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MES用生产报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95149发布日期:2022-09-21 05:1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MES用生产报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工业mes用生产报工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mes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mes用生产报工装置。


背景技术:

2.mes是处于计划层和现场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执行层,主要负责车间生产管理和调度执行。一个设计良好的mes系统可以在统一平台上集成诸如生产调度、产品跟踪、质量控制、设备故障分析、网络报表等管理功能,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和通过网络联接可以同时为生产部门、质检部门、工艺部门、物流部门等提供车间管理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强调制造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帮助企业实施完整的闭环生产,协助企业建立一体化和实时化的erp/mes/sfc信息体系。
3.现有的mes在实际的生产线上的数据采集中,大部分仍然依托人工报工,现有的生产线是通常由多个人在一条流水线上将一个工件组装完成,将数个工件进行包装,再通过传送带运送到高速分流器上,而传统的高速分流器上缺少对传送过来的包装盒进行位置调节的功能,现有的检测包装盒内工件数量的装置与高速分流器是分开设置,扩大了装置占据的空间且十分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mes用生产报工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称重器与高速分流器结合,通过称重器检验每盒包装的重量,确定包装内工件数量是否满足标准,再以此命令高速分流器将满足标准和不满足标准的包装盒进行分拣,解决原有的检测器和高速分流器分开工作的缺陷,高速分流器上设置的调节机构能够在分拣前调整包装盒的位置,解决了包装盒在分拣过程可能会中脱离传送带的缺陷,通过红外线检测装置检测合格工件的数量,最后将数据传输到处理系统中对流水线上的工人进行计件,解决了人工计件的不确定性的缺陷。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mes用生产报工装置,包括:分拣装置,所述分拣装置的前端、后端和左端分别连接有若干个传送带,后端所述传送带的上方设置有红外线计件装置,所述分拣装置的右端连接有数据处理器;所述分拣装置包括:台座,所述台座的上表面连接有称重器,所述称重器的上表面连接有高速分流器,所述高速分流器的上表面连接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下表面通过若干个支架与高速分流器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连接有朝下设置的气缸,所述气缸的下端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开腔,所述开腔内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呈等间距排列的齿板,所述齿轮的上端连接有与齿板相啮合的竖齿轮,所述竖齿轮的左端连接有电机,所述齿轮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与其啮合的两个齿条,前端所述齿条下表面的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后端所述齿条下表面的左侧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红外线计件装置包括:红外扫描器,所述红外扫描器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升降管。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升降管包含上升降管和下升降管,所述上升降管滑动连接在下升降管的内部,所述下升降管通过螺栓与上升降管连接,且所述下升降管的上侧设置有若干个与螺栓相适配的螺栓孔洞。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两个所述齿条和两个限位板均关于齿轮中心对称设置,前端所述齿条的前表面设置有榫头,后端所述齿条的后表面设置有榫头,所述升降板的开腔内设置有与两个榫头相适配的榫眼。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齿轮的上端设置有t字环形榫头,所述升降板的开腔内设置有与t字环形榫头相适配的t字环形榫眼。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数据处理器上安装有消息处理计算机、rfid读卡器和键盘鼠标,所述数据处理器通过tcp/ip有线或wifi与称重器和红外线计件装置连接。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mes用生产报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mes用生产报工装置,在使用时,称重器和高速分流器结合能够有效的分辨包装好的工件数量是否符合标准,将符合标准和不符合标准的包装盒进行分拣,再通过红外线计件装置对合格的工件进行计数,实现了对满足标准的包装盒进行计件的功能,在红外线计件装置上设置的的升降管,能够调节红外扫描器的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包装盒的要求,设置的调节机构能够将传送到高速分流器上的工件进行校正,防止工件在后续的分流过程中脱离传送带,通过数据处理器统计总计件数,再将总计件数按照流水线上每个人的工作情况进行单独的计算,实现便捷、快速和准确的对每人完成工件数量的统计。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业mes用生产报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拣装置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机构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红外线计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例说明:
24.1、分拣装置;11、台座;12、称重器;13、高速分流器;14、调节机构;141、固定座;142、支架;143、气缸;144、升降板;145、竖齿轮;146、齿轮;147、齿条;148、限位板;2、传送带;3、红外线计件装置;31、红外扫描器;32、上升降管;33、下升降管;4、数据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参照图1,一种工业mes用生产报工装置,包括:分拣装置1,分拣装置1的前端、后端和左端分别连接有若干个传送带2,后端传送带2的上方设置有红外线计件装置3,分拣装置1的右端连接有数据处理器4,数据处理器4上连接有消息处理计算机、rfid读卡器和键盘鼠标,数据处理器4通过tcp/ip有线或wifi与称重器12和红外线计件装置3连接,通过数据处理器4内的消息处理计算机对红外线计件装置3的总计件数进行处理,计数出该流水线上每个人的完成的零件数量。
27.参照图2-图4,分拣装置1包括:台座11,台座11设置为四个支柱支撑放置框,放置框为两层阶梯状,将称重器12放置在下层的阶梯上,在保证称重器12稳定的同时便于拆卸称重器12,称重器12的上表面设置四个圆形的连接柱,通过连接柱连接有高速分流器13,保证称重时力能均匀分布到称重器12上,高速分流器13的上表面连接有调节机构14;调节机构14包括:固定座141,固定座141下表面连接有若干个支架142,固定座141通过若干个支架142与高速分流器13连接,固定座141的内部的中心位置连接有朝下设置的气缸143,气缸143的下端连接升降板144,升降板144的下表面设置有开腔,齿轮146的上端设置有t字环形榫头,升降板144的开腔内设置有与t字环形榫头相适配的t字环形榫眼,齿轮146转动连接在开腔内,齿轮146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呈等间距排列的齿板,齿轮146的上端连接有与齿板相啮合的竖齿轮145,竖齿轮145的左端连接有电机,且电机连接在升降板144上,齿轮146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与其啮合的两个齿条147,前端齿条147下表面的右侧位置固定连接限位板148,后端齿条147下表面的左侧位置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48,两个齿条147和两个限位板148均关于齿轮146中心对称设置,前端齿条147的前表面设置有榫头,后端所述齿条147的后表面设置有榫头,升降板144的开腔内设置有与两个榫头相适配的榫眼,两个齿条147滑动连接在升降板144的开腔内。
28.参照图5,红外线计件装置3包括:红外扫描器31。红外扫描器31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升降管,升降管包含上升降管32和下升降管33,上升降管32滑动连接在下升降管33的内部,下升降管33通过螺栓与上升降管32连接,且下升降管33的上侧设置有若干个与螺栓相适配的螺栓孔洞。
29.工作原理:通过前端的传送带2将打包后的工件传送到分拣装置1的高速分流器13上,此时台座11上的称重器12会根据工件的重量判断工件是否符合标准,当符合标准时,通过高速分流器13将工件传送到后端的传送带2上,如果不符合标准,则将工件传送到左端的传送带2上,当工件在高速分流器13上时,启动气缸143,气缸143推动升降板144向下移动,当升降板144移动到所需位置时,启动电机,竖齿轮145带动齿轮146转动,齿轮146开始转动,前后两端的齿条147因齿轮146的转动分别向左侧和右侧移动,此时两端的限位板148相互靠近,直到将包装盒夹住,此时的包装盒被调整到高速分流器13的中间,方便下一步的传送,当工件被传送到后端的传送带2上,经过红外线计件装置3,红外扫描器31扫描通过的工件数,并将数据通过tcp/ip有线或wifi传送给数据处理器4,红外扫描器31下表面两侧的升降管可调节红外扫描器31的高度,当数据到达数据处理器4时,通过消息处理计算机将计件的总数乘以每件包装内工件的数量,得到总的工件数,通过rfid读卡器读取每个员工的数据,根据员工负责的流程,用总的工件数乘以该流程中完成一个工件需要安装的零件数,得
到该员工所安装零件的总数,并将该数据统计后发送到mes的报工系统中,通过报工系统对员工的工作作出统计。
3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