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通讯连接器组装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38698发布日期:2023-02-03 19:35阅读:33来源:国知局
高速通讯连接器组装检测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加工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高速通讯连接器组装检测机。


背景技术:

2.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通信连接器属于网络传输介质互联设备,所采用的连接器性能可能影响整个通信系统。通信连接器产品的型号和标准很多,其中主要包括光纤连接器和电连接器件。
3.通讯连接器组装过程中由于需要将多个部件组装在一起,现有的通讯连接器组装机组装完成后,只能通过对组装完成的通讯连接采用人工配合检测工具这种半自动化的方式进行检测,不仅检测效率低,而且无法对所有的产品进行检测,检测不够全面,容易将不合格品流出。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通讯连接器组装检测机,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通讯连接器检测方式自动化程度低、检测从不够全面以及容易使不合格品流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高速通讯连接器组装检测机,包括有机架、控制器、第一上料装置、第二上料装置、插段装置、翻转装置、高压电测装置以及ccd检测装置;该机架具有一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一输送轨道以及第二输送轨道;该控制器设置在工作台上;该第一上料装置设置在机架侧旁并与控制器连接,且第一上料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输送轨道的输入端连通;该第二上料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与控制器连接,且第二上料装置的输出端位于第一输送轨道的侧旁;该插段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与控制器连接,且插段装置的输出端活动于第二上料装置的输出端以及第一输送轨道之间;该翻转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与控制器连接,翻转装置位于第一输送轨道输出端与第二输送轨道输入端之间;该高压电测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二输送轨道侧旁,高压电测装置与控制器连接;该ccd检测装置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二输送轨道侧旁,ccd检测装置与控制器连接。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上料装置包括有支架、振动盘以及分料机构,该支架设置在机架侧旁;该振动盘设置在支架上并与控制器连接,且振动盘的输出端位于第一输送轨道输入端侧旁,该分料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振动盘的输出端侧旁,分料机构与控制器连接。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料机构包括有分料架、分料头以及分料驱动机构;该分料架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振动盘的输出端侧旁;该分料头设置在分料架上并来回活动于振动盘的输出端以及第一输送轨道的输入端之间,分料头上开设有与产品配合的第一容置槽,该分料驱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带动分料头来回活动,分料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上料装置包括有上料架、上料盘、第三输送轨道、送料机构以及切料机构;该上料架设置在机架上,该上料盘可来回转动地设置在上料架上;该第三输送轨道设置在机架上并与第一输送轨道互相平行地设置,且第三输送轨道的输入端与上料盘的输出端连通;该送料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三输送轨道侧旁,送料机构包括有送料架、送料头以及送料驱动机构;该送料架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三输送轨道侧旁;该送料头可横向来回活动地设置在送料架上并向下伸入第三输送轨道中;该送料驱动机构设置在送料架上并带动送料头横向来回活动,送料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该切料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三输送轨道侧旁,切料机构包括有切料架、切料头以及切料驱动机构;该切料架设置在第三输送轨道侧旁;该切料头可上下来回活动地设置在切料架上并位于第三输送轨道的正上方;该切料驱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带动切料头上下来回活动,切料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段装置包括有插段架、活动板、第一驱动机构、夹头以及第二驱动机构;该插段架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二上料装置的输出端侧旁;该活动板可纵向来回活动地设置在插段架上;该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插段架上并带动活动板纵向来回活动,第一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该夹头可夹合地设置在活动板上并随着活动板纵向来回活动,夹头来回活动于第二上料装置的输出端以及第一输送轨道侧旁之间;该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活动板上并带动夹头夹合,第二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上料装置为沿第一输送轨道延伸方向前后设置的两个,每一第二上料装置都对应设置有一插段装置。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翻转装置包括有第一推料机构、第二推料机构、翻转头以及翻转驱动机构;该第一推料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一输送轨道的输出端侧旁,第一推料机构包括有第一推料架、第一推料头以及第一推料驱动机构,该第一推料架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一输送轨道输出端侧旁;该第一推料头可纵向来回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推料架上并位于第一输送轨道的输出端侧旁;该第一推料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推料架上并带动第一推料头纵向来回活动,第一推料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该第二推料机构包括有第二推料架、第二推料头以及第二推料驱动机构;该第二推料架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二输送轨道的输入端侧旁;该第二推料头纵向来回活动地设置在第二推料架上并位于第二输送轨道的输入端侧旁;该第二推料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二推料架上并带动第二推料头纵向来回活动,第二推料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该翻转头可上下来回翻转地设置在机架上并翻转于第一推料机构以及第二推料机构之间,翻转头上开设有与产品配合的第二容置槽;该翻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机架上并带动翻转头上下来回翻转,翻转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高压电测装置包括有电测插片模组以及电测模组;电测插片模组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二输送轨道侧旁,电测插片模组包括有第一电测架、插片头以及插片驱动机构;该第一电测架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二输送轨道侧旁;该插片头可纵向来回活动地设置在第一电测架上并向内伸入第二输送轨道,该插片驱动机构设置在第
一电测架上并带动插片头纵向来回活动,插片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该电测模组包括有第二电测架、电测头以及电测驱动机构;该第二电测架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二输送轨道侧旁,其中第二电测架与第一电测架纵向位置对应;该电测头可上下来回活动地设置在第二电测架上并向下伸入第二输送轨道,该电测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二电测架上并带动电测头上下来回活动,电测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高压电测装置还包括有一电测主机,前述电测头以及电测插片均与电测主机电性连接,电测主机与控制器连接。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一去料装置,该去料装置包括有去料架、去料头、去料驱动机构以及废料盒;该去料架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第二输送轨道侧旁;该去料头可纵向来回活动地设置在去料架上并向内伸入第二输送轨道中;该去料驱动机构设置在去料架上并带动去料头纵向来回活动,去料驱动机构与控制器连接;该废料盒设置在机架上并位于去料头的正下方。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7.通过设置有高压电测装置以及ccd检测装置,使得通讯连接器组装完成时,可直接进行高压电测以及ccd检测,全自动化的检测方式相较于现有的半自动化检测方式,检测效率更高,可以实现对所有的组装产品完成检测,以及可以同时对产品完成内部高压电测以及外部ccd检测,对产品检测也更加全面,避免不合格品流出。
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分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插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另一局部组装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又一局部组装示意图。
25.附图标识说明:
26.10、机架
ꢀꢀꢀꢀꢀꢀꢀꢀꢀꢀꢀꢀꢀꢀꢀꢀꢀ
11、工作台
27.12、第一输送轨道
ꢀꢀꢀꢀꢀꢀꢀꢀꢀ
13、第二输送轨道
28.20、控制器
ꢀꢀꢀꢀꢀꢀꢀꢀꢀꢀꢀꢀꢀꢀꢀ
30、第一上料装置
29.301、第一容置槽
ꢀꢀꢀꢀꢀꢀꢀꢀꢀꢀ
31、支架
30.32、振动盘
ꢀꢀꢀꢀꢀꢀꢀꢀꢀꢀꢀꢀꢀꢀꢀ
33、分料机构
31.331、分料架
ꢀꢀꢀꢀꢀꢀꢀꢀꢀꢀꢀꢀꢀꢀ
332、分料头
32.333、分料驱动机构
ꢀꢀꢀꢀꢀꢀꢀꢀ
40、第二上料装置
33.41、上料架
ꢀꢀꢀꢀꢀꢀꢀꢀꢀꢀꢀꢀꢀꢀꢀ
42、上料盘
34.43、第三输送轨道
ꢀꢀꢀꢀꢀꢀꢀꢀꢀ
44、送料机构
35.441、送料架
ꢀꢀꢀꢀꢀꢀꢀꢀꢀꢀꢀꢀꢀꢀ
442、送料头
36.443、送料驱动机构
ꢀꢀꢀꢀꢀꢀꢀꢀ
45、切料机构
37.451、切料架
ꢀꢀꢀꢀꢀꢀꢀꢀꢀꢀꢀꢀꢀꢀ
452、切料头
38.453、切料驱动机构
ꢀꢀꢀꢀꢀꢀꢀꢀ
50、插段装置
39.51、插段架
ꢀꢀꢀꢀꢀꢀꢀꢀꢀꢀꢀꢀꢀꢀꢀ
52、活动板
40.53、第一驱动机构
ꢀꢀꢀꢀꢀꢀꢀꢀꢀ
54、夹头
41.55、第二驱动机构
ꢀꢀꢀꢀꢀꢀꢀꢀꢀ
60、翻转装置
42.61、第一推料机构
ꢀꢀꢀꢀꢀꢀꢀꢀꢀ
611、第一推料架
43.612、第一推料头
ꢀꢀꢀꢀꢀꢀꢀꢀꢀꢀ
613、第一推料驱动机构
44.62、第二推料机构
45.621、第二推料架
ꢀꢀꢀꢀꢀꢀꢀꢀꢀꢀ
622、第二推料头
46.623、第二推料驱动机构
ꢀꢀꢀꢀ
63、翻转头
47.64、翻转驱动机构
ꢀꢀꢀꢀꢀꢀꢀꢀꢀ
601、第二容置槽
48.70、高压电测装置
ꢀꢀꢀꢀꢀꢀꢀꢀꢀ
71、电测插片模组
49.711、第一电测架
ꢀꢀꢀꢀꢀꢀꢀꢀꢀꢀ
712、插片头
50.713、插片驱动机构
ꢀꢀꢀꢀꢀꢀꢀꢀ
72、电测模组
51.721、第二电测架
ꢀꢀꢀꢀꢀꢀꢀꢀꢀꢀ
722、电测头
52.723、电测驱动机构
ꢀꢀꢀꢀꢀꢀꢀꢀ
80、ccd检测装置
53.90、去料装置
ꢀꢀꢀꢀꢀꢀꢀꢀꢀꢀꢀꢀꢀ
91、去料架
54.92、去料头
ꢀꢀꢀꢀꢀꢀꢀꢀꢀꢀꢀꢀꢀꢀꢀ
93、去料驱动机构
55.94、废料盒。
具体实施方式
56.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中包括有机架10、控制器20、第一上料装置30、第二上料装置40、插段装置50、翻转装置60、高压电测装置70以及ccd检测装置80。
57.该机架10具有一工作台11,工作台11上设置有第一输送轨道12以及第二输送轨道13。
58.该控制器20设置在工作台11上。
59.该第一上料装置30设置在机架10侧旁并与控制器20连接,且第一上料装置30的输出端与第一输送轨道12的输入端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料装置30包括有支架31、振动盘32以及分料机构33,该支架31设置在机架10侧旁;该振动盘32设置在支架31上并与控制器20连接,且振动盘32的输出端位于第一输送轨道12输入端侧旁,该分料机构33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振动盘32的输出端侧旁,分料机构33与控制器20连接;所述分料机构33包括有分料架331、分料头332以及分料驱动机构333;该分料架331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振动盘32的输出端侧旁;该分料头332设置在分料架331上并来回活动于振动盘32的输出端以及第一输送轨道12的输入端之间,分料头332上开设有与产品配合的第一容置槽301,该分料驱动机构333设置在机架10上并带动分料头332来回活动,分料驱动机构333与控制器20连接。
60.该第二上料装置40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与控制器20连接,且第二上料装置40的输出
端位于第一输送轨道12的侧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料装置40包括有上料架41、上料盘42、第三输送轨道43、送料机构44以及切料机构45;该上料架41设置在机架10上,该上料盘42可来回转动地设置在上料架41上;该第三输送轨道43设置在机架41上并与第一输送轨道12互相平行地设置,且第三输送轨道43的输入端与上料盘42的输出端连通;该送料机构44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第三输送轨道43侧旁,送料机构44包括有送料架441、送料头442以及送料驱动机构443;该送料架441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第三输送轨道43侧旁;该送料头442可横向来回活动地设置在送料架441上并向下伸入第三输送轨道43中;该送料驱动机构443设置在送料架441上并带动送料头442横向来回活动,送料驱动机构443与控制器20连接;该切料机构45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第三输送轨道43侧旁,切料机构45包括有切料架451、切料头452以及切料驱动机构453;该切料架451设置在第三输送轨道43侧旁;该切料头452可上下来回活动地设置在切料架451上并位于第三输送轨道43的正上方;该切料驱动机构453设置在机架10上并带动切料头452上下来回活动,切料驱动机构453与控制器20连接;所述第二上料装置40为沿第一输送轨道12延伸方向前后设置的两个。
61.该插段装置50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与控制器20连接,且插段装置50的输出端活动于第二上料装置40的输出端以及第一输送轨道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段装置50包括有插段架51、活动板52、第一驱动机构53、夹头54以及第二驱动机构55;该插段架51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第二上料装置40的输出端侧旁;该活动板52可纵向来回活动地设置在插段架51上;该第一驱动机构53设置在插段架51上并带动活动板52纵向来回活动,第一驱动机构53与控制器20连接;该夹头54可夹合地设置在活动板52上并随着活动板52纵向来回活动,夹头54来回活动于第二上料装置40的输出端以及第一输送轨道12侧旁之间;该第二驱动机构55设置在活动板52上并带动夹头54夹合,第二驱动机构55与控制器20连接;每一第二上料装置40都对应设置有一插段装置50,第二上料装置40与插段装置50也可根据实际加工需求为其它数量,不以为限。
62.该翻转装置60设置在机架10上并与控制器20连接,翻转装置60位于第一输送轨道12输出端与第二输送轨道13输入端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装置60包括有第一推料机构61、第二推料机构62、翻转头63以及翻转驱动机构64;该第一推料机构61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第一输送轨道12的输出端侧旁,第一推料机构61包括有第一推料架611、第一推料头612以及第一推料驱动机构613,该第一推料架611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第一输送轨道12输出端侧旁;该第一推料头612可纵向来回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推料架611上并位于第一输送轨道12的输出端侧旁;该第一推料驱动机构613设置在第一推料架611上并带动第一推料头612纵向来回活动,第一推料驱动机构613与控制器20连接;该第二推料机构62包括有第二推料架621、第二推料头622以及第二推料驱动机构623;该第二推料架621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第二输送轨道13的输入端侧旁;该第二推料头622纵向来回活动地设置在第二推料架621上并位于第二输送轨道13的输入端侧旁;该第二推料驱动机构623设置在第二推料架621上并带动第二推料头622纵向来回活动,第二推料驱动机构623与控制器20连接;该翻转头63可上下来回翻转地设置在机架10上并翻转于第一推料机构61以及第二推料机构62之间,翻转头63上开设有与产品配合的第二容置槽601;该翻转驱动机构64设置在机架10上并带动翻转头63上下来回翻转,翻转驱动机构64与控制器20连接。
63.该高压电测装置70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第二输送轨道13侧旁,高压电测装置70
与控制器2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压电测装置70包括有电测插片模组71以及电测模组72;电测插片模组71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第二输送轨道13侧旁,电测插片模组71包括有第一电测架711、插片头712以及插片驱动机构713;该第一电测架711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第二输送轨道13侧旁;该插片头712可纵向来回活动地设置在第一电测架711上并向内伸入第二输送轨道13,该插片驱动机构713设置在第一电测架711上并带动插片头712纵向来回活动,插片驱动机构713与控制器20连接;该电测模组72包括有第二电测架721、电测头722以及电测驱动机构723;该第二电测架721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第二输送轨道13侧旁,其中第二电测架721与第一电测架711纵向位置对应;该电测头722可上下来回活动地设置在第二电测架721上并向下伸入第二输送轨道13,该电测驱动机构723设置在第二电测架721上并带动电测头722上下来回活动,电测驱动机构723与控制器20连接;所述高压电测装置70还包括有一电测主机73,前述电测头722以及电测插片712均与电测主机73电性连接,电测主机73与控制器20连接。
64.该ccd检测装置80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第二输送轨道13侧旁,ccd检测装置80与控制器20连接。
65.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一去料装置90,该去料装置90包括有去料架91、去料头92、去料驱动机构93以及废料盒94;该去料架91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第二输送轨道13侧旁;该去料头92可纵向来回活动地设置在去料架91上并向内伸入第二输送轨道13中;该去料驱动机构93设置在去料架91上并带动去料头92纵向来回活动,去料驱动机构93与控制器20连接;该废料盒94设置在机架10上并位于去料头92的正下方。
66.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67.进行加工时,塑胶件通过第一上料装置30之振动盘32进行上料当塑胶件输送至振动盘32输出端时,由分料机构33将塑胶件推入第一输送轨道12中并向后输送,当输送至第二上料装置40时,第二上料装置40会将端子md件料带通过上料盘42输送至第三输送轨道43中,并通过送料机构44向后输送,当料带输送至切料机构45处时,会由切料头452将料带中的端子md件切下,并继续向后输送至插段装置50,并由插段装置50将端子md件插接至第一输送轨道12中的塑胶件中,然后由另一第二上料装置40和另一插段装置50配合将另一端子md件插接至塑胶件中,然后由第一输送轨道12继续向后输送,当输送至翻转装置60处时,先由第一输送轨道12将插段完成的产品输送至第一推料头612侧旁,并由第一推料头612将产品推至翻转头63中的第二容置槽601中,然后由翻转头将产品输送至第二推料机构62侧旁,并通过第二推料头622将产品推入第二输送轨道13中,并通过第二输送轨道13向后输送,输送至高压电测装置70处时,由电测插片模组71以及电测模组72配合对产品完成高压电测,接着继续向后输送至ccd检测装置80处进行外观ccd检测,然后由去料装置90将不合格的产品去除,最后将组装好的产品由第二输送轨道13输送出即可。
68.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设置有高压电测装置以及ccd检测装置,使得通讯连接器组装完成时,可直接进行高压电测以及ccd检测,全自动化的检测方式相较于现有的半自动化检测方式,检测效率更高,可以实现对所有的组装产品完成检测,以及可以同时对产品完成内部高压电测以及外部ccd检测,对产品检测也更加全面,避免不合格品流出。
6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
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