻丝加热机构12。
27.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将塑料袋套接在出料口17处,且将塑料袋放置于废料架8内,当装置本体1内部收集的灰尘通过出料口17将其排放至塑料袋中,之后分别启动电阻丝加热机构12和步进电机13,其中在电阻丝加热机构12的作用下,将固定杆11进行加热作业,然后步进电机13带动双向丝杆9转动,在双向丝杆9和螺纹套10的相互作用下,带动固定杆11运动,使得加热的固定杆11与塑料袋相互紧贴,从而完成对塑料袋的封装打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将灰尘进行收集打包处理,方便后期工作人员对灰尘进行后续处理,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电阻丝加热机构12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不进行改造,故不再详细描述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28.具体的,废料架8的侧壁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的内部设置有阻尼弹簧15,阻尼弹簧15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凸块14,且限位凸块14呈t型结构。
29.本实施方案中:塑料袋套接在出料口17处,限位凸块14在限位弹簧的作用下,将塑料袋夹持在出料口17,保证塑料袋与出料口17之间的密封性。
30.具体的,底座3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空腔内部设置有蓄电池16,并且蓄电池16通过导线与电动轮4电性连接。
31.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蓄电池16,用于对电动轮4提供动力来源。
32.具体的,出料口17处设置有阀门。
33.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阀门,由于控制出料口17处灰尘的排料速度。
34.具体的,底座3的顶端表面通过安装架固定有控制器18。
35.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控制器18,用于对静电除尘装置进行控制,控制器18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的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不进行改造,故不再详细描述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36.工作原理:在使用的过程中,其电动轮4位于轨道5内,使得静电除尘装置能够沿着轨道5进行运动,从而使得静电除尘装置在运动的过程中,对灰尘进行除尘净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方便的对静电除尘设备的除尘范围进行扩大改变,从而方便装置进行除尘,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同时设置红外感应机构7,使得静电除尘装置在运动行走时对外界环境进行红外感应,避免静电除尘装置在行走时撞到工作人员,造成人
员伤害,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将塑料袋套接在出料口17处,且将塑料袋放置于废料架8内,当装置本体1内部收集的灰尘通过出料口17将其排放至塑料袋中,之后分别启动电阻丝加热机构12和步进电机13,其中在电阻丝加热机构12的作用下,将固定杆11进行加热作业,然后步进电机13带动双向丝杆9转动,在双向丝杆9和螺纹套10的相互作用下,带动固定杆11运动,使得加热的固定杆11与塑料袋相互紧贴,从而完成对塑料袋的封装打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将灰尘进行收集打包处理,方便后期工作人员对灰尘进行后续处理,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